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肥胖人士脖子老是“洗不干净”?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给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罗丹告诉记者,该院接诊的不少肥胖患者,有多人提出“脏”脖子的问题,因为被认为是不讲卫生,给他们带来诸多心理困扰,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其实是因肥胖引起的“黑棘皮病”。
15岁中学生脖子“总洗不干净”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接诊的患者中,黑棘皮病算是普遍现象。
近日,中学生龙龙(化名)来到罗丹的诊室问诊。龙龙今年15岁,体重超过200斤,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因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龙龙每天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并且夜间多尿,还有高血压等症状。
而且因为脖子上黑黑的斑纹,学校老师还曾专门找过龙龙的家长,被质疑是“清洁卫生没做好”。这让龙龙更加自卑,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然而,不管龙龙怎么洗,这圈黑黑的斑纹总是洗不掉。
诊室内,罗丹指着龙龙的脖子说:“典型的黑棘皮病,就像从来没洗过一样。这其实是肥胖引起的,无论怎么洗都洗不掉。”
黑棘皮病,病因只有一个字:胖
什么是黑棘皮病?如何防治?
罗丹解释称,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角化过度伴局部肤色加深的疾病,病变部位出现“天鹅绒样”增厚甚至抚状突起,常常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膝盖、肘部、胭窝等区域。黑棘皮病的出现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黑棘皮病不单单是皮肤病,它意味着体内出现了代谢紊乱。
引起黑棘皮病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一个字:胖。在普通人群中,黑棘皮发病率是7%;在肥胖人群中,黑棘皮发病率高达74%。不过肥胖引起的黑棘皮被称为假性黑棘皮病。
为什么是假性黑棘皮病?因为随着体重减轻,病变可以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这种假性黑棘皮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层,但最常发生在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时期正是脂肪组织大量储存的时期。
为什么肥胖会引起黑棘皮病?这跟胰岛素这个降糖激素有很大关系。肥胖者喜爱进食高碳水食物,导致血糖升高,再加上体内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胰岛素常常代偿性分泌增加,这就是胰岛素抵抗。当血液中的高浓度胰岛素穿过血管、越过层层脂肪和真皮,到达表皮层后,与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结合,刺激他们过度增长,从而造成皮肤角化过度等表现。
治疗:及时减重
因此,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可靠判断标准。罗丹介绍,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不用查血就能知道你有胰岛素抵抗,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甚至可以判断出是否有血糖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不仅容易引起黑棘皮、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减重。
可能有人会问:“我不胖,为什么也有黑棘皮?”其实,黑棘皮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有7%。据介绍,这部分人出现黑棘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良性黑棘皮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主要在儿童时期发病,到了青春期后自然能缓解;
2.药物性黑棘皮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烟酸类药物的患者亦可发生此病,停药后即可消退;
3.恶性肿瘤:这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几乎与内脏肿瘤有关,需要高度重视,因此中老年人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一般恶性肿瘤得到治疗后,黑棘皮病也会相应缓解。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你知道有些肥胖人士的脖子“洗不干净”吗?医生:黑棘皮病,减重可缓解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给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罗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该院接诊的不少肥胖患者中,即有多人提出“脏”脖子的问题,它常常就会对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被认为是不讲卫生,而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正是因肥胖引起的“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
病例——
15岁中学生脖子一圈黑斑纹
被学校质疑“清洁卫生没做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接诊的患者中,黑棘皮病算是普遍现象。
近日,中学生龙龙(化名)来到罗丹的诊室问诊。龙龙今年15岁,因为爱吃面食、肥肉等,生活习惯不规律,体重超过200斤,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他还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每天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并且夜间多尿,还有高血压等症状。然而,龙龙没注意到的是,他脖子上黑黑的一圈斑纹,也是因肥胖引起的病症表现。
罗丹介绍,因为脖子上黑黑的斑纹,学校老师曾专门找过龙龙的家长,被质疑是“清洁卫生没做好”。这加重了龙龙的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然而,龙龙不管怎么洗,这圈黑黑的斑纹总是洗不掉。
诊室内,罗丹为龙龙查体,发现龙龙的黑棘皮病已经很严重,他用手指着龙龙的脖子说:“典型的黑棘皮病,就像从来没洗过一样,这是肥胖引起的,无论怎么洗都洗不掉。”
解释——
不只是皮肤病的“黑棘皮病”
肥胖人群发病率74% 病因为代谢紊乱
什么是黑棘皮病?如何防治?
