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 肥胖纹(腋下肥胖纹)

文章目录:

长高了、长胖了身上出现一道道纹是什么,能去掉吗?

坚持了几个月减肥有所成

终于开始露胳膊露腿了,

结果胳膊大腿、肚子等

露出几道“肥胖纹”,

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为什么会出现“肥胖纹”?

减肥过程中又该如何避免?

肥胖纹产生原因?

肥胖纹、妊娠纹、生长纹统称“皮肤扩张纹(stretch mark)” ,通常发生在皮肤快速扩张又消退、恢复正常的部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产生肥胖纹路这类状张纹路的原因,是因为皮肤面积快速扩张(例如皮下脂肪变多或是因胎儿长大撑大腹部),真皮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赶不上皮肤扩张的速度而断裂,当皮肤恢复正常时,断裂处也会愈合最后在皮表产生波浪型的纹路。

皮肤扩张纹大都出现在以下情形:

  • 青春期快速成长导致的生长纹
  • 怀孕
  • 快速增重或减重
  • 过胖
  • 密集肌力训练导致肌肉快速增长

且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皮肤扩张纹。

当肥胖纹产生时,纹路一开始会是红色、紫色或深咖啡色,并且会有点凸起或可能有点搔痒。随着时间过去,颜色坏开始变淡最终变成白色,纹路会逐渐抚平,甚至会有点凹陷。

肥胖纹和妊娠纹、生长纹的差别?

肥胖纹、妊娠纹、生长纹都是皮肤扩张纹,不过除了皮肤快速扩张,导致妊娠纹的原因还可能是荷尔蒙引起的。另外这3种纹路形成的部位也不尽相同:

肥胖纹:腰部、臀部、大腿

妊娠纹:大腿、腹部、胸部

生长纹:胯下、腋下、臀部、腰侧

肥胖纹会消失吗?

肥胖纹不会自己消失。肥胖纹虽然算是一种疤痕,但和一般受伤的疤痕相比,肥胖纹的疤痕是产生在真皮层,而一般受伤是在表皮,愈合后疤痕大都会消失,但真皮层的胶原蛋白愈合后,容易形成排列凌乱的组织且不容易消失。

肥胖纹之类的纹路无法随时间消失,顶多颜色慢慢变淡,但透过一些药物、乳液或医美的方式,还是可以让肥胖纹更淡,同时减缓搔痒等问题。

肥胖纹如何消除?

肥胖纹会随著时间慢慢变淡,虽然不会完全消失,但也不会造成任何生命风险,因此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置,不过若因为外观因素,还是可以透过外用乳液/外用药或是医美的方式近一步淡化肥胖纹。

一、乳液/外用药

使用含有A酸或A醇的产品:A酸必须经过医师处方才能取得,A醇则是可以添加在各种外用保养品中。如果是孕妇或是计划怀孕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这类成分的使用,最好使用前先咨询医师。

玻尿酸乳液:研究显示,在肥胖纹早期使用玻尿酸,可以让纹路更淡。

一般乳液:一般乳液可以减轻搔痒感,不过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指出,尽管有人指出乳液可以帮助淡化肥胖纹,但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如果想要尝试,可以遵循以下建议:

1.肥胖纹刚产生时就使用,如果已经形成很久了效果不佳。

2.使用乳液时可以适度按摩,让乳液成分能进入皮肤。

3.每天使用,如果有效,数周后就可以看到效果。

二、医美

由于肥胖纹这类皮肤扩张纹是因为胶原蛋白断裂,因此透过医美的方式促进胶原蛋白再生,或是直接使肥胖纹更淡:

1.染料雷射

2.化学焕肤、微晶磨皮

3.飞梭雷射

4.电波或音波拉皮,可以使皮肤紧致、促进胶原蛋白再生

5.微针:使用超微细的针穿刺,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

30岁梅梅发现自己大腿内侧有红斑点,医生竟然说是肥胖惹的祸!

