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右手麻(肥胖会导致手指麻木吗)

文章目录:

手麻就是中风吗?

小陈是一名工作积极性很高的程序员,每天都在电脑前奋力敲写代码……

哎,不知道为啥,最近我右手感觉有点麻麻木木的。你说这要紧吗?

我看你估计是最近加班多累着了,要不请个假休息两天?

我看不一定,手麻可能是中风了哦!那可不是小事,快去医院看看!

小陈来到骨科门诊,和医生说了说自己的症状,原来他手麻的症状已经快两个月了,主要是小指和无名指半侧麻木,有时还会有肘部的疼痛,严重的时候觉得右手敲键盘也不太灵活。医生查看小陈的右手,未发现肌肉萎缩,随后叩击患者肘部,小陈出现手臂内侧放射到小指的麻木感。医生了解到小陈的工作习惯后,经过初步判断,医生对小陈说:“你这个可能是尺神经在肘关节受到了卡压,叫做肘管综合征,我建议你做一个肌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评估一下尺神经受损的程度。”

肌电图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于是小陈进一步完善了肌电图检查,让我们来看一下医生的判断是否正确呢?

诊疗经过

首先是神经传导检查,我们主要关注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波幅。想象一下,神经要把中枢的指令快速传到效应器,比如肌肉,就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且该指令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调动效应器,或是效应器可以正常运行。这就对应传导速度及波幅。根据患者的症状我们进行了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检测:

图1. 神经传导检查

该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以及相应的波幅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尺神经肘上-肘下段的传导速度只有33.1m/s,波幅更是只有3.9mv,相比肘下-腕段下降了近一半。而尺神经干的波幅也有下降。我们不难得出患者的尺神经有损害。下面更为直观地看一下患者尺神经运动传导的波形长什么样(图2),可以看到第三个波形为医师在肘关节上5cm处刺激,它最高峰的“身高”比在肘关节下5cm处以及腕部刺激后得到的两个波形矮了近一半。

图2. 患者尺神经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后得到的运动传导波形图

这说明患者的尺神经在这之间受到了损害,以至于“电流”无法顺利通过,我们称为传导阻滞。于是检查医师使用寸步法进一步定位阻滞的部位,提示肘-肘上2.5cm段可见寸移时间延长(1.5ms),波幅显著下降(7.6mv→3.8mv)。所以小陈的尺神经是在肘关节至肘关节以上2.5cm处受到了损伤。

到这里我们看出小陈的尺神经确实有损伤,那么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表现如何呢?检查医师进一步完善了针极肌电图(图3),通过在肌肉内插入针芯来判断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

图3. 肌肉针极肌电图检查

到这里,我们可以较为明确地说小陈的手麻是尺神经在肘部的损伤造成的,也就是骨科医生最初的诊断:肘管综合征。那么小陈没有受到外伤怎么会出现神经损伤呢?我们进一步来看看肘管综合征的来龙去脉吧。

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水平受到嵌压、牵拉、摩擦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的尺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嵌压类疾病之一。肘管综合征的产生具有其解剖学基础,尺神经由颈8-胸1神经根发出,在肘部,尺神经走行于尺神经沟内,位置较为表浅(图4)。继而进入由尺侧腕屈肌与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相连的两个头组成的一个弓形通道,即肘管,位于肘关节的内后方。

目前认为肘管综合征的产生主要与肘管内压力增高有关,进而造成尺神经的神经变性损伤。有研究表明,肘管内的压力会随着屈肘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想象,尺神经像一根绳子,当肘关节屈曲时,这一部分尺神经受到牵拉而张力增高。

因此,临床上一部分肘管综合征为慢性职业性损伤,工作中肘关节持续保持屈曲状态或肘关节长时间置于桌面,肘管被拉紧而尺神经受到持续摩擦、牵拉及肌肉压迫而产生损伤; 长时间外科手术中,由于麻醉状态下患者肘部长时间处于被压状态,也可出现尺神经嵌压性损伤。此外,骨折、肘关节脱位、肘管周围的占位性病变、关节炎等均可导致肘管内压力升高或直接造成尺神经的压迫损伤。也有学者提出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会增加肘管综合征的发生率。

