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多血虚!一个7味药的良方,通畅气血、滋养全身,让瘦人增肥
中医讲,“胖人气虚,瘦人血虚”,人体的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充足与平衡,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对于瘦子来说,很多时候是由于血虚,才导致怎么吃都不胖。
血,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濡养全身的重要作用。当人体血虚时,就像土地缺乏养分,无法滋养万物生长。血虚会导致身体各个脏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瘦子多血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机制。一方面,血虚容易生虚火。虚火就像一把无形的火,在体内燃烧,它会加速食物的消化。当食物在体内快速被消化后,身体却无法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就如同一个漏斗,进得多,出得也快,自然难以长胖。
另一方面,血虚还会导致人体的代谢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代谢系统能够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供身体使用。但当血虚时,代谢系统就会像一台出了故障的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使得营养物质无法有效地被利用和储存,进而导致身体消瘦。
1、旺盛食欲却难增重
血虚的瘦子,无论吃多少,体重始终稳定,不见增长。这是因为胃中虚火作祟,食物进入胃里后迅速被消化,但由于血虚,身体缺乏将食物转化为营养并输送到全身的能力,营养无法被有效吸收利用,只能白白流失,所以即便进食频繁,也难以长胖。
2、急躁性格与情绪波动
血虚的人,情绪说变就变,很容易急躁、发脾气。这是因为血在中医里与神密切相关,血能养神。当血虚时,心神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像失去了定海神针,人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血虚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调节失衡,进而引发情绪上的波动。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小问题,血虚的瘦子可能就会大发雷霆;生活里稍有不如意,就会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针对瘦子多血虚的问题,中医给出了一个精妙的七味药良方。这七味药分别是:当归、生地、川芎、白芍、白术、人参(党参)、砂仁。具体的药材用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的轻重等因素,由专业的医生来精准判断并给出医嘱。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自行按照固定的剂量抓药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安全且有效。
方子以四物汤为核心,其中包含当归、生地、川芎、白芍这四味药。当归,被誉为 “血家圣药”,它具有补血行血、活血的功效。在血虚的情况下,血液容易运行不畅,产生瘀滞,就像河道里的水少了,垃圾容易堆积。
白芍性酸,在中医里,酸有收敛收涩的特性,能把补进去的血牢牢地收起来,防止其过快地散失,让血液更好地滋养身体。川芎能够把药性引到那里,让补进去的血运行到周身各个角落,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血液的滋养。这里把四物汤中的熟地换成了生地,因为生地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的作用。
方中还加入了党参、白术和砂仁,党参大补元气,在中医理论中,气能推动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就像一辆车,气是发动机,血是车上的货物,只有发动机动力十足,车才能载着货物顺利前行。
白术主要用来补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把食物转化为气血。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像工厂运转出现故障,无法生产出足够的气血。白术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让脾胃这个 “工厂” 高效运转,从源头保证气血的充足生成。
砂仁起到行气化滞的作用。当我们服用补药时,有时候会感觉心胸憋闷,这是因为补药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及时消化吸收,产生了腻滞。砂仁就像一个调节大师,能够让补进去的气各归其位,不会乱成一团,同时还能把补药的腻滞之性化解掉,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补药的营养,使整个方子的功效得以更好地发挥。
身体过于消瘦,不仅影响外在形象,更可能是身体健康亮起的红灯。如果你也被 “狂吃不胖” 的问题困扰,不妨尝试从中医的角度入手,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体质。但请记住,中医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信心,严格遵循医嘱,合理调整生活方式。
肥胖?用这个方子减肥,把痰瘀清除体外!