肥胖的女人试图关闭她的牛仔裤按钮

女人身体肥胖,肥胖的女性腹部从腹部手术疤痕关闭

在海滩上的五个非常肥胖胖男人

30岁的梅梅在一家外企做出纳,近日照镜子时,她发现自己大腿内侧、腋下、后膝窝处有红色斑点。起初她只当是寻常斑点,不痛不痒也未在意,哪知这些红斑居然越长越多,她紧张地来到医院,医生竟然说是肥胖惹的祸。

这些皮损在临床上叫萎缩纹,又称膨胀纹,发生于妊娠后期者称妊娠纹。它是皮肤出现的原发性条纹状萎缩,初期颜色淡红,久后转为淡白色,无自觉症状。由于成因差异发生部位不同,妊娠纹好发于腹部、大腿;青春期萎缩纹,常发生于股内侧、臀部及后腰部。因服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发生的则见于股内侧等皱褶处,迅速增肥、长高,可能会导致腰腹部、臀部和手臂、大腿内侧等处出现萎缩纹。

该病是由于骨骼和肌肉或脂肪的体积增加过快,超过皮肤延长速度,导致皮肤表面产生条状裂纹,数月至半年左右,纹路将慢慢淡化变白,但难以完全消除。临床认为,乙醇酸合并维A酸乳酸软膏的治疗方案可增加萎缩纹中的弹性纤维含量,患者可局部应用维A酸乳酸软膏改善早期萎缩纹外观(但不包括孕妇和产妇)。此外,患者可就诊医学美容科或皮肤科采取激光疗法(585纳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不同年龄层的萎缩纹,其临床疗效可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文/李宁(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

延伸阅读

假性黑色棘皮病也是胖出来的

假性黑色棘皮病是肥胖青少年多发病。肥胖导致血糖代谢障碍,胰岛素过多,引起皮肤增生。该病有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黑色素沉着,并伴有棕黑色天鹅绒样斑块,摸起来有颗粒感。一般不用治疗,减肥即可缓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减肥半年反重35斤!29岁女白领全身爬满紫色纹,祸首竟藏在脑子里

你知道,对爱美的女人来说,最绝望的时刻是什么吗?

是要过节了,你花了大价钱,烫了个精致的公主卷,

但是,看上去不像公主,而像...

你悟了。

原来,自己最该折腾的不是头发,而是身材

可不知怎么滴,

别人动一动,一周减三斤,你动了大半年,一斤没动;

别人吃几顿营养餐,肉就往下掉,你吃菜吃了三个月,除了脸色变菜,其他都“保重”。

终于,你的健身教练也绝望了——

来源:见水印

所以,你应该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吧——

怎么努力减肥都减不下去,是什么恐怖体验?

喝水都胖!脸肿得像气球

29岁女白领半年胖了35斤

蕾蕾是深圳一位女白领,今年29岁。

2019年年底,每个遇见她的人都会忍不住“赞叹”:

“最近伙食不错!”

就是这么一句话,可让蕾蕾难受了。

因为这几个月,她确实感觉到自己正在“珠圆玉润”中。

而原本的她,体重也只有100斤出头而已。

半年前开始,她就发现,自己穿衣服越来越挤,有的还穿不下。

意识到严重性后,蕾蕾马上启动了减肥计划:

不敢多吃一口饭,不敢少做一天的运动。

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每次她兴致勃勃踩上体重秤,都败兴而归——

不仅体重没减,增长速度还一骑绝尘,一个月重五六斤

更惨的是,“肉”还长到脸上,脸像吹胀的气球圆鼓鼓的。

“半年体重就增加35斤,喝水都能胖!”

可折磨着蕾蕾,让她“生不如死”的,还不止这件事。

大姨妈说不来就不来

吓得她以为自己“绝经”了

女人对“大姨妈”的感情,其实很复杂,

一句话说白了,就是怕它来,又怕它不来,更怕它乱来

来源:soogif

而蕾蕾的大姨妈,则常常飘忽不定,这个月8号来,下个月28号才来。

后来,大姨妈干脆不来了。

“我才29岁啊,怎么就绝经了呢?”

她赶紧去妇科求助。医生一听情况,第一时间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这是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肥胖、月经不调,甚至是闭经

来源:腾讯医典

从激素检测结果看,蕾蕾的雄性激素比较高,这是诊断的标准之一。医生初步判断蕾蕾就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后,对症开了药,

但奇怪的事又来了。

明明是“多囊”,可吃药都不好

人继续胖,血糖还继续飙!

确诊“多囊”后,蕾蕾吃了一段时间药,本以为情况就此好转,没想到——

她的体重继续涨月经仍不正常,查了糖代谢,血糖居然超过了正常值

看来不是多囊的问题,妇科医生建议她:“你去内分泌科看看吧!

