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胖!718.8斤小伙入院抢救,55天减到489斤
33岁蒙古族小伙体重超700斤跨700公里转运北京
2024年11月12日,下午4点多,一辆蒙K牌照的小货车开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车刚停稳,守候多时的医护立刻上前。车上的患者名叫宇宙,是一名重度肥胖的患者,早在半年前,体重就已经高达680斤,前两日开始无法走路。为了挽救儿子,妈妈雇车从七百多公里外的鄂尔多斯奔赴北京,向孟化主任寻求最后的生机。而即便是身经百战的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孟化主任,这一次也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即将接诊的患者,是他们有记录以来体重最大的。
中型面包车的车厢里,座椅已经全部被拆掉,33岁的内蒙古小伙宇宙安静地躺在里面,庞大的躯体几乎占满了整个车厢。由于宇宙已经无法自主行动,来的时候,是妈妈雇了七八个人把宇宙抬上车的。最终,在医生、护士、保安十几个人的齐心协力下,体重将近七百斤的宇宙,历时15分钟,被成功转运到病床上,快速送往病房。孟化主任立即带领团队,为宇宙进行了查体。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一直在病床上安静配合的宇宙,突然提出了要加床的要求!代谢减重中心的特制病床宽度1.1米,与90厘米宽的普通病床相比已经不算小了,但是对于身高1米86,准确体重尚无法测量的宇宙来说,却十分拥挤,完全无法翻身,为了让宇宙舒适的同时更安全,护士们立即将两张床拼在一起,并请来物业进行加固。在大家的帮助下,宇宙小心的挪到了并过来的电动床上。电动床带有称重功能,没想到宇宙刚挪上去,警报声就响了起来,孟化主任介绍:电动床的最大称重是250公斤,超过上限了,就会报警。
在妈妈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宇宙从小就是个可爱的小胖子,出生时体重九斤多,大学毕业时虽然体重超过270斤,但身高1米86的他,只是看起来有些壮硕。但是随着情绪问题的出现,体重也开始不受控制,到了2019年,宇宙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后来更是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妈妈说,自己之前已经四五年没有见过宇宙了,因为他从家里离开,表示减下来才能在众人面前露面,而且也不接妈妈的视频电话,就怕妈妈担心。没想到再见面宇宙已经面临生命危机。
呼吸衰竭危在旦夕医护联手搭建救命“大沙发”
因为体重巨大,沉重的脂肪和肌肉沉沉地压迫着宇宙的胸廓和心肺,这导致他的每一次呼吸都要比常人费力很多。入院后,虽然立即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因为不适感,宇宙经常自己摘掉面罩、并拒绝再次佩戴。宇宙的血氧一度掉到了69,这意味着他的大脑和身体各器官都将处于缺氧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脑水肿、器官衰竭等不可逆的损害。接诊大体重患者经验丰富的孟化主任,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为宇宙搭建一个“大沙发”,通过调节体位,利用重力,让宇宙占比最大的腹部脂肪和脏器向下移动,从而减轻对膈肌和肺部的压迫,同时头部尽量后仰,让呼吸道畅通。
在场医护立即组织人手,争分夺秒,尝试为宇宙搭建“救命的大沙发”。首先第一步,是要让宇宙先坐起来。然而想要搬动宇宙已经700多斤的沉重身躯,却异常困难。五六名医生脱掉鞋子站在床长,用从手术室借来大的中单,穿过宇宙的身下,再拉住单子的两头,用力搬动宇宙,试图让他靠坐在床围栏上,再将床推靠到衣柜上,为宇宙提供依靠。与此同时,孟化主任还在想方设法为宇宙寻找适合他的超大号呼吸机面罩。
经过医护人员一天一夜的守护,宇宙最终闯过了“呼吸关”。到入院第三天中午,不仅血氧回升、神志清楚,甚至已经想要自己坐起。被医护人员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宇宙,要重拾健康,减肥是唯一选择。孟化主任需要根据他的准确体重,量身制定治疗方案,宇宙能下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这也是入院以来,大家第一次得知宇宙的准确体重:359.4公斤,也就是718.8斤!
