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乘客体重计算票价,这家航司引争议
(文/王勇 编辑/赵乾坤)
8月6日,简单飞行(simpleflying)网站刊发一篇题为《肥胖乘客坐飞机应该付费获得额外座位吗?》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
文章称,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近期宣布,将以指定座位的方式取代乘客自主选座,这一变化或对身型较大的乘客产生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将根据乘客体重分配客舱座位,而肥胖者或许会被要求支付第二个座位费用。
有不少网友在该文章下留言称,“我敢肯定,很快我们都会被称重,并为自己支付超重费用” “如果您需要超过 1 个座位的空间,您应该付费”。
一名肥胖人士在候机厅
航空公司对肥胖乘客收取额外费用并不是新鲜事,一些航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向肥胖乘客收取“肥胖税”。芬兰一家航空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更精准计算重量,以节省燃油成本,并不是羞辱或惩罚超重旅客。
据英国《卫报》此前消息,阿联酋航空、美联航和捷星航空都要求身型过大的乘客支付两个座位的费用。加拿大最高法院曾对包括加拿大航空在内的航企作出过裁决,允许肥胖者按照一个座位的价格购买加拿大国内航班的两个座位,而很多人认为,航空业对“体型过大乘客”的要求不够明确和统一,对受影响的人带来焦虑、尴尬和不公平。
一名肥胖人士在机舱座位上吃力地扣安全带
早在2015年,乌兹别克航空公司就规定乘客登机前必须称重,原因是为了确保航班飞行安全,特别是小型航班,而体重超过航司规定重量的人士会被拒绝登机。萨摩亚航空则要求乘客在网上购票时输入体重,并以重量计算机票价格。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刊《沃顿商学院》曾刊文认为,根据乘客的体重计算机票价格是⼀种合理的商业理由,因为小型飞机的运载能力达到上限会影响飞行安全。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报道称,体重超重的乘客会导致在飞机上被驱逐,哪怕是在商务舱,而泰国航空公司将其原因归结为缺乏适合肥胖者尺寸的安全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征完“糖税”开征“零食税”,英国和肥胖“杠”上了
近日,英国首相约翰逊首席食品安全顾问亨利·丁布尔比向政府提交一份报告,建议英国开征世界首个“零食税”,主要针对含盐和含糖的食品征税。报告称,这一税收每年将为英国增加34亿英镑收入。按照英国本土5600万人口计算,这意味着每个人的食品账单金额每年将增加60英镑,一个四口之家的年食品开支将增加240英镑。
图说:英国自2018年起已对软饮料征收糖税。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网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这项提议由约翰逊的首席食品安全顾问、莱昂快餐连锁创始人亨利·丁布尔比发布。 报告中,亨利提到, 超过45岁的人一半患有与饮食有关的健康问题,这给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带来了无法忍受的压力。“不良饮食每年在英国造成64000人死亡,经济损失740亿英镑。”报告建议, 议对批发销售用于加工食品或餐饮企业征收3英镑/公斤的新糖税,和6英镑/公斤的新盐税。 这些收入部分可用于改善贫困社区人们的饮食和改善学校的食品教育,包括资助一些健康饮食的课程等。
其实,早在2018年英国就已经开始对软饮料征收糖税,而开征糖税的初衷也是出于健康考虑。当年一项健康调查显示,英国有60%的人口超重,三分之一小学生毕业时超重或肥胖,患Ⅱ型糖尿病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专家建议将肥胖列为疾病。糖分作为肥胖的强力助攻,成为英国政府“打击”的对象。
由于英国人约有1/4的糖分是从软饮料中摄入的, 为此,英国 从2018年4月起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希望此举能减少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具体税率为: 每百毫升含糖量5克以上的饮料,每公升征收0.18英镑糖税;对于每百毫升含糖量8克以上的饮料,每公升征收0.24英镑的糖税。 在征收“糖税”前,英国政府给这些软饮料行业2年时间,允许他们重新调整配方。
政策公布后,许多品牌的软饮料都为了少缴税而更改了配方。但也有几家著名品牌表示不会降低饮料中的含糖量,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喜欢其“经典配方”。
除了英国外, 全球已经有30余个国家征收“糖税”。挪威是世界上较早开征“糖税”的国家,其也是肥胖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墨西哥从2014年初开始征收“糖税”,一年后含糖饮料的销售量减少了6%。法国在2012年对含糖饮料开始征税后,第一年软饮料销售量下降,但第二年便恢复到了征税前的水平,税收似乎没有产生如期的抑制作用。
面对此次英国酝酿的“零食税”,机构和网友们反对声一片。英国 食品和饮料联合会首席科学官凯特·哈利维尔表示:“盐和糖税最终让食物和饮料变得更加昂贵,会影响那些已经在努力维持生计的家庭。”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也表示,在多年的成本压力之后,企业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任何进一步的成本都只能以更高的食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而网友们的提问更一针见血: “为什么不反过来降低健康食品的价格呢?”
新民晚报记者 梅璎迪
英国开征肥胖税 预计收获7.36亿美元税款
效果丹麦曾开征此税发现根本没用
丹麦是最早对于使用反式脂肪的食品特别征税的国家,丹麦还对碳酸饮料单独征税,而对糖果已经征收了90年的特别附加税。此外,德国、匈牙利、芬兰等国也有类似的税种。但这个“肥胖税”的效果,似乎有些差强人意。
英国开征肥胖税
2011年10月1日,丹麦开始向富含饱和脂肪的产品征税,包括冰淇淋、黄油、全脂牛奶、比萨、薯条等等。针对冰激凌、巧克力、甜食以及汽水的税率高达25%,黄油、牛奶、比萨饼、油类和肉类,税率为每千克饱和脂肪16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8.33元)。黄油的价格立马上涨了14%。
这个旨在减少国民脂肪摄入量的税种,迅速被命名为“肥胖税”。
然而,调查发现,在“肥胖税”实施的第一年,丹麦人为购买肥胖食品多掏了2亿克朗的钱,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购买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数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更多选择了更加便宜、也许也是更不健康的产品。
最终,由于肥胖税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公司运营成本增加、工人失业风险加大,还导致丹麦人前往其他国家去购物。
丹麦税务部决定从2013年起废除这一税种,并且取消拟议中征收巧克力税的计划。
建议真正有效的健康减肥还得是锻炼
去年9月,一份由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茶饮料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普通含糖类茶饮料的需求持续降低,而对无糖及低糖茶饮品需求越发旺盛和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许多饮料企业也在相应地调整配方,推出低糖、无糖产品:
早在1995年,可口可乐公司就推出了“低卡路里”的健怡可口可乐。2008年初,可口可乐又在上海新推出一款无糖汽水饮料 “零度”(ZERO)。
2013年,可口可乐公司还宣布加大对减肥饮料的促销,并承诺不面向12岁以下儿童展开营销。
2009年夏天,康师傅推出了无糖绿茶、低糖铁观音茶。
今年1月,全球知名的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制造商养乐多公司(Yakult)宣布,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新品——养乐多低糖,含糖量减少70%,热量降低约40%。
就在3月,味全(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其活性乳酸菌正式升级低糖版活性乳酸菌饮品,奉行“轻糖主义”。
其实,要保持健康身材,就有十二字真言: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勤洗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