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的计划(肥胖儿的管理及指导对策)

文章目录:

让爸爸胖起来!7岁小战略家的家庭保卫计划


红烧肉的香气在家里飘荡,刘勇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那锅红烧肉颜色红亮,肥瘦相间,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小冬冬的妈妈王敏刚伸出筷子准备夹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就被身旁七岁的儿子小冬冬拦住了。

"妈妈,不行!"小冬冬一脸严肃地摇头,"你不是在减肥吗?不能吃肥肉噢!"

王敏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好不容易做出的美味红烧肉,又看了看自己的小肚子,无奈地放下了筷子,默默地夹了一大筷子清炒青菜。

小冬冬见妈妈乖乖听话,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迅速转向爸爸刘勇的碗。只见他动作麻利地连续夹了三块最肥最大的红烧肉,全都放进了爸爸碗里。

刘勇看着碗里突然多出来的肥肉,又瞄了瞄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肚子,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感动。"这小子,知道爸爸辛苦工作需要补充能量啊!"刘勇心里暗想,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谢谢儿子!"刘勇伸手摸了摸小冬冬的头,"爸爸最近确实工作压力大,需要补充点能量。"

王敏见状,撇了撇嘴:"怎么对爸爸就这么好,对妈妈就那么严格?"

就在这时,小冬冬一本正经地说出了惊人之语:"妈妈,肥肉都让爸爸吃,他胖了外面那些阿姨肯定不会喜欢他的,很安全。"

餐桌上霎时安静了下来。

刘勇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嘴角的笑容凝固了。王敏则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儿子,随后爆发出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王敏笑得前仰后合,"老刘,你听到了吗?这是你儿子的'安全战略'!"

刘勇尴尬地咳嗽两声:"咳咳,小孩子瞎说什么呢?"他看着碗里的肥肉,突然感觉它们变成了"安全威胁"。

小冬冬却更加兴奋,补充道:"前天我看见隔壁李阿姨对爸爸说他身材保持得真好,还说要请爸爸喝咖啡呢!所以我决定让爸爸多吃肥肉,这样就没有阿姨来抢我们的爸爸了!"

王敏笑得更厉害了,边笑边用手指着老公:"看来你在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有不少'业务'啊!"

刘勇涨红了脸,连忙解释:"我那天就是正常地和李老师聊小冬冬在学校的表现!"

小冬冬认真地点点头:"对,爸爸和李阿姨聊得可开心了,我等了好久呢!"

这下连刘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夹起一块肥肉,故意在王敏面前晃了晃,然后放到小冬冬碗里:"来,儿子,爸爸胖了不安全,你也来点肥肉,这样女孩子就不会喜欢你,妈妈也安全了!"

一家三口笑成一团,那盘红烧肉见证了这个家庭最有趣的"安全战略"。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天真无邪却直戳要害的言论?或者,你家里有什么奇特的"家庭安全战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大基数体重人群如何制定减肥计划

随着肥胖问题日益普遍,大基数体重人群的减重需求备受关注。然而,盲目追求快速掉秤可能导致代谢损伤、关节受伤甚至反弹。如何科学制定减肥计划?结合医学建议与健身专家观点,本文梳理出一套适合大基数人群的减重策略。

### **一、目标设定:稳扎稳打,避免激进**

大基数人群(BMI≥28)因关节压力大、代谢紊乱风险高,需遵循“慢即是快”的原则。医生建议,初期每周减重1-2斤,每月控制在总体重的1%以内,既能减少脂肪,又可避免皮肤松弛和肌肉流失。例如,体重180斤的人群,每月减重约2-4斤,通过长期坚持逐步实现健康目标。

### **二、饮食调整:控热量、重营养**

饮食是减重的核心。专家强调,极端节食(如每日热量低于800大卡)会导致代谢率下降20%以上,反而增加反弹风险。科学方案包括:

1. **阶梯式控热量**:每日热量缺口控制在300-500大卡,例如从1800大卡逐步降至1500大卡,优先选择高蛋白(鸡胸肉、鱼类)、低GI碳水(燕麦、糙米)和高纤维蔬菜。

2. **平衡营养**:避免“零脂肪”陷阱,适量摄入坚果、牛油果等健康脂肪,维持激素平衡。

### **三、运动选择:保护关节,循序渐进**

大基数人群运动需以低冲击、少负重为原则:

