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共性(肥胖的定义和分类)

文章目录: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

专家:我国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在北京表示,肥胖症已在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29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及相关学术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 (COC2023)在北京举行。基于对20余个省市、80余家中心的2万余例的患者分析,会上首次发布了减重与代谢外科5年数据报告。

“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患者数量达到第一个万例,用了2018-2021年3年时间,而第二个万例仅用了2021-2022年1年。”张忠涛说,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建设发展格局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二是如何提高临床专科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张忠涛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相关专业的医生、肥胖患者可以共同关注肥胖、共同管理好体重。“也希望通过和公益性慈善基金会的合作,为经济能力较差、但又需要医学减肥的这些肥胖病人提供一些共性的帮助和支持。”

专家表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肥胖防治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在我的门诊当中,70%以上的患者BMI在30以上,并且这个胖度还在不断增加,BMI50、60的越来越多。”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陈伟分享了自己接诊患者的变化情况,称近两年其门诊基本转型到为肥胖人群服务,接诊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为肥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我国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北方肥胖人群数量偏多,南方肥胖人群数量较少。“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减重手术的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量呈一个平行状态,但在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实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区。”

张鹏认为,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培训,将这个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以帮助二/三线城市和有更多开展减重专业需求的偏远地区医院更加健康、规范地开展减重手术,让更多患者能真正从这个手术中获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谈到,近几年减重药物的开发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些药物不仅通过早期的临床研究成功上市,在上市后还开展了长期的心血管保护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看到了很好的减重效果。“如何科学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以获得更好的降糖结局同样值得关注。也期待有更多专家投入到肥胖的临床研究,把现有的一些临床证据转化到实践中去。”

“营养和营养带来的减重生活相当于患者的一个自救行为。”陈伟表示,是否存在最佳减肥的膳食模式和体重反弹是临床关注的两个重点问题,期待尽早把减重生活和产品开发结合在一起,更好转化出针对肥胖人群的产品,让他们能够有的吃,也能够知道怎么吃。(完)

美国肥胖率全球第一,韩国看着帅哥多其实仅次于美国,那中国呢?

美国、韩国及中国的肥胖率呈现不同的特点:

1. 美国的肥胖现状与成因

肥胖率数据:美国是全球肥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70%的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BMI≥25),其中42.4%属于肥胖(BMI≥30)。若仅计算成人肥胖率,这一比例高达40%。

核心原因:

饮食文化: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的普及,例如玉米果糖广泛用于可乐、甜点等,且快餐价格低廉,蔬菜价格较高,导致低收入群体更依赖高热量的快餐。

经济与阶级差异:肥胖率与收入呈负相关,即越贫困的人群肥胖率越高,而富裕群体更易获得健康饮食。

历史与基因因素:部分族裔(如非洲裔、拉丁裔)因祖先的游牧基因更易储存脂肪,且美国白人肥胖率也较高。

2 中国的肥胖趋势

数据对比:中国超重或肥胖人口已超过6亿,成年人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合计超过50%。农村地区肥胖率增长迅速,城乡差距缩小。

特点分析:

性别差异:男性肥胖率与收入、教育水平正相关,而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肥胖率反而越低,可能与身材管理意识更强有关。

饮食结构变化:近30年经济快速发展,高热量食品摄入增加,传统饮食模式逐渐被快餐和加工食品取代。

儿童肥胖问题:19%的6-17岁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提示未来健康风险。

3. 韩国的肥胖情况

搜索结果中未直接提及韩国的具体数据,但根据用户问题描述“韩国仅次美国”,可能需结合其他背景信息推测:

潜在因素:韩国近年来西式饮食文化渗透(如炸鸡、方便面消费量高),加之职场压力大、久坐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肥胖率上升。

对比差异:韩国社会普遍重视外貌管理,可能通过节食或医美手段控制体重,但隐性肥胖(如体脂率高但BMI正常)问题可能被低估。

4. 全球肥胖问题的共性原因

食品工业化: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的全球化推广,例如玉米果糖的广泛使用。

生活方式改变:久坐办公、运动量不足,以及外卖文化普及。

经济因素:低收入群体更易选择廉价高热量的食品,形成“越穷越胖”的恶性循环。

总结与建议

美国需通过政策调控食品工业(如限制高糖食品广告),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健康饮食可及性。

中国应关注农村肥胖率快速增长,加强儿童肥胖干预及公众健康教育。

韩国需重视隐性肥胖问题,平衡传统饮食与健康管理。

如需更详细数据或特定国家的政策分析,可进一步查阅相关研究报告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统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