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酣睡(肥胖嗜睡症能治好吗)

文章目录:

354斤小伙憋喘2年,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接下来……

近日,37岁的王先生因进行性体重增加伴随呼吸困难2年,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寻求帮助。经检查王先生身高179cm,体重达到354斤,BMI(体重指数)高达55.2kg/m²,属于超级肥胖,心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医生立即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减重治疗方案。

图片由医院提供

医生指出,该患者的体重比标准体重超出200余斤,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尽管经过短期的强心和利尿治疗后心肺功能有所改善,但施行减重手术的风险依然较大。麻醉科的殷媛副主任查看患者相关资料,发现其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低氧状态。同时了解到患者无法平卧入睡,仅能坐着休息,这属于困难气道,显著增加了麻醉风险,因此建议术前减重5%-15%。骨科一病房的李岩副主任医师查看CT结果后了解到,既往患者因在驾驶时酣睡而导致车祸,进而造成脊柱损伤,因此减重是必要的,以减轻对骨骼的压力。内分泌科二病房苏雁主任医师建议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肥胖的原因,并调整代谢紊乱。精神心理科的赵玉林主任与患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以疏解因长期肥胖所积累的心理负担。心内科一病房的周大亮主任查看患者的心脏超声,发现心脏射血分数较低,与体重过重及心脏负荷过大有关,因此推荐使用有效的降压和强心药物。呼吸科的马良副主任医师根据患者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症状,建议使用便携式呼吸机,以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整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后,专家组一致同意患者需要术前减重,并推迟手术安排,建议患者在此次出院后采用减重药物与强化生活方式的双重干预。为方便沟通及用药指导,参与会诊的专家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入了医患沟通群。

此次多学科会诊为超级肥胖患者王先生提供了精准的诊疗方案,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策略,使患者向健康生活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为类似复杂病症的救治提供了范例。

龙头新闻·生活报 通讯员:李晓晖 苏航;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

身边档案丨凉山宝藏(1):沉睡千年的东汉摇钱树在西昌醒来

文/李晓超 图/凉山州博物馆

1996年9月13日,当时的凉山州博物馆馆长、考古队领队刘弘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说西昌市马道镇杨家山一处开地建厂的施工人员,挖到一个疑似古墓的大洞,里面有不少古代的东西。挂掉电话,刘弘的眉头皱了起来。马道镇自古是灵关古道的重要节点,而杨家山又是汉代墓葬集中分布的地区,部分汉墓至今封土尚存。但目前所发现的汉墓“十墓九盗”,几乎都是已经被搬空了的空穴。

“打电话的人竟然说这个墓有不少东西,那么究竟是个什么墓穴呢,又埋藏了一些什么样的古物呢?古物会不会已经被现场的人一抢而空了呢?”刘弘不敢大意,一边思考,一边召集考古队,争分夺秒赶往现场。

东汉铜摇钱树

古墓下的古墓,摇钱树震惊考古队

作为当时的凉山州博物馆馆长、考古队领队,刘弘博古通今,发掘过无数古墓,有着丰富的发掘经验和考古阅历,但当他看到杨家山村民所说的大洞时,仍然被震惊了。

刘弘和考古人员抵达杨家山时发现,墓室北部被推土机推出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洞,洞内什么情况,谁都不清楚。墓内的“宝贝”,较大型的已全部被现场民工取出,幸运的是,一件也没有丢失。最让刘弘惊喜的是,“宝贝”中有一柱青铜摇钱树,和他之前看到过的东汉晚期的摇钱树有所区别,其工艺精湛,图像新奇,称得上是摇钱树中的精品。刘弘和考古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心里有数:这个墓室,有点名堂。大家立刻抓紧时间下洞勘察。

进入墓室,刘弘和考古人员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墓圹为长方形,墓室紧贴墓圹壁而建,墓室是空心的,平面呈长方形,墓门向南。墓室底部平铺一层花纹砖。墓室两壁用长方形花纹砖错缝砌成,至1米多高处用楔形砖对缝起券,筑成券顶。墓门用排列不太整齐的花纹砖封砌。施于侧面的墓砖纹饰,主要为菱形、直线和圆点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工作人员清理陶器

刘弘根据“宝贝”在墓中留下的痕迹及民工的陈述,大致推断被民工取出的东西主要放置于墓室后部,青铜摇钱树则置于墓室西北角,摇钱树的树座已经化为灰烬,其余发掘出土的小型铜器如镜、带钩、耳杯、箸和铁剑等主要分布于墓室中部,车马器则分布于墓门附近。

经过10天的抢救发掘,刘弘和考古队员们的收获不小,一共发现了5座汉代砖室墓,但其中四座已经被盗墓者洗劫一空。

经过考古人员的推敲,证实马道摇钱树出土的墓室是迄今凉山地区发掘的众多汉代砖室墓中,唯一一个保存比较完整、没有被盗过的墓室。一共发掘出94件文物,其中摇钱树属于东汉中期,应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摇钱树之一。

