伴左室肥胖(左室肥大临床表现)

文章目录:

中年肥胖,增左室肥厚风险!孙英贤等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英贤等研究表明,高血压、肥胖增加左心室肥厚风险,尤其影响35~45岁的中年人。肥胖和高血压的联合作用更大,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

与没有高血压和肥胖的人相比,患有高血压和肥胖的男性,左心室肥厚风险约增加了5~8倍,女性左心室肥厚风险约增加了4~5倍。

此外,合并高血压和肥胖在所有年龄段都会增加左心室肥厚的风险,尤其是在35~45岁的中年人中肥胖和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共纳入≥35岁的9134名居民,10%存在左心室肥厚。女性左室肥厚的总体患病率为11.7%,高于男性(7.9%)。

肥胖相关指标包括腰围(WC)、腰高比(WHTR)和腰臀比(WHR)定义腹型肥胖,而体重指数(BMI)≥28.0 kg/m2 为一般性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准为男性WC≥90 cm、WHTR≥0.5或WHR≥0.9,女性WC≥80 cm、WHTR≥0.5或WHR≥0.85。

研究发现,所有肥胖指标(BMI、WC、WHTR和WHR)对女性左室肥厚具有预测价值;男性仅有BMI和WHTR。

对于性别差异,研究者分析,与性别相关的体型特征差异可能是一个潜在因素,因为脂肪组织通常优先聚集在女性的臀部。男性更容易出现内脏肥胖,其特征是脂肪沉积在腹部,尤其是腹部和内部器官周围。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具有更高的代谢活性,并与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更高风险相关。

其次,研究者中女性的药物依从性高于男性,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差异可能在性别差异中发挥作用。

第三,关于肥胖对左室肥厚影响的动物研究表明,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的左室肥厚增加在雄性中比雌性更明显。这表明哺乳动物对饮食诱导的左室肥厚的调节是性别依赖性的。

第四,肥胖和高血压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男性心肌RAAS相关基因的激活水平比女性更强。雌激素介导的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导致女性的RAAS激活水平降低。

研究者指出,左室肥厚是发生在心肌中的一种不利的结构变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左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应考虑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性别差异。

来源:Influ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global or abdominal obesity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3 Oct 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超四成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共识发布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有没有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的危险度差别很大。”11月10日,在“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规范管理研讨会”上,发布了由《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微共识》(近期将发布在《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表示,该微共识的发布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规范识别和管理,进而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现状。

现状:超四成高血压病人合并左心室肥厚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推算,目前在中国2.9亿名心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大概是2.45亿人,约每4人中就有一位患高血压。

“在这些人群中,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人可以占到42.8%。每10个高血压患者中有4个合并左室肥厚,从性别看,女性的患者率45.4%,男性37.4%,总体患病率42.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高血压科主任孙宁玲解释,高血压是导致左室肥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左心室肥厚可能导致冠心病、中风、心衰甚至死亡。

诊断:心电图筛查 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前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有左心室肥厚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施仲伟表示,心电图是初步筛查左心室肥厚的首选工具。

对于初筛提示合并左心室肥厚者,以及心电图初筛未提示合并左心室肥厚但高血压病程较长(>5年)、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55岁,肥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通过超声心动图作为主要诊断工具来进一步明确。

《微共识》还建议: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全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减盐、运动、减重、控烟、限酒等),如需用药,优先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坎地沙坦)并用至足剂量,对血压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利尿剂或钙离子拮抗剂(CCB),必要时也可使用ARB、CCB和利尿剂3药联合的方案。目标血压应控制在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应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并定期随访。血压达标且病情稳定后,每1~3个月要随访血压;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心电图或心动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施仲伟表示,随诊间隔时间须根据患者的心血管总体风险及血压水平决定,高危患者或血压未达标患者可考虑缩短随诊及检查的间隔时间。若患者治疗已6个月,使用了至少3种足剂量的降压药而血压仍未达标,应考虑将患者转至高血压专科门诊或上级医院治疗。

(责任编辑:郑帆影)

31岁小伙突然增肥100斤 医院检查竟是心衰所致

心衰导致肥胖?

300斤的小伙5天减重80斤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2日讯(通讯员 周蓉荣 记者 李传新)“我最胖的时候到了152公斤,每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晚上只能坐着睡,最严重时一天顶多睡1个小时。”正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住院的小钱(化名)今天告诉记者,经过医院的平衡治疗,短短5天时间,他已减体重40公斤,现在终于能像平时一样生活自理,晚上也能平躺睡觉了。

突然增肥50公斤,家人以为只是感冒

年仅31岁的汨罗人小钱平时很少进行体育锻炼,170左右的个子一直保持着100公斤左右的体重。最近他又开始发胖了,只是这次“增肥”的感觉与以往不大一样:开始有些咳嗽、嗓子哑、气喘,家人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就给他吃了药。没想到症状逐步加重,很快开始呼吸困难,只能坐着睡觉,最严重时一天顶多睡上1个小时。家人这才慌了神,立即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治疗,一查竟发现了大问题,小钱心衰指标严重升高,心脏运动功能下降一半以上,双下肢“ 有水溢出”,当地医院认为小钱不明缘由的突然增肥是十分危险的信号,马上送他来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

心内三科通过心脏超声等详细的检查,确诊了小钱近期突然的“增肥”的原因,他的肥胖竟是心衰所致的水肿。

张乐医师介绍,肥胖导致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像小钱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1)肥胖的患者由于要保证肥胖身体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脏将“拼命”的工作,最终将导致心脏壁增厚,即医学上所说的心脏肥大;(2)肥胖还可引起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肥厚,如果合并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肥胖患者容易发生代谢异常,高血脂、高血糖等,会导致血管壁损伤、血管狭窄,心肌供血减少;(4)肥胖可以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5)肥胖本身对心肌细胞有直接损害的作用。

5天减重40公斤,“肥肿难分”应怎么区分?

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通过小钱扩血管、利尿、强心等抗心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短短5天时间,小钱减重达40公斤,小钱表示,“瘦下来”后整个人都轻松了,能像平时一样生活自理,晚上也能平躺睡觉了。

张乐医师提醒,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 , 不可忽视的是许多人还盲目地认为肥胖不一定是病,没什么大不了的。最近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即使是中等程度的体重超重或肥胖,也会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的危险。据统计美国肥胖使得 14% 的女性和 11% 的男性发展成为心力衰竭。

“虽然我们常说肥肿难分,但其实区别是肥还是肿是衡量是否需要来医院治疗的指标之一。”张乐医师表示,引起浮肿的原因有心衰、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若出现乏力、气促、胸闷、尿少等症状,需及时来医院就诊。而肥胖的人除了行动迟缓外,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应,“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用手按压面部或者是身体其他有骨突的部位,如果按下去肌肉不能马上回弹,就是水肿,能迅速回弹的,就是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