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腿痛风(肥胖 腿疼)

文章目录: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痛风?胖人得了痛风该怎么办?

肥胖既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又是痛风发展的促进因素,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通常高于正常人。医学统计表明,肥胖症患者的痛风发生率比其他人高出50%以上。痛风患者中,体重超标的人占到了七层以上。虽然瘦子也可以得痛风,但是比例较低。

何为肥胖?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肥胖的诊断标准如表1所示,其中体重指数:测量身体肥胖程度,BMI(kg/m2)=体重(kg)/[身高(m)]2,是诊断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标。根据脂肪在体内分布的不同,可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外周性肥胖。其中,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的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和上腹部皮下,与痛风的关系更密切;外周性肥胖的脂肪主要分布于下腹部、臀部和股部皮下。

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痛风、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活质量和增加各国财政负担的重要公共问题。但因为它是一个慢性疾病,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对于肥胖症,作为痛风患者和临床医生,更需谨慎对待。

为什么胖人更容易得痛风?

痛风的初期是高尿酸血症,尿酸高是引发痛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体质指数(BMI)与尿酸值呈正比关系,因此 BMI 大更容易发生痛风,其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出 3 倍。

肥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间接影响尿酸水平:

1、肥胖者的饮食结构中含有过多的高嘌呤饮食,如啤酒、动物内脏等,食量也比普通人大,所以嘌呤摄入量多,尿酸的合成也相应增加。

2、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导致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尿酸排出减少。

3、长期肥胖可导致肾脏的血流量减少,而尿酸排泄与肾血流量相关,尿酸排泄出现了障碍,就会使尿酸值升高。

4、过多的脂肪在皮下、腹部或内脏器官蓄积,可增加新陈代谢中核酸总量,通过嘌呤的代谢导致尿酸合成增加。

肥胖的痛风患者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痛风和肥胖都伴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两者同时存在会加重疾病的进展。那么在肥胖合并痛风的人群中,“减肥”就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方法。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等健康干预,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限制总热能,逐渐降低总热能的摄入,配合适当的体力运动,增加热能消耗。 成人轻度肥胖者按每周减轻体重0.5~1.0kg为宜,即每日减少125~250千卡的热能来确定一日三餐的标准。而中度以上肥胖者,每周减轻体重1.0~1.5kg,即每日减少热能250~400千卡,贵在坚持。

2、因要严格控制总热能摄入,蛋白质占总热能的20%~25%为宜,并选用高生物利用度的蛋白质,例如鸡蛋、河鱼等。

3、限制脂肪,其占总热能摄入量的25%~30%。

4、主食占总热能摄入量的40%~50%,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种蔬菜嘌呤比肉还高,堪称“尿酸炸弹”!很多人还每天在吃

大众印象里,痛风的可怕来源于发作时的剧痛,其实伴随的“痛风石”也不容小觑。

据@搜狐千里眼 报道,广东东莞一名男子从小就爱喝饮料、奶茶,长大后又喜欢饮酒熬夜,长此以往得了痛风,他的双手还长满了“痛风石”,肿得像萝卜一样,无法工作,出门也会感到很尴尬,后悔莫及……

来源:搜狐千里眼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根源在于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

当尿酸浓度超过人体代谢能力时,排不出去的尿酸便会析出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关节及周围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疼痛。

痛风的“痛”有的像被撕裂一样,也有的如刀割、咬噬。尽管几天后可缓解,但如不及时控制尿酸,就可能会反复发作。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它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比如肾脏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还有开头案例中的“痛风石”。

“痛风石”其实就是尿酸盐越积越多的结果,从小块结晶逐渐堆成了坚硬的“大石头”。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让活动受限制,甚至破溃流脓,引发细菌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所以,防止尿酸长期过高、积极治疗痛风早期症状,是避免痛风石及其危害的关键。

