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社交(肥胖的人更倾向于和肥胖的人交朋友)

文章目录:

科学实锤:肥胖真的会“传染”,爱情、友情都是“猪饲料”

胖也会“传染”

本报记者 燕声

近年来,肥胖堪称世纪“传染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肆虐全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我国肥胖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称肥胖为传染病看似有违常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胖真的会“传染”。

爱情、友情都是“猪饲料”?

相似的生活习惯或会潜移默化影响体重

如果有一个胖胖的可爱伴侣,那么自己也要小心,这些肉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你的身上复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证明了肥胖可以通过社交圈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项追踪了32年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在夫妻间传播,如果夫妻间有一方肥胖,就会影响到另一个。“丈夫影响妻子”和“妻子影响丈夫”的风险差不多,分别是44%和37%。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可能通过微生物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研究发现,在肠道内与我们共同生存的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有可能是造成这些疾病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妇,比分开居住的双胞胎具有更多相似的微生物组。另外,相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为共同肥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除了借助爱情的通道,肥胖还会顺着亲情的藤蔓不断蔓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进化与社会变化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的社交圈内胖友越多,那么,该女性变胖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胖人们影响朋友腰围的种种途径,如胖人的朋友们会觉得自己的体重还算正常,因此从不注意控制饮食。胖友们还会改变你的生活习惯,仅仅呆在胖友身边也会让人发胖,因为和他们打交道往往会围绕吃饭、看电视之类的活动,运动却少之又少。

与胖人为邻容易变胖?

居住地绿地、餐馆分布或能影响运动和饮食习惯

之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胖人多的地方居住,变胖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家庭搬迁到肥胖率更高的地区,那么父母的肥胖风险会增加25%,儿童超重的风险也会增加19%。反之,如果搬到肥胖率较低的地区,父母肥胖的风险会降低29%,儿童超重的风险也会降低23%。

为什么会“近胖者胖”?研究者指出,其中社会因素很重要,也就是生活在胖人多的地方,常常也就随着那些让人发胖的生活方式生活,比如经常坐着不动、吃高热量不健康食品。胖人多了,胖就很容易被接受。

另据《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居住地附近的绿地多寡、街道布局和饮食店类型,都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英国剑桥大学官方网站也刊登了一篇研究,该研究称居住在快餐外卖发达的社区居民,其饮食健康程度往往不甚理想。快餐店多,会给人们创造没完没了的机会获取快捷、廉价和不健康食品,进而导致身体质量指数较大。

肥胖会“隔空传播”?

看美食节目或可影响进食习惯

当然,并不能把肥胖的原因都归罪于胖人的影响。即便身边没有胖子,也阻止不了肥胖的传播。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比较了500名女性的体重,她们平均年龄27岁,一部分人爱看美食节目,另一部分不看。结果显示,爱看美食节目的人平均体重74.5千克,不看美食节目的人平均体重69.4千克。研究人员在《食欲》双月刊上发表文章说,美食节目里的大厨或嘉宾明星被观众视作权威,尽管他们做菜的用料容易让人变胖,但人们在模仿时却会把这当作“社会标准”,因为很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先前也有研究显示,看他人进食,哪怕只是电视中的美食节目,也能轻易影响到自身的进食模式。

其实肥胖根本原因在于自身!

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控制体重

哲学观点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上述所谓的传染因素其实都是外因,导致肥胖的根本内在原因还是自身的意志力。如果能抵御美食的诱惑,经常锻炼,则不会被别人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抗发胖呢?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过关于肥胖的10个事实。其中提到:个人肥胖往往是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不平衡导致的结果。良好的环境和社区对人们进行选择和预防肥胖十分重要,在人们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够作出有益健康选择的环境下才能改善肥胖。

其中还提到:饮食健康有助于预防肥胖。人们可以维持健康的体重,限制来自总脂肪的摄入量并使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更多地食用水果、蔬菜、豆类、全谷食物和坚果,限制游离糖和盐的摄入量。经常从事身体活动有益于维持健康的体魄。人们应终身从事适量的身体活动。每周有规律地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加强肌肉力量和锻炼平衡能力可以降低中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并改善其行动能力。如果需要控制体重,可能需要加大活动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肥胖可以“传染”?!营养专家:控制体重时,请慎重择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4日讯(记者毛茵)天天喊着要控食要减肥,昨晚又被闺蜜叫出来消夜,啤酒小龙虾加凉面越吃越嗨,还是吃到了深更半夜。再看小琼的一帮小姐妹,都是“珠圆玉润”,谁发现哪里有好吃的就一起往哪里跑成为她们聚会的快乐。营养专家表示,如果个体生活在“致肥胖”的环境中,减肥是很难成功的。

小琼去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生活稳定,经济没有压力,吃喝玩乐是业余最大的爱好。她的朋友也和她情况差不多,所谓“物以类聚”。一周总会聚两三次,嘴里经常嚷嚷:“哎呀,我又长胖了!”“烦死了,穿衣服都不好看!”可是一看到美食眼睛就放光:“先吃了这顿就减肥”“下次不吃了去游泳”……结果,下次再下次又因吃而聚。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除了长胖。每每定下的锻炼计划,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原因荒废,取而代之的是以“减压”名义堂而皇之地吃吃吃。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蔡红琳副主任医师说,控制体重能量平衡不仅仅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肥胖也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人体的生理学之外,能量平衡的外围影响因素包括食物的生产、消费、个体的心理状态、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个体的体力活动以及社会为体力活动所提供的氛围。