“我得了什么怪病?”经过这么一折腾,蕾蕾也懵了。

在网上查阅多方评价、咨询过医生后,她找到了一位大内“泌”探,

在全国内分泌治疗上,他都排得上号。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三十多年,李强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

2018年,他调入深圳大学工作,在深圳大学总医院担任内科与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内分泌科主任。

这些年,他什么内分泌怪病没见过——

不到十岁的娃血压高过老头子、小姑娘长胡子如汉子、小伙子乳房发育像少女……

但说句实在的,即使见惯风雨,要找到蕾蕾的发病真凶,他也要花上一番功夫反复琢磨。

大腿、腋下爬满紫色“减肥纹”

他一眼就发现了不对劲

蕾蕾住院后,李强教授查过她的检查报告,脑子里快速运转,想过几个可能:

闭经?肥胖?多囊的规范治法无效?

然后,他突然问蕾蕾:

“你身上有没有长一些紫色的条纹?”

蕾蕾吃了一惊,这半年来,她大腿内侧、腋下都花了,“爬”满了紫色的条纹,她以为那是“减肥纹”。

一看到蕾蕾大腿、腋下的紫纹,李强教授心中有数了,蕾蕾的症状酷似一种内分泌疾病——库欣综合征,也叫皮质醇增多症。

这个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质醇增多带来的皮肤紫纹,还有满月脸、肥胖、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等特点和疾病。这些症状和蕾蕾这半年的身体状况吻合。

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来源:《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 第 2卷:内分泌系统》

不过,有怀疑也不是板上钉钉确诊,还要通过试验验证判断——

  • 是皮质醇分泌出问题吗?
    查皮质醇节律发现,蕾蕾的皮质醇节律完全紊乱了,很可能存在库欣综合征。
  • 是库欣综合征吗?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为阳性,蕾蕾存在库欣综合征。
  • 导致库欣综合征的幕后黑手是谁?
    根据初步判断,可能就是发生病变的垂体。

好不容易找到“嫌疑犯”

他却“迟迟不定罪”

医生在蕾蕾身上发现,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尿游离皮质醇试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罪魁祸首到底在哪里?诊断走到了“死胡同”。

“立即完善垂体核磁平扫 动态增强。”李强一步步追查“真凶”。

结果显示,垂体左侧有如芝麻大小的病变。

年轻医生们很开心:“终于找到幕后黑手了!”

可李强教授的反应却截然相反——

因为,2015年美国《库欣综合征的治疗》指南中指出,

有1成的健康成人也可有小于6mm的垂体病灶。

垂体是颅脑里重要的内分泌中枢,一旦切错,反而会影响患者生活。

来源:腾讯医典

用“金标准”定罪后

“绝经”女孩开始变瘦,还怀孕了!

李强认为,这个如芝麻大小的垂体病变还只是个“嫌疑犯”,要“定罪”,还需要完整的“证据链”,要做一个检查——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联合去氨加压素刺激试验,

这一操作是诊断库欣病的金标准

在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科、检验科的配合下,试验成功完成。

真相大白了,确实就是这个垂体病变引起皮质醇增多,引发一系列症状。

“抓走”了垂体病变,蕾蕾的身体进入调整状态,经历了极度口渴、尿崩等症状后,终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体重开始往下掉,胀肥的脸逐渐“放了气”,月经规律了……

“我像换了个人一样!”如今,她还顺利怀孕了。

通过这次经历,蕾蕾才真正体会到——

每个人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个多么神奇的存在。

内分泌出了问题,就像

隐形魔王在“捣蛋”,难抓又难治

人的身体被两个系统指挥着,一个是神经系统,另一个就是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是通过有线通信方式,快速指挥身体,而内分泌系统则是无线通信,通过分泌各类激素,缓慢持续地控制着身体。

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内分泌系统就派出各路“神兵”(激素),担负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

如果哪位“神兵”变成“捣蛋兵”,撂挑子不干活,或是干过了头,

我们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长不高、月经不调等。

对于内分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指挥系统,抓住“兵”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背后指使的“将”。

所以,内分泌医生就上场了。

他们像侦探寻根究底,通过各种试验验证,抓住那个“幕后黑手”,治疗内分泌疾病。

因此,内分泌医生被称为大内“泌”探

但要成为当中最厉害的“零零发”也是不容易的——

01

记住最多的病

可能一辈子碰不上

每诊断一个罕见少见病,李强手下的医生就惊叹:

“主任脑子什么构造?藏这么多病!”

