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袋?肥肉?猫咪腹部下垂的这坨,到底是什么?
猫咪肚子上垂下来“一坨肉”?
图自:油管
相信不少铲屎官一开始会以为是猫咪肥胖的肚腩...
也有少部分会以为猫咪生了什么病,是不是肿瘤?
图自:tumblr
博学的铲屎官又会淡定地说,这是正常的原始袋...
图自:catworld
可是,该如何区分是原始袋还是肥胖呢?
为什么有的猫咪有,有的猫咪又没有呢?
本期通过科普这7个问题,让我们充分了解这坨下垂的肉肉~
原始袋最常用的英文是primordial pouch,也有很多别称,例如:Belly flap,Spay sway,Apron,Fat pouch,Belly bag...
它是长在猫咪下腹部,连伸到后腿内侧的一块松散的皮肤组织(腹部皮瓣,abdominal flap)。
图自:油管
在猫咪走路或奔跑时观察到的左右“晃动的肚腩”,仔细触摸就会发现,主要是皮肤,而脂肪较少。
原始袋在很多猫科动物中都可以发现
这样的身体结构,到底有什么用呢?目前较多认可的猜测,有三种:
原始袋的松弛皮肤,增加了猫咪肢体的伸展能力,这可以让猫咪迈开更大的步伐,以提高移动速度。
无论是在捕猎时,还是在躲避天敌时,猫咪都属于“爆发性”选手,无法长时间的追逐奔跑。
图自:giphy
所以短时间的高速移动,有助于猫咪保持能量,增加存活机率。
虽然在是储存脂肪还是储存多余食物上,没有统一结论,但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猫咪原始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像骆驼的驼峰一样,帮助TA们储存热量,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野外的猫咪,除了捕食兔类鼠类,更是不折不扣的被捕食者,因此没法像家猫一样,每日能保证有固定的三餐。
猫咪在打架时比较常用的招数是一招“兔子踢”。
在使用此招时,有时不可避免地会露出肚皮;
同时,被害猫咪最常受伤的部位,也包括腹部。
很多捕食者的攻击目标,也都选在腹部
研究人员推测,原始袋松弛有弹性的皮肤,可以帮助猫咪在攻击和被攻击时,都尽可能地避免腹部受伤,保护腹部的器官。
图自:cat-world
猫咪也不是一出生就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原始袋的。原始袋的发育,通常从6月龄左右开始,在2岁前后,完成生长发育。
原始袋的其中一个别称是“Spay sway”,但事实上原始袋的生长,与绝育与否以及体内激素水平并无关系。
图自:纳吉亚动物医院@乌迪
造成误解的原因在于:一是6月龄刚好也是普遍绝育的时间段;二是绝育后机体的代谢水平降低,是肥胖的高发时间段,很容易把浑身的肉肉和原始袋联系到一起。
母猫如果是正切绝育,术后缝合时会感觉“怎么肉肉都挤到一起去了”...除了本身肚肚上脂肪多以外,有时也是原始袋的“锅”。
术前的腹部超声检查需要剃毛,可以趁此机会多看看(ruarua)...
