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
如何科学有效减重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随着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如何科学有效地减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施秉银。
施秉银介绍,肥胖的成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减重过程中,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干预方式至关重要。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的人群来说,生活方式的调整应是首选。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是最基础的手段。减少高热量、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配合规律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重。研究表明,限时进食不仅有助于体重管理,还能改善代谢健康。
药物减重。对于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且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中重度肥胖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理想减重效果者,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需严格遵循医学指导。当前,市场上用于减肥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些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例如司美格鲁肽)本身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但也有一定的减重效果。必须强调的是,药物使用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避免盲目跟风或滥用。近期,一些非糖尿病患者盲目使用降糖药物减肥,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等严重副作用。
减重手术。对于BMI超过40,或BMI在35以上且伴有严重健康问题的患者,减重手术是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用,且伴随一定风险,患者术后仍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维持效果。因此,减重手术仅在其他方法无法取得效果时考虑。
药物减重和减重手术各有适用人群和效果。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治疗需求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和很多中药单药、组方也有一定减重效果,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施秉银总结了5个科学减重的小提示——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纤维、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限时进食。设定固定的进食时间窗口,如每日8小时内完成所有进食,有助于改善代谢健康。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车,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增加基础代谢率。
定期监测。记录体重、腰围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保持长期的健康管理。
保持心理健康。减重过程中,避免压力过大或情绪化进食,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长期坚持。(张丹华)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快收藏!广东省名中医推荐脂肪肝食疗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办公室体检,10个人查出8个脂肪肝。对于轻度脂肪肝,医生建议可通过行为疗法,也就是旨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代谢综合征。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陈泽雄主任医师特推荐了几个脂肪肝食疗方。
中医怎么看脂肪肝?陈泽雄主任医师介绍,中医中是没有脂肪肝这个病名的,会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痰浊”“胁痛”“痞满”“肝胀”“肝痞”“肝癖”“肝着”等。
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的中医病因有:因过食肥甘厚味致饮食内伤,或劳逸失度,或情志失调,或体质因素等,最终导致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痹阻于肝脏脉络,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为标。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陈泽雄主任医师介绍,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已经接受了中医药治疗。只要运用合理,辨证施治准确,中药对脂肪肝的疗效是肯定的。
中医治疗思路是:
(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特点,按中医思维方法,予不同的组方用药。辨证论治方法具有个性化用药特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检查检验特点、伴随疾病(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遣方用药。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食疗方推荐1、山药玫瑰花汤:山药1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老陈皮5克、玫瑰花5克等,瘦肉适量,煮汤。
本方有疏肝健脾、化湿作用,适宜肝郁脾虚湿困人群。
2、小米莲子粥或山药薏苡仁粥:用小米50克、莲子10克煮粥,或山药10克、薏苡仁30克,米适量,煮粥。
这粥有疏肝健脾、化湿利浊的作用,适宜肝郁脾虚、痰湿阻滞人群用。
3、绞股蓝决明茶:绞股蓝10克,炒决明子10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不拘时饮用,每天一剂。
本茶饮具有益气除湿,化痰消脂作用,适用于气虚体胖的痰湿体质人群。
4、行气利湿饮:苍术10克,老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炒决明子15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不拘时饮用。
本茶饮具有行气除湿的作用,适用于体型肥胖、大便黏滞不畅、舌苔厚腻者。
5、山楂蜂蜜饮:生山楂15克,蜂蜜5克。将山楂洗净,晾干,切成两半,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待山楂水温凉时兑入蜂蜜,分多次吃山楂饮汤,当日服完。胃食管反流且有反酸烧心的病人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