如果个体生活在一个“致肥胖”的环境中,简单易得的食物大多是不健康的高热量高糖高油食物,而周围的人群对于这样的膳食习以为常,随处可见的广告也在刺激人们购买不健康食物。同时这个人生活的节奏完全没有时间让他自己准备食物,而他生活的社区居住密度非常高,没有合适的公园或者锻炼场所,他很难进行有效的锻炼,在这样的环境中,肥胖不是这个个体的“不够自律”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而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很多人似曾相识?因为这正是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记者毛茵绘。

所以,这正是人们“道理我都懂,但还是减不下去”的原因。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会威胁到减重大计的挑战:缺乏时间备餐和运动、压力性进食、经不住诱惑、碍于朋友情面等等。而且,肥胖可以“传染”。如果你长胖了,身边的家人、朋友、爱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英国一项研究证明,肥胖可以通过社交圈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夫妻中有一个人胖,就会影响另外一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跟踪调查还发现,和胖子在一起,会潜移默化地被他们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影响,久而久之,对身材要求也越来越低。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还有一种肥胖是心理性原因,心理性的肥胖往往见于青少年。如果父母在喂养幼年孩子过程中,没有健康饮食的观念,总觉得孩子胖乎乎的就是好,或者母子分离的不是很好,都容易使孩子肥胖,并且如果他生长在肥胖家庭中,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均和父母不健康的方式趋同,那么长成肥胖体型的可能性更大。这种类型的肥胖需要及时通过对父母和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和干预来缓解。

在肥胖问题上,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配偶肥胖,那他(她)的肥胖概率就会上升37%;如果一个人的兄弟姐妹肥胖,这一概率就是40%。更可怕的是,肥胖的朋友会使我们的发胖概率上升57%。蔡红琳说,肥胖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当你决心控制体重时,请慎重择友!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肥胖可以“传染”?!营养专家:控制体重时,请慎重择友

武汉晚报7月4日讯(记者毛茵)天天喊着要控食要减肥,昨晚又被闺蜜叫出来消夜,啤酒小龙虾加凉面越吃越嗨,还是吃到了深更半夜。再看小琼的一帮小姐妹,都是“珠圆玉润”,谁发现哪里有好吃的就一起往哪里跑成为她们聚会的快乐。营养专家表示,如果个体生活在“致肥胖”的环境中,减肥是很难成功的。

小琼去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生活稳定,经济没有压力,吃喝玩乐是业余最大的爱好。她的朋友也和她情况差不多,所谓“物以类聚”。一周总会聚两三次,嘴里经常嚷嚷:“哎呀,我又长胖了!”“烦死了,穿衣服都不好看!”可是一看到美食眼睛就放光:“先吃了这顿就减肥”“下次不吃了去游泳”……结果,下次再下次又因吃而聚。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除了长胖。每每定下的锻炼计划,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原因荒废,取而代之的是以“减压”名义堂而皇之地吃吃吃。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蔡红琳副主任医师说,控制体重能量平衡不仅仅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肥胖也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人体的生理学之外,能量平衡的外围影响因素包括食物的生产、消费、个体的心理状态、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个体的体力活动以及社会为体力活动所提供的氛围。

如果个体生活在一个“致肥胖”的环境中,简单易得的食物大多是不健康的高热量高糖高油食物,而周围的人群对于这样的膳食习以为常,随处可见的广告也在刺激人们购买不健康食物。同时这个人生活的节奏完全没有时间让他自己准备食物,而他生活的社区居住密度非常高,没有合适的公园或者锻炼场所,他很难进行有效的锻炼,在这样的环境中,肥胖不是这个个体的“不够自律”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而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很多人似曾相识?因为这正是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记者毛茵绘。

所以,这正是人们“道理我都懂,但还是减不下去”的原因。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会威胁到减重大计的挑战:缺乏时间备餐和运动、压力性进食、经不住诱惑、碍于朋友情面等等。而且,肥胖可以“传染”。如果你长胖了,身边的家人、朋友、爱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英国一项研究证明,肥胖可以通过社交圈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夫妻中有一个人胖,就会影响另外一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跟踪调查还发现,和胖子在一起,会潜移默化地被他们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影响,久而久之,对身材要求也越来越低。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还有一种肥胖是心理性原因,心理性的肥胖往往见于青少年。如果父母在喂养幼年孩子过程中,没有健康饮食的观念,总觉得孩子胖乎乎的就是好,或者母子分离的不是很好,都容易使孩子肥胖,并且如果他生长在肥胖家庭中,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均和父母不健康的方式趋同,那么长成肥胖体型的可能性更大。这种类型的肥胖需要及时通过对父母和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和干预来缓解。

在肥胖问题上,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配偶肥胖,那他(她)的肥胖概率就会上升37%;如果一个人的兄弟姐妹肥胖,这一概率就是40%。更可怕的是,肥胖的朋友会使我们的发胖概率上升57%。蔡红琳说,肥胖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当你决心控制体重时,请慎重择友!

【编辑:余丽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