55天科学减重220余斤创造“宇宙”新奇迹
想要重回健康,减肥是宇宙唯一的出路。对于体重超大的肥胖患者,最有效的办法,是代谢减重手术,但是手术的前提是:体重减到500斤以下、改善呼吸功能、血氧达到95以上。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是全国第一个由外科、内科、营养师、运动康复师、个案管理师组成的多学科治疗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医疗中心。每天,营养师都会根据宇宙的最新情况,调整代餐饮食方案,让宇宙营养均衡、安全健康的减重。运动康复师也专门为宇宙设计了一套适合他可以平躺做的锻炼。为了早日达成目标,宇宙成为了病区最积极、最努力的患者。
医护和宇宙的付出也很快就见到了明显效果,宇宙的体重每天都在下降,几乎每天都能瘦6到10斤。到入院的第18天,宇宙以不可想像的速度,瘦了130斤,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干净了,变白了,爱笑了。而到入院第48天,宇宙的腰围是188厘米,与住院当天的210厘米相比。减少22了厘米,体重更是下降了208.8斤,已经到510斤,离手术的目标更进了一步,同时宇宙的体能身体灵活度也大幅提升。
在治疗减重过程中,宇宙最羡慕的是孟化主任的肌肉。年过五十,看起来瘦瘦的孟化主任,是个实打实的健身达人,每周要进行两到三次的运动,孟主任表示,“我也得告诉我的患者,我也得控制我的身体”。
“全国第一胖”减重手术顺利完成破茧重生
有了孟化主任的激励,宇宙每一天都在进步,在入院的第55天,宇宙的体重第一次降到了500斤以下。这意味着宇宙的各项指标都已达标,可以接受手术了。作为全国第一胖,宇宙也是孟化主任进行代谢减重手术的最胖患者,此前接受手术患者的体重多在450斤以下。为了保障宇宙手术顺利和安全,孟主任专门定制了超加长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我们一般的腹腔镜器械是36厘米,加长是45厘米,我们今天超加长是55厘米,这是目前国际国内最长的,定制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宇宙的胃被顺利切除70%。33岁的宇宙,在新一年的第6天,勇敢的跨过了改变他命运的十字路口,虽然距离目标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步伐坚定、方向不改,终能顺利登顶。
术后第9天,宇宙恢复良好,已经可以出院了。从初冬到新春,历时两个月,跨越700多公里,从718.8到489,瘦了230斤的宇宙终于可以跟妈妈一起回家了。
3月28日,宇宙又通过手机发来了自己的最新动态,他当日的体重是198公斤,已经成功瘦到了400斤以下。如今每天他都在坚持有氧加无氧运动,坚持吃代餐、蛋白质粉、蔬菜泥等。坚定的决心、坚韧的毅力,让宇宙抒写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转自 北京卫视
来源: 上游新闻
中国第一胖!718.8斤小伙入院抢救,55天减到489斤
2024年11月12日,下午4点多,一辆蒙K牌照的小货车开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车刚停稳,守候多时的医护立刻上前。车上的患者名叫宇宙,是一名重度肥胖的患者,早在半年前,体重就已经高达680斤,前两日开始无法走路。为了挽救儿子,妈妈雇车从七百多公里外的鄂尔多斯奔赴北京,向孟化主任寻求最后的生机。而即便是身经百战的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孟化主任,这一次也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即将接诊的患者,是他们有记录以来体重最大的。
中型面包车的车厢里,座椅已经全部被拆掉,33岁的内蒙古小伙宇宙安静地躺在里面,庞大的躯体几乎占满了整个车厢。由于宇宙已经无法自主行动,来的时候,是妈妈雇了七八个人把宇宙抬上车的。最终,在医生、护士、保安十几个人的齐心协力下,体重将近七百斤的宇宙,历时15分钟,被成功转运到病床上,快速送往病房。孟化主任立即带领团队,为宇宙进行了查体。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一直在病床上安静配合的宇宙,突然提出了要加床的要求!代谢减重中心的特制病床宽度1.1米,与90厘米宽的普通病床相比已经不算小了,但是对于身高1米86,准确体重尚无法测量的宇宙来说,却十分拥挤,完全无法翻身,为了让宇宙舒适的同时更安全,护士们立即将两张床拼在一起,并请来物业进行加固。在大家的帮助下,宇宙小心的挪到了并过来的电动床上。电动床带有称重功能,没想到宇宙刚挪上去,警报声就响了起来,孟化主任介绍:电动床的最大称重是250公斤,超过上限了,就会报警。
在妈妈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宇宙从小就是个可爱的小胖子,出生时体重九斤多,大学毕业时虽然体重超过270斤,但身高1米86的他,只是看起来有些壮硕。但是随着情绪问题的出现,体重也开始不受控制,到了2019年,宇宙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后来更是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妈妈说,自己之前已经四五年没有见过宇宙了,因为他从家里离开,表示减下来才能在众人面前露面,而且也不接妈妈的视频电话,就怕妈妈担心。没想到再见面宇宙已经面临生命危机。
呼吸衰竭危在旦夕医护联手搭建救命“大沙发”
因为体重巨大,沉重的脂肪和肌肉沉沉地压迫着宇宙的胸廓和心肺,这导致他的每一次呼吸都要比常人费力很多。入院后,虽然立即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因为不适感,宇宙经常自己摘掉面罩、并拒绝再次佩戴。宇宙的血氧一度掉到了69,这意味着他的大脑和身体各器官都将处于缺氧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脑水肿、器官衰竭等不可逆的损害。接诊大体重患者经验丰富的孟化主任,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为宇宙搭建一个“大沙发”,通过调节体位,利用重力,让宇宙占比最大的腹部脂肪和脏器向下移动,从而减轻对膈肌和肺部的压迫,同时头部尽量后仰,让呼吸道畅通。
