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肥胖的治疗(过度肥胖的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

阴阳一调,肥胖自消,中医说真正让肥胖消失的方法只有两种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里,胖,似乎成了年岁的标签。

退休后,运动少了,饭局多了,体重蹭蹭往上涨。有人开始焦虑,跑去买各种减肥茶、控糖饼干、代餐粉,生怕自己胖得脱离了健康轨道。

忙了一圈,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像顽固的牛皮癣,死活黏在那不动。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搞懂肥胖的根子在哪里。

真正能让脂肪悄无声息溜走的方法,不是节食,也不是狂练,而是调和阴阳。

中医讲,肥胖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状态

什么意思?身体的本源能量——气血阴阳亏虚了,表面却堆积了痰湿、脂肪。这就像一个池塘,水源枯竭了,淤泥却越积越厚。

很多人一味追求“去脂”,却忽略了补充和调理,结果越减越虚,越虚越胖,像个恶性循环的黑洞。

打个比方,光拔草,不补水,荒地只会更荒凉。想要让肥胖真正消失,中医只讲两条路:一是调和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二是疏通脏腑经络,让代谢顺畅。

这两条路,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关键在于,得顺着身体的性子来,而不是硬拧着它走。

很多人以为肥胖就是吃多了动少了,怪自己嘴馋腿懒。其实这种想法太小儿科了。

真正的肥胖,是一种“内耗”。肝气郁结,脾阳不足,肾精亏耗,都能让脂肪趁虚而入。

你看,有些老人明明饭量小得可怜,体型却越来越圆,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曾经也经历过,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稳步上升?是不是试过各种减肥法,反弹得比原来还快?如果是,那就该明白,问题出在了“阴阳失调”上。

阴阳一乱,代谢就乱,气血就堵,脂肪自然跟着扎根。

调阴阳,听起来玄乎,其实很接地气。有些人一到晚上就精神百倍,睡不着,白天却昏昏沉沉。

这就是典型的阳气夜行,阴气不足。再有些人手脚冰冷,胃口差,稍微动一动就累得气喘吁吁,这就是阳虚体质。

不同的失衡模式,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不能一刀切。

那么具体怎么调?中医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体差异。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生猛的运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靠节食减肥。动得太猛,阳气耗得更快;吃得太少,脾胃更虚,反而加速了肥胖的进程。

中医讲究“缓而图之”,慢慢地扶正祛邪,才是正道。

很多时候,中老年人盲目跟风,听信某些所谓的“速效瘦身法”,结果伤了脾胃,毁了代谢。长期吃寒凉的代餐,容易寒湿内生;过度断食,容易气血亏虚。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损伤,肥胖问题只会雪上加霜。

调和阴阳,不是单靠中药调理,更重要的是作息、饮食、心态的全面调整。

晚上11点前睡觉,顺应人体阳气潜藏、阴气生发的规律;适量吃些温补脾胃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莲子;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才是调阴阳的大事。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只要调了阴阳,什么运动都不用做了?也不是。

运动是通经络、活气血的重要手段,但方式要对。中医讲究“动而不剧”,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这些缓和的运动,才真正适合中老年人。

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跑步,反而容易耗伤气血,得不偿失。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冷知识:古代养生家认为,肥胖不是单纯的病,而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时,身体为了防止进一步亏损,会主动囤积脂肪作为“备用能源”。

肥胖的人,未必是健康差的人,但一旦脂肪过度堆积,身体的调控机制就会失控,真正的问题就来了。

再深一层讲,肥胖也是情绪的产物。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生湿生痰,形成肥胖。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中老年人退休后反而更焦虑,情绪压抑,久而久之,体重不涨才怪。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调阴阳听着不错,可有没有更具体一点的方法?当然有。

早晨起床后,双手搓热按摩肚脐周围,有助于温通气血,健脾消脂。再饭后百步走,不是简单地散步,而是要注意步伐缓慢,呼吸自然,避免过度用力。

还有,每天坚持泡脚,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加点艾叶或生姜,既能温阳祛寒,又能助眠安神。

最后得说一句,中医减肥重在调理,不在速成

急功近利,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伤了元气。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顺势而为,慢慢调和阴阳,让身体自己去修复失衡。

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悄悄地,脂肪就消失了。

总结一句话:调阴阳,顺自然,肥胖自消。

参考文献:

[1]赵志刚,王丽萍.中医体质辨识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2):938-942.

[2]陈静,王海英.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探讨中医调理肥胖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03):54-56.

