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青岛男子顺利出院
身高一米八、体重360斤……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东院重症医学一科成功救治一名多器官衰竭的病情极其危重的重度肥胖患者,经过夜以继日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神志恢复并顺利脱机拔管,出院前心肺功能、肾功能均得以改善。
近日,一位年仅29岁、体重高达360斤的男性患者,因严重基础疾病失去自主呼吸。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被迅速转入重症医学一科。男子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钾血症、高血压病2级和2型糖尿病,全心扩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层出不穷,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EF仅为29%(正常值为50%-70%),生命体征极不平稳。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东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谢伟峰上报医务科,立即召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为患者制定了一套全面细致的治疗计划:精确调整气道管理,优化抗感染方案选择,调整超重患者的药物剂量,给予镇静镇痛和营养支持,同时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高达55.56kg/m²,因其重度肥胖导致病理生理学改变,使得机械通气的管理更加困难,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也更加复杂。“患者合并重度ARDS,在吸氧浓度100%的情况下,饱和度只有90%,且体位稍有变化,饱和度和心率都急剧恶化。”谢伟峰表示,团队采用了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针对ARDS肥胖患者的呼吸频率设置等精准化治疗手段,每日在床边调整呼吸机参数。一周后患者吸氧浓度逐渐降低,为成功撤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撤机拔管是重症医学科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初期血氧饱和度仍波动较大,且不能耐受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团队每日调整高流量吸氧参数,并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床边活动,康复科医生协助进行肢体康复、呼吸康复锻炼,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肺部状况好转,神志清醒。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成功脱离氧疗,恢复了正常进食。
患者重达360斤、病情又极其严重,身体各种管路多,为其翻身需要多位医护人员一起行动,翻身时稍脱手后果不堪设想!无论是预防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及血管活性药的中断等不良事件,还是每一次翻身、扣背、清理排泄物,护理团队以丰富的经验和默契的配合完成了各种复杂的操作。
“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让他健康地回到了我的身边!”出院后,患者母亲眼含泪水激动地说道。出院后,家属致电12345热线,再次感谢重症医学一科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与精心照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刁明杰 通讯员 谢小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派记者赵丰:山东医疗队关口前移,危重症患者成功脱机拔管
山东医疗队通过及时干预治疗,阻断单器官损害转化为多器官损害
关口前移,危重症患者成功脱机拔管
截至3月21日,山东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青岛一队累计收治患者95人,其中重症78人,危重症17人,治愈出院66人,插管队员完成插管50人次。领队牛海涛介绍,得益于“关口前移”,众多重症、危重症患者成功康复。病区一名107公斤的肥胖患者在呼吸衰竭早期就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扭转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进程,短短10天就脱机拔管,顺利康复,即将出院。一位91岁高龄伴多脏器损伤的患者已治愈出院。
今天16:00,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52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及援助湖北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情况。我省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青岛一队领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牛海涛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青岛一队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32名医护人员整建制组成,包括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ICU副主任等涵盖呼吸、重症、急诊、麻醉、心内、肾病、护理多专业人员。管理团队包括院医务部主任及护理部主任,同时携带了大量急救设备和防护物资。
在坚持多项核心制度的前提下,医疗队针对隔离病房特点建立了内外同步视频交班制度、危重症患者网格化管理、无缝交班制度、医疗护理交接清单制、动态评估指导有创治疗等一系列举措,真正体现了“关口前移”。
牛海涛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全身疾病,可以损害多个系统,而肺部是最容易也是最先受累的器官。肺部病变会导致严重低氧血症,继而引发其他脏器的损伤,比如心脏、肝脏、肾脏、凝血功能等,也就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旦发生MODS,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四个以上器官受损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对新冠肺炎患者来说,缺氧就是MODS的扳机点(即触发点)。重症患者往往合并多器官基础性疾病,一旦感染格外凶险。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医疗队能做的就是给患者各个脏器功能支持,让患者能活下去,能有机会恢复免疫系统从而清除病毒,防止扳机点触发。
他表示,防止扳机点触发,就得抢时间,宜早不宜晚。“关口前移”的核心就是尽早发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先兆,及时干预,降低对全身的影响,阻断单器官损害转化为多器官损害。
比如,呼吸衰竭患者要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能就能阻断缺氧导致的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从而有效逆转MODS。临床上,发现重症患者肺部病变的修复缓慢,需要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这就形成一个新的矛盾,肺修复的同时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随之而来,这时就需要及时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可减少呼吸道死腔,降低气道的阻力,同时有助于气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若干病人还会出现内环境紊乱,肾功能损害,必须及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部分病人会出现心脏功能衰竭,需要及时上心脏功能支持,比如球囊反搏或者ECMO。
此外,针对隔离护具严重影响病情观察的特殊困难,医疗队重点发挥超声的作用,先后开展了心肺功能评估、超声引导穿刺、留置胃管等工作,提高了医疗质量,便利了患者。充分利用医疗队专业覆盖广的优势,每晚7点队内进行危重病例多学科讨论,改进治疗并及时提请同济院区各“小分队”支援。队内5名麻醉科医生参加同济院区插管小分队,参与整个院区的插管抢救工作,完成插管50人次。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报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精准救治,孝感市中心医院成功挽救重度肥胖呼吸窘迫患者
.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徐芳 晏妮)对于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来说,肥胖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更高的死亡风险。近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区与呼吸重症监护病区的紧密合作下,成功挽救了一名重度肥胖呼吸窘迫患者,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出院。
该患者伴有急性呼吸衰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肺炎、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脑梗死后遗症,入院时病情危急,已经无法自主呼吸、四肢紫绀,失去意识,状况较差。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副主任医师胡小飞查体后,考虑到患者困难气道,为保证插管安全,立即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充分的氧储备后,在镇静镇痛药物诱导下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开放患者气道,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由于患者外周血管条件极差,护士晏妮立即进行中长导管穿刺置管,确保血管活性药物等抢救药物能及时输入。
患者插管后氧合指数一直较低,并且出现排便困难,导致胸腹部胀气明显,原来1米65的他,有260斤的体重,看上去像一座“小山”,使治疗及护理难度增大。
呼吸机治疗模式该去和选择?每天该如何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平衡?再加上心功能、肺功能不全导致患者的每一次翻身、吸痰都有心跳呼吸骤停风险。
科主任与护士长吴克艳立即组织科室医护骨干,深入分析病情,制定精准治疗计划和个性化护理措施。同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帮助他尽早恢复四肢肌力,尽快自主呼吸。吴克艳说,由于患者体重较重,每次康复训练往往需要6到8名医护人员协助,比如拍背、改换体位、做呼吸训练等。当患者在拔管以后能够非常成功地自主呼吸的时候,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几天的早期介入康复,患者顺利拔管脱机,在呼吸ICU观察了72小时后,病情稳定就转到了普通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病区医生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其进行治疗。经过10天的治疗,该患者在不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生活能够自理。”胡小飞说。
病情稳定后,患者的家属为医护人员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患者女儿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的父亲获得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