尺神经为混合神经,于是当其受到损伤后感觉和运动症状均可出现,且感觉症状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患者可有小指、无名指及手背尺侧的感觉麻木(图1),不超过腕部。患者还可出现臂内侧和肘部的疼痛,当叩击患者肘部时出现疼痛则称为 Tinel 征阳性。

尺神经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

尺神经支配大多数手内侧肌群,故患者可表现为手内侧肌群的无力,尤其是小指及无名指,导致手无法攥紧,而正中神经支配的其余指握力正常。严重时,患者骨间肌、鱼际肌可有萎缩,查体可见患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而呈屈曲状,称为“爪形手”(图2)。

尺神经受损后,其支配肌肉出现萎缩(“爪形手”)

我们从小陈的就医经历中可以知道,为了明确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临床医生首选肌电图检查,其优势在于可以提供量化的指标,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

那么出现了肘管综合征之后,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呢?

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可考虑先行保守治疗,使受到牵拉的尺神经得到放松,比如尽可能减少肱三头肌的运动锻炼,避免过多的的屈肘运动及姿势,避免对肘部内侧直接施加压力。部分患者夜间休息时可使用矫形器,以防止肘屈曲超过 50°。对于感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症状。那么当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症状影响生活时需行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解除嵌压等病因。手术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包括年龄、神经嵌压的时间、运动及感觉症状的程度,最常应用的手术方式有尺神经原位松解术、尺神经前置术和内窥镜下尺神经松解术。

根据以上阐述,我们知道一部分肘管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这一部分主要是由于姿势不良造成。如人们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打电话或侧卧,使得肘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位,均导致尺神经受到牵拉或压迫而产生症状。倚靠于肘部或进行需要持续或反复紧握动作或前臂旋前和旋后动作的活动也可激发这类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肘关节长时间的屈曲;应注意适时的活动及放松肢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使神经得到放松。另外对于健身人群,应避免过度锻炼肱三头肌而使尺神经不断受到牵拉及摩擦。

拿到肌电图报告之后,小陈知道了导致他手麻的“真凶”,在医生的指导下,他仍然努力工作,但是这次,他学会了如何爱护他的神经。相信他再也不会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毕竟他知道,当他屈肘敲写代码时,他的尺神经正在不断受到牵拉而逐渐失去“活力”。这一次,他不会再让他的尺神经“在肘难逃”。

神经肌肉专病门诊周一下午

周围神经病门诊周三下午

本文摘自公众号:中山神内一脑智能平台

作者:徐珂 董继宏

手脚、腿麻不当回事?小心藏着疾病信号

摘要:经常手脚、腿麻的人要注意了,可能是身体某些器官出了问题。

在生活中大概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过手脚麻木的情况,或者是腿发麻,比如坐姿不对、午睡趴着等就会感觉,手麻、腿麻的跟不是自己的一样,半天都动不了的感觉简直生不如死。

常规原因大概就两种:第一种,由于压迫到神经上直接导致神经细胞的麻木;第二种则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造成末端供血不足,末梢神经缺血后就会出现麻木。

当然这些麻木状况及时调整后慢慢就会缓解,大多数人是不会在意这些小问题的。但如果既没有受压也没有久坐,以及长时间内总是出现这些麻木状况,就必须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潜在的毛病!

经常性手脚、腿麻,别以为是小事!

