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体检肥胖(小孩太胖了要体检什么项目)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应定期检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儿童肥胖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单纯肥胖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中环境是主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肥胖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其严重危害将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等,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儿童肥胖增加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超重学龄儿童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2.4—7.1倍。几乎一半的肥胖儿童有血脂异常,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常见。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也更高。此外,肥胖儿童的血压超过本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的风险增高1.79倍,肥胖儿童虽然在儿童期可能未患高血压,但在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自身形象受损无疑会影响自尊,产生消极情绪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更高。肥胖儿童易发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包括厌恶、情绪易激、易分心、反应阈值低、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不快乐和不满足感、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病?是不是要到重度肥胖或者影响发育了才需要看病?还是只要超重肥胖就必须去医院就诊?

实际上,并非所有相同程度肥胖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儿童体重和代谢状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儿童在青春期肥胖程度会出现减轻或缓解。如今肥胖筛查方式由过去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低分型转变为根据代谢的异常来进行分型,可以将儿童青少年肥胖分为代谢健康型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以及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指在肥胖的基础上合并至少一项代谢异常,异常因素包括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及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是儿童期肥胖治疗的关键点。

建议对所有儿童青少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检查身高、体重,使儿童青少年在合理的生长速率上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采用不同的肥胖筛查策略。

6—10岁的儿童发现肥胖,由保健医生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筛查有无生活方式或心理、睡眠等因素引起的肥胖或超重,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肥胖程度,及时教育和提醒家长纠正这些不良因素。如存在患儿伴随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头疼、视野缺损、黑棘皮、紫纹、矮小、后发际低、颈蹼、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表现或肥胖程度持续快速增加,建议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

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体重持续超标,建议筛查代谢异常型肥胖。出现代谢异常,成年后出现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要到医疗机构检查血脂、血糖、血压,尽早发现相应的异常,积极治疗,并至少每年复查1次。

有一些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综合征,肥胖往往是其症状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例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胖威利综合征等,尽管发病率不高,只占到儿童肥胖的3%—5%,但是由于危害大,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1日 19 版)

孩子入园体检时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怎么办?来看专业解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园体检时间。体检时一些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什么概念?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静安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家长们解读。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但<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超重;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肥胖。

可见,超重和肥胖是指儿童体重和身高(身长)的比例超出了一定范围。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外出就餐或吃外卖过多、看屏幕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因为超重或肥胖可能对儿童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血脂异常、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性早熟、女孩多囊卵巢综合症

●呼吸系统: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消化系统:脂肪肝

●心理问题:自卑、胆怯、孤独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01 体重、身长(身高)管理:

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长(身高),≥2岁儿童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在原有体重基础上体重增长要少于2kg。

02 饮食管理(控制肥胖的关键)

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少吃煎炸以及快餐等高能量食品。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食谱。

树立健康的饮食行为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过饱,不吃夜宵、少吃零食、减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及外买食物次数,家长避免把不健康食物带回家。

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建议调整用餐顺序,餐前先喝汤,以素汤为主,增加饱腹感,避免过食。

03 适当运动

限制孩子观看屏幕的时间(电视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2岁以下儿童看电视,2-6岁儿童每日观看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类型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如快走、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04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避免过分严格地限制某些食物,如儿童特别喜爱的,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给予。

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家共同参与,共同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而不仅仅针对儿童一个人。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长期保持健康的家庭饮食和行为习惯,

才能达到有效干预。

体检发现孩子超重怎么办?听听专家怎么说

开学后,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宝贝身高体重都增加了。身高增加了皆大欢喜,但是体重增加有些家长就着急了!今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就分享下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体重、远离肥胖的秘籍!

孩子假期长胖多半是这仨原因

暑期相对比较长,孩子身高、体重的增加是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另有部分同学因假期“放飞自我”三餐不规律,且吃零食、冰淇淋及喝含糖饮料的机会明显增多;此外,孩子们在暑假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等的时间也明显增加,导致静坐时间长,加之天气炎热,运动时间和强度都减少了很多。

帮孩子甩肉健康饮食很重要

帮孩子把超标的体重降下来,严格控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和夜宵,偶尔吃零食也应以低糖、低脂肪的水果为主。每天吃早餐,避免中午因饥饿而食用过多食物。

日常烹调时多采用蒸、煮、凉拌和快炒,少用油,不用煎和油炸。引导孩子用小号餐具进餐,每餐细嚼慢咽,减慢吃饭速度,每餐吃七八分饱。可以先盛少量食物,更不要强迫孩子把碗里的饭菜吃光。

孩子的每日食谱里,至少有一餐以全谷物为主食,如午餐或晚餐为粗杂粮。此外,每天都要吃深绿色的叶菜,中餐、晚餐分别至少应有2种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高质量的蛋白质必不可少,孩子需摄取适量的鱼禽、蛋类、瘦肉及奶制品。同时少吃油脂或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甜点、巧克力、冰淇淋、肥肉、黄油、油炸食品、汉堡包、膨化食品等。

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多在家营造健康的就餐氛围。吃饭时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设备。

减少静坐视屏时间不超2小时

疾控专家建议,减重要从孩子每天的行为习惯抓起。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每日晨起量体重的习惯,每周进行一次体重评价。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制订减重计划、共同努力。

在购买食物时要看营养标签,至少要看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这些项目,以便控制孩子一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总摄入量。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口味,尽量避免孩子食用过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动制静,鼓励以步行代替私家车、以家务代替看电视等,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及球类运动等;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

维持适宜的睡眠时间。6-12岁儿童,每天9-12个小时的睡眠。13-17岁青少年,每天8-10 个小时的睡眠。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家长不要盲目跟着广告为孩子选食品,更不要盲目选择减肥产品。 文/本报记者 李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