在场医护立即组织人手,争分夺秒,尝试为宇宙搭建“救命的大沙发”。首先第一步,是要让宇宙先坐起来。然而想要搬动宇宙已经700多斤的沉重身躯,却异常困难。五六名医生脱掉鞋子站在床长,用从手术室借来大的中单,穿过宇宙的身下,再拉住单子的两头,用力搬动宇宙,试图让他靠坐在床围栏上,再将床推靠到衣柜上,为宇宙提供依靠。与此同时,孟化主任还在想方设法为宇宙寻找适合他的超大号呼吸机面罩。
经过医护人员一天一夜的守护,宇宙最终闯过了“呼吸关”。到入院第三天中午,不仅血氧回升、神志清楚,甚至已经想要自己坐起。被医护人员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宇宙,要重拾健康,减肥是唯一选择。孟化主任需要根据他的准确体重,量身制定治疗方案,宇宙能下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这也是入院以来,大家第一次得知宇宙的准确体重:359.4公斤,也就是718.8斤!
55天科学减重220余斤创造“宇宙”新奇迹
想要重回健康,减肥是宇宙唯一的出路。对于体重超大的肥胖患者,最有效的办法,是代谢减重手术,但是手术的前提是:体重减到500斤以下、改善呼吸功能、血氧达到95以上。中日好友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是全国第一个由外科、内科、营养师、运动康复师、个案管理师组成的多学科治疗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医疗中心。每天,营养师都会根据宇宙的最新情况,调整代餐饮食方案,让宇宙营养均衡、安全健康的减重。运动康复师也专门为宇宙设计了一套适合他可以平躺做的锻炼。为了早日达成目标,宇宙成为了病区最积极、最努力的患者。
医护和宇宙的付出也很快就见到了明显效果,宇宙的体重每天都在下降,几乎每天都能瘦6到10斤。到入院的第18天,宇宙以不可想像的速度,瘦了130斤,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干净了,变白了,爱笑了。而到入院第48天,宇宙的腰围是188厘米,与住院当天的210厘米相比。减少22了厘米,体重更是下降了208.8斤,已经到510斤,离手术的目标更进了一步,同时宇宙的体能身体灵活度也大幅提升。
在治疗减重过程中,宇宙最羡慕的是孟化主任的肌肉。年过五十,看起来瘦瘦的孟化主任,是个实打实的健身达人,每周要进行两到三次的运动,孟主任表示,“我也得告诉我的患者,我也得控制我的身体”。
“全国第一胖”减重手术顺利完成破茧重生
有了孟化主任的激励,宇宙每一天都在进步,在入院的第55天,宇宙的体重第一次降到了500斤以下。这意味着宇宙的各项指标都已达标,可以接受手术了。作为全国第一胖,宇宙也是孟化主任进行代谢减重手术的最胖患者,此前接受手术患者的体重多在450斤以下。为了保障宇宙手术顺利和安全,孟主任专门定制了超加长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我们一般的腹腔镜器械是36厘米,加长是45厘米,我们今天超加长是55厘米,这是目前国际国内最长的,定制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宇宙的胃被顺利切除70%。33岁的宇宙,在新一年的第6天,勇敢的跨过了改变他命运的十字路口,虽然距离目标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步伐坚定、方向不改,终能顺利登顶。
术后第9天,宇宙恢复良好,已经可以出院了。从初冬到新春,历时两个月,跨越700多公里,从718.8到489,瘦了230斤的宇宙终于可以跟妈妈一起回家了。
3月28日,宇宙又通过手机发来了自己的最新动态,他当日的体重是198公斤,已经成功瘦到了400斤以下。如今每天他都在坚持有氧加无氧运动,坚持吃代餐、蛋白质粉、蔬菜泥等。坚定的决心、坚韧的毅力,让宇宙抒写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转自北京卫视
来源: 重庆晨报
中国肥胖管理,越来越上道了!科学减重,内分泌科勇当“先锋”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肥胖问题。在2021年时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数已达4.02亿,位居全球首位[1];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2]。如此严峻形势下,减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了解肥胖管理现状及流程,本刊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海霞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张海清教授,共同探讨肥胖诊疗路径的指南推荐及临床实践,并分享减重中心建设经验。
一、肥胖管理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指南优化策略,关注国人BMI诊疗切点
我国已正式将肥胖症定为疾病,并陆续发布多个防控指南及专家共识,但临床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刘海霞教授指出,国内外肥胖管理指南防治理念总体一致,差异主要在于国外对生活方式干预的个性化和细致化以及对新型药物治疗方法的快速采纳,这也为我国未来肥胖治疗的改进提供经验和启示。例如,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作为辅助手段,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受到较多限制,包括可应用药物种类有限,手术治疗面临技术和经济等多重障碍[3]。随着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正式实施,肥胖管理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和优化肥胖防治策略,相信我国能更好应对肥胖挑战。
