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量表模板下载(肥胖评估量表)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该怎么办?

近日,3岁3月的小男孩轩轩(化名)来我院营养科就诊,家长说他自小就比别的小朋友胖一些,平素胃口好、饭量大,喜欢喝奶、喜欢零食,挑食严重,运动量很少。

经过医生详细查体发现轩轩体型肥胖,其脖子、腋窝下皮肤都有明显的条纹状色素沉着(黑棘皮症),BMI高达29.2kg/m²,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轩轩的体脂率高达50.1%,通过血液及相关辅助检查发现,轩轩还合并有脂肪肝、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面对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报告单,家长急切地问医生,我们该怎么办?

01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身体健康威胁

① 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肥胖儿童易出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② 骨骼与关节负担:超重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增加扁平足、脊柱侧弯及关节损伤风险。

③ 呼吸系统影响:肥胖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大脑供氧和学习能力。

④ 诱发性早熟:肥胖可使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尤其是女孩),从而诱发性早熟。这主要是因为,肥胖儿童的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加快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而导致性早熟的出现。性发育提前会造成孩子身高过早封顶,影响孩子的终身高。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BMI偏高的儿童和青少年,前额叶大脑灰质体积和海马体体积减小。海马体体积减小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更长远地看,大多数的肥胖儿童,在智力发育上,会落后于其他同龄人,包括但不限于判断能力、逻辑能力、运算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肥胖儿童常因体型受到同伴嘲笑,易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情绪,部分孩子因心理压力出现厌学或社交回避行为,影响人格发展。

02破除常见误区,科学应对肥胖

误区一:"小时候胖不算病,长大自然就瘦了"

科学解读:儿童期肥胖并非"阶段性现象"。研究表明,约6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仍会超重,且肥胖相关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可能在青春期前就已形成。生长发育期的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增加,成年后更难减少。

建议:早筛查、早干预,切勿盲目等待。

误区二:"控制体重=饿肚子,影响孩子长高"

科学解读:科学减重并非单纯节食,而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减少精制糖和反式脂肪)、优化进餐时间(如睡前2小时不进食)实现。营养不良与过剩均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合理减重反而有助于骨骼健康。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误区三:“孩子胖是因为懒,多运动就能瘦”

科学解读:运动虽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环节,但肥胖成因复杂,涉及遗传、饮食、睡眠、内分泌等多重因素。例如,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增加食欲;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引发肥胖。

建议:家长避免简单归因,应通过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误区四:"吃低脂食品=健康,可以随便吃"

科学解读:市售"低脂食品"常通过添加糖、钠等改善口感。例如某品牌低脂酸奶含糖量高达12g/100g,远超WHO建议的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儿童<25g)。过量摄入仍会导致脂肪堆积。

建议: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警惕"隐形糖""隐形盐"。

误区五:"孩子体重正常,就不存在肥胖风险"

科学解读:体重指数(BMI)并非唯一标准。部分"隐性肥胖"儿童虽BMI正常,但体脂率超标(男童>20%,女童>25%),多因肌肉量不足、内脏脂肪过多导致,同样增加代谢疾病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身高、体重、BMI、腰围及体成分(如生物电阻抗分析),全面评估健康状况。

03预防儿童肥胖的关键策略

均衡膳食结构

遵循"餐盘法则":每餐中蔬菜占1/2,全谷物及薯类占1/4,优质蛋白(肉/鱼/豆制品)占1/4。减少精制糖、含糖饮料及零食摄入,用水果、坚果替代高热量零食。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球类运动)。学龄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达9-12小时,睡眠不足会扰乱激素分泌,增加肥胖风险。

家庭共同参与

① 树立科学观念:拒绝“以胖为福”的传统观念,关注体脂和体态而非单纯体重数字。

② 建立“家庭健康共同体”:避免单独给肥胖儿童"开小灶",全家人践行少油、少盐、少外食原则。用亲子运动替代屏幕时间。

③ 关注心理健康:避免指责孩子“贪吃”或“懒惰”,多鼓励、少批评,防止自卑或逆反心理。

儿童肥胖、超重筛查量表

家长可在家自行计算孩子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借助量表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存在超重或肥胖。若孩子已出现超重,请及时到儿童营养科就诊,我们将通过专业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切勿盲目节食或使用成人减肥方法。

咨询电话:029-87692189;肥胖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日 8:00-17:00

福利放送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当日来西安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就诊的肥胖患儿,我院营养科为其免费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免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膳食处方及运动干预指导。免首诊检查及指导费。

一图鉴别!孩子究竟是“肉嘟嘟”,还是超重或肥胖

#健康科普

一招教你辨别

孩子究竟是“肉嘟嘟”

还是超重或肥胖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白白胖胖的很可爱,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养得“胖嘟嘟”的。