偶尔的手脚发麻、肢体麻木是一种常见症状,但若是长时间出现,危害就很大了。可能是人的肢体神经已经受到损伤,或者是长期患有糖尿病、运动神经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堵塞等因素造成手脚肢体麻木。

手麻可能是神经问题

如果手麻集中在无名指、小指区域,就要警惕可能是尺神经问题,长时间屈肘会压迫到尺神经,从而引起手麻;如果是手麻区域集中在拇指、食指和中指,则说明正中神经可能受损,也会跟脑部神经有关。一些老年人可能会由于消化不良、营养跟不上等因素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而产生末梢神经炎,也会出现手脚麻木症状。

单侧手麻跟颈椎病有关

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极有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这一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表现,近几年来呈年轻化趋势。长期久坐不动、颈部姿势异常、颈部受寒、枕头过高等,特别是电脑、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颈部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增生、肥大等,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压迫到临近的颈神经根、血管时,就会出现手臂、手指麻木。这种麻木一般为慢性、反复发作,也会伴有颈肩的酸痛、僵硬等。

四肢麻木当心腰椎病

大部分人会出现下肢麻木症状,通常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单侧或是双侧的大腿、小腿和双脚的麻木,同时伴有腰部的疼痛不适等症状。腰椎病变就会引起上肢麻木和腿部的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由局部神经受到刺激造成的,比如腰椎病、腰间盘突出等。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剧烈运动、外伤史、吸烟、受寒以及不良姿势等情况都会容易造成腰椎疾病,患者可通过X光片、CT或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诊。

手指麻木无力可能是脉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由腕部外伤、脱位、骨折、扭伤或劳损等原因造成的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淤血机化引起的组织变形,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的手指麻木无力,症状会进行性加重。多见于从事拖地板、洗衣服等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的中年妇女患者。

单侧肢体麻木或是脑梗先兆

如果发生手脚麻木只在一侧肢体,另一侧又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可能由于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脑缺血很容易发展成脑梗死,通常都是急性的,而且会伴有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因此,对于有三高或者颈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手脚麻木状态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称性麻木要预防糖尿病

许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控制不好血糖,就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病发症,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所以,一定要定期测血糖,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长期麻木要小心肿瘤

如果老年人发生长期的慢性手脚麻木症状,且持续不能缓解,这就要小心可能是恶性肿瘤所致。肿瘤到了晚期阶段由于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因此,没有查出常见病因的,一定要去做个全面检查,例如肝、胃、血液等,女性则要注意卵巢和乳腺,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

手麻也要警惕痛风或中毒

有临床显示,手麻的患者中大概有1%是由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正中神经,从而引发手麻疼痛;另外,针对吸烟喝酒的人,如果酒精摄入过量也会出现手麻症状,这是由于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如何有效地缓解身体麻木症状?

很多患者是做了一些检查才会发现身体上的病变,因此,到了中年以上,特别是体型肥胖者,如果出现以上类似麻木症状,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排除身体麻木的原因,一般考虑做以下几个检查:

  • X光检查:X光是常用的骨科检查手段,用于炎症性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变、骨骼外伤、骨关节肿瘤、结核、脊椎形态台变的诊断。
  • CT、核磁共振:X光不能明确病变时,需要进一步做CT或磁共振,通过这两个检查可以清楚诊断有无颈肩腰椎病,具体是哪一节突出,有无压迫神经、椎体狭窄、脊髓压迫、肿瘤等问题;脑部CT和磁共振,可以发现脑血管病变。
  • 肌电图: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可以判断周围性神经损伤和中枢性神经损伤。
  • 血管及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帮助三高患者排查血管病变,通过动脉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等检查血管病变程度,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

上了年纪手脚麻木的患者,首先,一定要注意防潮保暖,避免身体过度受凉,注意按时作息;其次,要做好规范饮食,多吃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预防“三高”血症,此外,还要避免忧思恼怒,平静心态。

下面是一些缓解手脚麻木的方法可参考:

1.轻轻捶打,捶打的力度以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为准;

2.左脚麻时抬起右胳膊,右脚麻时抬起左胳膊;

3.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增进血液循环。

写在最后:

如果不是短时间的身体四肢麻木,而是持续一整天以上长期且有规律性的手脚麻木、腿麻症状,千万不要忽视,要尽快去医院诊断治疗。

经常手麻脚麻的人,如果出现这7种症状之一,就要当心了

“一觉醒来,整个手臂都麻了,像有无数只蚂蚁爬过,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又消失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发麻有时是正常的生理性现象