国内外肥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基于体重指数(BMI)的诊疗切点不同。张海清教授介绍,由于人种差异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我国诊断超重/肥胖的BMI切点相对更低,成人BMI达到24kg/m2且低于28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症[4];而国际上(WHO)BMI诊断切点分别为25kg/m2和30kg/m2[5]。相应地,我国应用减重药物和代谢手术的BMI切点也较低。以减重药物为例,我国指南建议肥胖(BMI≥28 kg/m2)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以及超重(BMI≥24 kg/m2)患者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时,可起始减重药物治疗[6];而美国指南建议的相应BMI切点分别为30kg/m2和27kg/m2[7,8]。
二、肥胖管理流程:以指南诊疗路径为蓝本,临床实践落地规范化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超重和肥胖程度、肥胖症相关疾病风险和程度,进行肥胖管理,那么具体管理流程如何呢?我国《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制定超重和肥胖症诊疗路径,提供实用性操作的基准流程(图1)[4]。
张海清教授解释,该诊疗路径基于BMI将超重/肥胖患者分为4大类情况:BMI 24.0~<27.5kg/m2(超重)、BMI 27.5~<32.5 kg/m2(轻度肥胖,注意此处BMI切点并非28 kg/m2)、32.5~<37.5 kg/m2(中度肥胖)、≥37.5 kg/m2(重度肥胖)。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超重和轻度肥胖患者的下一步治疗以是否合并肥胖相关疾病为重要考量,而中重度肥胖则可直接考虑减重药物和代谢手术治疗。简言之,肥胖程度越严重、肥胖相关疾病风险越高,则干预手段越积极,按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减重药物→代谢手术来层层递进。
刘海霞教授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进行肥胖的规范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诊断肥胖的第一步通常需鉴别患者属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应针对病因进行根本治疗,原发性肥胖的管理首先要进行分级和合并症评估,并基于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BMI较大或合并肥胖相关疾病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联合减重药物、必要时采取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图1. 超重和肥胖症诊疗路径
三、合理使用减重药物:充分利用创新疗法,患者健康获益更全面
减重药物作为减重管理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来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使减重效果也不断提升。张海清教授回顾,减重药物研发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历经大浪淘沙之后,有效且安全的药物终浮出水面。目前在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4]。
刘海霞教授进一步介绍,司美格鲁肽2.4mg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适用于肥胖(BMI≥30 kg/m2)或超重(27≤BMI<30 kg/m2)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STEP系列研究共包含14项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超过2.5万例超重/肥胖患者,全面评估了司美格鲁肽2.4mg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时长均超过一年,最长达到三年以上。结果证实,在非糖尿病人群中,司美格鲁肽2.4mg显著降低体重达15%~17%(图2),约70%患者减重幅度超过10%[9-16]。而且,司美格鲁肽2.4mg主要减少患者的脂肪组织,尤其是腹内脂肪堆积,而对瘦体重(肌肉组织)的影响较小[9]。
图2. 司美格鲁肽2.4mg减重效果显著
除减重外,司美格鲁肽2.4mg还可带来多重获益,显著改善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预防和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同时改善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图3)。SELECT研究证实,司美格鲁肽2.4mg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在超重或肥胖且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20%[17]。刘海霞教授特别强调,肥胖管理的不仅仅是体重,更是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旨在让患者实现有尊严、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司美格鲁肽2.4mg能够带来减重、代谢、心血管、心理健康等多重获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图3. 司美格鲁肽2.4mg带来多重健康获益
