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做到科学减肥
崔小胖儿科医生,致力于最接地气的儿童医学科普。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减肥一定要注意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肥胖或者超重的解决方案是不一样的。对于2-6岁的儿童,如果是超重或肥胖但无并发症者,维持现有体重不使其再增加;如果属于肥胖且伴有并发症者,需要减体重。对于6岁以上患儿,如果是超重但无并发症者,可进行现有体重维持;对于超重伴有并发症或肥胖(不管有无并发症),均需要进行减体重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减重目标不能设定太高,根据肥胖程度每个月减0.5~2kg较为合适。
儿童减肥不能使用节食的手段,要做到能量平衡,能量摄入不能低于儿童需要量,并且保证合适的三大营养素比例。切记,单靠饮食调理来进行体重控制和减肥是很难成功的,必须和运动相结合。
儿童肥胖影响一生?成人肥胖如何逆转?一键获取解决方案!
5月9日 阴转多云 气温18~27℃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小时候胖=可爱?长大后才发现
高血压、糖尿病早已埋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提到——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即每5个小朋友中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肥胖。
如今,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
儿童肥胖呈现以下特点
■ 超重肥胖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超重率增速高于肥胖率;
■ 超90%为单纯性肥胖;
■ 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农村儿童;但农村增长率更快;
■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高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
■ 男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童;
■ 儿童肥胖大多数以轻度为主,随着年龄增长,中、重度肥胖逐渐增多。重度肥胖主要出现在 3 岁以后;
■ 围青春期肥胖和超重发生率更高,且在男孩中表现更明显。
《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建议
每间隔一段时间
给孩子做一次肥胖筛查
儿童肥胖的危害
■ 儿童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性早熟、隐匿性阴茎、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发育异常、心理问题、智力障碍等全身多系统的健康问题有关。
■ 儿童肥胖和性早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且女童肥胖和性早熟的相关性要明显高于男童。
■ 儿童肥胖可导致儿童隐匿性阴茎的发生,另外肥胖患儿可能会出现雄激素紊乱、阴茎及睾丸发育异常、成人后性功能障碍。
当然,不仅仅是孩子
很多成人也在被肥胖问题困扰
这些都是肥胖的诱因
5月11日是第8个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的主题为“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咸宁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科联合内分泌科、老年病科、中医科、营养科、胃肠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儿童保健科,于8日上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开展多学科联合(MDT)义诊活动,为咸宁市民提供科学、全面的肥胖防治指导。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有百余人享受到免费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
如何预防肥胖
科学减肥?
请往下看
↓↓↓↓
儿童肥胖的预防
1、倡导健康养育和指导方式:家长、学校应引导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2、养成科学饮食行为:6 个月龄内健康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满 6个月龄要及时、适量、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从幼儿期开始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从学龄期开始掌握选择健康食物的技能,养成并保持健康饮食行为。
3、养成活跃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每天各种身体活动时间累计达到 180 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活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减少久坐行为,屏幕娱乐时间越少越好。
4、养成健康睡眠行为与习惯:健康睡眠包含三个要素:
①充足睡眠:每天推荐睡眠时间,0-3 月龄 13-18 小时,4-11 月龄 12-16 小时,1-2 岁 11-14 小时,3-5 岁 10-13 小时,小学生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②优质睡眠:入睡快,睡眠深,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
③良好习惯:晚上定点上床,早上定点起床,早起早睡不熬夜,不在床上做无关睡眠的事。
儿童减重方法
儿童减重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1、饮食调整:建议控制食物的总量,合理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建议节食和短期快速减重(<3个月),禁忌使用缺乏科学依据的减肥食品和饮品。
2、均衡饮食结构:首先需要均衡的饮食结构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2 种以上的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在两餐间饥饿时,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儿童减重饮食需要合适的脂肪总量而非过分低脂或无油,但需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提高不饱和脂肪的摄入。
3、纠正饮食行为:在饮食行为上,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
4、食物搭配的原则:各类食物的搭配原则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中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餐盘”,分为优选(绿灯)食物、限制(黄灯)食物和不宜(红灯)食物 3 类。
5、适当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强度依据儿童代谢当量可分 4 级,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成人如何科学减肥?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建议18~64岁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 天肌肉力量练习;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不管对孩子还是成人
肥胖对身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
尽早预防干预
科学减重
让肥胖远离
如果您需要科学减重的指导
可以到咸宁市中心医院
健康体检科预约
减重套餐(成人、儿童均可)
预约电话:成红霞15807547979
来源:咸宁市中心医院
编辑:周萱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
做你的减肥搭子|儿童健康体重管理有妙招!
【来源:健康报】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症呈现低龄化趋势,增长速度也让人揪心,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已经高达10.4%。别天真地以为孩子长大后就能自己瘦下来。体重超标的3~6岁儿童,青春期及成年期肥胖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健康体重管理,预防超重、肥胖,必须从娃娃抓起。
导致肥胖的四大因素
儿童大多为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饮食、运动、睡眠、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是关键因素。
饮食膳食结构不合理,偏好高能量食物,如薯条、糖果、饮料;饮食方式不科学,如过度喂养、过早添加辅食、频繁喂养,存在吃汤泡饭、咀嚼时间过短、快速进食的习惯等。
运动户外运动时间短,以长时间的静态活动为主,如玩积木、观看电子屏幕等,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饥饿素、瘦素等激素水平,增强食欲。
遗传若父母有一方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父母的孩子。
做好健康体重管理
婴儿期(0~1岁)是脂肪细胞增殖的关键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都会增加,以满足快速生长的能量需求。增多的脂肪细胞将保留终身,日后一旦体内能量累积过多,这些脂肪细胞就会很快增大,进而导致肥胖,后期减重难度将大大增加。
学龄前期(3~6岁)是“脂肪重聚”阶段。研究发现,3~6岁儿童体重增长过快与青春期提前、青少年及成年期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因此,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重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促进青少年健康乃至全生命周期健康有积极意义。
儿童健康体重管理有妙招
婴儿:母乳喂养与合理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优先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建议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适时添加辅食6个月以上婴儿逐步添加高铁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避免添加高糖食物。
避免过度喂养按需喂养,观察婴儿的饥饿和饱腹信号,不要强迫进食。
幼儿: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均衡膳食每天摄入适量的谷物、蔬菜、水果、肉、鱼、蛋、豆类和奶制品,不挑食、不偏食。鼓励食用水果而非饮用果汁。
控制零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如糖果、薯片、含糖饮料等。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添加糖,2岁及以上儿童限制添加糖。
规律进餐固定三餐时间,保证吃早餐,避免随意进食。
自主进食培养自主进食行为,锻炼咀嚼和吞咽功能,控制进食速度。避免边吃边玩或边看电视边吃饭等不良习惯。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像散步、跑步等。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11~14小时的睡眠时间(含午睡时间)。
学龄前儿童:加强运动、饮食、睡眠管理
增加运动量每天保证180分钟的多样化身体活动,以户外为主。超重、肥胖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增加运动量。
减少屏幕使用时间限制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的时间(1小时以内),减少久坐(超过2小时)。
家庭饮食榜样父母应以身作则,选择健康食物,避免在孩子面前吃垃圾食品,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家庭氛围。
保证睡眠充足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含午睡时间)。避免声、光及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等干扰。
写在最后:儿童健康体重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儿童有氧代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科学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家庭的支持,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健康体重管理的目的。
文: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 周娟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