而这一座墓室的保存完整,也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因为这座墓室的上方原本还有一座汉墓,很显然,上面的汉墓早已被盗墓者“光顾”了。所幸的是,盗墓者没有发现墓下有墓,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这一幕。

墓葬位置图

通过仔细勘察,刘弘发现,上下两个墓,都属于东汉墓,一个中期一个晚期,两个墓中间跨越了数十年。也会有人揣测,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就像盗墓题材电影里演的,总有些神秘莫测的墓室,隐藏着深厚的寓意和不可思议的暗格,甚至还可能有无数杀气重重的暗器。

其实,墓下有墓这种情况,在考古界并不算什么新鲜事。“这是两个时期的墓,中间并没有大家猜测的这么神秘,也没有什么关系。后期这个墓,也就是上面的这个墓室,肯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葬的,否则不会在这里选择墓地。至于风水上有没有什么样的说法,就不得而知了。”刘弘解释说。

一个无心之举,让这座东汉中期的墓室,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最重要的是,这柱青铜摇钱树的问世,进一步丰富了东汉摇钱树的资料和研究,对古西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丧葬习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凉山历史的研究和文物的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究竟是谁人的墓,竟陪葬着如此精妙的一株摇钱树呢?

杨家山1号墓出土铜案

沉睡千年,马道东汉摇钱树醒来

开棺,是发掘过程中最令人期待也最需小心翼翼的一项工作。刘弘提到,自己从事考古工作几十年,从未遇到过传说中的这类灵异事件,但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危险。例如,古墓封闭千百年,突然打开,里面的空气中难免含有有害物质。一千多年后,古墓被人们发掘,文物且尚有实物可以考证,然而那墓主是谁,却无从落实。即使是资深考古人员,也只能旁推侧引,推断出墓主的大致身份。马道摇钱树的墓室里,出土了铁剑,于是考古人员推断墓葬者应该是一名官吏,因为在当时,只有官吏才能佩剑;还出土了车马器的明器,说明这个官吏日常生活中出门就要坐车,一般老百姓可能用不起这种东西;另外,从陪葬摇钱树可以看出,这个官吏的经济还算富裕,否则也买不起这么精致的摇钱树来陪葬。

诸如此类的推敲,从发现这个墓穴就开始了。凭借马道摇钱树的相关特质,考古人员推断出这是一座东汉中期,官职中等偏下的官吏的墓葬。

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摇钱树?这其中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是用于死者生前家庭范围内的祭祀;也有说是早期道教法器;还有一种说法是专门的陪葬用器物,引导死者灵魂进入死后仙界,起到了引魂升天的作用。

刘弘则认为,摇钱树的产生可能与西南地区先民的原始树崇拜有关,而铜树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全盛时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人们对金钱追求的愿望也十分强烈,摇钱树这种专用于殉葬的明器,便是当时人们这种意识的反映。人们将摇钱树埋在墓葬中,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有用之不尽的金钱,永远过着富裕的日子。

摇钱树树冠拓片

摇钱树俗称富寿树,道家称神树,是出土于东汉墓葬中的一种器物,形状像树,其树冠、树干、树枝分别用青铜铸造,树枝上挂满方孔圆钱,所以人们给了它一个形象的名称——摇钱树,而它的原名叫“柱铢”。马道出土的这柱摇钱树,整柱组合起来通高127厘米、幅宽46厘米,为分部件铸造再组合而成的,每个部件皆采用合范铸造法,整柱摇钱树的图像由镂空与阳线两种手法结合而成,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内容丰富。

合范铸造法这种工艺在汉代非常盛行,先用泥土塑出要铸的器物实样,表面雕刻出纹饰,即俗称的模子,模子干后在其上用泥反复地按压成外范。把模子刮去一层,即成内范,内外范之间的距离就是所要铸器物的厚度。最后从浇灌孔注入青铜溶液,溶液冷却,即可打碎内外范取出铜器。

摇钱树上的每个部件,线条都十分细腻,需要铸造者用竹签一类的工具在泥范上一气呵成刻绘,足以体现出当时匠人们谨慎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

而这些早已消失的工艺,借助当时生活中的器具,保留了历史的画面,让数千年后的我们,可以重温中国史上这些无法想象又无法超越的高超技艺。

全国出土的一百余柱摇钱树,虽造型异曲同工,但图案都有着明显区别。考古人员由此推断出,摇钱树,在汉代并非批量生产的器物,而是量身定做,针对墓主人的意愿铸造而成。

摇钱树虽然是当时人们为死者准备的明器,却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再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流传至今,更成为文物中的奇珍。

