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肥胖防治需采取综合策略 量身定制管理方案
中新网广州12月21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第一届广东省肥胖代谢病管理大会21日在广州举行。
近年来,肥胖和代谢性疾病问题日益加剧,肥胖及其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当前公众对于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科学减重方法的认识尚不充分,医疗机构在跨学科合作方面也存在提升空间。
开幕式上,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表示,期望本次大会为肥胖代谢管理同行搭建学习交流与合作共赢的平台,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新理论、新技术持续发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期望与广大同行共同推动大湾区相关学科发展,彰显侨校、侨院的精神与力量。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整合资源推进肥胖防治工作。本次会议邀请诸多著名专家针对“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标准化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建设、新形势下的个案管理工作、减重外科热点话题、减重外科与减重药物协同关系、中医·营养·运动·心理与减重”六大主题进行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不仅传递了前沿的学术信息,也激发了与会者对肥胖代谢病管理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创新灵感。
肥胖不仅被视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更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对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景哥指出,肥胖的防治需采取综合策略,类似于慢病管理,需全面考量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并为其量身定制管理方案。
杨景哥表示,对于轻度肥胖患者,专家可推荐营养科专家制定的个性化饮食调整计划,并辅以精神医学科的专业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轻松减重。而对于中重度肥胖患者,则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深入的代谢评估,考虑采取减重手术作为长期有效的干预措施。
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大会精心设置了青年论坛和个案管理两个分会场。青年论坛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与同行的思想碰撞中不断成长;而个案管理分会场则聚焦于减重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个案管理师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学习新知的宝贵平台。(完)
上海“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发布,试点开展超重肥胖学生精准干预
不同的人群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重管理?
近日,《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印发,该《方案》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
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主要项目。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 图
方案指出,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上述方案根据国家“健康中国”相关文件制定并实施,涉及5个部分16条主要措施。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自2024年起进一步完善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促使本市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方案注重不同人群的分类指导及其体重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如针对孕产妇,重点是提供孕期营养示范性一体化服务,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等发生;而针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重在强化体格生长全面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以及身体活动和运动指导;针对学生,重点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研制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转诊标准和肥胖干预工具包,试点开展超重肥胖学生精准干预;而针对职业人群,其重点是指导加强体重监测和定期体检,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职工健身驿站、健身角等,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等;针对老年人,重点是指导适口餐食、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慢性病人群重点开展体重、腰围、体成分、血脂等监测,随访管理中提供运动干预和营养膳食指导。
方案还强调社会广泛参与,主要包括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强化家庭作用、规范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作用和倡导消费新理念。
在社会层面,共同推进体重管理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餐馆食堂等,强化家庭、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作用,引导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在医疗卫生层面,鼓励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肥胖防治等门诊,制定体重分级管理规范,依托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运动处方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重点人群提供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规范诊疗服务。
此外,方案同时注重科普宣传,提升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包括强化科学指导、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能力。强调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编发“健康体重”市民健康知识读本、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参与、运用多种媒体和渠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科普。
与此同时,方案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研发体重管理智能穿戴设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太好“科”了丨真相暴击!被肥胖盯上很难跑掉,身体竟然会“记住”肥胖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长了二两五。冬天减肥真的太!难!了!运动一整年,好不容易减下去的十几斤,一入冬又长回来了。国际科学顶刊《Nature》最新研究成果揭秘:身体竟然会记住肥胖,即便减重已达2年的人,肥胖所引发的细胞转录变化仍旧留存。
监制:胡敏 赖永强
主创:徐莉莎 兰珍
剪辑:郭雨荷
编辑:张运骄
主播: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