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餐前 6.8(肥胖 餐前11)

文章目录:

空腹血糖6.7,算不算高?如何延缓进展为2型糖尿病?

前几天有网友问我,空腹血糖6.7mmol/L,算不算高不高?高不高其实要看跟谁比,跟正常人比,当然是高的。如果跟糖尿病患者比,这个血糖是不高的。其实,空腹血糖6.7mmol/L,是有问题的。在医学上,我们叫它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糖尿病的前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状态,虽然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但是也不远了。过几年,可能就是糖尿病了。

医学上,对于血糖是如何规定的?

1、正常血糖

  • 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糖负荷2小时后血糖小于7.8mmol/L

2、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糖负荷2小时后血糖小于7.8mmol/L

3、糖耐量减低

  • 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糖负荷2小时后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4、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水多、尿多,体重下降。

  • 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 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
  • 糖负荷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如果患者存在“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那么以上三个标准只要测到一次,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则需要改天重复测量1次,才能确诊糖尿病。如果重复测量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则需要定期的复查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至少空腹8小时以上的血糖。

随机血糖:指的是一天内任意时间的血糖,不管上一次吃东西的时间。

从上面血糖的标准可以看出,空腹血糖6.8mmol/L可能使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也可能使糖耐量异常。不管是哪一个,反正都是糖尿病前期是明确的。

糖尿病前期,要怎么办呢?如何延缓进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也就意味着成为糖尿病的时间不会远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推迟成为糖尿病呢?其实是有的。经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明显地延缓患2型糖尿病的时间。这样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我国有一项著名的“大庆研究”,给糖尿病前期患者巨大的鼓舞。

1、大庆研究的内容

  • 该研究是从1986年开始的,从全国选取110660名志愿者,经过筛查选出577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将这577名患者分为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就是不进行任何的生活方式干预。另外三组进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1组饮食干预、1组运动干预、1组饮食加运动干预
  • 运动干预为适量地增加休闲时间的运动量。饮食干预为增加蔬菜的摄入,减少酒精和糖的摄入。

2、研究方案

  • 从1986-1992年,进行生活方式干预6年。然后在2006年进行20年随访;在2009年进行23年随访,在2016年进行30年随访。
  • 在1992年主要是统计2型糖尿病的总体发病率的差别。在随后的第20年、第23年、第30年的随访中,主要是统计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糖尿病并发症这些方面的差异。

3、研究结果

  • 在糖尿病发病率方面,经过早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尿病总体的发病率下降了51%,而糖尿病发病时间延迟了将近4年。
  • 在并发症方面,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率降低了25%,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7%,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降低了29%,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时间平均延迟了4.6年。
  • 在死亡率方面,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了24%,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了40%,心衰降低了40%。预期的寿命,增加了1.44岁。

中国大庆研究的结果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以延迟2型糖尿病的发病时间将近4年,而且降低51%的发病率。关键是早期进行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后,后面20年、23年、30年随访研究,带来的好处是长期存在的。

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大庆研究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就是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方面。

那么,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呢?

一、首先,肥胖的人要减肥

如果你体重超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肥,减肥后你可能会发现血糖正常了,血压正常了,血脂也正常了。肥胖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于糖尿病来说,肥胖会导致胰岛素的抵抗,而胰岛素是调整人体血糖平衡的,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不敏感了,血糖自然会升高。

如何知道自己体重是否超标呢?

1、BMI

  • BMI是体质量指数,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比如有一个人,体重70kg(公斤),身高1.7米,那么BMI=70÷1.7÷1.7=24.2.
  • BMI大于24,属于超重;大于28属于肥胖。

2、腹型肥胖

  • 有些人可能整体看起来不胖,而且BMI也没有超标,就是肚子看起来比较大。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型肥胖。说明肚子里面都是脂肪,这种肥胖可能危害更大。

二、饮食方面

糖尿病前期患者,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但是以糖尿病饮食来要求自己肯定没错。

1、合理的控制能量的摄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都会变成能量,我们一方面通过食物转化成能量,另一方面,我们平常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吃得多了,能量太多,平时消耗不完,就是能量过剩,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人就会发胖。同理,能力摄入过少,人就会变瘦。

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多少能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 首先,计算理想体重。一个人的理想体重=身高-105.比如170的身高,理想的体重=170-105=65Kg。
  • 然后根据每天的劳动量来估算,比如每天休息不干活的,每千克体重消耗的能量是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是30-35千卡;中度体力劳动 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40千卡以上。
  • 比如做办公室的,可以算作轻体力劳动,每天摄入总热卡=65×30~35=1950~2275千卡.如果体重偏瘦的(BMI小于18.5的),可以按35千卡来算,体重正常的,可以按30千卡来算。肥胖的甚至可以按25千卡来算。(糖尿病患者如何制定食谱?可以参考我既往文章: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环节,如何设计食谱,才能吃的健康?)