因为内分泌代谢病科有很多罕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

“在内科中,内分泌科医生要了解最多的疾病种类,有些可能一生都遇不上,但一定要知道。”李强说。

他的办公室就是一个书堆。“什么时候看到主任,他都在看书学习。”年轻医生贾梦阳说。

02

诊断像警察

穷追不舍抓“真凶”

内分泌系统出问题,会有很多表象的症状,患者只能按着症状找医生:月经不调找妇科,视力模糊找眼科……

走了九曲十八弯后才到内分泌科。

正因为患者走了不少弯路,内分泌医生不能敷衍了事,多询问、勤观察、善推理,看病就像警察,从蛛丝马迹中去找线索,抽丝剥茧,找准病因。”

——李强

这一点,蕾蕾感受到,90后小伙子阿豪也深有体会。

2019年,爱刷剧、打游戏的阿豪突然看不到鼠标,视力断崖式下跌,他辗转眼科、神经外科,最后才到内分泌科。

原来,阿豪的泌乳素过高,这是妇女怀孕后分泌的激素,影响的不仅是视力,还让阿豪的胸也大了。

来源:soogif

李强帮阿豪找到了导火索——垂体微腺瘤。

可问题来了,阿豪泌乳素“爆表”,系统无法判定出具体数值,没有数值,治疗就失去指导意义,到底对症与否不得而知。

李强穷追不舍,和检验科合作,稀释样本,最终测出泌乳素是12万1千3,而正常指标在86到324μIU间。经过治疗,阿豪看着数值在逐渐降低,心才放下了。

03

治病如八爪鱼

组个队来对付

“这项激素一直没降。”

科室医生贾梦阳收治了19岁的小伙子,后者很矛盾:

该长发的头顶脱发,身体其他地方却“多毛”,治疗一段时间,一项激素始终没降下来。

李强查房时,贾梦阳提到,小伙子喝过的中药材可能会导致激素增加

“药剂师,你有什么建议?”李强一问,药剂师就登场了。

原来,内分泌疾病治疗不是单打独斗——

有的病人需要减重,却因服用抗抑郁药物增重,这就需要药剂师给出建议;

有的病人可能需要调整生活,这需要营养师介入。

李强像八爪鱼,将药剂师、营养师“抓”到一块,组队去查房,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治疗方案。

04

没事时像老师

曾给人“洗脑”到发誓不再吃肥肠

“医生,我吃了营养餐啊,没用啊!”

50多岁大叔一见到李强查房,就很委屈地“投诉”。

“你是吃了营养餐,可你又点了一个外卖!”主管医生李爱萍更委屈。

大叔的“偷吃”实在抓不住,医生前脚刚走,他后脚就点了个油爆河粉,吃营养餐还要加私家榨菜。

要知道,像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质异常血症、高尿酸血症这些代谢病,如果患者在饮食、生活上配合,就不会严重到住院了

因此,李强带动全科室的医生、护士和营养科医生,在住院部开起健康讲堂,“赶”着患者听课,

据说,有的患者听了几次课后,咬着牙立誓,以后不吃油爆肥肠了。

05

有一颗平和的心

和疾病共同相处

第二次住院的袁先生一脸开心,谁也想不到两年前他哭丧着说:

“我活不过两年了。

两年前,因糖尿病,他的脸都麻了,脚走不了路,关节疼到睡不着。

来源:soogif

李强和神经内科合作,一边帮袁先生治疗焦虑,一边治疗糖尿病。现在,袁先生不焦虑了,但要继续治疗糖尿病。

如糖尿病,很多内分泌疾病是慢性疾病,治疗漫长,甚至终其一生,不像外科“手起刀落病除”。

我们不像外科医生轰轰烈烈,要有平和的心,不是征服慢性疾病,而是控制它,让患者也可以正常生活,和慢性病共处。”

——李强

而这样一位带着平和之心和患者沟通的“大内密探零零发”,

在2021年的中国医师节中,获得第二届“深圳医师奖提名奖”称号,

之前也曾被同行和患者评为第四届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等。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不仅对人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还能知道以后如何“驾驭”自己的身体,让内分泌系统生产更多让你感到快乐、舒适、充实的激素......

-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

来源:深圳大学总医院

采写:郑健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