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夏季浮肿吗(夏天肥胖的人为什么感到特别热?)

文章目录:

一入夏就“胖”? 有可能是肿了

来源:【厦门日报】

炎炎夏日到来,不少人又要为身体的变化发愁了:头面、四肢、腹背等处都出现了浮肿。到底是胖还是肿?不少人连自己也分不清。

在中医中,水肿又叫水气病。水肿分为哪几种类型?怎么区分水肿和肥胖?水肿是否有阴阳之分?水肿患者如何冬病夏治?热敏灸能治水肿吗?今天,我们请相关专家来谈一谈。

病因

水肿分阴阳 与肺脾肾密切相关

什么是水肿?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二区科主任、主任医师邱东升介绍,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溢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严重的可能还伴有胸水、腹水等。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均可能属于水肿范畴。

水肿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全身性水肿包括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妊娠性水肿等。局部水肿包括过敏性水肿、炎性水肿、创伤性水肿等。

关于水肿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称水肿为“水”,有肾风、风水、石水、涌水等病名。之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其为“水气病”,并按病因病机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南宋名医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中首次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类。

邱东升说,在中医临床上,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阳水多由感受风邪、疮毒而来,发病较急,从脸部开始自上而下,按下去皮肤会弹起。阴水多因饮食劳倦、先后天脏腑亏损,或阳水失治、误治转化所致,发病较为缓慢,浮肿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按下去容易,凹陷不易恢复。

从中医上看,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有关,而关键在于肾。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一旦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就会泛滥于肌肤,进而形成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如果脾失调,就会出现水湿内停,导致水肿。肺部往往由于风邪来犯,导致肺气失于宣畅,失去了调节作用,水肿也容易发作。

诊断

胖肿有区别 手指按压可以分辨

那么,如何区分水肿和肥胖呢?邱东升说,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之别,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之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有夹痰湿、血瘀、气郁等症状,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有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五种。

邱东升说,肥胖和水肿的发病原因不同。水肿大多可能是由于站立时间过长,走路过多,或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原因,体内水分无法排出引起。肥胖多是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原因,引起脂肪堆积导致体重增加。

两者的发病部位也有所不同。水肿多发生在眼睑、下肢或是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肥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比如脸部、大腿、上臂、腹部等,甚至全身。

临床上,水肿发生一般较快,短期内可以见到肢体变粗,甚至肚子变大。肥胖一般需要时间积累,发生速度较慢。

如何判断到底是水肿还是肥胖?可以通过皮肤弹性和皮肤状态来判断。水肿可以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如果皮肤肿胀明显,并且颜色透亮,一般考虑是身体水肿导致。如果皮肤状态正常,表面有肥胖细纹,一般为肥胖导致。

水肿和肥胖的按压效果也不同。如果是水肿,用手按压局部皮肤以后,会出现一个凹坑,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复原。而肥胖的人群虽然也可以按压出凹坑,但手拿开以后就会快速复原,皮肤弹性比较好。

治疗

艾灸新疗法 可“冬病夏治”

邱东升介绍,艾灸中的热敏灸,对水肿有比较好的疗效,在三伏天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所谓热敏灸,就是通过艾灸找到热敏腧穴,施以特定手法激发艾灸得气,达到腧穴的个体化消敏灸量,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艾灸新疗法。

邱东升说,如果是由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大多归属于“阴水”范畴。病机为肾阳虚弱,对于此病干预的重点在于温肾逐阳、化气行水,取至阳、中极、水道穴施以热敏灸疗法,其中至阳为督脉上的腧穴,可壮阳益气;中极属任脉,可益肾兴阳;水道属足阳明胃经,可利水消肿,三穴合用可助阳化气、温补肾阳、通调水道。

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水肿,则通常选择关元、肾腧、膈腧以及足三里作为热敏灸穴,其中关元穴、肾腧穴以及足三里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热敏灸可起到减轻肾内炎性细胞浸润及基质纤维化、减少基质堆积并修复受损基底膜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滤过,从根本上改善肾内微循环,降低蛋白尿,对延缓疾病发展相当重要。

如果是心衰阳虚水泛引起的水肿,往往多出现在双下肢,热敏灸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水道、水分、涌泉、肾腧、心腧、脾腧,配合热敏灸,可起到利湿升清、健脾益肾、宽胸理气之功。

科普一下

热敏灸

所谓热敏灸,是指用大剂量的艾灸作用于人体的某些穴位,进行长时间的艾灸,当艾灸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针灸艾灸部位会产生特异性现象,如患者可出现凉感、吹风感、局部麻木感等,有些患者还会沿经络出现感传现象。这些现象提示穴位的敏感程度提高,或者叫做敏化,故此种灸法临床上称为热敏灸。

水肿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更快地消除水肿,治疗疾病。因此,水肿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或不吃盐。多吃食盐会使机体发生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2.不要吃腌制的肉类,如咸鱼、咸鸭蛋、酱咸菜等,此类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盐。

