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胖的伤害(关于肥胖的危害正确的是什么)

文章目录:

做你的减肥搭子|人胖一斤,腰老十岁?当心肥胖压垮你的“顶梁柱”

俗话说:“人胖一斤,腰老十岁。”看似夸张的俗语,背后却隐藏着肥胖与脊柱健康的关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达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近年来,脊柱疾病愈发青睐年轻人,肥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脊柱,宛如人体的“承重梁”,支撑着整个身体。随着赘肉增加,脊柱也在默默承受更大压力。所以,控制体重是在回应脊柱发出的“求救信号”。

超重对脊柱的影响可不小

机械负荷:椎间盘出现“超载危机”。

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个部分。它不仅支撑人体重量,还保护脊髓神经,维持人体直立和活动。椎体之间有一层柔软的结构——椎间盘,它就像“避震器”,帮助缓冲压力与震动。

而椎间盘作为缓冲垫,承受身体在日常活动中经受的各种冲击力,当身体超重时,腰椎压力会显著增加。体重每增加1千克,腰椎承受的压力呈数倍增加,弯腰时更为明显。椎间盘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会大大增加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的风险。

另外,肥胖会引发力线偏移危机,腹部脂肪堆积会引发重心前移,导致骨盆前倾、腰椎前凸的体态。这种力线的偏移会使腰背肌群持续紧张,诱发腰肌慢性劳损,同时加速小关节退变。

代谢紊乱:脂肪组织的“化学攻击”。

除了常见的物理“负担”,脂肪细胞还会引发炎症因子风暴,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可通过循环渗透至椎间盘。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髓核细胞凋亡,引发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进一步引发腰椎退变。厚厚的脂肪还会带来微循环障碍,高脂血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阻碍营养物质向椎间盘组织的扩散,破坏椎间盘营养代谢平衡,加速腰椎退变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肥胖会带来全身损害。比如,超重者运动时关节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常常导致关节疼痛,进而导致运动量减少的恶性循环。当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分担脊柱负荷时,椎间盘将承受更大压力。很多超重患者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反复缺氧影响椎间盘细胞的能量代谢。同时,异常呼吸模式会加重胸椎后凸。

肥胖让脊柱治疗难上加难

在肥胖人群里,有三类人群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1.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最容易引起腰椎生物力学变化。

2.久坐办公室人群:白领、程序员、司机等长时间坐姿人群,肌肉活性差。

3.体力劳动者中肥胖者:在重体力劳动基础上叠加肥胖,更易诱发急性损伤。

如果上述人群的体质量指数显示为肥胖或超重,且常有晨起僵硬、坐久腰酸、弯腰困难、腿部放射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有人会问:“瘦下来,椎间盘是不是就能缩回去?”回答确实会令很多人失望:不能。但是相对轻盈的体重确实能显著减轻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减少发作频率。临床观察发现,超重者减重超过10%后,腰痛评分可以明显下降,如果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症状,部分人就不再需要手术治疗。

在脊柱外科中,肥胖人群在手术和康复上也存在着特殊的难度。肥胖患者腰椎结构的异常改变,使得手术复杂、时间长。同时,其自身皮下脂肪层厚,组织结构暴露困难,在相同手术视野暴露率情况下,肥胖患者手术切口长、层次深,组织损伤大,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概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在术后康复时,肥胖的患者术后恢复慢、功能锻炼受限,更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肌力萎缩,疼痛也更容易反复发作,形成“手术—复发—再手术”的恶性循环。

给你的脊柱“减减负”

提到减重,不少人脑中的第一反应是节食,但减重不是节食,而是要进行结构调整。减重过程中,饮食调整的核心原则是低脂、低糖、

【健康知识】远离肥胖危害 掌握健康体重黄金法则

近年来,我国超重及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 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 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因此,肥胖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一、肥胖有哪些危害呢?

