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6斤“超重量级”高危孕妇诞下健康宝宝,医生: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 2、腹部脂肪厚10厘米!276斤的高危孕妈“闯关”产下健康男宝
- 3、“妈妈,同学说我是小胖墩!”——儿童肥胖毁掉的不仅仅是身材
276斤“超重量级”高危孕妇诞下健康宝宝,医生: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体重276斤孕妈妈李女士,合并多种妊娠期并发症,近日,这位“重量级”高危孕妇,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妇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全周期生命护航下,成功分娩7.5斤“龙宝宝”,母子已经顺利出院。专家提醒,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超重者应在怀孕前适当减重,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妊娠风险极大 协和医生为276斤高危孕妇定制治疗方案29岁李女士(化名)是武汉某公司的职员,长期高压工作,使她经常报复性饮食,加之缺乏运动,体重直线飙升。她尝试过很多减肥方法,仍没能成功减重。怀孕前,她的体重已高达256斤,BMI值为44.3kg/m²、超出正常女性近一倍,属于极重度肥胖。
“孕前就总觉得渴,喝得多,尿频。”李女士回忆,孕12周时,烦渴、多尿的症状愈发突显,于是到协和医院就医。血糖报告提示,她的空腹血糖已高达1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4%,每项指标均远超正常范围的2至3倍。
“现在还不算晚,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该院产科主任赵茵教授立刻明确了治疗方向,她表示长期高血糖,会影响到胎儿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畸形。严重时,可能危及胎儿生命,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同时,李女士患有一系列肥胖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会造成巨大的妊娠风险,需一并治疗。
内外多学科“联手” 降糖减脂动态监测面对这位高危孕产妇的复杂病情,协和医院妇产科迅速组建多学科团队,涵盖了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定期为她会诊,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精准的“组合拳”联合出击,全周期护航母婴生命健康。
内分泌科主任曾天舒教授团队针对李女士不同怀孕周期的降糖需求,为她制定了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方案,让血糖值稳定在正常区间内。临床营养科主任杨胜兰教授为她定制以优质蛋白、高纤维为主食谱,不仅保证母婴营养需求,还能降糖减脂。产科主任赵茵教授团队动态监测孕妇的血压情况,并及时进行用药调整及治疗。终于该孕妇的血糖、血压稳定,胎儿发育正常。
怀孕36周,李女士的血糖基本稳定,但血压再度升高到170/110mmHg,并出现蛋白尿阳性。赵茵判断继续妊娠风险较大,应尽快进行剖宫产分娩。
制定周密手术方案 “重量级”妈妈顺利产子
为确保孕产妇平安顺利地分娩,术前,赵茵组织医疗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估,为应对胎儿娩出困难、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预案。
甲辰龙年正月初九,一切准备就绪,这场“重量级”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穿刺针已达硬膜外腔”,麻醉科宋文涛教授团队为李女士实施了精准的坐位椎管内麻醉。紧接着,由赵茵主刀,手术在半卧位下进行。该孕妇的腹部脂肪厚约10厘米,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至5倍。术中,医护人员还需将其肚子上的脂肪往上提拉,以保证手术视野。
“母子平安!小男孩,体重3750克!”伴随着婴儿响亮的哭声,手术顺利完成,李女士喜得龙宝宝。如今母子已康复出院。赵茵叮嘱她,哪怕是哺乳期也不可“带糖上阵”,要坚持控糖、多运动,争取早日减重成功,告别肥胖并发症。
产科专家提醒:超重妊娠风险高 孕期增重要“计较”“现在,孕妇超重越来越常见,这不仅是美观问题,更会影响代谢,引发生育困难。”赵茵表示,高危孕产妇的数量逐年攀升,其中有一部分准妈妈由于忽视了体重控制,进而导致众多妊娠并发症。她特别提醒,过度肥胖的孕妇更容易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和分娩巨大儿。不仅如此,她们还面临着更高的分娩风险。因此,准妈妈们要学会“斤斤计较”,孕期,务必严格控制体重。一般来说,建议孕期体重增长小于25斤。对于孕前基础体重较大,且有代谢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应在进行减重和控制疾病后,再备孕。
记者卫未,通讯员彭锦弦 金志珊
腹部脂肪厚10厘米!276斤的高危孕妈“闯关”产下健康男宝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彭锦弦 金志珊
年轻女子体重“失控”,孕期一度飙到138公斤,出现极重度糖尿病、慢性高血压等问题,危及母婴健康。这位“重量级”高危孕妇闯过重重难关,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妇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护航下,平安诞下3.75公斤的“龙宝宝”,并已出院回家。2月26日,协和医院产科专家提醒,肥胖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超重者应在怀孕前适当减重,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产科团队守护母婴平安
体重“失控”,孕妇面临高危妊娠
29岁李女士(化名)是武汉某公司的职员,由于平时工作忙,她三餐没个准点,经常忙完到深夜再给自己加顿宵夜,没时间运动。据李女士透露,这几年她的体重不断上涨,虽然她试过很多方法减肥,但体重一直起起落落,最终越减越肥。怀孕前,她的体重达到128公斤,BMI值(身体质量指数)为44.3kg/m²,超出正常女性近一倍,属极重度肥胖。
“孕前总觉得渴,喝得多、尿频,当时还没意识到问题。”李女士回忆,怀孕12周时,她烦躁干渴、多尿的症状越发明显,于是赶紧到协和医院就医。血糖报告提示,她的空腹血糖高达15.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为9.4%,每项指标远超正常范围的2至3倍。
“孕期再不控制血糖,对孕妇、胎儿来说都非常危险!”该院产科主任赵茵教授表示,当前首要任务是先控制血糖。长期的高血糖会影响到胎儿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畸形。严重时,可能发生胎死宫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同时,李女士因肥胖已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会造成巨大的妊娠风险,危及母婴健康,需尽早干预,她当即入院治疗。
严格降糖减脂,138公斤的孕妈产子
由于孕妇情况复杂、高危,协和医院妇产科迅速组建了多学科团队,包括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专家,共同为李女士制定诊疗方案。
期间,内分泌科主任曾天舒教授团队通过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联合用药方案,让李女士在孕期的血糖稳定在正常区间内;临床营养科主任杨胜兰教授为她定制了食谱,以优质蛋白、高纤维为主,保证母婴营养需求的同时,帮助孕妇降糖减脂;产科主任赵茵教授团队动态监测孕妇的血压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
幸运的是,李女士孕期的血糖、血压都较稳定,胎儿发育也正常。孕36周时,李女士的血压飙到170/110毫米汞柱,并出现蛋白尿。赵茵判断,继续妊娠的风险较大,应尽快剖宫产分娩。
