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中新网济南5月11日电 题: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 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作者 赵晓
“五月不减肥,六月没人追,七月徒伤悲……”一条网络段子,戳中多少年轻人的“痛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肥胖人口持续增加,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下,不少男女青年陷入“身材焦虑”,进而催热“减肥经济”。专家建议,肥胖人群减肥不仅为美,更要为健康,科学减重,警惕交“智商税”。
“5·11”因谐音“我要瘦”,被定为“中国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总和超过50%。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肥胖人口超9000万,已经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资料图:“中国第一胖”王浩楠在运动减重,目前他已减肥成功,成为一名健身教练。 受访者供图
5月正值春夏交替,很多爱美人士将减肥提上日程。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燃脂素、排油丸、纤体瘦身饮等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代餐奶昔、代餐粉等瘦身食品也颇受欢迎。网络主播通过运动直播吸粉,并在线推荐健身器材和减肥产品,掀起瘦身热。
“我从小就很胖,食量也大,一年前体重超过500斤。”“90后”小伙张行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减重,他尝试过各种方法,吃减肥药、喝减肥茶,但都没有明显效果,直到2019年10月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经过后期的饮食方案调整和健身运动,现在体重减到165斤。
回想过去的减肥经历,张行波感慨花了不少冤枉钱,尝试过市面上不同的减肥产品,后来仔细研究才明白,不少减肥药中含有利尿剂,利用脱水造成减肥假象,实际根本没掉肉。“减肥首先要有恒心和自制力,术后我的体重逐渐下降,既是因为饮食得到控制,也是迈开腿锻炼的结果。我现在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2个小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杨飞 摄
今年55岁的于爽(化名)曾连续20多年饱受肥胖之苦,甚至因过于肥胖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针灸、推拿、吃减肥药……什么招都试过,有时能减四、五斤,但很快反弹,越减越胖。”于爽告诉记者,她属于遗传性肥胖,体重曾超过200斤,7个月前做了减重手术,现在已经“掉肉”50多斤,目标体重是减到130斤。
“我想劝诫那些被肥胖折磨的年轻人,要及早就医,对症治疗,不要盲目吃减肥药,用五花八门、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于爽说,遵照医嘱减重,能少走很多弯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在受访时详细分析了当下广为流行的吃代餐、吃减肥药、做抽脂手术等多种瘦身法,这些方法看似有用,却让消费者赔钱还伤身。如一些减肥药相当于泻药,让人排泄、脱水,根本减不掉多余的脂肪;主打低热量、健康的代餐,尽管配方符合饮食调整大原则,但营养不全面,长期食用反而容易助长减重人群“躺瘦”的想法。
刘少壮说,当前,减肥市场鱼龙混杂,亟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提醒“胖友们”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花冤枉钱交“智商税”,要提高辨别力。他说,减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健康,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静态生活。“减肥有度,不能搞极端,体重过低,人也容易生病。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才能让生病概率更低、预期寿命更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成人肥胖率16.4%,你有身材焦虑吗?
澎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卫瑶 徐雪晴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你为自己的身材而感到焦虑吗?
澎湃新闻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973 份有效回答中,只有一个人回答“完全不焦虑”。尽管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标准,身高 173 公分、体重 75 公斤的他属于偏胖人士。
我们依据受访者参与答题过程中,对不同选项背后所赋分值计算加总,计算出他们各自的身材焦虑等级。
剩下的 972 人,大部分处于轻微焦虑和比较焦虑当中。随着体重的上升,他们对身材的焦虑程度也更深。
相比男生,
女生更容易嫌自己胖
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概念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用作肥胖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 2013 年的标准里,成年人BM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是 18.5~23.9。大家在体检时,也常常会据此被评为肥胖、偏胖、健康、偏轻等等级。
但是,这套标准跟人们的想法有许多差距。
我们根据受访者自行填写的身高、体重数据,折算出 BMI 指数,再与每位受访者的自评价题答案进行对比,中间有不少错位。
在统计数据中,一位身高 162 公分,仅有 84 斤的 90 后女生,无论是国家卫健委的评判标准,还是大众“体重不过百”的评判尺度,她都属于偏瘦的状态。但当我们询问“你认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自己的身材是如何的?”的时候,她的自我评价是偏胖的。
这样的认知反差在身材匀称者身上尤为突出,将近四成的身材匀称者,觉得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微胖人士。
进一步观察男女对比,有 47% 身材匀称的女生自认为偏胖,而身材匀称的男性只有 18% 觉得自己还有点胖。
高矮胖瘦,
各有各的身材困扰
细究哪些部位最令人不满意,腰、腿、手臂是受访者自评价里最困扰的部分。
当具体到不同身型的人群时,他们想要调整的身体部位就略有不同。偏瘦者更多对胸部、肩部感到不满,偏胖者则想要改变自己“虎背熊腰”的状态。
至于明明身材不胖也不瘦的人群,他们则对自己的手臂、腹部和大腿比较苛刻。
日常生活中的凝视,
沉淀出了身材焦虑
在我们的调研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有过身材被歧视的经历。
随着身材的加码,他们所承受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据统计,相比身材偏瘦者,一位身材偏胖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身材羞辱的概率增加了 13%。
不仅如此,这些身材羞辱的伤害,可能更多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自亲戚、亲密伴侣、朋友、同学等的无心言论,可能在无形中会刺痛到他们。
偏瘦的人更容易受到亲戚的“关怀”,而偏胖的人不仅会更多遭遇的亲密伴侣的身材羞辱,还要承受更多陌生人的身材挑刺。
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漫画腿、蝴蝶背、直角肩、A4 腰、蜜桃臀等等,真的就是定义大家身材好坏的唯一吗?