罗丹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解释称,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角化过度伴局部肤色加深的疾病,病变部位出现“天鹅绒样”增厚甚至抚状突起,常常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膝盖、肘部、胭窝等区域。黑棘皮病的出现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黑棘皮病不单单是皮肤病,它意味着体内出现了代谢紊乱。
引起黑棘皮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一个字:胖。在普通人群中,黑棘皮发病率是7%;在肥胖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4%,肥胖引起的黑棘皮被称为假性黑棘皮病。
为什么说是假性黑棘皮病?因为随着体重减轻,病变可以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这种假性黑棘皮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层,但最常发生在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时期正是脂肪组织大量储存的时期。
为什么肥胖会引起黑棘皮病呢?这跟胰岛素这个降糖激素有很大的关系。肥胖者喜爱进食高碳水食物,导致血糖升高,再加上体内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胰岛素常常代偿性分泌增加,这就是胰岛素抵抗。当血液中的高浓度胰岛素穿过血管、越过层层脂肪和真皮,到达表皮层后,与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结合,刺激他们过度增长,从而造成皮肤角化过度等表现。
↑罗丹医生
治疗——
肥胖引起的需要及时减重
普通人群发病的则应对症治疗
因此,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可靠判断标准。罗丹介绍,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不用查血就能知道你有胰岛素抵抗,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甚至可以判断出是否有血糖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不仅容易引起黑棘皮、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减重。
可能有人产生疑问,“我不胖,为什么也有黑棘皮”?黑棘皮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有7%,据介绍,这部分少数人出现黑棘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良性黑棘皮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主要在儿童时期发病,到了青春期后自然能缓解;
2、药物性黑棘皮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烟酸类药物的患者亦可发生此病,停药后即可消退;
3、恶性肿瘤:这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几乎与内脏肿瘤有关,需要高度重视,因此中老年人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一般恶性肿瘤得到治疗后,黑棘皮病也会相应缓解。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小胖墩的脖子总是黑乎乎洗不干净?原来竟是生病了
小胖墩的脖子怎么都洗不干净,
这究竟是怎么了?
家长
我家儿子是个小胖墩,近大半年脖子皮肤发黑又较粗糙,以为洗澡没洗干净,没太在意。近一个月他吃的更多但体重反而下降,而且喜欢喝水、小便也多,我觉得不对劲了,来瑞金医院儿科了。
经病史、体检后,刚测了血糖高达14.6mmol/L,目前诊断为“糖尿病(2型可能)”,要将孩子收治入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医生
家长
入院后,我们确诊为2型糖尿病,可我就纳闷了,我儿子虽然较胖,可他才12岁呀,这2型糖尿病不是成人得的吗?另外,脖子发黑怎么就和糖尿病有关系了呢?
2型糖尿病不是成人的专利,随着小胖墩的增加,青少年2型糖尿病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脖子发黑也不是洗不干净,是因为体内胰岛素水平高,导致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医学上叫“黑棘皮”。
医生
到底什么是黑棘皮?
黑棘皮是肥胖患者常见的皮肤表现,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多见,常被家长误以为是澡没洗干净的“老坑”。其实黒棘皮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标志。
肥胖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活性减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常代偿性分泌增加,高浓度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皮肤角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导致皮肤过度角化,伴局部皮肤色素加深,呈现“天鹅绒”样增厚甚至疣状突起。当胰岛细胞过度劳累不能分泌足量的胰岛素维持血糖水平时,就出现糖尿病。
儿童怎么才算肥胖呢???
看儿童是否肥胖,要算体块指数(BMI)。对照下面专业的BMI对照表,这里要注意,男生看蓝色数据,女生看粉色数据。
BMI如何测算呢?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医生特别提醒
今年由于特殊情况,导致不少儿童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瑞金医院儿科已经接诊很多因为肥胖导致的内分泌代谢问题的孩子,现正值暑期,医生建议孩子在家也不能大吃大喝,少吃油炸等高脂食物,少吃冷饮、饮料,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
发现以下问题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肥胖儿童
✅肥胖伴有黑棘皮
✅超重儿童,且家长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不佳
✅肥胖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并伴有多饮多尿
✅肥胖伴有其他症状及体征
参考文献:
1、Posterolateral neck texture (insulin neck): early sign of insulin resistance.[J]. Jama Dermatology, 2013, 149(7):875-877.
2、肥胖相关黑棘皮病的发病机制[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 36(6):416-419.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7(6).
上海瑞金医院儿内科
撰 文 | 儿内科 唐认桥董治亚
编 辑 | 韩康妮 杨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