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肥胖案例(2021年肥胖症案例)

文章目录:

416斤超肥胖患者在肥完成减重手术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成功为一位超肥胖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据了解,该患者年龄33岁,进行性体重增加5年,入院时体重达416斤,BMI=63.5kg/㎡,属严重病态性肥胖,患者平时喜食零食、喜喝饮料,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该患者是目前我们科室施行减重手术最大体重患者”,合肥市一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主任刘玉海介绍说,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通过减少胃容积,限制摄入为主,切除胃底与胃大弯侧,保持原胃肠道解剖结构,部分改变胃肠道激素水平,是目前全球开展最多的术式,腹部仅有4—5个0.5cm-1.5cm戳孔,残留胃容积为80ml-100ml,成“香蕉状”通道,出血量极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感轻,愈合后腹部基本上看不到手术疤痕。“该患者术后半年可以减重100斤,3到5年有望恢复正常人体重。”提到患者的恢复预期,刘主任信心满满。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全球肥胖人数从2016年的9.9亿人增至2020年的12.1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15.5亿人。2024年初,在合肥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全国知名减重与代谢外科专家汪泳教授强强联合,成立汪泳教授名医工作室,并建立了“胃肠外科悦享瘦俱乐部”减重手术后医患沟通群,由汪泳教授领衔为广大胖友提供术后饮食、锻炼、复查等指导,截至目前,该名医工作室已为28位病态性肥胖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记者 徐慧媛 实习生 郭奕欣)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福州34岁男子,重达274斤!医生:减肥先做这件事……

来源:福州晚报

“少点外卖,少下馆子,不健康”

这是长辈常劝年轻人的话

虽然老生常谈,但不无道理

最近,福州小伙子阿强(化名)

就因为常年吃外食,体重狂飙

各项身体指标乱了套

不得不求助省人民医院

肥胖MDT(多学科联合)门诊

34岁小伙重达274斤

身体乱了套

阿强今年34岁,137公斤重的他有着130厘米的腰围,皮肤粗糙,常常气喘吁吁。他的BMI指数高达43kg/m² 。BMI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判定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BMI在18.5至23.9之间为正常范围,低于18.5为偏瘦,24至28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超重和肥胖不仅给阿强带来了生活的不便,更带来了身体的异常。早在三年前,他就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不得不依靠药物调整。然而三年来,各项指标没有什么改善,且体重依然在狂飙。为此,上月初,阿强就诊省人民医院肥胖MDT门诊,求助专业医生。

内分泌代谢科科主任、临床营养科科主任叶彬华接诊了阿强。经过检查评估发现,叶主任发现,阿强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正常值:7.8mmol/L),尿酸也高,血压收缩压高达190mmHg,蛋白尿3 ……

“各种指标都乱套了。我们第一时间将他收治入院。”叶主任介绍,收治入院后,询问病史,医护团队发现了阿强肥胖最重要的原因。

医生提醒:长期当“外食族”

威胁身体健康

原来,还没有成家的阿强是典型的外食族。外食族,顾名思义,是指大部分时间不在家中烹饪,而是依赖餐馆、外卖解决日常饮食需求的人群。而阿强从18岁独立生活开始,三餐几乎依靠外卖或者在餐饮店点餐吃。叶主任仔细翻阅阿强手机中点餐内容发现,阿强三餐几乎都是粉、面、包子、饼等碳水化合物,几乎没有蔬菜,优质蛋白也很少,基本是重油重盐的高脂食物。另外,他经常购买饮料,运动少,还常常超过晚上12点睡。

这样不合理的饮食生活结构,持续了10多年后,导致阿强患上肥胖症。

为此,叶主任为阿强制定了详细的减重方案。除了药物调整之外,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议阿强“回家吃饭”,让他开始自己在家做饭,实现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允许偶尔外食,但点餐要有技巧,要做到营养均衡,尽量选择“蔬菜 杂粮 适量的优质蛋白”的快餐。此外,要增加运动,多晒太阳。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强“三高”均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也开始在家做饭的生活。叶主任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定期随访,帮助阿强慢慢科学减重。

肥胖是一种流行病

不要乱减肥 需要专业应对

“阿强并不是个例。”叶主任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超重和肥胖引发的各类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值得重视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叶主任表示,肥胖是世卫组织确定的十大慢病之一,它是一种疾病,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一部分,过多的脂肪会引起躯体性疾病,比如膝关节炎、胃食道反流、尿失禁、睡眠呼吸暂停。另一部分,内脏脂肪过多表现的中心性肥胖和很多代谢性疾病相关,比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还会引起女性不孕不育、诱发恶性肿瘤。此外,还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

而且肥胖是流行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中国成年人(≥18 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

有人说,“肥胖了就减肥呗”

没有那么简单

叶主任提醒,千万不要自行乱减肥,不然不仅会反弹,还会伤身。她曾接诊一名患者,通过“减肥餐”自行减肥,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蛋白质,结果一查尿酸高达1400 μmol/L,险些把肾脏吃坏。

“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评估检查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规范安全些。”叶主任介绍,肥胖可以选择阶梯式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抗肥胖药物及代谢病手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此外要记住,维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是一辈子的事。

福州晚报记者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文

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专家提醒:减肥先减油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5月11日是第八个世界防治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2018 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这意味着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当体重秤上的数字持续攀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戒奶茶、断甜品,却对餐桌上泛着油光的红烧肉和油汪汪的炒青菜视若无睹。“这种‘超标摄油’现象绝非个例,减肥不能光盯着糖,还要注意减少油摄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受访者供图

何丽介绍,每克脂肪(油)含9千卡能量,是同等重量糖分(4千卡)的2.25倍‌。这意味着摄入30克食用油(相当于2汤匙)就能产生270千卡能量,约等于1.5碗米饭的能量。长期忽视油脂控制的人群,即使完全戒糖,每日仍可能因过量摄入烹调油和食物中的脂肪而多摄入500-800千卡能量。“如果日常饮食中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占比过高,身体处理血糖的胰腺β细胞工作效率可能直接腰斩,这正是2型糖尿病高发的关键诱因。”

何丽建议,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饪,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油;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白灼和凉拌等方式,少用煎和炸的方法;学会看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使用控油壶帮助合理规划用油量;点餐或叫外卖时要注意荤素搭配,以清淡口味菜品为主,尽量少点重口味菜品,可在备注里要求商家少放盐、油、糖,也可以用白开水涮一涮再吃。

“儿童青少年时期清淡口味的养成非常重要。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理念,养成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何丽特别提醒。

责编:谷雨微

主编:王振雅

校对:刘颖琪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