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啥病(肥胖得什么病)

文章目录:

肚子大易患心脏病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杂志发表最新科学声明指出,即使身体质量指数(BMI)测量值在健康体重范围内,但有“大肚腩”,即身体中段器官有多余脂肪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该声明证实了腹部脂肪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表明过多的内脏脂肪是一种明显的健康危害。

科学声明撰写委员会负责人、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调查员Tiffany M. Powell-Wiley表示,这篇科学声明提供了肥胖和肥胖治疗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和信息。

腹部脂肪(内脏脂肪)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标志物。腹部脂肪通常由腰围、腰围与身高的比值或腰臀比来确定,已被证明可以独立于BMI预测心血管死亡风险。

专家建议,定期就医时应进行腹部测量和BMI评估,因为即使体重正常,腰围过大也可能意味着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腹部肥胖还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通常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腹部肥胖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往往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这份科学声明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有关管理和治疗肥胖症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腹部脂肪的研究。研究人员报告说,减少热量摄入可以减少腹部脂肪,而减少腹部脂肪最有效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

他们的分析发现,进行每周15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在某些情况下,运动与饮食改变相结合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即使体重没有减轻。

然而,有关改变生活方式的研究并没有显现出冠状动脉疾病事件(如心脏病发作或胸痛)的减少。相反,与非手术减肥相比,减肥手术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有关。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减肥手术后的体重减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谢改善。

Powell-Wiley表示,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确定对肥胖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结局并降低其导致的死亡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报告中指出,数据显示肥胖可能导致心房颤动。据估计,肥胖可能占所有房颤病例的20%,而体重显著减轻的房颤患者的房颤累积时间显著减少。研究人员表示,这表明,除了控制心率和凝血风险的标准治疗外,体重管理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个重要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根据遗传学或心血管疾病风险标志物对营养进行个性化调控。”Powell-Wiley指出,随着全球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制定有效的初级预防干预措施和更好的治疗策略越发重要,特别是针对严重肥胖的年轻患者。(辛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同样是胖,为什么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却一身病?医生讲出真相

今天在门诊,一位老年朋友跟我抱怨说:同样都是胖子,为什么有的人啥病都没有,而他却是一身毛病。相信很多朋友都存在这样的疑惑。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脂肪分布的问题。

同样是胖子,为什么有的人健康,有的人一身病?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最快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我们的幸福感在不断地提升。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健康方面的负效应,中国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现在均居首位。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朋友们都知道,肥胖会导致很多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胰腺炎,心脏病,脑血管病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会患上这些疾病,胖子和胖子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把胖子分为2种。一种危害有限,另一种就需要注意了

由于,脂肪分布与内分泌和代谢相关性较强,所以,医生根据脂肪积聚的部位不同,将肥胖分为外周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两种。

  • 外周性肥胖:亦称全身性肥胖、均匀性肥胖,也被称为梨型身材。这类朋友的脂肪大都积聚在四肢和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以女性多见。张医生的妻子也属于略胖型的,她的特点就是:屁股大,腿粗。
  • 中心性肥胖:亦称腹型肥胖,内脏性肥胖,也被称为苹果型身材。中心性肥胖的朋友,脂肪主要聚集在躯干部和腹腔内。由于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看上去相对较细。

这两种胖法比较起来,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大。此类肥胖的朋友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这种肥胖在男性朋友和老年朋友中比较多见,我们经常形容的啤酒肚就属于这种肥胖。由于其与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较强,也被称为病态肥胖。

中心性肥胖是如何引发各类疾病的?

