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体型形成原因(肥胖体型形成原因是什么)

文章目录:

肥胖的真相

过去老人常说“胖点没什么,只要健康就好”,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肥胖定义成“病”了。今年国家更是从政策上号召,未来的三年为“体重管理年”。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体重管理呢!2025年《世界肥胖地图》指出,中国41%的成年人肥胖BMI(≥25kg/m²),9%的成年人超肥胖(BMI≥30kg/m²)。在儿童和青少年方面,2025年19%的6-17岁青少年儿童存在超重或者肥胖问题,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为10.4%。这说明我们国家现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健康危机。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胖子出现呢!主要是过去的四五十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从60、70年代的吃不饱,到90年代天天过年大鱼大肉般的生活,整个过程缺少了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的引导,都是失控的饮食。

肥胖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肥胖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因。

第一,没有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胡吃海喝、大量的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这个高热量不一定是肉,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碳水,他们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大部分通过节食减重,虽然短时间瘦了,但同时减了肌肉,导致基础代谢下降,免疫下降,得不偿失,这样的节食减重,反复也是必然的。

第三,减体重的同时没有建立平衡的肠道菌群环境。这一点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因为肠道微生物,控制着一半左右的消化和吸收,也掌控者80%的代谢功能,任何解决不了代谢问题的减重都是暂时的。

归根结底:肥胖就是因为吃进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消耗不掉的热量在体内聚集,慢慢形成了肥胖。

减重的好处:偏头疼:减少57%,抑郁症:减少55%,假性脑瘤:减少96%,睡眠呼吸暂停:减少74.98%,高血压:减少52%-92%,高血脂症:减少63%,二型糖尿病:减少83%,痛风:减少77%,哮喘:82%的人改善或缓解,能解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肪变性:改善90%,炎性:减少37%,肝纤维化:减少20%,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82%,代谢综合症:减少80%,胃食管反流:减少72%-98%,多囊卵巢综合症、多毛症:减少79%,月经失调:近100%缓解,张力性尿失禁:减少44%-88%,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减少41%-76%,静脉曲张淤血:减少95%,生活质量:95%的人得到改善,死亡率:五年死亡率降低89%。

反过来,如果肥胖,那以上这些毛病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几乎所有的胖子上述病症或多或少都会有体现。可以说现实中90%以上的慢性病,都和体重大有关。

既然危害这么多,那减重确实势在必行。

忍饥挨饿节食减肥可不可行?不可行。虽然将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控制了,小于基础代谢了,但长此以往必然营养不良、肌肉流失,基础代谢大大地降低,免疫力抵抗力都会下降。

极端饮食减肥。比如断碳水之类的减肥方法,前期减肥效果可能好,但是长期的营养不均衡,对身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恢复饮食后,反弹也会非常迅速。

三餐不整型减肥。比如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导致血糖不稳定,更容易存储脂肪,不利于减肥。

少吃多动型减肥。在营养跟不上的基础上,运动过量,跟节食减肥类似。所以,把握不好“度”,少吃多动就是变相的节食减肥。

有些人吃进来的很少,为什么还会胖?那是因为出去的更少。因为吃的少,吃的不够均衡,就会导致隐性饥饿。有些人只吃自己嘴巴喜欢的,身体细胞需要的没有吃够,就会出现明明吃饱了,可身体细胞缺营养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营养不均衡的热量过剩,以及需要的营养不足肥胖型营养不良慢性病。

还有些人是因为脾虚、还有的是湿气重……

如何来减重呢?要掌握:一个原则 三控制。原则,就是必须制造热量差:进口热量(少),出口热量(代谢多)。

第一控制:均衡营养、控制热量(解决进口问题)。适当少吃,每顿四到五成饱(正常人不超过七成饱)。要注意,控制热量不等于节食,要在“均衡营养”的基础上“控制热量” 。

第二控制:适当的运动。过去的老话:“管住嘴迈开腿”就能让体型正常。确实需要适量的运动,一般是有氧运动,体内脂肪进行燃烧,就能协助瘦下来。高强度的无氧运动,虽然能短时间减重很多,但难以持续,一旦回归正常饮食生活,体重又蹭蹭的长上来了。

第三方面:解决代谢的问题,也就是出口通畅的问题。那就是肠道必须健康,几乎所有的胖子,肠道都不健康。肠道,不仅是消化食物和排出粪便垃圾,肠道更是决定着我们的自愈力、免疫力、抵抗力、睡眠、情绪与大脑,还掌管着90%的代谢功能。其次,肝脏也是很重要的器官,必须养护好,所有吃进来的脂肪和垃圾毒素,都需要它来分解,分解不掉,再代谢不掉,不仅慢慢会变胖,还可能毒素缠身。

