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
(健康时报记者乔靖芳)“30年前,大家对肥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中国离胖子国还挺远的,但现实并非这么乐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说,中国在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年分别做过营养普查,结果发现肥胖率每10年的增长速率是非常快,1982年的时候只有0.6%,到了1992年就到了1.5%,到了2002年就跃升到7.1%,到了2012年跃升到11.9%。
现状:底数大、增长快“一胖生百病”
陈伟主任表示,“底数大,增长快”是中国式肥胖最大的两个特点,不仅如此,更可怕的还有我们还是腰围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据2012年的统计,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了6.4%,比2002年足足涨了200%。
我们常说“一胖百病生”,虽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确实不少。陈伟主任说,一旦胖了,肥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儿童期开始,一直可延续到生命终结,可能从头伤到脚,累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系统。比如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甚至已成为影响人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且,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有研究从4000万人的大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当BMI值每增加5个单位,这18种肿瘤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2%~48%。
陈伟主任补充,“腰围每长一英寸,寿命减少一年”,也有一定的道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肥胖=贫穷”,肥胖的人越多,对健康买单越多。而且,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肥胖健康负担》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50年,超重和相关疾病将使各国人口预期寿命缩短约3年;夺走经合组织国家超过9000万条生命。
特点:肚子大、腰部圆跟“四高”饮食有关
“中国式肥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肚子大’,也就是腹部肥胖。”陈伟主任说,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的人比较多,脂肪多在腹部堆积,在发展到如“半吨”的这类巨胖之前,亚洲胖友的生命健康面临的威胁,要比欧美人群要多。这种内脏脂肪的聚积可引起机体代谢的变化,对健康的危害系数要高于全身型肥胖。
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男性肥胖及超重的发生率均超过女性2~4倍,35~45岁的男性中,有60%内脏脂肪超标。
“究其原因,中国式肥胖的相关因素涉及遗传、认知、膳食、运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和高油、高盐、高糖的‘三高’饮食习惯和‘高GI’(GI是升糖指数,是指摄入食物后身体中血糖变化的程度,高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大)的膳食模式有关,成了‘四高’。”陈伟主任表示,现在我们都在大力倡导“三减三健”,就是要把导致肥胖的油、盐、糖降低下去。
至于膳食结构的影响,陈伟主任认为,这跟国人近些年动物类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精制主食的摄入量高有关。
1982~2012年,中国的营养调查数据显示,30年间,我国精制谷物摄入量减少25.5%,超过80%的人精制谷物摄入量超过最高推荐量,全谷物的摄入量减少了83.9%,达到最低推荐值的人群比例显著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而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说精制主食?”陈伟主任表示,精制糖和低纤维的白米白面都属于高GI食物。通常把GI小于55%的食物称为低GI食物,55~70%之间的称为中GI食物,高于70%的称为高GI食物。像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等,GI值通常在80~90%之间,但同样的食物,芋头、全麦面条等粗粮则GI就低一些。
陈伟主任感慨,“我们常告诉糖尿病人应该低GI饮食,然而事实上在国际上低GI饮食,对所有的人群及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益,对防治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
方案:三原则、一平衡“三不吃”“一选择”
“很多人问我减肥有什么秘籍,其实减肥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有三条原则供大家参考。”陈伟主任介绍,首先要有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然后就是生活行为的改变,因为绝大多数的肥胖是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的,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慢慢改掉。最后就是要有大量循证证据来佐证的一些有效方法,比如高蛋白减重、轻断食减重(一周五天正常吃饭、不连续的两天进行适度断食的5 2轻断食)、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式,还可以打“组合拳”,减重效果更好。
具体来说,在保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些讲究。
“有三类食物是最好少吃或者不吃的,做到了这些,减重也就成功了一半。”陈伟主任说,第一个是降盐,因为盐吃多了一方面会引起水肿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吃盐多会促进食欲,吃得就会多,肥胖也就是必然的了;“降糖”,凡和添加糖有关系的食材,就像甜饮料、点心、饼干、糯米类的食物要少吃;“降油”,不仅建议大家在烹饪时少倒油、少放沙拉酱等脂肪含量高的酱料,还得少吃肥肉、荤油、肉汤等食物,还有高脂的坚果也少吃一点。
另外,陈伟主任还提醒,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如果同样是主食,逐步用“低GI”的主食代替同样量的食物,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要有一半是来自“低GI”的食物,对减肥也是非常有利的,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把“低GI”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当然,光管住嘴也不够,还要“迈开腿”,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不能少的,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减肥的重要要素。
胖而无病:破除关于肥胖的迷思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9日刊发文章,题为《关于肥胖,我们的想法全错了吗?》,作者是朱丽娅·贝卢兹。文章摘编如下:
名嘴奥普拉·温弗里在披露自己服用类似诺和泰的药物体重减轻后宣称:“肥胖是一种病。”一位著名肥胖症医生在《六十分钟》广播栏目里谈到减肥药时说:“肥胖是一种大脑疾病。”
健康专家称,肥胖是否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是“现代医学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世界各地的专家、组织争相定义肥胖究竟意味着什么。
医学界从未给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提供准确的定义。它一般被认为是体脂过多,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但BMI并不准确,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患病。不像高血糖被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或胸痛及医学影像不正常被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脏病,关于哪些迹象和症状让肥胖成为一种疾病也没有形成共识。
根据目前的理解,BMI并不反映我们体脂的情况。有时,它把没有生病的人变成患者,并掩盖了那些急需治疗的人。
据报道,美国医学会2013年正式认定肥胖为一种疾病。当时,作为善意努力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肥胖症患者的医保覆盖,并通过强调胖瘦并非个人选择来应对肥胖污名化问题。
像许多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倡导者一样,我认为这一决定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名报道肥胖问题十年的记者,我采访了数以百计的病人,追踪他们节食、做减肥手术及服用减肥药的情况。我了解到承担过多的脂肪重量如何让许多人感到不便,脂肪堆积如何让身体各个系统的能力螺旋式下滑,让呼吸和移动变得更困难,增加其他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
关于肥胖与否,大部分不确定性源自人们对BMI的依赖,但它并不直接量化体脂。更重要的是,它无法说明脂肪如何分布以及是否存在问题,这会导致误诊。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陈代谢和减肥手术负责人弗朗西斯科·鲁比诺说:“如果对一种疾病的定义稍微过度,那么就会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他还说,这让一个“大问题变得更棘手”。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职人员和肥胖症临床医生斯科特·卡亨说:“只根据这个指数进行诊断,我们会告诉许多健康的人他们有病。”
但肌肉发达的人被误诊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人们也许会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而且还要面对此前没有的心理负担。这是雪上加霜。体态较胖的人已在包括诊所在内的地方遭到羞辱。
报道称,诊断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更加有害。一些人有可能在器官和肌肉内部或周围存储脂肪,与存储在大腿或臀部等皮下的脂肪相比,前者心血管和代谢健康并发症的风险更高。BMI无法发现这种异常的“病脂肪”。研究人员发现,南亚人常以这种方式存储脂肪——并且在BMI较低的情况下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但因为这些患者看起来并不超重,他们的健康问题可能未被注意。
从更基本的层面说,BMI在疾病和胖瘦之间建立了一种等价关系,但今天的研究人员不是这样理解肥胖问题的。一个人可以胖而无病或者“瘦胖”有病。肥胖可以导致身体出现机能问题,如膝盖疼痛、呼吸困难。它还可以是一种症状,如与甲状腺有关的体重增加。
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临床医学助理教授贝弗莉·常(音)说:“我们有广泛的数据支持:肥胖不一定是脂肪问题,还可能与激素和我们的神经系统相关”,以及大脑如何理解我们存储了多少脂肪。“问题在于我们让社会、保险公司和所有其他人认为肥胖只是脂肪过多,这是一种过度简化。”(编译/杨新鹏)
胖子们留意,几点关于肥胖的重要知识
胖也是一种病,得治
社会在发展,生活也水平在提高,可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少,亚健康状态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亚健康是身体的一种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关于这点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肥胖并不是亚健康,而是一种病。
肥胖是什么病?严重吗?
肥胖症是一种脂肪代谢紊乱的疾病。当人体进食的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会以脂肪形式存储于体内,当超过一定量时就会逐渐演变成肥胖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胖子。在1997年,国际卫生组织(WHO)已经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而肥胖又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疾病。随着肥胖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对身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严重可危及生命。
数据告诉你肥胖症的危害
约50%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体重过重者比普通人患高血压几率高6倍
体重指数(BMI)>30,患糖尿病几率增加10倍
肥胖会导致13种疾病,减肥就是抗癌
肥胖女性的不孕率约76%,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不孕的重要因素
30<BMI≤35,可使预期寿命减少1-6年,BMI>35,最多可使预期寿命减少约8年
肥胖症怎么治?
因为肥胖的人群增多,肥胖症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在还没有变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健身、控制饮食等方式来让自己远离肥胖。可是很多事情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样美好。由于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加上三十岁以后体质的下降,很多人还是没能摆脱肥胖的烦恼。而传统的减肥方式也容易反弹,更有甚者,传统的减肥方法已然无法奏效,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减重手术。
什么是减肥手术,安全吗?
减重手术是从根本上解决食物摄入和营养吸收问题,不能能减重,同时还能治疗肥胖相关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平均一年可以减掉身体60%-80%的过多体重,一般手术一段时间后,胃肠道会恢复到正常的吸收能力范围,而此时80%的多余赘肉已经减掉,可以让你长期保持在 一个理想的体重范围。
减重手术经过近70年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常规、安全的治疗方法,是重度肥胖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大量文献报道:减重手术的中长期满意度高达85%-97%(约50万例),远期复发胖率仅5%-10%。可见减重手术是一项安全且高效的手术。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