-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椭圆机,每次30-40分钟,既能消耗热量又可减轻膝盖压力。

- **力量训练**:坐姿腿屈伸、平板支撑等动作可增强肌肉,提升代谢率。建议每周2-3次,结合器械或自重训练。

### **四、生活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1. **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睡眠可调节饥饿素分泌,避免代谢下降。

2. **规律补水**:每日饮水2-3升,分次饮用,促进脂肪分解并减少假性饥饿。

3. **心理调节**:关注围度变化而非体重数字,通过奖励机制保持动力。

### **五、避坑指南:警惕“伪科学”陷阱**

- **避免极端节食或过量有氧**:可能引发代谢损伤和关节损伤。

- **拒绝减肥药与短期速成法**:可能损害肝肾功能,导致反弹。

**结语**

大基数减重是一场持久战,需兼顾健康与耐心。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及生活习惯调整,不仅能实现体重管理,更能改善整体健康状态。正如专家所言:“减得快不如减得稳,身体舒舒服服瘦下来才是长久之道。”

(本文综合医学与健身领域权威建议,更多详细方案可参考文末来源链接。)

“体重管理年”三年计划之科普篇,10个小习惯,让脂肪越囤越多!你占几条?

【来源:武隆微发布】

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一直在涨,觉得自己胖得“冤枉”?其实,很多“长肉习惯”都藏在日常细节里,小心这10个让你悄悄变胖的“坑”↓↓

01

赖床不吃早餐

生活中喜欢赖床还不吃早餐的人很多,有人甚至认为“每天少吃一顿早餐没什么大不了的,顺便减肥了”。可现实却是:不吃早餐往往会让人更容易胖!

身体空腹“开机”,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身体热量不足会进入“省电模式”。长时间空腹,不仅容易让人暴饮暴食,还更易倾向于选择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进而导致全天热量摄入更高。

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生活方式,会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胆固醇的过度吸收,从而让人更易发胖,增加代谢疾病风险。

破解招数:每天规律吃早餐,最好8点前解决。《自然-通讯》上一项研究表明,早上8点之前吃完早餐,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早餐时间每多推迟一小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将升高6%。

02

进食速度过快

有些人为了节约时间,吃饭几乎不怎么咀嚼,三五分钟就解决一顿饭。

其实,进食速度对体重有直接影响,大脑感知胃肠发出的饱腹信号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得太快,即便已经饱了,但大脑还没来得及发出信号,嘴还会继续吃,很可能造成进食过量。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长胖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快速进食者患超重的风险是慢速进食者的2.92倍。并且,《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示,吞咽食物前增加咀嚼次数有助于控制食欲,减少进食量,进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破解招数:慢点吃饭,每口尽量咀嚼约20下,控制在七八分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03

“电子榨菜”配饭

不少人吃饭时一定要搭配刷剧这类“电子榨菜”。吃饭沉迷剧情,不仅会让人“食不知味”,还容易忽略饱腹感,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一项研究对参与者“没有分心”“使用智能手机”“阅读印刷文本”三种状态下的用餐行为、用餐量及热量摄入进行了测量与分析。

结果显示,在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杂志的情况下进食,总卡路里的摄入量增加了15%,脂质的摄入量更高。

破解招数:专心吃饭,别看手机、电视。如果实在摆脱不了“电子榨菜”,那就给每餐先定好量再进食。

04

先吃主食后吃菜

吃饭顺序很重要,如果经常先吃主食不仅饱腹感不强,还不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进而让人容易长胖。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曾做过相关研究,比较吃饭顺序对人体血糖、胰岛素、饱腹感等的影响。受试者按随机顺序食用5种实验性等热量餐,包括63.2克大米煮的米饭、100克去皮鸡胸肉、180克小白菜。

第一种:先吃菜,10分钟后吃肉和饭。

第二种:先吃肉,10分钟后吃菜和饭。

第三种:按菜、肉、饭的顺序进餐,彼此间隔10分钟。

第四种:菜、肉、饭混在一起吃。

第五种:先吃饭,10分钟后再吃菜和肉。❎

结果发现,第三种饱腹感最强,且胰岛素峰值最低、血糖波动也最小;第五种餐后血糖反应最高,胰岛素波动最大。总体来说,先吃蔬菜的2种吃法(第一种和第三种)比其他3种吃法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稳定。