四、减重中心建设与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内分泌科发挥“先锋”作用
体重管理最新理念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减重中心/门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张海清教授分享了其医院减重中心建设的经验与体会,山东省立医院自2005起成立肥胖门诊,2015年开设减重与代谢门诊,近几年一直在积极筹备建设减重中心,这与国家倡导的理念完全契合。理想的体重管理中心必须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好有个固定场所,方便患者就诊,提高诊疗效率。在体重管理的多学科团队中,内分泌科作为核心成员应充当“穿针引线”的组织者角色,负责协调各学科之间密切合作,整合医院优质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效医疗服务。目前,我们减重中心正在逐步摸索与完善之中,相信未来会更好。
刘海霞教授表示,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病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内分泌科是源头科室,我们希望以内分泌科医生为主导,从源头上将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即实现“上医治未病”,早期干预甚至逆转糖尿病等疾病的进程。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2年由内分泌科牵头,联合运动医学、营养科、减重外科及其他多个肥胖相关科室,共同成立了多学科诊疗的体重管理和糖尿病缓解诊疗中心。在肥胖管理过程中,内分泌科要充当先锋,把好第一关,仔细评估肥胖病因、肥胖分级和相关合并症,对多种代谢紊乱进行综合管理,在多学科协作下,实现对肥胖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五、结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扶持之下,我国正不断完善和优化肥胖防治策略,积极建设和发展多学科诊疗的减重中心,体重管理事业加速进入“快车道”,力争与国际最新模式和理念接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推荐的肥胖诊疗路径,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肥胖症的管理应是综合性的,通过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以及减重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现长期管理目标。体重管理涉及多学科,其中内分泌科应勇担重任,发挥“先锋”和主导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打好这场减重战役,重塑国民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GBD 2021 Adult BMI Collaborators. Lancet. 2025; 405(10481): 813-838.
2.中国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
3.何心,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11): 1266-1271.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肥胖症诊疗指南编写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1): 6-30.
5.Rubino F,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Mar;13(3):221-262.
6.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3(11):1-55.
7.APOVIAN CM,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100(2):342-362.
8.GARVEY WT, et al. Endocr Pract. 2016;22(7):842-884.
9.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84(11): 989-1002. STEP 1
10.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397(10278): 971-984. STEP 2
11.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325(14): 1403-1413. STEP 3
12.Rubino D, et al. JAMA. 2021; 325(14): 1414-1425. STEP 4
13.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28(10): 2083-2091. STEP 5
14.Kadowaki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10(3): 193-206. STEP 6
15.Mu Y,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12(3): 184-195. STEP 7
16.McGowan BM,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12(9): 631-642. STEP 10
17.Lincoff MA, et al. N Engl J Med. 2023;389:222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