3.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忌油腻,避免引起腹胀,导致血流不畅,加重体内的水肿。

5.不要饮酒,积极治疗糖尿病、肾炎等可以引起水肿的疾病。

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预防水肿。

(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钟婷婷)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入夏就“胖”? 有可能是肿了

炎炎夏日到来,不少人又要为身体的变化发愁了:头面、四肢、腹背等处都出现了浮肿。到底是胖还是肿?不少人连自己也分不清。

在中医中,水肿又叫水气病。水肿分为哪几种类型?怎么区分水肿和肥胖?水肿是否有阴阳之分?水肿患者如何冬病夏治?热敏灸能治水肿吗?今天,我们请相关专家来谈一谈。

病因

  水肿分阴阳 与肺脾肾密切相关

什么是水肿?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二区科主任、主任医师邱东升介绍,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溢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严重的可能还伴有胸水、腹水等。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均可能属于水肿范畴。

水肿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全身性水肿包括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妊娠性水肿等。局部水肿包括过敏性水肿、炎性水肿、创伤性水肿等。

关于水肿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称水肿为“水”,有肾风、风水、石水、涌水等病名。之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其为“水气病”,并按病因病机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南宋名医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中首次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类。

邱东升说,在中医临床上,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阳水多由感受风邪、疮毒而来,发病较急,从脸部开始自上而下,按下去皮肤会弹起。阴水多因饮食劳倦、先后天脏腑亏损,或阳水失治、误治转化所致,发病较为缓慢,浮肿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按下去容易,凹陷不易恢复。

从中医上看,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有关,而关键在于肾。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一旦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就会泛滥于肌肤,进而形成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如果脾失调,就会出现水湿内停,导致水肿。肺部往往由于风邪来犯,导致肺气失于宣畅,失去了调节作用,水肿也容易发作。

诊断

  胖肿有区别 手指按压可以分辨

那么,如何区分水肿和肥胖呢?邱东升说,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之别,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之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有夹痰湿、血瘀、气郁等症状,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有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五种。

邱东升说,肥胖和水肿的发病原因不同。水肿大多可能是由于站立时间过长,走路过多,或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原因,体内水分无法排出引起。肥胖多是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原因,引起脂肪堆积导致体重增加。

两者的发病部位也有所不同。水肿多发生在眼睑、下肢或是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肥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比如脸部、大腿、上臂、腹部等,甚至全身。

临床上,水肿发生一般较快,短期内可以见到肢体变粗,甚至肚子变大。肥胖一般需要时间积累,发生速度较慢。

如何判断到底是水肿还是肥胖?可以通过皮肤弹性和皮肤状态来判断。水肿可以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如果皮肤肿胀明显,并且颜色透亮,一般考虑是身体水肿导致。如果皮肤状态正常,表面有肥胖细纹,一般为肥胖导致。

水肿和肥胖的按压效果也不同。如果是水肿,用手按压局部皮肤以后,会出现一个凹坑,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复原。而肥胖的人群虽然也可以按压出凹坑,但手拿开以后就会快速复原,皮肤弹性比较好。

治疗

  艾灸新疗法 可“冬病夏治”

邱东升介绍,艾灸中的热敏灸,对水肿有比较好的疗效,在三伏天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所谓热敏灸,就是通过艾灸找到热敏腧穴,施以特定手法激发艾灸得气,达到腧穴的个体化消敏灸量,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艾灸新疗法。

邱东升说,如果是由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大多归属于“阴水”范畴。病机为肾阳虚弱,对于此病干预的重点在于温肾逐阳、化气行水,取至阳、中极、水道穴施以热敏灸疗法,其中至阳为督脉上的腧穴,可壮阳益气;中极属任脉,可益肾兴阳;水道属足阳明胃经,可利水消肿,三穴合用可助阳化气、温补肾阳、通调水道。

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水肿,则通常选择关元、肾腧、膈腧以及足三里作为热敏灸穴,其中关元穴、肾腧穴以及足三里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热敏灸可起到减轻肾内炎性细胞浸润及基质纤维化、减少基质堆积并修复受损基底膜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滤过,从根本上改善肾内微循环,降低蛋白尿,对延缓疾病发展相当重要。

如果是心衰阳虚水泛引起的水肿,往往多出现在双下肢,热敏灸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水道、水分、涌泉、肾腧、心腧、脾腧,配合热敏灸,可起到利湿升清、健脾益肾、宽胸理气之功。

科普一下

  热敏灸

所谓热敏灸,是指用大剂量的艾灸作用于人体的某些穴位,进行长时间的艾灸,当艾灸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针灸艾灸部位会产生特异性现象,如患者可出现凉感、吹风感、局部麻木感等,有些患者还会沿经络出现感传现象。这些现象提示穴位的敏感程度提高,或者叫做敏化,故此种灸法临床上称为热敏灸。

  水肿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更快地消除水肿,治疗疾病。因此,水肿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或不吃盐。多吃食盐会使机体发生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2.不要吃腌制的肉类,如咸鱼、咸鸭蛋、酱咸菜等,此类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盐。

