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腰果导致肥胖(吃腰果会发胖吗请问专家)

文章目录:

发芽的坚果有剧毒?

说到坚果,绝对是零食中的佼佼者,既健康又好吃,不管是日常还是逢年过节,不少人都会选购一些解馋。然而,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坚果的传言,例如“减肥不能吃坚果”“吃坚果能溶解血栓”“发芽的坚果都有毒,不能吃”……

那么,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来一一解答。

1. 吃坚果会让人发胖?

坚果好吃,但很多人听闻坚果热量很高,因而怕胖不敢吃。事实上,适量吃坚果不仅不会致人发胖,还能减肥。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曾经发过一篇关于长期摄入坚果与肥胖之间联系的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在限制卡路里的饮食中添加坚果与体重增加无关,并且体重减轻更大,胰岛素敏感性更高。

文献中也表明,大量食用坚果(尤其是核桃)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关。因此,可以坚持定期食用(大约每天一次)坚果,作为预防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另外,也有很多其他国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适当摄入坚果可以降低肥胖风险。

虽然说吃坚果益处多多,但也不能“狂炫”。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坚果的摄入量为每周吃50g~70g,平均到每天约10g,换算下来大约是7~8个腰果 / 7~8个杏仁 / 7~8个开心果 / 2个碧根果 / 一把半带壳瓜子 / 1个纸皮核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哪天坚果吃得比较多,当天可以适当减少一点烹调油用量。此外,挑选坚果得注意,尽量选原味坚果,少选奶香味、盐焗味等风味坚果。

2. 吃坚果能溶解血栓?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补充蛋白质、钾、钙、锌、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营养,每周适量吃坚果对健康有益。

有研究显示,每天摄入24克或28克坚果的人群与从来不吃坚果的人群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可降低血脂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吃坚果能溶解血栓,我们也不建议大家靠单一食物来治疗疾病。要想治疗和清除血栓,还是应去医院遵医嘱治疗。

3. 发芽的坚果都有毒,不能吃?

日常生活中,许多发芽的食物有剧毒(例如土豆),所以人们对于发芽的食物通常会比较警惕,这份饮食安全意识值得称赞,但其实多数坚果发芽后不仅能吃,营养价值还会大大提升。

坚果发芽后,虽然淀粉含量会下降,但其中的中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却会有所增加。例如,有研究显示,核桃在发芽过程中,氨基酸会从13.38g/100增加到16.43g/100g,脂肪酸从53.39%增加到57.88%,淀粉会从10.38%减少到6.37%。花生在发芽过程中,水分含量会大幅提高,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但总氮含量会有所增加,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也会有所上升。大分子物质减少,人体较容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含量提高,整体的营养价值是上升的。

此外,坚果大多含有植酸、单宁,它们是某些坚果涩味的主要来源,发芽后的坚果,植酸、单宁含量通常都会有所下降。

不过,大家买到手的坚果大多数都是经过了烘烤加工后熟了的,并不能再继续发芽了。在此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己在家发芽坚果食用,因为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是比较潮湿的,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而这个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增加坚果霉变的可能性,存在一定健康隐患。

4. 吃白果能治糖尿病?

白果又称银杏,核内有黄色果仁,味道香甜,可以煮食或炒食,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吃白果能治疗糖尿病,而且如果生吃或吃得太多可能会导致中毒。

这是因为白果中含有银杏毒、氢氰酸、致敏蛋白、银杏酚酸等有毒成分,生吃或者一次吃得太多会导致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惊厥等症状,严重会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幼儿生食5~10粒即可引起白果中毒。

如果喜欢吃白果,在食用时应去除种皮和胚芽,再经过水煮后食用。如果煮熟后再进行微波、炒制、烘烤,能对白果中的银杏毒起到进一步热解的作用,但同时会破坏白果的营养价值及感官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熟制后的白果可以食用,但也不可过量,安全起见,建议一次别超过10粒。儿童和婴幼儿尤其要注意,最好别吃。另外,白果的贮藏方式也会影响毒素的含量,建议带壳在-20℃冷冻保存。

作者: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每天1包养生坚果,3个月后查出高血脂!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

每天吃一包坚果成了不少人的养生秘籍。据广西南宁广播电视台报道,今年46岁的陈女士听说吃坚果对身体好,每天吃一包,连吃了三个月,另外还会吃一些花生与核桃“加餐”。

图自看看新闻

然而,在体检中她查出了高血脂……根据医生建议,陈女士停止食用坚果,并同时服用降脂药,一个半月后,血脂恢复了正常。

说好的吃坚果养生,怎么还吃出病了?