[3]黄晓春,李娜.中医理论在肥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05):1254-125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微创、可逆、不开刀!肥胖患者全新减重疗法来了解一下

一位33岁的肥胖患者,体重从三年前的65公斤,长到了现在的91公斤。4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减重多学科团队消化内科胡兵主任医师、牟一副主任医师,联合胃肠外科程中主任医师、陈亿教授,为该患者实施了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微创、可逆的减重新技术,正在成为肥胖及代谢疾病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三年时间,从65公斤长到91公斤

这位33岁的女性患者,三年前体重开始逐渐增加,从刚开始的65公斤,一直长到了如今的91公斤,体质指数(BMI)更是达到了32.6,成为了一位中度肥胖的患者。

随着体重增加,该患者得了脂肪肝,血压达到了高血压临界值,稍微活动就气促,肥胖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虽然曾经尝试过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等方式来降低体重,但她始终不能一直坚持,体重没有明显的下降。

全新微创减重疗法,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4月9日,该患者到华西医院减重代谢外科陈亿教授处就诊。陈亿教授联合消化内科胡兵主任医师、牟一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程中主任医师等减重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与该患者进行了详细沟通。患者希望进行减重手术,但不愿意接受袖状胃切除术(缩胃手术),于是选择了微创、可逆的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减重疗法,减重原理基于物理隔离消化道与进行代谢调节的双重机制:

1 物理隔离消化道,缩短有效消化路径

通过放置支架,在十二指肠至空肠段形成独立“食物通道”,使食物绕过负责吸收糖分和脂肪的上段小肠,直接进入中下段肠道,缩短有效消化路径。

同时,食物绕过上段小肠,也将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与食物流分隔,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无法充分分解,研究显示可减少约30%的热量吸收。

2 通过代谢调节,增强饱腹感

食物提前进入中下段肠道,可刺激分泌GLP-1等代谢激素,增强身体饱腹感,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控制血糖。

此外,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为非永久性干预。支架留置周期一般为3个月,取出后肠道功能可恢复至术前状态,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永久性创伤。

20分钟成功手术,术后严格AI饮食管理

4月25日,手术按计划进行。在胡兵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牟一副主任医师通过内镜在该患者十二指肠内精准置入一段长约60厘米的不渗透材料支架,仅耗时20分钟。经过术后24小时的观察,该患者无特殊不适,于4月26日出院。

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后需配合严格的术后管理,按照医嘱逐渐进行术后饮食过渡,每月进行复查。陈亿教授团队开发了AI全程饮食管理系统,为接受内镜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术后饮食指导。

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AI系统及管理团队根据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随访,制定专属减重计划,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精准分析营养成分,及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患者在减重过程中获得均衡的营养。AI 饮食管理还能通过智能提醒、饮食建议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减重效果并降低复胖风险。

根据治疗计划,支架将在该患者体内留置3个月,随后将通过无痛胃镜取出。一般术后一个月后能降总体重的8%-10%,具体减重效果因人而异。

微创、可逆,适合以下成年肥胖患者

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适合用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无创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成年肥胖患者:①BMI≥32.5kg/m²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②BMI在30-32.5kg/m²之间,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的肥胖症患者;③BMI在30-32.5kg/m²之间,且存在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

相较传统外科减肥手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还具有微创、可逆、安全的特点:

1 创伤小、恢复快:无须开刀,通过内镜即可完成操作,术后患者恢复周期短,对正常生活影响小。无须开刀,通过内镜即可完成操作,术后患者恢复周期短,对正常生活影响小。

2 代谢疾病缓解显著: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对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对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

3 个性化可逆选择:作为非永久性治疗,患者可根据自身减重目标和身体状况,灵活选择治疗周期,避免不可逆的手术风险。作为非永久性治疗,患者可根据自身减重目标和身体状况,灵活选择治疗周期,避免不可逆的手术风险。

华西医院内镜中心团队提醒大家:该技术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评估后实施,具体视情况而定,且患者术后需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调整和体育锻炼,否则会影响减重效果,支架取出之后也有复胖的可能。

本文专家

中医:肥胖,是体内有“双魂”,重用附子,能帮一个是一个!

肥胖是很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过度肥胖、体重严重超标,那就不正常了。肥胖这件事,首先会考虑脾虚,如果有肢体困重、食欲不振的表现,那便是了,脾虚肥胖,通过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以很好的改善

当然,肥胖不一定都是脾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阳虚,阳虚肥胖也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阳虚的角度聊一聊。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有一个真武汤,是仲景先生给那些生了病以后,被误治导致阳气受损,身体浮肿、代谢缓慢的人开的方子,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五味药组成

汗为阳气之载体,肥胖的人往往阳气不足,身体代谢减缓,从身体的反应来看,这里损伤的是脾肾的阳气,脾肾阳虚,所以身体的代谢和运化功能会比较弱。遇到这种情况,就用真武汤,这是它最初的作用。

那么,反过来,脾肾的阳气不足,无力推动代谢,某种程度上又会导致肥胖。

要给脾肾补充阳气,往往就会用到附子,附子性大热,能温补肾阳。在很多方子里,附子是回阳救逆的药,能振奋阳气。实际上附子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它的作用是多向的,这也就意味着附子还可以促进代谢,通过振奋脾肾之阳,让阳气发挥推动代谢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肥胖的目的。

我们也可以把阳气看作是动力,加入附子,就是让动力更强劲一点。但是附子力量有点猛,于是又加了茯苓、白术、芍药、生姜,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芍药敛阴和营,生姜温散水气。它们能让附子的作用更平和,假如没有这些药物的话,阳气的恢复不会很平稳,这也就是说,不但要补充足够的动力,还要让动力的发挥更平稳,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而附子和这几味药搭档,刚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五味药共同发挥作用,使阳气充足,从而更好地履行它的职责。

这个方子,除了煎服,也可以根据医嘱调整用法。如果对自身情况不太了解的,不要盲目用药,可以找专业医师进行辨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