3.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忌油腻,避免引起腹胀,导致血流不畅,加重体内的水肿。

5.不要饮酒,积极治疗糖尿病、肾炎等可以引起水肿的疾病。

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预防水肿。

(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钟婷婷)

这两种体质的人最易胖!三伏天正是瘦身好时机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胡梦 万凌翔

高温来袭,大家都想清凉一夏。此时体型偏胖的朋友难免会有一些困扰:高糖饮食加剧肥胖,炎热天气加剧焦虑情绪。

“减肥的心”又再次燃起斗志,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肥胖专科的专家提醒大家,有两种体质的人比较容易发胖,也不容易减重。在进行减肥计划之前,不妨先做个“自我检测”,找准自己的体质,“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地瘦身。

寒湿体质,减肥路上的“拦路虎”

湖北省中医院肥胖专科的肖明中主任指出,寒湿体质是现代人群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体质类型。这种体质的人,由于体内寒湿过重,会对正常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

那么,寒湿型肥胖有哪些特征呢?比如:脂肪层厚实却不保暖,体形庞大却怕冷;手脚冰凉,总是喜欢温热的食物;早上脸部浮肿,晚上腿部肿胀;经常感到腰腿无力、酸痛,容易疲劳犯困;女性还可能伴有月经期间的冷痛和月经延迟。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两项或更多症状,那么你可能就是寒湿体质了。

寒湿体质为何容易导致肥胖?这主要是由于代谢缓慢,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和分解变慢。同时,水分在体内滞留,也会导致体重上升。此外,这种体质的人往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影响了营养的吸收。由于身体不适,他们也往往缺乏运动,使得热量消耗不足。

脾虚体质,“喝水都能长肉”的困扰

脾虚体质的人也容易发胖。脾脏负责运化水液,当脾阳不足时,其运化功能会受损,导致水湿在体内停留。长此以往,这些水湿会转化为痰瘀,引发全身脂肪堆积,有的人还会出现身体浮肿。

脾虚型肥胖的典型表现包括:即使喝水也容易发胖;食欲不佳,消化慢但脂肪不减;日常感到乏力,爬坡时气喘吁吁;腹部大而松软,皮肤油腻;舌头胖大有齿痕,腿部肿胀身体沉重;外出就餐时容易腹痛,大便容易粘马桶等。

脾虚体质为何容易发胖?体质偏脾虚的人相对阳气不足,消化代谢能力相对下降,即使少吃,脾胃功能也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工作能力下降,加上这部分人群喜欢安静少动,运动消耗也下降,就更容易导致发胖。最后,中医认为体质偏寒的人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容易生痰,痰湿长时间积聚也会引发肥胖,即中医所说的“胖人多痰湿”。

三伏天,减肥的黄金时期这样做

肥胖的成因多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有关,进而导致脾虚失运化、易生痰、湿、寒邪。温脾胃至关重要,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主管饮食的消化和气血的生成。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经验,对于寒湿、痰湿的体质来说,夏季是着重调理的好时机。在三伏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提高健脾、祛湿、散寒的治疗效果。

针对寒湿与脾虚体质的人群,在三伏天想要控制体重,肖明中主任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首先,应避免摄入加冰的饮食,因为在夏季冷饮、冷食更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其次,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不建议空调温度太低和过度贪凉。此外,每天应保持有适当的出汗时间,保证身体的新陈代谢。最后,尽量减少熬夜,因为熬夜容易导致肥胖,也不利于瘦身减重。

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三个时段,根据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具体日期。在这段时间里祛寒湿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想要减肥的朋友们不妨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进行调理。

三伏饮,调理体质的瘦身良方

三伏饮是湖北省中医院肥胖专科独家研发的中药饮品,特别适合寒湿型和脾虚型肥胖人群的调理。其组方原理来源于仝小林院士的《脏腑风湿论》,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患者反馈,证实其能有效降低体重、减少体脂含量,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肖明中主任介绍,三伏饮非常适合因贪凉喜冷导致的体内寒湿所引发的肥胖症和慢性代谢病人群。常见症状如怕冷、易疲劳、腹胀、大便稀溏、动辄气短等,这些都属于脾气虚证、脾虚寒湿证以及寒湿瘀滞证的表现。

关于三伏饮的获取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一人一方,当面脉诊”的原则。它适用于年龄在16至70岁的寒湿型和脾虚型肥胖患者。肖明中主任提醒,三伏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减肥药,而是主要用于调理体质偏颇。通常建议在三伏天内服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体质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服用。

想要获取三伏饮,只需在肥胖专科门诊咨询,经医生辨证后开具处方即可。坚持“一人一方”和当面脉诊,可以确保处方的个性化和精准性。

在这个三伏天里,不妨尝试一下中医药的智慧,根据个人体质来制定瘦身计划,或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地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新门诊大楼二楼 肥胖专科

时间:周一至周天全天均有医生坐诊

方法:预约挂号后即可面诊咨询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