所以总结起来,任何解决不了代谢的减肥方法,都是暂时的。想减肥,肝胆功能要保持正常,适当做做肝胆养护和清理。肠道保健也很有必要,肠道里的垃圾宿便不能存留过久,定时处理垃圾,养成晨起定时大便的习惯;均衡营养,不要挑食偏食,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热量(标准健康人群三大产能营养素每天的摄入量:蛋白质每天为70克左右、脂肪每天为65克左右、碳水化合物每天为300克左右)不宜摄入过多,总量不超过五成;也不需要太过焦虑,要相信这些我们都做到了的话,身体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能帮我们把体重降回正常。

99%的人都不知道,变胖的原因的是这个…

很多人以为胖就是吃多了,其实肝不好才是隐形元凶!肝脏就像身体的"垃圾处理厂",一旦受损,脂肪代谢就会乱套——本该被分解的脂肪堆在肚子上,皮下组织,内脏器官,血管等等。所谓喝凉水都长肉!

实际喝水并不长肉,因为水根本上没有热量。

都知道肝脏是哑巴器官,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但是你知道它在做什么工作吗?

每一天,肝脏都在帮我们代谢,身体的营养、垃圾、毒素…你吃进去的每一样食物,都是经过肝脏代谢转化的。

有没有发现,哪怕你一直注重饮食规律,保持良好身材,但是突然有一段时间,你就开始发福变胖了,你是不是认为代谢变慢了呢?其实…

那是因为你的“肝受损”,所以减肥要先护肝,肝不好,你减不了肥的。关于如何护肝,待我慢慢分享…

一胖毁所有!肥胖,至少会诱发7大类疾病

肥胖意味着体内脂肪量超标,而脂肪细胞(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分泌炎性因子(如TNF-α、IL-6),引发慢性炎症,进而破坏代谢、血管和器官功能。

身材肥胖的人,至少会诱发的7大类疾病:

1.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调节失衡,使得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大幅上升。过量脂肪会抑制尿酸排泄,BMI≥30的人,更容易患上高尿酸血症,痛风发病率翻3倍

2. 心血管疾病

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3. 癌症

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影响激素水平和免疫系统,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体脂率每升高5%,癌症风险增加10%,比如乳腺癌(绝经后)结肠癌肝癌子宫内膜癌。

4.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会限制肺部的扩张,颈部脂肪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增加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5. 骨关节疾病

过大的体重给关节带来巨大压力,BMI≥30的人,膝关节软骨磨损速度快4倍,容易引发炎症和损伤。

6. 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容易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男士容易患上不育症,腹型肥胖者精子数量减少40%。

7. 肝硬化等疾病

肥胖人群的肝脏容易堆积过多的脂肪,影响其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如何降低体脂率,改善肥胖问题?你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细节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科学方法,提升热量缺口,才能健康、持久地减脂。

一、饮食方面:

1、用小号餐具代替大号餐具(减少15%进食量)

2、吃饭时先喝汤/吃蔬菜,再吃主食和肉,调整吃饭顺序可以更好的控制热量摄入。

3、三餐定时,遵循211饮食法:每餐2拳蔬菜 1掌蛋白质 1拳主食。

4、坚持清淡、低油盐的烹饪方式,烹饪方式:蒸煮>烤>炒,避免红烧/糖醋。

5、少吃各种油炸食物、加工零食,一周不超过一次,戒加工甜食以及含糖饮料、酒精。

6、每日喝水量≥1.5L(缺水会混淆饥饿感),每天1-2杯茶水,提升代谢水平。

二、运动方面:

1、加强有氧运动,从中低强度的运动开始,这样更容易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再提升训练强度,可以提升燃脂效率。

推荐运动:快走、慢跑、打球、健身操、跳绳、游泳、爬楼梯

频率:每周4-5次,每次30-50分钟(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可说话,微喘状态)

2. 加入力量训练,可以预防肌肉流失,有效提升基础代谢值,降低反弹几率。

推荐动作:深蹲、俯卧撑、哑铃划船(居家可用矿泉水瓶替代)

频率:每周3次,每次20-30分钟(大肌群优先)

3. 碎片化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每天步行数大于6K步,饭后散步,下班后走20分钟再搭车,可以提升活动代谢,预防久坐疾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