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肥胖等级(胖的腰围)

文章目录:

肥胖也分等级?按照国际的标准,自查一下希望你不是最严重的等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一提到肥胖,很多人觉得不过是体重增加、身材走样。可你知道吗?肥胖是体型问题,它还是一种被医学正式定义的慢性疾病。而且,肥胖是分等级的!

如果你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标”,甚至达到了某些级别,可能健康风险已经悄悄在敲门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肥胖的等级划分、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应对这个看似简单却复杂的问题。

肥胖是外貌问题,还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医学上,肥胖影响外形,更是众多疾病的温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其中约6.5亿人属肥胖

肥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小王(化名)是一位35岁的上班族,身高1.75米,体重却达到了95公斤。因为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他的BMI达到了31(属于肥胖)。

起初,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异常,只是偶尔感觉喘不上气。

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司例行体检中被诊断为Ⅱ级肥胖(中度肥胖),还伴有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血糖。这一诊断让他意识到,肥胖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健康危机。

肥胖等级划分:看看你属于哪一级?

医学上,肥胖的衡量标准主要是BMI(身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BMI = 体重(kg) ÷ 身高²(m²)

根据WHO的标准,肥胖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正常范围:BMI 18.5-24.9

o 健康体重。

· 超重:BMI 25-29.9

o 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 Ⅰ级肥胖(轻度肥胖):BMI 30-34.9

o 健康风险开始增加。

· Ⅱ级肥胖(中度肥胖):BMI 35-39.9

o 健康风险明显增高,可能伴随代谢紊乱。

· Ⅲ级肥胖(重度肥胖):BMI ≥ 40

o 又称“病态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除了BMI,腰围和腰臀比也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对于亚洲人群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已经属于腹型肥胖(俗称“苹果型身材”),这类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显著。

肥胖如何影响健康?听听科学怎么说

肥胖的危害是体型变大,还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长期肥胖的人群中,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 内分泌系统

肥胖人群易患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3. 呼吸系统

重度肥胖者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觉时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心肺功能。

4. 消化系统

肥胖会增加脂肪肝、胆结石、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风险。长期脂肪肝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5. 肿瘤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何科学应对肥胖?治疗与预防的双管齐下

1. 管住嘴:健康饮食是第一步

饮食调整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 减少热量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品,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

·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 合理分餐:一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油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克。

2. 迈开腿:坚持运动是关键

运动对于减肥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防止肌肉流失。

3. 医学干预: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Ⅰ级以上的肥胖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考虑医学干预,包括:

· 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这些药物能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肥胖者,胃肠减容手术(如胃旁路术)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

4. 心理支持:健康管理需长期坚持

肥胖的成因复杂,与饮食和运动有关,还可能受到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影响。建立合理的健康观念,避免情绪化饮食,是长期控制体重的关键。

肥胖的预防: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防控肥胖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

· 培养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和血脂等指标。

· 关注儿童肥胖:儿童时期的肥胖往往会延续到成年,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未来趋势:肥胖治疗的新希望

近年来,肥胖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利用肠道菌群调节来控制体重的研究正逐渐兴起;新型抗肥胖药物正在研发中,可能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AI技术也被应用于个性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精准记录饮食、运动和体重变化。

肥胖是一个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健康问题,但它需要每个人的重视和坚持。不论你目前属于哪个等级,都不必灰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辈子的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最后,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吧:从今天开始,每天多运动10分钟,少吃一口高热量食品,向健康迈出一小步,你的身体会感谢你!

如果你对自己的体重状况不确定,不妨用BMI公式计算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个等级?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结果,一起交流健康生活的心得吧!


信息来源: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

2. 《柳叶刀》关于肥胖与健康的研究报告

3. 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u0026#34;腹型肥胖\u0026#34;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腹型肥胖"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我们口中常说的"将军肚""游泳圈"其实就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称为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重要的是堆积在内脏,内脏脂肪堆积的腹型肥胖危害很大。

"内脏肥胖"的另一典型症状是脂肪肝,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具有低龄化发病趋势。据统计,每年节日前后是发病高峰。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内脏脂肪游离入门静脉,会直接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脂类代谢异常。

另一方面,许多人节前节后忙于应酬,吃多了又少动,能量消耗少,增加的全部营养物质就跑到肝脏内储存起来,成了"大仓库",脂肪肝当然发生。

除此之外,腹型肥胖还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类疾病,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美国CDC的最新报告显示,腹型肥胖是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食管腺癌、甲状腺癌、绝经后乳腺癌、胆囊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结肠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腰围每增加11厘米和肥胖相关的十种癌症(比如肾癌肝癌)增加 13%,大肠癌的风险增加22%。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腹型肥胖?腰围/臀围判断腹型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 cm。

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内脏型肥胖,即腹型肥胖。

当你站立时,量腰围和臀围的尺寸,臀围以臀部最大处为准,然后用腰围尺寸除以臀围尺寸,得出腰臀比。

如果某人的腰围是79厘米,臀围是92厘米,那他的腰臀比便是0.86。男子腰臀比的上限是0.85至0.9,女子为0.75至0.8,超过这个范围就可以定义为腹型肥胖。

腰围测量方法

测量腰、臀围的方法如下:测量工具为无弹性卷尺,穿薄形的紧身衣裤进行测量。测量时,卷尺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但不能陷入皮肤,测量数据应精确到毫米。

测量腰围时,把卷尺放置于肚脐水平处,在呼气结束时测量;测量臀围时,把卷尺放在臀部的最大周长处。完成测量后,用腰围数据除以臀围数据,得出腰臀围比例,用以评定腰臀围比例等级。

测量的原理

过多的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直接相关的。

腹部有大量脂肪堆积的人腰臀围比例高,他们比腰臀围比例低的人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的危险。男人容易长腰腹,女人容易长臀部,这是个常见的生理现象。

当男人的腰围增加到2尺8寸,即93公分以上,女人的腰围长到2尺4寸,即80公分以上时,就要意识到腰腹部脂肪过于肥厚,使身体的负担加重,对心脏的压力增大,是个临界信号,要引起重视。

怎么预防"腹部肥胖"?1、锻炼

人是动物,必须要锻炼,有氧运动是对人体最受益,像游泳、慢跑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

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至少要45分钟。

2、饮食

平时可多食用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杜绝暴饮暴食、偏食肉类、贪食甜点、长期大量饮酒抽烟,以此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脂肪在内脏的堆积。

3、呼吸

人体存在3种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关注@妙手医生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你哪个部位胖?请对号入座

减肥请注意!体重指数多少算肥胖?全新BVI已推出,2个月高效瘦身

导致肥胖的真凶:肠胃中脂肪酶,减肥从源头抓起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