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嚼(肥胖与饮食之间的关系)

文章目录:

你胖,可能就是因为吃饭速度太快!细嚼慢咽更养生

李艾是广州人

作为一名知名主持人及名模,

从小生活在很讲究吃的环境,

却她却“始终吃不胖”。

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次在谈到瘦身秘诀的时候

她竟然说了四个字——

“细嚼慢咽”

李艾认为

吃饭细嚼慢咽

是保持苗条的好方法。

她解释说这是因为

胃吃饱后

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狼吞虎咽,

就会在大脑收到吃饱信息后

才发现已经吃多

长期这样

很容易导致肥胖。

所以她保持身材的诀窍是——

一口食物至少嚼十次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

李艾分享的这个秘诀

有科学依据吗?

答案是有的!

最近,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一项3年的研究表明,吃饭速度确实是导致人体发胖的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发胖!

该研究团队以大学生为对象,发现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不快者比,更易发胖4.4倍,男性较之女性更易发胖2.8倍。

并且吃饭快的人,还更易患代谢综合症。

日本广岛大学研究人员耗时5年研究了642名男性和441名女性的进食习惯和他们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进食速度快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比例为11.6%,正常速度进食的人患这一综合征的比例为6.5%,而进食速度慢的人患这一综合征的比例仅为2.3%。

狼吞虎咽易成胖子的原因

专家认为,吃饭速度快之所以容易发胖,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 来不及接收饱腹信

正如李艾所说,吃饭太快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吃撑,而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才能接收到“我吃饱了”的信号。

因此,如果吃饭速度太快的话,等你感觉到饱的时候,可能你已经吃多了,而摄入的多余热量,正是导致发胖的重要原因。

2. 咀嚼不充分,影响营养吸收

如果咀嚼不充分就下咽,会使肠胃消化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易被吸收,而长期营养缺乏则会阻碍脂肪的正常代谢。

3. 加重肠胃负担,容易便秘

人在咀嚼食物时大脑会作出反应,提醒消化器官做好相应准备,但吃饭太快就会破坏这个过程,大量食物进入肠胃会加重消化负担,更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造成腹部脂肪堆积。

吃太快对健康有多大危害?

其实吃饭速度太快,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只有发胖,长期有这种习惯,疾病就可能趁机而入,伺机袭击你的健康!

1、患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

如果吃饭速度太快,血糖上升的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导致身体的胰岛素分泌增加,长此以往容易患上糖尿病,并且对于血脂和血压的控制也会比较困难,容易引发各种脑血管疾病。

2、容易引发肠道疾病

吃太快,食物不容易被消化,消化系统就会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下降,甚至会引起胃炎、肠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

3、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

40%的癌症都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在咀嚼过程中,唾液中的酶可以将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消解掉,所以如果吃饭狼吞虎咽,唾液起不到相应的保护作用,癌症的发生率就会上升。

一顿饭吃多久最好?

到底吃多长时间才是最合适的?专家表示,一般而言,每顿饭建议至少要吃20分钟,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最佳。

饭桌上风卷残云,可以说是很多胖友的日常,边刷剧边吃饭,片头曲还没放完,饭碗已见底。出门聚餐时,别人还在给食物拍照,自己的盘子已经空了一半……居然才知道细嚼慢咽不容易变胖!

好吧,那做不到细嚼慢咽怎么办?这里有5个妙招:

1、改变进餐顺序

不少人吃饭顺序都是先吃肉再吃菜,最后吃主食。但其实,比较合适的进餐顺序是:小碗汤→蔬菜→主食→鱼虾类→肉禽,两餐之间再进食水果,这样有助于避免能量及动物油脂摄入过多。

另外,饭前先喝汤是个好习惯。很多人吃饭太快有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饥饿过度,而吃饭前先喝汤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一些进食欲望,从而有利于控制吃饭的速度。

2、膳食中增加粗粮和蔬菜

如果担心自己会不自觉地狼吞虎咽,那你可以在膳食中添加粗粮和蔬菜。

相比于白米、白面、馒头等精细的食物,粗粮需要更长的咀嚼时间,而凉拌蔬菜等食物,如果咀嚼不充分也很难下咽,这就在无形中减缓了你吃饭的速度。

3、充分咀嚼食物

在吃饭时提醒自己每一口饭都要咀嚼15次以上,老年人则建议咀嚼25-50次,这样才能将食物磨得足够细,便于消化吸收,并且减轻肠胃负担。

4、专心吃饭

吃饭时如果不够专心,边看手机边吃,或者脑子里想其它的事情,就很容易囫囵吞枣地把食物吃下去,不知不觉就加快了吃饭速度,很容易会吃撑。所以大家吃饭时就先把工作生活等杂事放在一边,专心品味美食吧。

5、改变吃饭方式

想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可以尝试从小口吃饭做起,这有利于食物在口中充分咀嚼。另外,吃饭时不要总拿着餐具,因为当拿着筷子的时候,人就总是会习惯性地去夹食物,试着每吃完一口食物就放下餐具,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放缓吃饭节奏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宇综合自健康时报、康宝莱微刊

吃饭快比吃得油更易胖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最近,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吃饭速度是导致发胖的重要因素,并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研究小组以大学生为对象,就肥胖和进食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研究人员指出,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专家提示,为防止中年后发胖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年轻人应注意及时改掉吃饭快的不良习惯。口腔护理和肥胖治疗领域的专家推荐,一口饭最好嚼20-30次。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没有影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近的科学新闻提到一项研究结果,说是经过更多次数的咀嚼后,可以增加食物热效应,等于是减少了食物热量。这么说,细嚼慢咽是不是真的可以有助于减肥呢?对于糖尿病患者所顾虑的“细嚼慢咽会升血糖”的问题,又是否有道理呢?咱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你吃完饭感觉身体热乎