中医有一个治疗单纯型肥胖症的方子,叫做消肥汤。什么是单纯性肥胖患者,就是说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消肥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此方能利湿化浊,活血化瘀。脂肪过多的实质,其实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于体内的一种表现形式。
李东垣等将肥胖的发生归结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明确提出肥胖之人多痰湿的观点。张景岳则提出先天禀赋和后天饮食因素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根本。而清代的陈无铎则提出了气虚多痰致肥的观点,“肥人多痰,乃气虚也。”结合以上医家之言,肥胖的诱发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等。
致病因素主要是痰瘀水湿
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其治若纯以补气,有碍痰瘀,故当先清除病理产物,以开痰瘀之阻遏。
- 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
- 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用,能降血中之痰浊;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痰瘀散则脉络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诸药合用,因药切病机,故颇见效验。
单纯性肥胖症与先天体质有关,加上平时饮食过于肥厚,久坐久卧缺乏运动,或者外感湿邪,由表入里等原因,导致膏脂痰湿蕴于肌肤。
中药减肥,主要是治本。身体上下气血津液循环正常,增肥、减肥都只是顺带的事情。单纯型肥胖患者除了需要按照体质调理,平时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要多注意,肥腻食物少吃,还需增加锻炼。
肥胖,就是个“纸老虎”,我用1方代茶饮,健脾胃,化痰湿
说起消脂茶饮方,每年春夏换季时我就得拿出来讲一讲,因为它调理代谢型肥胖实在精妙,既能健脾化湿,又能消积导滞,门诊无数患者靠它实现了健康减重。
茯苓荷叶饮,这个传承千年的健脾轻身名方。能改善体质的代茶饮很多,我却独爱它,为何?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可“益脾和胃,利水渗湿”,荷叶则“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滑,散瘀血,消水肿”。这两味药正是破解痰湿型肥胖的核心配伍,能直击脂肪堆积的根源。
【消脂轻身饮】
组成:茯苓、荷叶、炒山楂、陈皮(个人体质不同,方药不通用,建议先找医师辨证体质)
功效:健脾祛湿、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升清降浊。
适用人群:腰腹松软肥胖,肢体沉重倦怠,面部油腻浮肿。常伴大便黏腻、口中黏腻、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尤其饭后困倦、阴雨天体重波动明显者效果显著。
来看一则门诊医案:
患者刘先生,33岁,是一个程序员,体重92kg持续3年,自述工作后长期久坐,夜宵奶茶不断。初时体重缓增未在意,现爬两层楼即气喘,体检显示脂肪肝、高尿酸。
刻诊,患者补充:晨起眼皮浮肿,午后下肢肿胀,胃胀打嗝频繁,舌苔白厚腻,舌边齿痕明显,脉濡滑。
根据患者描述,我判断他属脾虚湿困、痰浊内阻型肥胖。
开方:苍术、姜半夏、茯苓、泽泻、生薏仁、炒莱菔子、荷叶、焦山楂、桂枝、生姜。配合每日消脂轻身饮代茶。
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半夏化痰降逆,茯苓 泽泻 薏仁三药形成利水“铁三角”,莱菔子消食化积,荷叶升清降浊,焦山楂消肉积,桂枝配生姜振奋阳气,推动水湿代谢。
结果怎么样?
首周体重降1.8kg,晨起浮肿明显消退,排便成形。二诊调整方剂加入绞股蓝10g加强代谢,三周后腰围缩减7cm,尿酸值回归正常。持续调理三月,体重稳定在78kg,随访半年未反弹。
我再给大家分享几个调理肥胖的小方子,可对症参考:
1. 三花消滞饮:玫瑰花 茉莉花 桂花,适用肝郁气滞型肥胖(伴压力性进食)
2. 双陈消积饮:陈皮 老陈茶,适用痰热内蕴型肥胖(伴口苦便秘)
3. 参芪轻身饮:黄芪 党参 玉米须,适用气虚水肿型肥胖(伴易疲劳)
特别提醒:代茶饮需配合饮食管理,建议晨起饮用200ml后顺时针揉腹100次,晚餐后步行30分钟加速代谢。痰湿体质者需忌冷饮甜食,保持茶饮温度在40-50℃最佳吸收状态。
注:文中剂量为常规参考用量,具体需经专业医师辨证调整。体重下降速度建议控制在每月2-4kg,切忌急功近利损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