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肥胖日”中国肥胖防控培训会成功举办,71万人参加
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之际,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推动约100个国内外机构合作,组织了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系列活动,旨在推进中国肥胖防控工作,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2025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为“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
作为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肥胖防控培训会” 于3月2日成功举办,人民日报健康端等直播。全国71万人在线参加,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肥胖问题的关注。会议旨在增强全民对肥胖问题的关注,普及科学管理技能,推动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会议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肥胖防控的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健康中国行动下的肥胖管理策略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由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主持。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主持会议的问答和总结环节。
会议首先播放了合作团队专门制作的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主题宣传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包括世界肥胖联盟现任主席和前任主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和12位不同学会及分会的主任委员共同呼吁,全社会关注肥胖问题,“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
王友发教授介绍了“世界肥胖日”的宗旨,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的十方面活动,包括“世界肥胖日”高峰论坛,2025《世界肥胖报告》发布和2024年中国肥胖研究十大成果评选等,并回顾了自2022年以来的每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的部分工作成果。
在嘉宾致辞环节,世界肥胖联盟(WOF)主席Simón Barquera、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陈佳鹏、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等先后讲话。他们高度肯定了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机构自2022年起推动举办的“世界肥胖日”中国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强调政府、国际组织及社会各界应携手推动肥胖防控工作,包括促进食品系统优化、健康城市规划、食品监管强化及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等系统性变革,以构建更健康的社会环境,为下一代打造可持续的健康未来。
会议包括了8个学术报告,涵盖了肥胖防控的多个关键领域,尤其是临床治疗,相关跨学科知名专家围绕中国肥胖流行趋势、诊治策略及干预措施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控中心副主任王丽敏分析中国慢性病疾病负担与主要风险因素。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迎生探讨了肥胖的危害本质及“三高”防控策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俊清介绍体重管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做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探讨了肥胖临床治疗中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崔巍分享了肥胖多学科诊治方法。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李红娟分享了以代谢健康为导向的综合运动模式。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所长宋逸分析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状况与干预措施。这些报告涵盖从流行病学分析到精准医学管理,再到运动干预实践的多个层面,为参会者提供了前沿科学知识与实用指导。
专家们强调,肥胖作为与很多重大疾病密切关联的复杂慢性病,需采取综合性防治策略。肥胖管理的主要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代谢手术,并需结合精准分型与分级管理(筛查、评估、分级、干预)优化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效果。此外,临床实践中应该加强多学科协作,运动干预则需以代谢健康优先为导向,采用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结合F.A.C.E方案(健身Fitness、活动Activity、热量控制 Calorie control和教育Education)优化身体成分,兼顾长期体重维持与身心获益,确保体重管理的长期效果。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肥胖特点制定分层干预策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在问答环节,专家们围绕“如何从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角度推进肥胖防治的医防融合”展开讨论,为卫生从业者及公众提供了专业建议,强调需探索个性化治疗方案,积累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公共卫生策略优化干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协作,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推动分层干预,提升防控覆盖率和长期管理效能。在儿童肥胖防控领域,建议发挥好校医的关键作用。
培训会传播了肥胖防控知识,促进了多学科合作,共筑健康防线。未来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肥胖挑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月4日上午,合作团队将组织线上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高峰论坛,由人民日报健康端等对社会开放直播,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见下3月4日高峰论坛的二维码;会议提供注册营养师学分。(获取方式详见第二轮会议通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相关链接
- 第二轮会议通知: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中国高峰论坛,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排版丨孙美晨
责任编辑丨张建端 苟波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
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中国高峰论坛,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国内外100余家机构合作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系列活动,包括“中国高峰论坛”。
论坛将于2025年3月4日(周二)上午线上直播,对社会各界免费开放,会议可发放**注册营养师学分**。
人民日报健康端线上直播!欢迎参加!会议信息如下:
1.会议主题
“推动系统变革,促进体重管理”
2.会议时间及形式
会议时间:2025年3月4日 周二 10:00-12:00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参会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直播:
扫码观看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3.注册营养师学分发放
参加本次会议可发放注册营养师学分,请务必按照如下要求参会:
1. 通过如下小程序二维码签到参会,点击“签到-去签到”,填写个人实名信息(如使用平台小程序留存过个人信息,点击“签到”直接显示签到成功,无需再次填写信息),手机号码与个人信息一致;
2.系统内参会时长达到90分钟以上;
3.会后一周内将个人注册信息(姓名、单位、手机号码) 注册营养师编号发到邮箱cns_Obesity@126.com ;
4.符合要求的参会人员,分会将在会议结束2个月内统一在系统上传申请学分,请勿自行申请。
如未按照要求参会或个人信息有误,学分将无法发放。
4.会议背景及目的
全球肥胖问题十分严峻,全球肥胖人口超10亿,且未来十年可能翻倍。为了倡导全社会共同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WOF)提出并倡导,将3月4日定为“世界肥胖日”(World Obesity Day, WOD),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的重视,关注肥胖、控制肥胖。
2025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Changing Systems, Changing Lives”)。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肥胖问题,超过50%的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肥胖或者超重。肥胖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导致严重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后果。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国内外机构大力推动肥胖防控工作。
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委联合发布了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推动肥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自2022年开始,每年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推动组织开展“‘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系列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我国肥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此次论坛将介绍2025年“‘世界肥胖日’-中国在行动”的10方面工作。
4.主要组织及合作单位
1)指导单位:
- 中国营养学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
2)主办单位:
-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
3)主要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健康中国研究中心
-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 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
-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
- 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
- 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和社区专委会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
- 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体育专委会
5.会议议程及嘉宾(以会议当天为准)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健康研究会
责任编辑:崔可嘉
值班编辑:罗焜元
科普|关于肥胖,世卫组织这么说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 ”,关注日益增长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如何界定肥胖?肥胖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世卫组织1日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该研究还显示,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成年人中的肥胖人口增加了一倍多,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人口更是增加了约3倍。
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例如,肥胖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增加,影响骨骼和生殖健康,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影响睡眠、活动能力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世卫组织强调,超重和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在社会层面,预防肥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包括食品的制造、营销和定价等部门以及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等。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据世卫组织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监管向儿童不当营销食品和饮料,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的销售等。
为倡导全球和全社会重视肥胖问题,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时间定为每年的10月11日。自2020年起,世界肥胖联盟将世界肥胖日从原先的10月11日改为每年3月4日。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