吃坚果养生,

吃不对却养出了病!

坚果是人体非常好的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来源,同时,它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健康。不过,这也意味着它的能量不低。

图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适量摄入坚果有益健康。推荐平均每周50-70克,也就是平均每天10克左右;如果摄入过多,应减少一日三餐中其他食物来源。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中级营养师卢连2022年在接受南宁台采访时介绍,“一包30克左右的坚果脂肪含量大概是这样,就是30克的夏威夷果里面大概含有22克的脂肪,30克的碧根果大概含有20克的脂肪,核桃大概含有19克(脂肪),花生大概14克(脂肪),开心果大概是13克(脂肪)左右。”

市面上的综合坚果包一般是夏威夷果、碧根果、核桃等坚果,按照一包30克计算,在普通人正常饮食的前提下,每天吃一包坚果很容易导致脂肪摄入量超标。

吃完饭后再吃大量坚果,就会造成一日当中能量摄入过量,特别是晚餐后还一边玩手机、刷剧,一边吃坚果,很容易发胖。

那么,一天10克左右坚果到底有多少?

营养师卢连介绍,大概十克的坚果,就是相当于两到三颗核桃或者是四到五颗板栗。坚果的摄入量不是越多越好,吃得适量才能获得健康。

你以为是在养生,

其实是在养病!

生活中,还有不少饮食行为,你以为是吃了养生,结果却可能伤身体。比如——

1.乱吃保健品养生——伤肝

保健品不是保险品,每天大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多数不但不能被有效吸收,还要经过肝脏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肝脏的劳动量。

在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主持人吴昕一天至少要吃7、8种保健品。结果去看中医时,医生说当心她的肝脏已经出现损伤,并劝她不要再吃保健品了。

《我家那闺女》节目截图

2.喝肉汤补营养——肥胖、痛风

常言道炖鸡汤补一补,不少人认为营养都在汤里。但其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李卫敏 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在炖鸡的过程中,大量的鲜味物质会溶解到汤中,因此,鸡汤会变得很鲜很美味。

不过,从营养的角度来说,鸡肉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鸡骨头中的钙等营养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汤里,尤其是只有小部分蛋白质会溶入到汤中,即使长时间炖煮,溶入到汤中的蛋白质通常也不超过10%,90%多的蛋白质仍留在鸡肉中。因此,炖鸡汤只喝汤不吃肉反而不能获取更多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

在炖鸡汤的过程中,融入汤中的脂肪可达20%以上,热量并不低。比起鸡汤更营养的说法,鸡肉的综合营养要强于鸡汤。鸡汤虽然好喝,但喝多了一样会胖,况且鸡汤所含嘌呤较高,痛风患者也不宜多喝。

3.以为吃粗杂粮养生——伤胃

据中国日报网2018年报道,60多岁的刘女士(化名),最近肚子总感觉胀,很是难受。就诊时,医生询问她的饮食习惯,她说,“听说吃杂粮对身体好,我每顿都要吃上一些杂粮,最近红薯吃得可多了。”

结果医生指出,就是因为你杂粮吃得太多了,导致肚子不舒服。因为杂粮食用过多会明显延缓胃排空,可能导致食物积存,而由于红薯、玉米等的糖和淀粉过多,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反流到食管里,对胃黏膜产生损坏。

其实,老人吃粗粮,以占当天全部主食数量的三分之一为宜,最多不超过一半。人们通常白天活动多,中午可多吃点粗粮,有利消化;晚上则最好吃细粮,不要吃粗粮。

4.饭后喝酸奶助消化——长肉

吃多了喝点酸奶帮助消化,但实际可能并不能帮助消食,反而长肉。注册营养师李圆圆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很多人以为饭后喝酸奶或乳酸菌饮料能消食健胃,但事实上吃饱之后再喝,助消化作用不大。而且,酸奶本身是一个饱腹感较强的食物,饭后喝会觉得更饱,会额外增加能量。

5. 泡药酒养生——中毒

据人民网2021年报道,6月的一周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连续接诊了三位因饮用自制药酒而中毒的患者。其中,67岁的张女士被送院时已经开始出现意识障碍症状,刚到医院时瞳孔放大,有胡言乱语迹象。

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中药师夏婕妤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自制泡药酒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配制、保存、饮用不当也可能造成药酒变质,误饮后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另一方面,未经医生诊断,擅自饮用有药效的自制药酒可能与自身体质不符,会适得其反,还可能留下很多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中毒现象。