是因为“食物热效应”

在说吃饭对减肥的影响这件事之前,咱们先科普一下“食物热效应”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吃饭之后身体的散热量会比饭前额外增加。这种效应会让人感觉饭后身体更加温暖。很多人在冬天都有这样的体会,吃饭之前饿着肚子感觉特别冷,吃饱了身体就热乎乎的不怕冷了。

换个角度说,食物热效应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吃进去的部分食物热量当成热量散发出来了,这部分就不能再用来长肥肉了。

吃饭多咀嚼可以多消耗热量?

其实也就十几千卡,不如控制食量

可能有些朋友会很高兴:看来,吃高热量食物,只要多咀嚼就可以放心吃了!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和多咀嚼所消耗的热量相比,多吃几口时,食物热量的增加会远远大于咀嚼消耗的那点热量。比如一个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一天的能量摄入标准是1800千卡。对于一餐600多千卡的正餐来说,多咀嚼只能多消耗十几千卡的热量,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咀嚼没有意义。有研究提示,对胖人来说,以及不容易控制食量的人来说,这个多咀嚼的策略可能尤其有效。因为同样的食物量,在刻意增加咀嚼次数时,可以降低食欲,避免饮食过量,这一点是比较肯定的。

吃饭多咀嚼食物

可帮助养成“口淡”的饮食习惯

其实吃饭增加咀嚼的有益作用,还有不少。

第一,多咀嚼食物可以帮助更容易品尝出食物的滋味。一般来说,那些快餐食物都很咸,因为在快速咀嚼和吞咽时,味蕾来不及体会食物的原味,也来不及充分体会咸味,所以口味必须要调味很重才能觉得好吃。多咀嚼,还能让人更好地体会食物本身的美味,不需要那么多的咸味和甜味调味品。米饭、馒头越嚼越甜,原味蔬菜认真嚼嚼也有一种清爽的甜香。

第二,对于同样一种食物,如果更细致地咀嚼,不仅有利消化,还容易控制食欲。口腔加工是消化过程的开始。食物被嚼碎,并和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唾液中含有少量酶类,特别是唾液淀粉酶,可以对淀粉进行少量的消化。胃里有胃蛋白酶,它们作用于鱼肉蛋类,能释放出少量氨基酸和小肽。

所以,食物咀嚼得细,就会更容易产生“早期消化产物”。这些小分子会给身体“报信”,让身体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释放相关的消化液,并通知各器官做好处理相应食物成分的准备,使消化吸收更为顺畅。

第三,多咀嚼几次,延长进食的时间,还能让大脑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自己到底吃进去了多少东西。否则,若吃得太快,大脑来不及充分感觉到饱,就已经摄入了过量的食物,直到胃肠里的“物理感受器”觉得胀了再停嘴,就晚了。

真正容易长胖的是

那些容易咀嚼的食物

还要强调的是,所谓多咀嚼,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同样的食物增加咀嚼,二是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两者都有意义。选择需要嚼才能咽下去的食物,就不需要自己刻意控制咀嚼次数了,只需要选择正确的食物,自然就能让进食速度降下来。

真正容易让人长胖的,都是那些特别容易嚼、特别容易咽下去、吃起来可以速度很快的东西,比如饼干曲奇、蛋糕慕斯、面包奶黄包……哪个很耐嚼?碳水化合物爱好者喜欢的那些东西,能暴食的那些食物,都是可以快速吞下的食物。

反过来说,那些需要更多咀嚼的食物,往往不太容易让人多吃。比如说,生胡萝卜、西蓝花、青菜、燕麦粒等。黑米、红米等糙米和精白米相比,就明显需要多嚼几次才能咽下去。

同样都是肉,那种脂肪渗入肉丝当中的软糯多汁的肉,和那些需要用力嚼的瘦肉,哪个容易多吃?不信您琢磨一下,五花肉、排骨和肥羊、肥牛的口感,再想想鸡胸肉、牛腱子的口感。

糖尿病人可以多咀嚼食物

不必为控血糖而囫囵吞枣

多咀嚼对餐后血糖的效果比较不确定,目前大部分研究并未发现多咀嚼能降低餐后血糖,甚至对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来说,多咀嚼可能会增大消化前期的血糖变异性,使血糖升高稍微早一些,降低也稍微早一些。嚼烂了之后,食物颗粒小了,更好消化了,被唾液淀粉酶作用得更充分了,碳水化合物的血糖上升速度理应上升快一点。

但一项实验表明,如果按血糖曲线下面积来算,不同咀嚼性的碳水食物之间差异并不太大,比如米饭和年糕。也许有些人会有点失望,原来细嚼慢咽不能降低血糖反应啊?其实不用失望,这些研究结果至少能说明,多咀嚼并不会让你血糖反应更高。所以,糖尿病人也可以认真嚼烂食物,不必为了控血糖而囫囵吞枣。

总之,细嚼慢咽,降低进食速度,既能让人更好地体会食物的味道,又能帮助人们控制食欲,还能降低对盐、糖调料的需求。而选择需要咀嚼的食物,也能帮助人更好地控制食量。

认真咀嚼有益健康,也有益预防肥胖,这个结论是没错的。

文/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