很多人以为,少吃海鲜少吃肉,就可以避免痛风发展,实际上,痛风的诱因不仅限于高嘌呤食物,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良习惯和饮食方式,都可能引发或加重痛风。

熬夜看似不搭边,但也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之一,长期熬夜会干扰体内的激素分泌,如皮质醇和胰岛素,这可能导致尿酸代谢紊乱。而睡眠不足也可能促进炎症反应,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概率。

此外,长时间久坐、不爱运动,新陈代谢慢,尿酸排泄也会减慢,增加体内沉积概率。而肥胖也是痛风的潜在因素。

国际期刊《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体重超标的人出现痛风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24倍。因为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尿酸合成增加、排泄减少。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可以说是痛风“重灾区”。以下常见食物要特别注意:

奶茶、汽水、果汁这些看似嘌呤不高的饮料,其实也是痛风‘隐藏杀手”之一。

《人类营养与营养学杂志》有研究综合5篇论文发现,摄入含糖饮料会显著提高血尿酸浓度。

这是因为果糖是含糖饮料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果糖在代谢过程中不仅可激活嘌呤代谢酶,促进尿酸升高,还会额外产生乳酸,与尿酸抢夺排泄通道,双管齐下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酒精饮料也类似,可通过代谢和抑制排泄,增加血尿酸水平,从而诱发痛风。《临床风湿病学》有研究显示,重度饮酒者(≥37.5g酒精/天)痛风发病风险是非经常性饮酒者的2.64倍。

特别是啤酒,其酿造原料麦芽有较高的嘌呤,导致啤酒的嘌呤含量也较高,直接增加尿酸的生成,尤其需要警惕。

很多人以为海鲜、肉类的嘌呤才高。实际上一些素菜的嘌呤含量,已大大超过猪牛羊等肉类。

按《中国营养科学全书》标准,100g食物含75~150mg嘌呤的属于较高嘌呤食物(猪牛羊、鸡鸭鹅等肉类),含150mg-1000mg则是高嘌呤食物(海鲜、动物内脏、干豆类、菌菇类、部分蔬菜等)。

不过,比起含糖饮料等弊大于利的食物,叔不提倡完全不吃这些素食。

因为蔬菜含有的嘌呤为植物性嘌呤,这种嘌呤在人体中吸收率较低。

而且其中含有的维生素也有助于尿酸代谢,不必过度忧虑。痛风患者可选择低嘌呤蔬菜(后面有写,继续往下看)。

豆类和菌菇只要不餐餐大量吃,问题就不大。

另外,豆类经过加工可降低嘌呤含量,可选择食用豆腐、豆干、豆浆等。

菌菇类可选择新鲜菌菇,水煮也能减少嘌呤。

爱煲老火汤的人要注意了。

熬汤时一般会放入肉类、海味等高嘌呤食材,嘌呤可溶于水,会导致汤中含有大量嘌呤。

而且长时间煮制,水分蒸发,还可能使嘌呤浓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常喝浓汤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更高。

痛风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不同阶段采取的手段不同。

日常生活中还要防控诱发痛风的因素: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正常成人每日可摄入嘌呤含量约为600-1000毫克,痛风患者每日应限制到150毫克以下。

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高嘌呤食物尽量不吃,较高嘌呤的适当吃,低嘌呤可放心吃。

另外,少吃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除了含糖饮料,还有鲜榨果汁、果脯蜜饯等。馋嘴的可以用新鲜水果代替。

尽管水果也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多酚、钾等丰富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樱桃、草莓等,对降低血尿酸有一定作用。

也别忘了限制酒精,健康成人一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约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的白酒50毫升/高度数的白酒约30毫升。高尿酸的就尽量不要喝酒了。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版)》指出,喝牛奶和水都有助于尿酸排泄。

按照《中国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应摄入300mL以上的液态奶,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高尿酸的则要喝到2000~3000mL的水才有利于尿酸排出。

18岁至64岁的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m2,65岁以上可放宽至20~26.9kg/m2。

肥胖人士需通过吃动结合减重,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可进行有氧运动,以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

建议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等运动。

最后,痛风遇冷容易发作,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也要注意及时保暖哦~

参考资料:

1.Ebrahimpour-Koujan S, Saneei P, Larijani B, Esmaillzadeh A.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Hum Nutr Diet. 2021 Apr;34(2):305-313. doi: 10.1111/jhn.12796.