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审思,增多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宽容。
来源: 澎湃新闻
马丽自曝:怀孕体重接近190斤,产生身材焦虑,孕妈咋控制体重
文|菁妈
演员马丽最近在一个采访中提到自己也有身材焦虑,自己在怀孕的时候体重接近190斤,当时也非常的抑郁,经常会自己偷偷地哭。生完孩子之后身材没有恢复,被别人说太肥太土太丑,也是非常的焦虑。
演员要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屏幕面前,所以几乎每个演员都经历过健身减肥的过程,对于体重控制应该也是轻车熟路,深谙其道。
但是马丽自己在怀孕的时候,体重却失控了。
马丽身高1米68,没怀孕的时候体重48公斤相当于96斤,到怀孕的时候体重翻了一番,接近190斤,真正成为“胖若两人”的代表。
马丽在没怀孕之前是属于偏瘦的体型,在整个孕期体重可以增长稍微多一些,但最好也不要超过30斤,而马丽的体重增长了整整90多斤。比建议的体重增长多了两倍。
想想接近200斤的体重,确实是挺恐怖的。
- 妈妈会举步维艰
本来怀孕的时候肚子变大,就会导致妈妈行动有点困难。如果体重增长过多的话,全身的体重会压在妈妈的膝盖上,导致妈妈的膝盖负重压力变大,甚至会引起关节疼的现象,可能重得连上个楼梯都变得非常的困难。
- 妈妈容易腰酸背疼
体重越大需要的矿物质维生素就越多,如果补充的矿物质不足的话,更加会导致妈妈出现腰酸背疼的情况。而且全身的脂肪过多,导致肌肉的力量变弱,更加容易出现肌肉被拉伤劳损的现象,腰酸背疼的情况会更严重。
- 胎儿体重增长过快
怀孕的时候妈妈的体重增长快,也很容易让胎儿的体重摇扶直上,很有可能会突破8斤的大关,变成巨大儿。
不但会影响妈妈的生产,而且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大不利。
研究发现:胎儿出生的时候体重过大,童年更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和哮喘。
妈妈在孕期控制体重非常的关键,尽可能在孕早期的时候体重不增长或者体重可稍微减轻。孕早期体重增长尽量控制在4斤以内。孕中晚期每周的体重增长在半斤左右。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在25斤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怀孕前已经比较胖了,这个体重的控制就要更加严格,甚至体重的增长控制在18斤左右就行了。
一、不要只吃白米饭
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经历了大饥荒,那时候吃饭是吃不饱的,甚至饿得要啃树皮。如果家里面能有红薯芋头,一般也会作为主食。
慢慢的生活条件好了,大米够吃了,很多人开始纷纷抛弃红薯芋头这些粗粮,而只吃精米精面。
事实上,红薯、芋头、糙米、燕麦、青稞米,荞麦等这类粗粮,对于我们控制体重,补充B族维生素大有帮助。
特别是孕妈妈,因为需要的能量多,更加需要吃一些粗粮,控制我们饮食的摄入量,才能够控制体重。
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吃饭不要只吃白米饭,可以在饭里面放一些芋头、红薯、马铃薯、山药等薯类,或者是放一些黑米、红米、青稞、燕麦,荞麦等粗粮,一起做成粗粮饭。
如果喜欢吃面食的也建议放点玉米面或者全麦面。
二、不要用水果代替蔬菜
有些妈妈怀孕早期就靠水果续命了,吃不下其他的食物,只能吃一些水果,怀孕早期胃口不好,可以这么干。
但到了孕中期胃口变好,什么食物都能吃得下的时候,就要注重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毕竟水果中的果糖含量比较高,果糖会转化为热量,吃水果过多容易导致肥胖。
而蔬菜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所以我们每天吃的蔬菜要达到一斤甚至以上,水果控制在半斤以内。
三、不要油炸少用急火快炒
在怀孕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吃油炸的食物,油条、扣肉、油炸排骨等等这些让人听起来都流口水的食物,在孕期最好就不要吃了,毕竟肉里面本身就有脂肪,再加上用油来炸的话,脂肪含量大大的提高,会导致我们热量增高容易肥胖。
很多家庭做菜都是放大量的油去炒,很容易导致食用的油过量,我们建议每天摄入的植物油是25克。每一种菜都是大火炒很容易油会超标。所以建议在孕期的时候,烹调方式可以多用蒸和焖。
比如煮青菜的时候可以直接用热水焯,之后再用橄榄油或者是亚麻籽油这类凉拌的植物油来凉拌,不但可以少吃油,而且还可以去掉蔬菜中的草酸,有利于钙的吸收。
四、不要吃动物的皮和脂肪
比如猪肉有肥肉有瘦肉,有些家庭特别喜欢吃五花肉,毕竟五花肉做起来会比较香,放到嘴巴里面一咬满口的油在嘴巴里面化开,感觉确实很美味,但是嘴巴吃进去的美味可能会变成脂肪堆积在妈妈的身体。
在怀孕期间为了控制体重,尽可能不要吃五花肉肥肉,还有鸡肉鸭肉等各种动物的皮。
五、不要只躺不动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躺平,怀孕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可以做比较轻松的工作,甚至直接在家里面养胎。但即使你不上班,也不建议每天在家躺平,孕期多运动可以更好地消耗我们每天吃进去的脂肪,而且还可以防止体重增加过快。
怀孕的时候不要以为就可以大吃特吃,控制体重在孕期更关键。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3岁孩子被蜱虫咬,妈妈的“三个果断”救了娃,医生点赞:有见识
夏至后,家长养娃“禁贪凉,升阳气,勤补水”,孩子少生病长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