所以,不要自己采摘植物,不要听信偏方,炮制药酒。

6.过度追求清淡饮食——营养不良

据广州日报2022年报道,今年70岁的刘女士对日常饮食很上心,按照网络上推崇的“清淡饮食”方式,常年一日三餐多吃青菜极少吃肉,做菜也极少放油。她本以为这样吃更健康,但最近总头晕、疲乏,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轻度贫血伴严重营养不良。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清淡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的来源。比如,鱼肉、虾肉、鸡胸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本文综合自:

① 2022-01-04 看看新闻Knews《每天一包坚果 女子连吃3个月!体检时出问题了……》(素材来源:南宁台)

②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③2021-08-06健康时报《鸡肉营养高于鸡汤》

④ 2018-06-26 中国日报网《老人吃粗粮对身体好?》

⑤2015-05-18健康时报《饭后喝酸奶不消食》

⑥ 2021-06-18 人民网《医院急诊一周收治三例中毒患者 专家提醒:药酒不可随便泡》

⑦2018-05-15 健康时报《自制药酒风险大》

⑧2022-10-18广州日报《“清淡饮食”过度 小心营养不良》

⑨2019-03-26健康时报《长期吃素不健康》

(健康时报)

连吃坚果3个月得高血脂?那可不一定,得看吃法

央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南宁一位女士坚持每天吃坚果,3个月后竟然在体检时查出了高血脂。

南宁一女士疑因吃坚果而患上高血脂

吃坚果真的会得高血脂吗?“一把坚果一把油”的说法准确吗?如果吃坚果会长胖,为什么减肥菜谱里还频频出现坚果的身影?临近春节,很多人家中已经备好了各种坚果,现在还能不能放心吃?

吃出高血脂?可能性不大

新闻中,这位女士每天吃“一包坚果”,同时还会吃一些花生与核桃“加餐”。但仔细查看就会发现,信息其实十分有限。一包坚果的净含量是多少,口味是盐焗还是原味?是单一坚果还是混合坚果……种种细节都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得出“吃坚果3个月得高血脂”的结论过于武断。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也表示,饮食只是诱发高血脂的众多因素之一。

高血脂的标准名称是“高脂血症”。当人体内的血脂水平过高,会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高血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后者则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此外,还有诸多因素都与高血脂有关,包括年龄、性别、季节、吸烟、饮食、体力活动、情绪活动等。

实际上,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并不是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因而,相比于家族遗传、慢性病、生活方式等因素,饮食对于高血脂的影响相对较小。

利血脂、能减肥,坚果好处多

坚果营养丰富,其脂肪含量虽高,但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例如著名的Omega-3脂肪酸,这被认为是一种好脂肪。此外,坚果还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以及E族、B族维生素和钙、镁、钾等矿物元素。

很多研究都发现,适量食用坚果可以缓解血脂异常、促进血脂健康,还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而,吃坚果本身也不会升高血脂。

也正是因为坚果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膳食纤维,虽然有“一把坚果一把油”的说法,但只要正确食用,坚果还能帮助我们减肥。

有研究认为,相比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被氧化,而且具有更大的产热效应,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存储和积累。同时,坚果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则可以增强饱腹感,加入到正餐当中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有减少进食的作用,尤其是大杏仁、小杏仁和榛子。

当然,如果一日三餐照常吃、摄入的热量没有减少,同时还把坚果当成零食大吃特吃,那么自然无法达到减肥的效果。

10克坚果的换算(图片来源:京医通)

吃得正确,才能让坚果有益健康

要让坚果成为对我们有益的食物,“吃得正确”非常重要。除了上面所说的时机,吃哪种坚果、吃多少坚果也很重要。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哪一种坚果更好、更健康,阮光锋建议,可以各种坚果搭配着吃、换着吃。

更重要的是,购买坚果时应尽量选择不用糖和盐调味的原味坚果。同时,也应少吃油炸的坚果——外面加了一层裹粉固然好吃,但脂肪含量却大大提高了,这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

至于摄入量,与其相信广告中所说的“一天一包最健康”,不如看具体的重量。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大豆坚果量为25~35克。如果是花生、开心果、杏仁一类的小坚果,相当于7~8颗;如果是核桃、夏威夷果等大坚果,2~3颗就够了。坚果所含有的虽然多是不饱和脂肪酸,但一旦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

监制:白中华

记者:刘鹤佳 杨扬

编辑:马露丝 彭毓姬 刘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