摇钱树树干拓片

包罗万象,一柱树尽显艺术精华

马道摇钱树最为特别的地方,是这柱摇钱树整体呈“S”形,上面开着的花像桃花,树叶像桃叶,但是它的花心却是钱,结的果子也是钱。这种造型,在以前的任何一柱摇钱树上都没有发现过。摇钱树的下一层柱子整个是一条龙,龙的身上也挂着钱,这也是比较少见的。

而据考古人员介绍,马道摇钱树树冠上的凤鸟钱树图,以前从未在其他摇钱树上发现过。

对于摇钱树的介绍,刘弘的描述生动逼真,他曾用文字还原了摇钱树的特点和来历:摇钱树顶站着一只凤凰,高冠细颈,曲颈昂头,翎尾高翘,展翅欲飞。凤鸟前面有羽人导引。另一树冠背景为一柱结满钱币的大树,树下两人,左边一人体态肥胖,右手撑头酣睡。右边一人,双袖高挽,左手持一长剑,面向卧者。这个图案表现的是东汉班超袭击匈奴使者的历史故事。班超出使西域因功而封侯,在当时必为人们熟知并受人仰慕,所以将班超的故事铸造在摇钱树上也是情理中事。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

摇钱树树冠拓片

使用历史故事装饰墓室是汉代的一种风尚,如在各地汉墓中发现的历史故事图案就有“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等。

树干部分最为精辟的是其上兔首赤身的羽人,羽人双乳隆起,周身羽毛飘拂,背生高耸双翼,左手持三缨旌节,左足踏一鸱鸮,把人们想象中的神仙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树枝上的二人狩猎,两个猎人正在追赶一头野猪,一人张弓欲射,另一人双手高举大声吆喝,野猪惊怕回首。树干构图有内容有情节,反映了汉代时人们把狩猎当作一种重要的娱乐项目。

树枝上还出现了仙人灵兽图,仙人身穿圆领宽袖长袍,手持旌节,仙人旁边有一只展翅朱雀和一匹头生弯角的天马。天马乃神兽,朱雀是神鸟,都是仙界的神物,这是当时老百姓心目中对仙界的想象。

插饰是插在树枝上的饰件,马道摇钱树上的插饰分为两种,一种插饰整体为一男舞者,舞者体胖肥硕,双手前后伸开,手指上翘,两腿张开作奔跳状,舞姿滑稽可笑。类似于四川的东汉墓中常出土的一类说唱俑,是中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

一柱陪葬摇钱树,包罗了汉代的神话、宗教、历史、娱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映射出经济鼎盛的东汉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它已经不只是一件文物,更是一件世间少有的艺术品。

杨家山1号墓出土陶塘

东汉铸币,力证古代邛都兴盛

说到摇钱树,又怎能不说说钱呢?除了挂在摇钱树枝上的铜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五铢钱叠铸铸件。叠铸技术在战国已经出现,秦汉时期应用日广,已应用到铸钱上,河南南阳就出土过新莽时期的叠铸钱范。

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西昌矿藏富足,铜的储藏量也很丰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邛都,西南出铜。”书上所说的“邛都”就是现在的西昌。

至今,在西昌马道镇南10余公里的黄联关镇东坪村有一处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的新莽至东汉初的冶铜铸币遗址,出土过新莽货泉与东汉初期五铢钱范。

其实,从大背景来看,汉代的四川,经济发达,冶铜、铸造的工艺高超,包括钱币的铸造。而摇钱树从技术上来讲,它就是钱币铸造的一种产物,这也印证了摇钱树为什么会在东汉时期兴盛起来,又为什么大多出自四川了。而摇钱树出现在西昌,并不是偶然。马道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来往的商贾官员颇多,也就带来了这个风俗。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摇钱树陪葬已经成为历史,然而这个风俗并没有就此消失,它被各个年代的人赋予了新的包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年画中金光灿灿的摇钱树,店铺柜台上求财的小摆件,就连客厅里的绿色植物,也有了摇钱树的名号。

如今的摇钱树,少了诸多神话色彩,更多的只是人们生活中讨个好“彩头”的摆设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29岁媳妇体重356斤,每天抱着电饭锅吃饭,丈夫:再不减肥分手

砰砰砰的砸门声不断传来,丝毫没有败坏女人干饭的兴致。这么瘦小的男人锲而不舍地拍门,大喊着别吃了!

屋里反锁门的女人端着盆大口干饭,抽空回一句,别喊了,就是要吃!不一会就又炫完了一盆饭,两盆菜,要知道可是刚吃完午饭啊。肉眼可见女人超大加肥的体型都要不受控制了,气得丈夫怒吼,再吃我就不要你了!

