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是老人专属,胖人也要注意
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很多老人一摔倒就骨折,骨质疏松就是其罪魁祸首。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以往认为,更年期后性激素水平大幅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殊不知,其实肥胖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肥胖如何“侵蚀”骨头肥胖与骨细胞
临床发现,身体里的脂肪含量与骨量呈反比,脂肪比例越大的人,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几率越大。原因可能是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都是由同一种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多了,骨细胞便相对减少。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高钙质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从反面支持了这一发现。
男性到中年后雄激素分泌渐少变胖,也会令骨骼生长减慢;一些人因病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头身肥胖、四肢瘦小的“向心性肥胖”,而这些激素的其中一个副作用是会引起骨质疏松。
膳食脂肪
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骨头汤里的钙质远远少于同等体积的牛奶,而且溶解了大量脂肪,反而不利于补钙。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皂钙,由粪便排出,从而使钙丢失。有些肥胖者好食含油多的食物,无形中减少了钙的吸收。
碳酸饮料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如可乐等含咖啡因和磷酸的碳酸饮料会降低骨密度,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同时,碳酸饮料与肥胖,特别是青少年肥胖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研究未能确定碳酸饮料导致骨密度降低的原因,但医学专家仍呼吁少喝为妙。
宅无天日
很多肥胖者喜欢宅在家里,过着缺乏运动、暗无天日的生活。
人骨中有成骨和破骨两种细胞,成骨细胞从血钙中提取钙质构建骨骼,破骨细胞则溶解骨骼以维持血钙水平,两者共同维持骨骼与血钙的动态平衡。运动时,在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下,成骨细胞更活跃,令骨骼生长加速、密度增加以对抗外力;如果缺乏运动,这种效应便会减弱。
具有帮助吸收食物中钙质的活性维生素D,需依赖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足不出户的宅人们光照往往不足,一些女性出门喜欢涂厚厚的防晒霜或用遮阳伞,也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减肥不当
不少肥胖者热衷减肥,不外乎运动和节食。运动一向是最不受欢迎的减肥方式,节食则大行其道。更准确地说,很多人只是胡乱节食或挑食——选择性地少吃甜食、肉类、谷类或自己不喜爱的食物。
这样不均衡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长期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那么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一部分年轻减肥者甚至患上厌食症,就诊时多被测出有骨质疏松。此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例如锰、镁、锌等,也会对骨骼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节食减肥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足够营养,并且一定要配以运动才能保护骨头。
肥胖者的保骨法减肥保骨的食物
服用维生素D片、钙片是预防骨质疏松的简便方法。但其实只要膳食合理,是没有必要服用的。那么有没有热量既少、又能保护骨头的健康食物呢?
卷心菜:它不但含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K,研究表明,足量的维生素K能令骨折发生的几率下降30%。深绿色的叶类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豆腐:豆类含有结构类似于雌激素的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减轻更年期潮热症状,并可强壮骨骼,特别是脊椎骨;其他大豆类制品也有这样的效果。含有大量石膏成分的豆腐堪称最经济实惠的补钙食品。
脱脂奶类:牛奶、乳酪和酸奶都能提供大量钙质和维生素D。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自2005年就开始建议家庭每日都食用低脂或脱脂乳制品,以终生保持骨健康并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简单的运动
跳绳半小时能消耗400卡热量,持续跳绳10分钟,热量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需氧运动,对减肥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建议以5分钟为一节,每天跳5到6节,每周跳6天,逐步加量,长期坚持。
使用橡胶带或健身器进行阻力锻炼,瑜珈、跑步和散步等,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也可以收到减肥、壮骨的效果。
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做以下两个动作:
下蹲: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弯曲髋部和膝部,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三秒再起来,重复12遍以上。若两手各拿一个哑铃负重训练效果更佳。
侧压:双脚并拢站立,手放两边或胸前。向右迈出一大步,并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腿的膝盖保持笔直,三秒后右腿蹬地回到原来的站立姿势,然后左腿做同样动作,交替做12遍以上。
其他建议
过于静态的生活习惯常是肥胖形成的原因,这往往是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延续下来的。正如发育时期对锻炼的反应最敏感,成年以后,骨骼对锻炼的敏感性也比较差。成年前的锻炼对骨骼健康更为重要,奔跑和跳跃等不仅仅是儿童游戏,还能使骨骼健康终身受益。因此,父母应多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充足的光照对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的吸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肥胖者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吸烟、酗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所有人均应尽量戒烟,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2020世界骨质疏松日特别策划直播#
健康生活小常识如何拥有更高的骨量峰值?