生理性的手脚发麻主要由不良姿势或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的,导致局部供血不足、末梢血液流通不畅,如:上厕所久蹲、久拎重物、睡姿不正确等。

这类手脚麻木一般症状较轻,对身体的影响较小,通常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握拳、拍打、紧绷脚部等动作重复几次,即有缓解之效。

但如果长期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的间歇性麻木,甚至夜间因麻痛而突然醒来,千万要警惕。


这7种“麻”要格外当心

01

单侧麻木

警惕脑梗!

手指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视野黑蒙或视线模糊、流鼻血、协调能力差等症状时,可能是中风的征兆,要警惕脑梗的发生。

一般高发于有三高、心颤、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群。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送医。

02

对称性麻木

警惕糖尿病!

当肢体出现对称性麻木,同时有蚁走、发热、触电等感觉时,这种麻木多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本身会引起周围神经的病变,所以会产生对称性的麻木,下肢症状较为多见。

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中老年人和肥胖人群的发病率较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定期体检,坚持治疗。

03

麻痛不止

警惕肿瘤!

出现长期慢性的手脚麻木,伴随疼痛,还持续不能缓解时,要注意体内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存在。肿瘤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组织压迫症状,引发手脚麻木、走路不稳等表现。

如果没有查出原因,一定要做全面检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人群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

04

单手麻木

警惕颈椎病!

经常单手麻木,很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就会导致单手麻木。

临床中,有近七成手麻症状是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情况严重者应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05

四肢分散麻木

警惕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主要是分散性的上肢麻木与腿部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引起的,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严重的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等压迫神经,可导致行走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出现四肢麻木者应根据情况到腰椎专科就诊。

06

手脚麻凉

警惕三高等血管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五十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中老年三高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流不畅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有可能引起手脚反复发凉麻木。

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时体检,检查三高,注意日常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运动。

07

手指麻无力

警惕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主要是外伤、骨折、扭伤或劳损引起的,腕部病变或退变、管内肌腱肿胀,使组织变形或腕骨退变增生。可能伴有胳膊手腕等处的麻胀感、手指灵活性降低的表现。

一般常发于经常搬运东西、托举的人群,手机、电脑玩得过多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这3大原因易导致手脚麻木

营养不良

长期胃肠功能障碍和食物摄入减少会导致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特别是缺乏B族维生素会导致营养和代谢受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周围神经炎和神经根损害以及手脚麻木。

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硬化会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局部血液供应和大脑氧气供应减少,同时也会导致中枢机能障碍。

特别是中央部位的缺血性和缺氧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相应肢体麻木。

药物副作用

老年人如果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话,一些化学治疗药物可能导致肢体麻木。

这种麻木通常从手脚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蔓延,常伴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

手脚麻木时试试这些方法

01

手麻

按揉两穴

按揉支正穴

支正穴位于人体前臂背面尺侧,从手掌根往上约5寸(约6个横指的距离),在肉和骨头的中间,摸到骨缝里的痛点就是支正穴。

按摩时,可以采取揉、按、掐的手法,以支正穴出现酸痛感为宜。

按摩八邪穴

八邪穴位于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五指张开,左右交叉,指缝相接轻轻摩擦即可。如果手麻症状比较明显,可改擦击为指压的方式加强刺激力度。

02

腿脚麻

做5个动作

甩腿

一手扶墙,抬起一侧小腿,用力勾脚尖2-3秒,之后向后踢腿,腿伸直,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保持2-3秒。

举手

右脚麻,高举左手10秒后放下,反复3次;左脚麻举右手,方法同上。

按摩

直接揉搓发麻部位,或双手紧抱发麻一侧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按摩直至足踝,重复10遍。

跺脚

用力跺脚或使劲上跳。

变化走路姿势

刻意用内八字、外八字姿势走路,可使不同肌肉均衡受力,减轻发麻感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