破解招数:先吃青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饭地吃;或事先预留出一小部分蔬菜和肉类,其余按“先菜后肉”的顺序进食完后,再将事先预留出来的那部分食物和米饭一起吃。

05

喜欢菜汤泡饭

有些人喜欢用汤泡饭。菜汤滋味浓,是因为里面全是油和盐,泡上米饭吸得干干净净,增加了油、盐和热量的摄入,常吃容易长肉。

煲的汤用来泡饭,水分含量高,就像喝粥一样,可能使人进食速度过快,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临床营养学》的一项研究,将35名健康年轻志愿者随机分配到5组,测试喝水对吃甜点后血糖的影响。

结果发现,吃甜甜圈同时喝水,血糖升高速度最快,幅度也最高。也就是说,吃米饭、馒头、面包这类主食时,如果同时喝水会使血糖升得更高。血糖升得越快,胰岛素也会分泌得越多,进而堆积更多的脂肪,身材会更胖。

破解招数:尽量别吃汤泡饭、盖浇饭。如果非要吃,做菜时少油少盐,细嚼慢咽;煲的汤尽量别泡饭,或餐前先喝汤,半小时后再吃饭,这样血糖波动较小,也能增加饱腹感。

06

饭后吃水果

很多人将餐后水果当成“解腻神器”,明明胃里已经填满了,但酸甜的水果还是能吃得下。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普遍都不低,多在5%~10%,某些水果比如枣、椰肉、香蕉、榴莲、菠萝蜜等可高达15%以上。饱餐后再吃水果,便会增加热量摄入,同时也不利于血糖控制。

破解招数:餐前半小时吃水果,能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控血糖,也能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进食量;如果就是喜欢餐后吃水果,那就正餐少吃几口饭,给水果留出份额。

07

痴迷“酥脆”食品

有些人就是喜欢吃名字带有“酥”“脆”字眼或口感嘎嘣脆的食物,比如果蔬脆、脆枣、干脆面、蛋黄酥、凤梨酥、榴莲酥、薯片等,美味又解压。

这类食物大多高油高糖,还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热量都不低,而且咀嚼时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会摄入更多热量。

破解招数:少吃!偶尔解馋还。建议选冻干蔬菜脆代替其他“脆脆”食物,不仅能尽可能降低热量摄入,还能弥补日常蔬菜摄入不足的缺口。

08

靠吃摆脱emo

压力大或不开心时,即使不饿,也想往嘴里塞东西,好像这样才能快乐和满足。

咀嚼的动作确实能让人精神放松、释放压力。但问题在于,当我们不开心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果经常用吃来发泄压力,试图摆脱emo,会让脂肪越囤越多。

破解招数:用运动代替往嘴里塞食物,如果实在想吃,那就选低热量蔬果,如圣女果、蓝莓、小草莓、砂糖橘、车厘子、葡萄等体积小的水果,吃起来解压又健康。

09

平时喝水少

忙碌的日子里,忽略喝水是常有的事情。也常听人说:“连喝水都长胖!”其实,水没有能量,喝它真不能长胖,反倒是喝水少的人,身体更容易长膘。

有一项研究经过了五年的随访,在3200名体重正常的成年人中,共出现1018名新发的超重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天喝0~1杯白开水的人相比,每天喝4~5杯白开水可以降低15.2%新发超重风险;每天喝6杯以上的白开水可以降低36.7%的新发超重风险。

由此可见,在体重正常的成年人中,每天喝4杯(约1000ml)以上的白开水与降低新发超重风险有关。喝水能使人产生一定的饱腹感,降低食欲,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这都对减肥有利。

破解招数定“喝水时间表”,如早上起床一杯水(200~250ml) 上下午分别 2 杯水 晚餐后半小时1杯水 睡前1小时1杯水;或直接买容量1500ml~2000ml 的大水壶,每天喝掉这1壶水。不喜欢喝白开水,也可以准备淡茶水。

10

长期久坐

很多上班族每天一坐就是一整天,一项发表在《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累计静坐时间为8.8小时/天。

长期久坐会减少热量消耗,脂肪容易堆积,增加发胖风险,而且还会增加血栓、中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破解招数:尽量起身活动。如果实在没机会离开椅子,就在完成工作后进行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瑜伽、跳操、打球等。

这些习惯你中了几条?告别肥胖,从改掉它们开始吧。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