2、食物的分配

  • 主食所占能量为50%~60%。成年人每天主食的摄入量在250克~400克之间,肥胖的可以控制在200克~250克之间。
  • 蛋白质占15%-20%,每天每千克理想体重摄入蛋白质在0.8克~1.2克之间
  • 脂肪占总热量的15%~30%,饱和脂肪酸小于10%,胆固醇小于300毫克(1个鸡蛋胆固醇在250mg左右)

新鲜蔬菜可以多吃一些。另外,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地摄入一些水果对控制血糖是有帮助的。每天控制在200克以内,比如樱桃、李子、柚子、苹果、柠檬、西瓜、猕猴桃等都是比较合适的水果。

三、坚持运动

  •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血糖的控制很有帮助,尤其是肥胖的患者。建议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
  •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一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 运动的形式不限,可以骑自行车、游泳、慢跑、兵乓球等。以自己的爱好来说,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四、定期的监测血糖

  • 最后还要定期的监测血糖,一方面,监测血糖对自己具有督促作用,毕竟每周5天的运动,不一定坚持的下来,在饮食方面控制也是很难的。但是,定期的监测血糖,看到自己比较高的血糖,可能会有继续坚持的动力。
  • 另一方面,血糖一旦没有控制好,可以及时地治疗。
总结:
  •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定不能自暴自弃,认为反正血糖都高了,就胡吃海喝,没有节制。通过减肥、改善生活方式等手段是可以延缓进展为糖尿病的时间的。有些肥胖患者,减肥成功后,血糖还可能恢复正常。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文章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胖子,这些糖尿病先兆,你注意到了吗?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同时出现其他不利情况,很可能是在警告你:血糖出问题了!

肥胖者,如果遇到以下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测下血糖,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一、经常感冒

经常感冒,说明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系统可能失调。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二、老打鼾

肥胖认识大多都会打鼾,会导致间歇缺氧、睡眠质量差,提高糖尿病发病风险。

同时,打鼾会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有打鼾习惯的肥胖人群是糖尿病高发人群。

三、不到饭点就饿

这个现象说明餐前低血糖。肥胖者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体内一倒数分泌功能较差,是2型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四、手指麻木

对以神经病变为首要表现的糖友,手足麻木,疼痛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些人也会出现走路就像踩棉花的感觉。

五、没减肥,突然变瘦

未刻意减肥,短时间突然变瘦,可能是糖尿病先兆。

糖尿病患者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无法充分利用血液内的葡萄糖,只能靠消耗体内脂肪来产生能量。所以就会突然变瘦。

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等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6月刊发表了关于中国肥胖的系列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6岁以下儿童中,1/10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17岁青少年中,近1/5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其实我感觉胖一点也没关系呀,说明我消化系统比较好!

吃得太胖不健康哦!科学界反复证实,肥胖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

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骨关节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都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会影响寿命,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那如何能保持健康的体重呢~

SUMMER

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重?

合理膳食

饮食多样化是宗旨

主食尽量注重粗细粮搭配;肉食选择鱼虾肉、鸡胸肉、瘦牛肉等优质肉类,并搭配种类丰富的新鲜蔬果。避免高油、高脂食物,尽量选择清蒸、清炒、白灼的烹饪方式,少放盐、油、糖等调味料,坚持清淡饮食也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一步。控制好总热量的同时一定也要注意营养搭配,碳水、蛋白质、脂肪缺一不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酒

餐前饮酒会使人多摄入200千卡热量,肌体在发挥新陈代谢功能时,首先燃烧的是酒精中所含的热量。也就是说,其他饮食中的热量有可能作为脂肪存储于皮下。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肌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当你感到疲乏时,肌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会降低。建议大家每天有最少8小时优质睡眠,增加睡眠就是为我们身体“充电”的最好方式。

放松心情

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会使人发胖。精神压力长期过重时,肌体内的压力激素便充盈全身,会促使脂肪存积在腹部。而腹部深层的脂肪极大增加了人体患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机率。另外,压力激素还能促进食欲,有可能使你吃得更多。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可配备一定的力量训练也是提高身体基础新陈代谢率一种方式。

想要控制自己的体重,老生常谈的“管住嘴,迈开腿”是很有道理的减肥箴言。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胖友们能摆脱肥胖的烦恼,和多余的脂肪Say Goodbye,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循环杂志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