图自:猫研所@幺九家小橘子
但并不是肥胖的猫咪一定就有原始袋,瘦的猫咪存在原始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只是有原始袋的猫咪,如果发胖,或者发胖后又减肥,原始袋可能更加明显(毕竟还是有脂肪的)。
图自:pinterest
这也是有的猫咪,到了老年以后,原始袋会更明显的原因(有点像铲屎官的妊娠纹,胖的时候会把皮肤撑的更开)。
一些猫咪的原始袋会在老年后更加明显,而年轻时不易觉察
原始袋既然不和体型有关,我们又发现并非所有猫咪都有原始袋,那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相对来说,公猫存在原始袋的现象比母猫更常见;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猫咪的品种,一些品种的猫咪更易有原始袋。
也有猫咪品种协会将“原始袋”列入某些品种猫咪的“审美考核标准”中。
例如孟加拉猫,埃及猫,日本短尾猫等。
孟加拉猫 图自:cccofa
埃及猫 图自:CFA
▌ 将手掌放在猫咪肋骨上,轻轻按压可以感受到一根一根的肋骨,就说明猫咪没有肥胖,肚肚上甩动的是正常的原始袋。
这个触感有点像我们摸稍微有点肉肉的手背,触摸上去是平平的,但稍微用点力,能感受到一根一根的手掌骨。
图自:sepicat
▌如果轻轻按压摸不到肋骨,尾骨也摸不到,且腰椎也不明显,没有“腰”的线条,四肢肉肉也很多,那就一定是肥胖了。因为胖,肉长得是全身。
不过,无论是原始袋还是肥胖,猫咪都是慢慢变化的。如果发现猫咪肚子突然下垂,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排查。
需要排查腹水、胃肠道阻塞、子宫蓄脓、寄生虫、癌症等。
主要需要排查肿瘤和疝。
▌ 肿瘤通常是一个肿块,质地较硬,按压没有明显回缩,大小较固定。当发现疑似异常,建议就医体检排查。
确实有这么下垂的健康猫咪,但有的也要排查健康问题 图自:deviantart
▌ 疝气通常会有比较明显的鼓包,质地柔软,按压可能回缩,随不同姿势表现出不同大小。
腹部疝 图自:WordPress
可以记住两点:
✔ 肥胖,胖的是全身,不会只有小肚子胖;
✔ 健康异常,通常还会表现出不爱运动精神食欲差等其他异常。
总之,多陪玩多观察,不仅能预防肥胖,还能及早发现猫咪的一些异常情况~
车车:这不是肉!
【今日所长互动】
你家猫咪有原始袋吗?
//////////
责任编辑:LNS
本文为猫研所原创,谢绝任意转载
虎斑猫为什么会有一身虎斑纹?
家猫身上独特的斑纹从何而来?科学家研究了猫科动物胚胎,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美国的宠物猫数量近6000万只,标准条纹虎斑猫尤其受欢迎。摄影:AL PETTEWAY AND AMY WHIT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JOANNA KLEIN
美国共有近6000万只宠物猫,标准虎斑猫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皮毛上有条纹、圆点和漩涡图案,额头上有“M”字样。
虽然虎斑猫(比如著名的加菲猫)很受欢迎,但科学家对它们为何拥有如此独特的毛色却知之甚少。
在发表于本周《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报告称,在猫的皮毛发育之前,胚胎皮肤细胞中决定虎斑图案的基因就已被激活。在显微镜下,早期皮肤细胞甚至模拟出了虎斑条纹,科学家从未在胚胎细胞中见过这种情况。
研究作者推测,这一独特的遗传过程可能与野生猫科动物身上条纹和斑点的产生机制相同。”“虎斑猫”(tabby)一词来自“al-‘Attābiyya”,这是16世纪巴格达的一个地区,出产精美的条纹状塔夫绸。但斑纹本身可能源于家猫的直系祖先,即带有斑纹的近东野猫。
“多了解一点世界,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研究负责人Greg Barsh说,他是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哈德逊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这一发现也同样令人感到惊奇,他说:“生物学反复利用同样的工具,因此很少出现无法解释很多其他情况的现象。这次可能也是这样。”
家猫的颜色和图案背后的遗传学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查尔斯·达尔文提出,大多数耳聋的猫都是长着蓝眼睛的白猫。他说,在进化过程中,物种有时会产生无关紧要的变化,比如毛发颜色,因为它们与其他更有用的变化有关。
他还补充说,有些变化甚至看不见。虽然达尔文没有学过现代遗传学,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确实存在遗传性基因异常。
不同斑纹的细胞