文章中的女人叫尹金花,29岁已经有356斤,和丈夫廖伟东瘦小的身躯对比强烈。午饭后没多久,尹金花又把自己反锁到屋里抱着电饭锅干饭,任凭门外的丈夫怎么叫喊就是不理会。

等到丈夫冲到屋里,发现妻子又吃完了足够两个成年人吃的一顿饭,还无所谓的说吃就吃了,关你什么事!忍无可忍,廖伟东直接放下狠话,再吃就分手!面对夺门而出的丈夫,尹金花愣住了,她知道如果丈夫不要自己,自己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其实尹金花嫁给廖伟东时,也不算特别瘦,23岁就有180斤。但是年长十岁的丈夫,并没有嫌弃她,依旧小心关怀。幸福的婚姻生活给了尹金花很大的安全感,胃口越来越好,整个人的体型也开始不受控制,短短两三年就胖到了350多斤

这个体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尹金花的日常生活,丈夫廖伟东数次劝妻子减肥,无奈妻子每次答应的好好的,看见吃的就什么都抛之脑后了。他也特别心累,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为体型巨大,每次出街尹金花都备受瞩目。路人带着好奇或者恶意的目光,都让尹金花非常难受,而且买衣服也都需要专门定做加肥加大的,鞋子也是要男款最大的才能勉强穿下。

在家里,尹金花更是什么家务都做不了。洗衣服弯不下腰,拖地被房门卡住,家里的凳子也坐坏了无数个。休息时,她自己躺到床上已经把空间占据得七七八八了,根本没有廖伟东躺下的空间。仅仅是下床的动作,尹金花就得歇个三四次,下个楼梯更是要去了半条命。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过度肥胖更是让尹金花的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她整个肚子完全是硬的,没有一点弹性。小腿上的肉已经完全变黑了,看着特别渗人。这样的身体状况,婆婆想抱孙子的愿望,也是迟迟无法实现。难道日子就要一直这样过下去吗?

其实尹金花不是没有尝试过减肥,各种运动,还曾节食三个月。所有办法用尽,除了刚开始的一点点效果,后续反弹得更加厉害。尹金花觉得自己这么胖,什么也干不了,就是一个废人。

她唯一依靠的只有丈夫,现在连丈夫都开始嫌弃自己,每天督促自己减肥。长此以往,尹金花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吃得也越来越多,整个一恶性循环,医生也说她现在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完全是超级超级肥胖。

第二天,尹金花在家突然晕倒,紧急送医后医生说因为肥胖过度,已经引起黑棘皮病,心脏也受到压迫,特别危险。危难见真情,廖伟东马上陪着尹金花住院治疗。据医生所说,昨晚廖伟东再三恳求自己努力救治他的妻子,就算砸锅卖铁也不会放弃治疗,非常让人感动。但是从昨晚说要出去买饭到今天,再也不见人影。

病房里的尹金花因为呼吸睡眠酣睡症,只能趴着睡觉。酣睡中的尹金花并不知道丈夫已经消失了,夫妻多年,廖伟东真的如此无情吗?

睡醒发现丈夫不在的尹金花伤心欲绝,她不敢相信丈夫真的不要自己了。一个接一个电话的打,始终无人接听,她不能想象没有丈夫的生活该怎么过。

在不懈的电话轰炸下,我们终于联系到了廖伟东。电话问到了他的所在地,大家想要马上冲过去,但是尹金花也执意要去。

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医生说可能受不住近40度的高温,建议在病房等待消息就好。但尹金花怎么坐得住,她一定要去讨个说法,问问丈夫为什么把自己扔在医院。

这个时候她轴得很,谁劝都没有用,没办法一行人在医生的陪伴下出发了。好不容易赶赴到约定地点,尹金花焦急地开始寻找丈夫的身影。天气炎热,很快的尹金花身体就承受不住了,坐在路边喘息。这时候,廖伟东的身影也终于从人群中冒出。夫妻两个抱头痛哭,尹金花不停地问丈夫为什么不要自己。

原来那天和医生聊过后,廖伟东知道妻子减肥治病都需要很大一笔钱,自己就赶快出来打工挣钱。这些天,他每天从早忙到晚,要搬运无数的货物。累死累活的,一天也就挣一百多块。这让他无颜面对妻子,电话也不敢接。听到丈夫的解释,看着他不过几天就老了一大圈,尹金花心疼不已,当即决定不治了。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才肯回到医院继续治疗。

这次过后,尹金花真的痛下决心,一定要成功。通过各种手术治疗,在丈夫的细心陪伴下,尹金花终于瘦到了120斤。遗憾的是,廖伟东因为肺癌离开了人世,没能和妻子继续幸福下去。尹金花也十分感谢,自己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善良美好的人。

看完了他们的故事,大家心里都会有点唏嘘吧。好啦,喜欢本期文章就点个小心心吧,有什么想说的评论区聊聊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