青春期所获得骨量主要决定因素除了遗传因素、激素因素,与营养、运动、日照等关系最为密切,希望您能做到: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
首先,遵循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及“我的健康餐盘”做到均衡膳食,关注乳制品、豆制品、鱼虾类以及绿叶蔬菜的摄入,也应多考虑海洋藻类食物。需要指出的是,生长发育快速阶段需要优质蛋白质,但是不能过量。
其次,远离碳酸、含糖饮料,少喝咖啡,戒除烟与酒。
【2】每日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
运动能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骨量累积,还能改善肌肉、关节的灵活性。适量的负重运动对骨量发育及增长更有益。
保证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增加了日照时间,使维生素D来源充足,有助于骨矿物质的累积。
【3】保持正常的体重
保持适当体重对骨量有保护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代表骨骼肌含量的去脂体重,也就是瘦体重越大骨矿物质含量就相应的越高;体脂含量过高对骨量有负作用,所以对肥胖的儿童青少年而言,过重的体重反而不利于骨量发育。
转自:“营在校园平衡膳食行动”
在养生这件事情上,我竟然输给了一头“猪”
2019是农历己亥猪年。猪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如果把“家”这个字拆开看,“屋顶”下有一个“豕”字,在古汉语中,“豕”就是“猪”的意思。
国人与猪的缘分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驯化野猪的国家是中国;第一本养猪的书是公元前3468年中国皇帝所写;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
如果你只把猪当做食物就亏大了。猪吃得杂,睡得香,体型健硕,平均体脂率比人还低,有很多值得人类借鉴的“养生”技巧。
《生命时报》送你一份健康大礼,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诸”事无忧。
吃得“粗”一点如果要列举从不挑食的物种,猪一定榜上有名。从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到汤汤水水、干料杂草,吃得粗、杂是猪饮食的重要特点。而人类偏爱的精米白面,其实很容易埋下健康隐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饮食应平衡、多样,平均每天要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的食物在25种以上(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
比如煮一碗腊八粥,一下就吃了8种食物。以一位体重正常的办公女性为例,一天应吃够:
2.5小碗米饭或等量馒头
3个掌心大小的鱼禽肉蛋
2碗叶菜类
1.5杯牛奶
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小半碗豆干
2.5勺烹调油
用谷薯代替精白米面
与精米白面相比,谷物、杂豆和薯类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且血糖生成指数低。
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100克粗粮(约占主食总量的1/3),若患有胃部疾病,量需减半。
- 早餐可以用小米粥、燕麦粥、八宝粥等代替米饭馒头。
- 午餐晚餐可以在小麦面粉中掺入玉米粉、绿豆粉,或在白米中放入一把糙米、燕麦、红小豆、绿豆等。
- 淘米时不要用力搓揉,淘洗次数不超2次。
- 烹调谷类不宜加碱,以免破坏B族维生素。
我们常用“睡得跟猪一样”来形容一个人睡得香。一个悲伤的现实是,《2017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超半数居民是睡眠“困难户”,23% 以上的国人长期深陷熬夜之中。
23点说什么也要睡了
从内分泌角度来说,23点后睡觉就算熬夜。由于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多在凌晨3点以前进行,因此23点~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
培养有“深度”的睡眠
深度睡眠的生理修复功能最强,解除疲劳的作用最明显。一次高质量的睡眠应具备3个特点:
- 夜间一般不醒,即使醒了还能马上入睡;
- 适当做梦,但不是噩梦,且不会似睡非睡;
- 醒后感到神清气爽,没有疲劳感。
要想提高睡眠质量,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 将室温调至20℃左右,低于18℃不易进入深睡眠;
- 睡觉时少穿点,裸睡更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 养成上床就困的习惯,告诉自己床只用来睡觉,不要在床上玩手机、吃东西;
- 除孕妇外,成年人每晚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睡太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久以来,猪都背负着“好吃懒做”的标签。事实上,猪是一种天生就会游泳的牲畜,如果不受圈养场地的限制,猪每天的运动量可达数小时。
俗话说,“每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刊登一项涉及140万人的研究发现,适度运动有助降低罹患13种癌症的风险。
每周至少运动3次
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运动强度以自身感觉微喘但仍能与同伴正常交谈为宜。
根据年龄选运动
每种运动都有优势,但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侧重地选择较适合的运动。
- 1~7岁:游泳;
- 8~25岁:打球、跑步;
- 26~45岁:爬山、慢跑;
- 46~65岁:快走、静蹲、举哑铃;
- 65岁以上:快走、散步、弓步练习。
