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政协委员廖新: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
辽宁省两会正在进行。 于海洋 摄
中新网沈阳1月14日电 (李晛 于海洋)1月14日,辽宁省两会正在进行。大会期间,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廖新建议,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40年来中国儿童的疾病谱发生着改变,从既往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到现阶段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肥胖、性早熟等问题发病率逐年增加,儿童期的超重、肥胖现象,增加其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延续到成人阶段,将影响人体多器官、系统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成本,加重社会负担。
廖新说,《多哈理论》认为生命早期的问题可导致成人多器官系统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生命早期的疾病预防与干预至关重要。所以针对儿童早期超重、肥胖的监测和控制,更有利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为此,廖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儿童健康体检体系。在原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三级保健网基础上,开发、依托数据平台对儿童相关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打通学龄儿童体检网络化堵点,健全我省儿童期健康体检体系,包括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细则。通过对数据初步分析,给予预警提示,即可以对孩子日常饮食、运动、睡眠等情况进行指导,又为医疗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将体检发现诸如超重、肥胖儿童上传转诊到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就诊,处理结果下达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校医、家长,定期医疗机构随诊、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政府出台政策对儿童健康体检予以适当财政支持,设立试点医院,跟踪未成年人预防保健和监测情况,适时推广全省。上述措施即有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管理和规范治疗,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加强宣教、监测,对预防肥胖的“关键窗口期”进行科学管理。以医疗机构专业人士为宣传主题,通过多部门配合,多途径,加大相关疾病科普宣传力度,使健康生活方式、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对肥胖,尤其是儿童肥胖危害的认识。通过在孕期保证孕妇均衡饮食,科学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病,在生命早期,减少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率。通过避免婴儿期过渡喂养、学龄前和青春期合理膳食等举措使肥胖干预窗口前移,抓住干预超重、肥胖发生的“关键窗口期”,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成人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是发挥学校在超重、肥胖儿童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教育部门在强调儿童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儿童体能的发展,应将超重、肥胖儿童的监测,制定到日常教学计划中。强调学校、教师、同龄伙伴在儿童体重控制中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对校医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将对超重、肥胖儿童等慢性疾病管理情况作为教育系统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年终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
四是建立、完善肥胖专病联盟,推动超重、肥胖儿童的规范诊疗。使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可以得到有效、规范干预治疗,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节约社会资源。
五是加强对深加工食品、减重食品和药品的监管。食物成分表除标明食物的热量和成分外,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尤其代糖等添加剂的使用,保证热量的适度摄入。统一、规范儿童减重类食品准入标准,使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明白消费。同时对减重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监管,避免药物本身对儿童照成的伤害。(完)
猪油与植物油“混搭”或能抵抗肥胖
新华社长沙11月9日电(记者 谢樱)让猪油退出厨房来减肥不仅无效,而且可能更肥胖。湖南农业大学的一项最新前瞻性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抗肥胖功能。
英国时间10月31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及其团队成员王吉、严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反复研究豆油、猪油、豆油+猪油的调和油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最终发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特别是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体脂率降低了49%。从分子层面分析,吃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不仅能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极显著降低体脂率。”文利新说。
其抗肥胖机理,研究人员从分子层面给出了答案:我国居民目前实际烹饪用油量(42克/天),超量了1/3。吃豆油,会加速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沉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肥胖;吃猪油,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分解能力都加强,体脂率有所增加,但脂肪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细胞体积没有显著变化;而吃豆油和猪油调和油,不仅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和数量,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显著降低体脂率。
文利新建议,烹调用油以每天25克-30克为宜。同时,摄入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比例以1:1:1为宜。该比例,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的日用量即可。
湖南农大发布减肥新秘方:猪油与豆油搭配吃能抗肥胖,最佳配比是……不可思议!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这是一句老话
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着一大波整天嚷嚷着要减肥的人,肯定还跟你大肆普及过要节食、少吃猪油...之类的话。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吃货来说,不让他们吃,那可是多么的煎熬。而在近几十年的传统认知里,猪油则被当作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现在,一项颠覆传统的研究出来啦,吃货们也是纷纷欢呼雀跃——
英国时间10月31日,一项颠覆全球医学和公众传统认知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而这项前瞻性研究,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文利新及其团队成员王吉、严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
历时5年
力证中国传统用油习惯科学性
当记者见到文利新时,他正忙着收拾行李。“我最近的行程很满,3日到海口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年会,9日到南昌参加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都是围绕这项研究做主题报告。”
早在2012年,文利新及其团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因担心罹患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让猪油彻底退出了厨房,同时人均吃油迅速上升,超量1/3且严重不平衡,猪油越来越少,植物油越吃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及肥胖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学经典《本草纲目》记载,猪油有开胃、利尿、消滞、散瘀、解百毒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中国居民在数千年的传统烹饪过程中,习惯将猪油和植物油交替或者搭配食用。”通过现代科研手段证明中国数千年传统用油习惯的优良性,成为文利新的又一科研目标。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了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任首席科学家,文利新任主任,主攻国家生猪提质示范工程基础研究,“中国传统用油习惯和人类健康”的科研课题被一并纳入。
5年时间内,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反复研究豆油、猪油、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最终发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特别是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体脂率降低了49%。从分子层面分析,吃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不仅能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极显著降低体脂率。”文利新说。
健康搭配
每日各取植物油和猪油15克
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健康饮食之一是地中海饮食,但法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国的成年人肥胖率均超过20%,成年人超重率也已达到60%左右。而在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是6.9%和34.4%。“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中国肥胖率远低于西方国家的秘密——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也找出了近20年中国人的肥胖率迅速升高的最重要原因——吃油过量且不平衡。”文利新自豪地说。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健康吃油呢?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烹调用油为25-30克/天,摄入的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均衡,三者比例以1:1:1为宜。
“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天然植物油或动物油脂能达到或者接近脂肪酸1:1:1完美平衡,要达到脂肪酸摄入均衡,在烹饪过程中,必须天然植物油和动物油脂搭配食用。猪油与常见的植物油搭配后,不仅因为口感好,可以少用1/3的油,而且其脂肪酸比例趋近1:1:1,特别是豆油和玉米油。”文利新说。
如何将植物油和猪油搭配食用呢?湖南农业大学文利新教授团队研究了几种最佳配比如下表:
健康吃油,最重要的是控制总量(每天25~30克)和油脂平衡(脂肪酸均衡)。但生活中较难做到如此精确,文利新特别支招:“每人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每日量),即可接近脂肪酸1:1:1的完美比例。”
炒鸡开心有木有!
以后不要再拦着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