2. Evans PL, Prior JA, Belcher J, Mallen CD, Hay CA, Roddy E.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diuretic use as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t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rthritis Res Ther. 2018 Jul 5;20(1):136. doi: 10.1186/s13075-018-1612-1.

3. Wang M, Jiang X, Wu W, Zhang D. A meta-analysi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gout. Clin Rheumatol. 2013 Nov;32(11):1641-8. doi: 10.1007/s10067-013-2319-y.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5. 徐东, 朱小霞, 邹和建, 等. 痛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9): 1068-1076. DOI: 10. 3760/cma.j.cn112138-20221027-00796.

6. 郭正东, 郑林洋, 陈东等. 痛风石的治疗新进展[J]. 海南医学, 2021, 32(7):921-923.

7. 熊洋洋, 李源杰, 曾学军. 痛风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6, 36(12):1743-1746.

8. 关宝生, 白雪, 王艳秋等. 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455-457.

9. 搜狐千里眼:小伙长期喝饮料双手长满痛风石肿如萝卜2024-12-21

胖人为何痛风多?了解胖人痛风和尿酸排泄特点,方知减肥势在必行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771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聊聊在为风友们梳理降尿酸方案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控制体重或减肥,因为临床统计发现超过一半的风友体重超重或肥胖。而且肥胖的痛风患者尿酸也显著高于不超重的风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胖人和不胖的痛风者其痛风和尿酸排泄有什么特点,对疾病治疗有什么影响?

为了搞清楚肥胖对痛风的影响,医生对 228 名痛风患者进行了下面的研究,这些患者平均年龄 54 岁,平均痛风 7 年,平均血尿酸 546,合并痛风石的有 83 名,合并肾功不全的有 79 名,合并高血压的 98 名,合并糖尿病的 75 名。

按照 BMI 对上述 228 名痛风者以肥胖、超重、体重正常和体重过轻进行分组,228 名患者中肥胖的有 44 名,超重的有 88 名,体重正常的 92 名,还有 4 名体重过轻。为了方便研究,把 体重正常和体重过轻的合并为一组为非超重组,并对他们的肥胖年龄、痛风年龄、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肥胖组的年龄要显著<超重组和非超重组,平均年龄为 43 。

肥胖组的痛风开始开始年龄,也显著小于非超重组,为 37 岁。

肥胖组的血尿酸水平要显著高于非超重组。

而且肥胖组患有高胆固醇症、高甘油三酯症和代谢综合证的比例显著高于超重组和非超重组。

身体胖不胖,会影响尿酸排泄功能强不强

同一个研究统计结果发现,肥胖的痛风者,其尿酸排泄分数显著低于非超重组,而肾小球尿酸负荷又高于非超重组,这两个结果提示肥胖的风友存在相对尿酸排泄不好的问题。

肥胖者在肾小球尿酸负荷高的状态下,24 小时尿酸排泄不高于不超重的,证明肥胖痛风者存在尿酸排泄不足的因素。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肥胖的痛风者,其痛风发病年龄小,尿酸更高,应该和他们尿酸经肾脏排泄少有关。

而合并有肥胖的风友其高胆固醇症、高甘油三脂症和代谢综合证发生率更高。

所以,如果痛风尿酸高,而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除了降尿酸措施外,控制体重或减肥,也是直接降尿酸的措施之一。而控制饮食和有氧运动,就是有效的措施。


好,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等代谢疾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9年第4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梁锦坚等文章《肥胖痛风患者尿酸排泄特征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