年轻人如果腾不出时间锻炼,可以在工作间隙做做深蹲、坐位直抬腿,或拉伸一下肩颈、腰部,每隔40分钟起身活动一次,不要“一坐到底”。
心要“大”一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猪都吃嘛嘛香、心宽体胖。原因很简单,猪没有复杂的情绪,也很少往心里塞“垃圾”。而人类与情绪有关的疾病达200多种,在所有的患者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少往心里塞“垃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认为“精神心理应排健康首位”。遇到糟心事儿,不妨运用逆向思维,乐观看待事物。
学会与焦虑握手言和
焦虑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为了摆脱“越焦虑越容易胡思乱想,想多了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 揪出根源:焦虑感源自“不确定的状态”,而行动就是战胜焦虑最好的武器。
- 不想结果:不要过多地去想结果,如果体检后担心结果不好,可以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还好发现得早”。
- 转移注意力:做点喜欢的事,多结交性格开朗的朋友,让自己忙起来,都能避免焦虑。
我们常用“胖得像猪一样”来自嘲或是吐槽别人。然而,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称,家猪的体脂率(体内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比率)平均只有15%左右。而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是15%~18%,女性是20%~25%。
不仅如此,猪的腿部肌肉发达、骨量充足,这些特点都拉高了猪的平均寿命水平。
把肥肉变为肌肉
研究发现,肥胖显著增加患肠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等13种癌症的风险。而肌肉是力量的来源,对身体代谢、骨骼保护等有重要意义。
- 男性多练臀部、胸部和腿部肌肉,推荐背着杠铃下蹲、平躺举杠铃等。
- 女性由于经常穿高跟鞋、蹲着做家务,膝盖更容易报废,要重点练习腿部肌肉,推荐靠墙静蹲、游泳等,还要注意控制体重。
- 中年人重在腿部和腰腹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平躺卷腹、静蹲等。
- 老年人应格外留意腿部的锻炼。肾功能正常的老人,每餐应摄入25~30克蛋白质。
给骨量充充值
骨量就像银行,年轻时存得越多,年老时可用得余额就越多。
- 适度的力学刺激有助维持骨量,如慢跑、快步走、跳绳、打球等,避免久坐久躺。
- 钙是骨骼强壮的本钱,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好帮手。成年人每天可以喝300毫升牛奶,在下午4时左右出门晒20分钟太阳。
多数人对猪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蠢、笨,但纪录片《国家地理·动物天才系列:猪 》中,猪的智商仅低于海豚,在智商测试上完虐黑猩猩。
躲开让你变“笨”的因素
先天的大脑状态我们无法改变,但糖尿病、吸烟、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等因素会加速大脑衰老,应努力回避。
拨慢大脑衰老的时钟
当你发现睡眠质量差、容易疲惫时,意味着大脑已开始衰老,以下3招可以让大脑老得慢一点。
- 每周阅读一本书,勤思考对大脑的刺激会促使神经突触更丰富,对衰老起到缓冲作用。
- 多摄入富含黄酮或胡萝卜素类抗氧化的瓜果、蔬菜,每天吃10克左右坚果。
- 把觉睡足,青少年一般应睡7~9小时,孕妇睡8~9小时,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俗话说“小猪怕冷,大猪怕热”。猪的汗腺极不发达,主要通过传导散热。如果外界温度过高,猪就容易生病,冷一点反而有利于健康。
低温养生是个技术活
《黄帝内经》中提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说的是高处的寒冷地带,人的平均寿命较长;而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往往较短。
- 不吃烫食: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超过65℃就有患病风险。
- 常温沐浴:无论盆浴还是淋浴,水温都尽量不要超过40℃。
- 把握好度:低温养生不是简单的少穿衣服多贪凉,天冷时仍要注意防寒,少喝冷饮,暑天不要长久待在空调房里。
用6个温度讨好身体
- 最佳泡脚水温:38℃~43℃;
- 最佳饮水温度:35℃~38℃;
- 最佳洗澡、洗头温度:36℃~40℃;
- 最佳洗脸温度:20℃~38℃;
- 最佳吃饭温度:35℃~50℃;
- 最佳睡眠室温:20℃。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猪是一种很爱干净的家畜,会选择在同一个地点排泄。它们之所以喜欢在泥土里打滚儿,是因为身上没有多少能起到散热作用的汗腺,需要借助外界来解热。
定期清洁卧室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表示,在床上,每1克尘土里,最多会有1.8万只螨虫,整张床上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00万只。
- 床垫最好半个月清洁一次;
- 枕芯两三个月洗一次;
- 床单和被罩每两周烫洗一次;
- 卧室中的地毯每周吸尘2~3次;
- 空调在每年夏季和冬季来临前各洗一次。
防癌从干净开始
爱干净也是一种防癌手段,尤其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效果明显。
- 从小养成每天清洁阴部的习惯;
- 少穿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 性生活前后双方都要用水清洁外阴部。
新的一年,愿你戒得了外卖,放得下手机,该睡就睡,说起就起——“诸”事无忧。❤
本期编辑:郑荣华 美术设计:徐默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