在以往,朋友们大都认为脂肪组织主要功能是储备能量,但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储备能量外,还会分泌一些促进炎症反应的物质。令人担心的是,这些物质往往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由于中心性肥胖的脂肪大多分布于腹腔,因此,会对腹腔内的重要脏器引发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很多医生认为,腹型肥胖会引发下列相关疾病:

  • 脂肪心:脂肪居然会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很多朋友可能想象不到。事实上,心脏的周围是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脂肪的,如果这些脂肪组织过多分泌的炎性物质就会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造成心肌细胞损害,时间久了就会引发房颤;
  • 脂肪肝:很多朋友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患上了脂肪肝,但朋友们对这种疾病缺乏重视,脂肪肝如果控制不好,一样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
  • 脂肪肾:肾脏周围是存在脂肪组织的,这些朋友们都知道。这些脂肪组织如果过多了,也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导致的症状并不明显,等到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不可逆,甚至会导致肾衰;
  • 脂肪胰:胰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如果分泌过多也会对胰腺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胰腺炎和糖尿病。

从脂肪对这些内脏器官的影响来看,中心性肥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疑惑,如何确定自己是中心性肥胖,还是周围性肥胖,有没有什么指标?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评价自己是哪种肥胖?

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胖的朋友有很多,特别是女性朋友,无论身材有多好,都希望自己再瘦一点。但到底肥胖的指标是多少?恐怕很多朋友并不清楚。在这里,张医生先教大家肥胖的定义,之后再教大家如何确定自己是哪种肥胖。

这些指标包括BMI、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后三者主要作用是区分中心性肥胖和周围性肥胖。

  • BMI

BMI是肥胖测定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身高

目前对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因地区和种族不同而有所不同。

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是:

  • 正常体重:BMI在18.5~25;
  • 超重:BMI在25~29.9;
  • 肥胖:BMI≥30。

中国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略有不同:

  • 体重过低:BMI<18.5;
  • 正常体重:BMI在18.5~23.9;
  • 超重:BMI在24~27.9为超重;
  • 肥胖:BMI≥28。

通过这些指标,朋友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肥胖。下面张医生教大家如何确定自己属于哪种肥胖。

这涉及3个指标,分别为:腰围,臀围和腰臀比。

其中,腰臀比是张医生比较喜欢的指标,计算方法也比较容易,就是用自己的腰围除以自己的臀围。

正常来说,中国男性不应该大于0.9,女性不应该大于0.8。如果超过这个范畴,就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这时您就需要注意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减肥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少吃,多运动。这个大家都清楚,但是,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办法是违背人类天性的。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管住自己嘴的朋友并不多。很多朋友会说:虽然管不住自己的嘴,但在运动上加倍努力不就行了吗?

进入现代化社会,大家的时间都比较紧张,能真正花在运动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运动对脂肪的消耗,也没有大多数朋友想象的那么大。生活中减肥失败的案例,真是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张医生建议朋友们,最好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不要等到疾病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才后悔莫及。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谣零零计划##非常病例##生命召集令超能团#@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月光海棠@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

这种疾病我国患者已超3亿!熬夜、喝酒、肥胖都是诱因→

今天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种病是否能治愈?有哪些表现就应该引起重视呢?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三亿△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目前,在我国,高血压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平均每4个成年人就1个患有高血压。通常情况下,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心衰、肾衰、主动脉夹层等等疾病,往往也和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有关。

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主任 金泽宁: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该规律进行体检。如果你发现自己血压基线水平超过了90—140(毫米汞柱)的话,一定要非常注意,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三亿人。其中,早期高血压可能并无症状,让人误以为影响并不大。但久而久之,高血压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脑、肾脏等将造成严重影响。

专家告诉记者,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患有高血压,也不代表没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在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中,肥胖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主任 金泽宁:肥胖会导致糖尿病进而导致体内的一系列的内分泌激素发生紊乱,这样会成为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压力大 运动少 高血压患者低龄化△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疾病。但实际上,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事实上,高血压已经“盯上了”年轻人。

记者在医院看到,在心内科门诊处看病开药的患者中,不乏年轻患者。

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超过了7000万人。医生分析,高血压“低龄化”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当代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日常运动少,饮酒、吸烟、熬夜,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诱发高血压。因此,即使是年轻人群,也需要重视与警惕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田颖:年轻人长期久坐,肥胖、超重,还有长期精神压力比较大,我们国家的人都喜欢吃高盐低钾的饮食对高血压特别有影响。来源:央视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