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指数的确定(肥胖指数咋算)

文章目录:

三个指标是肥胖“报警器” 平衡体重官方出招

央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 (记者 雷妍)近期,体重管理的话题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生活中,不少人都在为自己的身材苦恼。为了健康,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体重?又该如何做好自己的“体重管理”?在3月19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吕沛宛给出详细解答。

“判断是否肥胖时要考虑三个指标。”吕沛宛介绍:一看体重指数,它用的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数值在18.5—24之间为体重正常,当<18.5就是偏瘦,在24-28之间则为超重,大于等于28就可判断为肥胖。 二看腰围。当男性腰围在85cm—90cm,女性腰围在80cm—85cm,可视为肥胖的预备军。而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被认为是腹型肥胖。三看体脂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男性≥25%、女性≥30%就是肥胖。腰围、体重指数、体脂率三个指标也可以说是肥胖人群的“报警器”。

“中医认为,肥胖大多和脾虚湿盛有关。”吕沛宛解释,当脾虚时,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输送全身,就会堆积在腰腹,形成“大肚腩”。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吃方面,一定要按时吃三餐,多咀嚼,早餐一定要吃,晚餐适量,七分饱即可。睡前尽量避免进食。在动方面,吕沛宛强调适量运动。业余时间较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动起来,建议采用跳绳、竞走、挥拍等运动方式。中小学生要做好课间操,上好体育课,适当增加户外的活动时间。

发布会上,吕沛宛推荐了几个中医平衡体重的方法。

“黄芽汤”代茶饮。茯苓5克、干姜5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一起煮水代茶饮,能够温阳、健脾、祛湿,增加活力。

揉通两个穴。第一个是脐旁两寸的“天枢穴”,第二个是在侧腰部凹陷处“带脉穴”,每次按揉3分钟,坚持下来,能够促进排便、瘦腰。

每天早晚做好一套操。双手叠掌,绕脐,顺时针摩腹100圈,同时搭配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能够疏通中焦的湿气。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告别体重焦虑!三大指标教你科学定义肥胖

BMI法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低于18.5 kg/m2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为正常体重,达到24kg/m2且低于28kg/m2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 为肥胖症,且BMI 达到 28.0kg/m2 且低于 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 32.5kg/m2 且低于 37.5 kg/m2 为中度肥胖症、达到 37.5kg/m2 且低于 50 kg/m2 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 50 kg/m2 为极重度肥胖症。

腰围法

正常腰围定义为 <85cm(男性)和 <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此外,腰围/臀围比(waist-hip ratio, WHR)也可反映中心性肥胖,当 WHR≥0.90(男性)和≥0.85(女性)时,属于中心性肥胖。腰围值选取肚脐上2厘米的水平线的长度。

体脂比法

体脂比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常采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 量、生物电阻抗分析。一般来说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 25%(男性)或者 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


2025全民营养周正在进行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联合老年病科举行“食养有道,功成身轻”科普咨询剪影~

#全民营养周##清风计划##减肥##宽街明医说##青年文明号#

BMI并不是评估肥胖的唯一指标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

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4月1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第6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管理知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很多慢性病密切相关。山东去年启动了“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加强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提升公众健康体重管理意识,促进广大群众维持适宜健康的体重水平。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有关情况,科普健康体重管理有关知识。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仲明惟在发布会上介绍,对于成人,评估体重是否合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体质指数,也就是大家说的BMI。它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BMI不仅可以评估体重相对于身高是否合适,同时也可初步地评估肥胖症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其中,BMI在18.5和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低于18.5为偏瘦,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28到32.5为轻度肥胖,32.5到37.5为中度肥胖,37.5到50为重度肥胖,大于50为极重度肥胖。对于儿童,建议到医院儿保门诊,进行更为专业的评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BMI并不是评估肥胖的唯一指标,对于我国人群来说,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所以较易形成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过多与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性较强,且与过早死亡具有相关性。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我国成年男性正常腰围应小于85cm,女性应小于80cm。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除了BMI、腰围这两个指标以外,比如体脂比、体成分分析等,对于肥胖以及肥胖导致的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的评估也非常有意义。当然,体脂比、体成分分析等指标居家检测计算可能比较困难,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上确实会遇到一些肥胖人群,体检各项指标几乎正常,但是对这部分人,依然不能放松警惕。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为十大慢性疾病之首,我国的疾病编码中也有肥胖症和病态性肥胖这两个疾病编码。从本质上说,肥胖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也是需要正规治疗的。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问题,肥胖人群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负重关节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会显著升高。所以说,对于这部分人群,肥胖并不是没有危害到健康,只是还没有显现出来,早期控制肥胖,对于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意义更为重要。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