要知道,孩子的“健壮”和“胖”是两回事。健壮的孩子肌肉结实,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较强;而肥胖的孩子由于脂肪堆积,运动能力和肢体协调都较差,动作迟缓,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呼吸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

但是,家长们通过肉眼很难判断孩子体重是否超标。当家长意识到孩子体重猛涨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达到超重甚至肥胖的程度了。

如何判断孩子体重是否超标?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教你如何通过体质指数(BMI)测算判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或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是否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接下来,我们将以儿童青少年BMI量表举例,家长们可快速、简单、有效地判断自家孩子是否体重超标。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判定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以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BMI标准差法进行判定,详见表1~3: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判定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以BMI进行判定。

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 界值点者为超重;

肥胖: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 界值点者为肥胖。

具体详见表4:

举例:一名8岁的男孩,身高140cm,体重40kg。

BMI=40÷1.4=20.4,超过了上图8岁男孩的BMI界值19.7,那么他就被界定为肥胖。

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的判定

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通常以腰围值进行判定。

正常腰围高值或中心型超重: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75百分位数(P75)且小于第90百分位数(P90);

高腰围或中心型肥胖: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90百分位数(P90)。

具体详见表5:

家长要培养孩子

形成动态测量

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

适时制定减重干预策略

莫要让孩子变成“小胖墩”

插图:韦诤

推荐阅读

@家长们,国家喊娃减肥,掌握这些方法,告别“小胖墩”!

响应号召减重!健康体重标准你知道吗?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供稿 | 学校卫生所

撰稿 | 陆武韬

插图 | 韦诤

文编 | 严桐桐

美编 | 严桐桐

校对 | 严桐桐 许雁 龙玉婷

内容审核 | 余宗蓉 李萌

门诊药房咨询:0771-2518795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健康科普堂 | 暑期关注儿童肥胖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来了,家长们都想全面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健康体检成了暑期最重要的事情。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结构的转变,孩子们学业繁重而运动时间减少,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儿童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健康,且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当今大部分公共健康问题的根源。我国部分城市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已高达10%以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世卫组织发布《全球肥胖流行的预防和控制》文件,并成立终止儿童肥胖委员会,重点关注儿童肥胖的问题。

现在,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一:孩子胖一点没关系。

正确认知:肥胖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应及时诊治。儿童肥胖症既是一种独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儿童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并且会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肥胖还会导致儿童记忆力下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轻度的认知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当发觉孩子变胖时,应予以重视。可自行通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在儿童中要将BMI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年龄与BMI对应的百分位数位于85%~95%范围的儿童,被认为存在超重风险;≧95%的儿童则被认为是肥胖症。借助量表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存在超重或肥胖。若明确,应及时就诊,进行肥胖相关代谢性指标的检测,并由专业医生出具健康的治疗方案。

误区二:减肥就可以了,不需要做检查。

正确认知:应早期筛查营养代谢指标,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治疗。儿童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发生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应早期进行相关代谢指标的筛查。如测量血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肝功、肾功,腹部彩超等。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从而避免远期损害。

误区三:孩子胖胖的很健康。

正确认知:肥胖儿童更易缺乏微量营养素。肥胖也属于营养不良,肥胖儿童能量过剩,但体内微量营养素往往容易缺乏,较正常体重儿童更易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足量钙对维持儿童、青少年正常的骨矿物含量、骨密度,减少骨折和老年期骨质疏松至关重要。人体内99%的钙分布于骨组织中,1%平均分布于牙齿与软组织中,只有0.1%的钙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筛查有无钙缺乏。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内钙代谢平衡以及骨骼形成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于维生素D储存在脂肪组织中,肥胖儿童往往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而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应通过骨密度、血清维生素D水平等检查,对缺乏的营养素及时予以相应的补充。

发现了孩子的肥胖征兆家长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管理饮食。

家长需要调整一些饮食方式,推荐低脂饮食、低糖饮食、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饮食、适量纤维素食谱。太多糖分的食物都得限制,增加蔬菜、水果,还有烹饪方法当中,有些家庭的饮食会摄入过多脂肪,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注意孩子在发育期是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节食的,只是需要控制摄入量。

第二,适量运动。

对于肥胖的孩子,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中等以上强度运动。一些适合儿童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散步、做操等。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运动量以运动后轻松、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切忌运动过度。给孩子控制体重越早越好。如果是在7-8岁左右还是肥胖的孩子,其实已经很难管理食欲,越小管理体重其实越方便。

愿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发展。

【本期专家】

宫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辽宁省儿童哮喘协作组委员、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抗癫痫协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肺炎、儿童哮喘、慢性咳嗽、腹泻病、小儿贫血、惊厥、儿童生长发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