1.超重和肥胖症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肥胖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2.肥胖症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乱、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也是胆石症的高风险因素。

3.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要危险因素。

4.肥胖可导致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功能障碍及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5.肥胖症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使心血管意外风险显著增加。

6.肥胖症人群中一些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高,引起的焦虑、抑郁症的风险也显著增加。由于承重应力作用,肥胖症也是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等发病和疾病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

二、到底多胖才算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过度脂肪蓄积,那么到底多胖才算肥胖?

体质量指数(BMI)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 体质量(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低于18.5kg/m2为偏瘦,18.5 kg/m2-24kg/m2正常,24kg/m2-28kg/m2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 kg/m2为肥胖症。

但BMI作为肥胖症评估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存在异质性,我国人群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故较易形成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 cm(女性),腰围≥90 cm(男性)和≥85 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此外,腰围/臀围比(WHR)是另一个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当WHR≥0. 90(男性)和≥0. 85(女性)时,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所以,我们要根据BMI及腰围等指标综合判断肥胖的程度。

三、该如何减肥呢?

原发性肥胖症,是环境与遗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建议这样减肥:

1.身体活动不足和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主动运动是肥胖症运动干预的重要措施。推荐力量训练,尤其是注重下肢和脊柱的稳定性训练,可以保持肌肉弹性和肌肉保有量; 同时推荐自重抗阻训练,比如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以增加大体质量者足弓足踝的坚实度,保证各项动态训练的安全,减少受伤风险。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150~420 min的有氧耐力运动;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每周进行200~300 min 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等持续性、节奏性运动大肌肉群的运动。

2.控制饮食总热量也非常重要,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保持膳食平衡,一日三餐合理分配,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充足摄入新鲜、少糖的水果和蔬菜,优选瘦肉、鱼虾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25g以下。应减少烹饪过程中烹调油、盐、糖用量,多选用蒸、煮、熘及水滑等烹调方式,少油煎炸,并减少高脂肪食物用量。

还有采购时主动阅读食品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或)糖、钠含量低的食物,尽量不选或少选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含糖烘焙糕点、蜜饯、糖 果、冰淇淋及含糖饮料等。

此外,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 kcal能量,而且除可以带来能量以外,其他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素含量极少。因此,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

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 00~19: 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另外,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适当改变进餐顺序也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减重方法。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也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3.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肥胖风险,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建议在夜里11点之前上床睡觉。目前有一些药物也具有减重的作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维持健康体重是一种长期的、需高度自律但同时具有长期健康获益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减重的过程和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循序渐进,逐步减至正常体重。

作者:朱凤

来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柴杨 王玉苗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秋爽

审核:崔乐文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一胖毁所有,肥胖危害知多少

肥胖除了影响美观以外,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少,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怎样评估是否肥胖?

要了解肥胖的危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肥胖,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通过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类的方法。

BMI=体重/身高(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正常值:18.5kg/㎡≤BMI<24kg/㎡

超重:24kg/m≤BMI<28kg/㎡

肥胖:BMI≥28kg/㎡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01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超过50%以上都是肥胖患者,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可致盲、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02 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可引起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形成,最终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03 脂肪肝

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脂肪肝,长期脂肪性肝炎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04 骨关节炎、痛风

肥胖加重关节负担,关节磨损、老化加重,导致骨关节炎。肥胖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易导致痛风,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形成痛风石,累及肾脏可能影响肾功能。

05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会造成胸壁及腹腔脂肪增厚,肺容积缩小,影响肺换气功能,肥胖患者往往存在打鼾症状,睡眠中存在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导致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06 女性生育的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肥胖患者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引起痤疮、多毛、月经不规则甚至闭经,影响女性生育功能,肥胖还能导致妊娠糖尿病、子痫和先兆子痫、巨大儿等。

07 增加肿瘤风险

肥胖可能增加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这可能与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激素失衡、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肥胖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等,增加总体死亡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控制体重,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减重对于预防肥胖相关危害至关重要。

减重方法包括饮食、运动、中医、药物、减重手术等,内分泌科设有肥胖减重门诊,为您提供肥胖相关评估及减重方案指导。

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门诊时间

供稿:奚刘清、邰筱晨

审核:黄 珊、蒋小红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