此时,李女士体重已经达到138公斤。如此“重量级”的产妇生娃,不仅手术风险增加、术中麻醉的难度也倍增。为确保产妇平安分娩,赵茵组织医疗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估,为应对胎儿娩出困难、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预案。
2月18日,手术准备就绪。麻醉科宋文涛教授团队先实施坐位椎管内麻醉,紧接着由赵茵主刀手术。由于孕妇的腹部脂肪厚约10厘米,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至5倍。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将其肚子上的脂肪往上提拉,以保证手术视野。
“男孩,体重3750克!”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哭声,宝宝平安出生,母子平安。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母子俩顺利出院。赵茵叮嘱李女士,即使在哺乳期也要坚持控糖、多运动,争取早日减重成功,甩掉肥胖并发症。
超重妊娠风险高,孕期体重一定要控制
“像李女士这样的‘超重量级’的产妇,是协和医院产科目前接诊体重最大的一位。”赵茵表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孕妇超重也随之增多,这不仅孕妈的风险大,也会给胎儿带来不小的风险。每年接诊的高危孕产妇中,一部分准妈妈由于忽视了体重控制,进而导致众多妊娠并发症。
她特别提醒,怀孕前就已出现肥胖,或怀孕时体重增加过快,会增加孕产妇患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对腹中宝宝而言,可能会出现宫内发育受限、巨大儿、胎死宫内等情况。
因此,“准妈妈”对孕期的体重要“斤斤计较”,不可猛吃海喝,合理饮食结构,预防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建议孕妇在孕期体重增长小于25斤;对于孕前基础体重较大,且有代谢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应在减重和控制疾病后再备孕。
更多新闻资讯,可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女性健康群。QQ:333862456
(图片由协和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妈妈,同学说我是小胖墩!”——儿童肥胖毁掉的不仅仅是身材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坚果、糖果、饮料、饼干等都已是家里常备的零食,孩子们的嘴巴随时可以得到满足,但家长们得注意了,可别让“幸福肥”悄悄找上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唠唠,小儿肥胖的危害,以及怎样让孩子们告别“小胖墩”。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儿童肥胖症?医学上对体重超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如何判断儿童肥胖呢?
1岁以内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前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7
后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4.2 (月龄—6)×0.4
一般情况下,1周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约9千克。
2~12岁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体重,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体重(千克)=(年龄—2)×2 12=年龄×2 8
例如,一个6岁的儿童,其标准体重为6×2 8=20千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10%,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2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 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和《中国儿童发 展纲要(2021—2030)》均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到要重视儿童肥胖的防控。
导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1. 不良的生活习惯
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均衡,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现代生活方式使儿童更多地依赖电子产品,减少了户外活动和运动的时间。
2.遗传因素
儿童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中有肥胖者,孩子肥胖的概率会相应增加。
3.睡眠不足
睡眠不充足是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肥胖儿童的基线睡眠评估非常重要。睡眠会影响孩子的激素分泌,睡眠不足会使孩子食欲增加,导致体重增高。孩子早点睡觉,不仅可以长高,还可以有助于控制体重!
4.社会因素
社会压力、同伴影响、教育缺失等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健康风险
儿童肥胖如不加以控制,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儿童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肥胖也会增加孩子性早熟、身材矮小、性发育不良等问题。
2.对心理的危害
肥胖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体型被同伴嘲笑,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3.对未来就业发展的影响
肥胖儿童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业成绩;肥胖也可能会限制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一些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的职业,如军人、警察、运动员等,孩子可能会因为肥胖问题而无法从事。
如何远离肥胖,健康成长?
1.改善饮食习惯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家长和学校应当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鼓励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糖分、高脂肪食品的摄入,还应控制零食的摄入,明白什么可以吃,什么不适合吃。学会看配料表、能量表和标签。
2.增加体育锻炼
鼓励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运动量,逐步减轻体重。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者运动俱乐部,增加运动量。
3.心理支持
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家长和老师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4.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体重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帮助孩子控制体重。
5.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作息规律,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儿童肥胖现在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远离肥胖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