在经过伦理批准的研究方案中,Barsh和同事收集了近1000个原本打算被丢弃的胚胎。它们来自兽医诊所被切除卵巢的野猫,很多野猫在送来时已经怀孕。
团队里的资深科学家Kelly McGowan借助显微镜,检查了25到28天的胚胎的皮肤细胞,她注意到皮肤较厚的区域中散布着较薄的区域,形成了暂时颜色图案,就像成年虎斑猫的毛色。
令她非常惊讶的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出现了这样的图案,远远早于毛囊和色素的出现,而后者是动物毛色的关键因素。
为了进一步观察,研究团队分析了胚胎的单个皮肤细胞,发现有两种类型,每种都表达了不同的基因。其中,差别最大的基因被科学家命名为“DKK4”(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4)。
他们观察了约20天的胚胎细胞如何进行表达,发现参与的细胞是几天后形成厚皮肤的那些。
Barsh解释说,DKK4也是一种信使蛋白,被称为“分泌型分子”;它向周围细胞发出信号,仿佛在说:“你是特别的。你这里将会长出深色毛发。”
虎斑猫的斑纹源于家猫的直系祖先:近东野猫。
摄影:TODD GIPSTEI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当一切按计划进行,携带DKK4的细胞最终变成虎斑猫身上的暗色斑纹。但突变经常发生,带来了其他毛色和图案,比如白色斑点或细条纹。色素沉着也会有影响:例如,当原本产生各种颜色的色素细胞只产生深色色素时,我们就会得到一只黑猫。
自发形成的图案
为了找出这些细胞如何形成猫身体上的斑纹,研究团队求助了计算机科学家、数学生物学创始人艾伦·图灵。1952年,图灵用一种方法,从数学角度解释了这些图案如何在自然界自发形成。
他的理论被称为“反应扩散”,可以预测在分子存在的情况下(在猫身上,是基因产生的分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组织,它们(活化因子和抑制因子)以不同的速度扩散,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如果抑制因子比活化因子的扩散速度更快,那么从数学角度来看,系统会进行自我清理。在虎斑猫身上,抑制因子是基因DKK4,而活化因子未知。
图灵不知道活化因子和抑制因子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但70年后,包括虎斑猫的发现在内,很多现象证明图灵是正确的。
“我们通常认为,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四处移动,但它们很早就以这种三维方式,用厚度决定了斑纹……这真的很厉害,”Elaine Ostrander说。她在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负责研究家犬的遗传学。
Ostrander没有参与此次研究,她补充说,分析单个细胞“可以梳理不同过程,所有这一切对于虎斑猫的斑纹来说,都很重要。”
现在,Barsh的团队认为猫的颜色图案生成有两个过程:首先,皮肤细胞决定了斑纹图案的深浅;然后,毛囊生长,产生色素。
通过分析这些过程在其他动物身上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有的动物有斑纹,有的动物却没有,研究团队希望了解颜色图案随时间推移的进化过程。Barsh说,他们甚至可能发现与毛色无关的因素,就像达尔文所说的无形的变化。
(译者:Sky4)
最近新出的新词猫咪的“蒜瓣毛”
“蒜瓣毛”?爱猫君还真是第一次听,赶脚度娘了一下,原来蒜瓣毛是皮草行业的术语,准确来讲叫“蒜瓣绒”。
如果一张皮草一旦出现了蒜瓣绒,说明它底绒厚实,保暖性强,属于上等货~同样猫咪的蒜瓣毛也是这样。
“蒜瓣毛”听着像在夸猫毛顺滑厚实,上等猫~
那么猫有蒜瓣毛,说明主人养得好,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真的!
蒜瓣毛不是代表猫脏,或者油。因为猫如果脏和油,毛发就会卷成一缕一缕的,不会有层次感。
就拿流浪猫来举栗子,流浪猫很脏,也从不洗澡,身上基本不会出现蒜瓣毛!
而蒜瓣毛,只会有明显的分层感。所以他跟流浪猫的脏毛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那么猫咪的蒜瓣毛是怎么形成的呢?
猫要想出现蒜瓣毛,有以下重要因素:
1.猫咪的底绒要厚,毛发要密,这就意味着猫咪吃得灰常有营养,滋润毛发灰常好!
2.猫咪不能瘦,如果猫咪瘦骨嶙峋,肯定撑不起毛发的层次感,唯有正常体型或者偏肥胖的猫,才有可能让猫毛分层!
爱猫君用一个更形象的类比吧:人肥胖后,皮肤被撑大,就有了肥胖纹,那么蒜瓣毛就像猫的肥胖纹,胖裂后就出现了!
你家猫都胖裂了,还能说它过得不好吗??
如果猫有蒜瓣毛,一定程度上表示猫吃得太好,营养可能过剩,或者需要给它减下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