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速查!7-18岁孩子超重肥胖标准公布,你家娃达标了吗?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慢性病风险。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为家长提供了权威参考!
**一、什么是BMI?如何计算?**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²(m²)。例如,孩子体重50公斤、身高1.5米,BMI=50/(1.5×1.5)≈22.2。
**二、不同年龄、性别孩子的超重肥胖标准**
根据最新标准,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BMI界值如下(部分关键数据):
- **7岁**:男孩BMI≥17.0为超重,≥18.7为肥胖;女孩BMI≥16.8为超重,≥18.5为肥胖。
- **10岁**:男孩BMI≥19.2为超重,≥21.9为肥胖;女孩BMI≥19.5为超重,≥21.5为肥胖。
- **15岁**:男孩BMI≥22.9为超重,≥26.6为肥胖;女孩BMI≥23.2为超重,≥26.6为肥胖。
- **18岁**:男女BMI≥24.0为超重,≥28.0为肥胖(与成人标准一致)。
**三、家长如何应对?**
1. **定期测量**:每学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并对照标准。
2. **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食品,增加蔬果和优质蛋白。
3. **运动干预**:每天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
4. **心理支持**:避免因体重问题打击孩子自信心,科学减重更关键。
**权威数据来源**: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
**结语**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家共同守护!快对照表格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远离肥胖困扰!
---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的BMI达标了吗?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吧!
一图鉴别!孩子究竟是“肉嘟嘟”,还是超重或肥胖
#健康科普
一招教你辨别
孩子究竟是“肉嘟嘟”
还是超重或肥胖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白白胖胖的很可爱,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养得“胖嘟嘟”的。
要知道,孩子的“健壮”和“胖”是两回事。健壮的孩子肌肉结实,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较强;而肥胖的孩子由于脂肪堆积,运动能力和肢体协调都较差,动作迟缓,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呼吸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
但是,家长们通过肉眼很难判断孩子体重是否超标。当家长意识到孩子体重猛涨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达到超重甚至肥胖的程度了。
如何判断孩子体重是否超标?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教你如何通过体质指数(BMI)测算判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或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是否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接下来,我们将以儿童青少年BMI量表举例,家长们可快速、简单、有效地判断自家孩子是否体重超标。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判定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以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BMI标准差法进行判定,详见表1~3: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判定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以BMI进行判定。
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 界值点者为超重;
肥胖: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 界值点者为肥胖。
具体详见表4:
举例:一名8岁的男孩,身高140cm,体重40kg。
BMI=40÷1.4=20.4,超过了上图8岁男孩的BMI界值19.7,那么他就被界定为肥胖。
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的判定
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通常以腰围值进行判定。
正常腰围高值或中心型超重: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75百分位数(P75)且小于第90百分位数(P90);
高腰围或中心型肥胖: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90百分位数(P90)。
具体详见表5:
家长要培养孩子
形成动态测量
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
适时制定减重干预策略
莫要让孩子变成“小胖墩”
插图:韦诤
推荐阅读
@家长们,国家喊娃减肥,掌握这些方法,告别“小胖墩”!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供稿 | 学校卫生所
撰稿 | 陆武韬
插图 | 韦诤
文编 | 严桐桐
美编 | 严桐桐
校对 | 严桐桐 许雁 龙玉婷
内容审核 | 余宗蓉 李萌
门诊药房咨询:0771-2518795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肥胖也分等级?按照国际的标准,自查一下希望你不是最严重的等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一提到肥胖,很多人觉得不过是体重增加、身材走样。可你知道吗?肥胖是体型问题,它还是一种被医学正式定义的慢性疾病。而且,肥胖是分等级的!
如果你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标”,甚至达到了某些级别,可能健康风险已经悄悄在敲门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肥胖的等级划分、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应对这个看似简单却复杂的问题。
肥胖是外貌问题,还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在医学上,肥胖影响外形,更是众多疾病的温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其中约6.5亿人属肥胖。
肥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小王(化名)是一位35岁的上班族,身高1.75米,体重却达到了95公斤。因为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他的BMI达到了31(属于肥胖)。
起初,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异常,只是偶尔感觉喘不上气。
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司例行体检中被诊断为Ⅱ级肥胖(中度肥胖),还伴有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血糖。这一诊断让他意识到,肥胖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健康危机。
医学上,肥胖的衡量标准主要是BMI(身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BMI = 体重(kg) ÷ 身高²(m²)
根据WHO的标准,肥胖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正常范围:BMI 18.5-24.9
o 健康体重。
· 超重:BMI 25-29.9
o 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 Ⅰ级肥胖(轻度肥胖):BMI 30-34.9
o 健康风险开始增加。
· Ⅱ级肥胖(中度肥胖):BMI 35-39.9
o 健康风险明显增高,可能伴随代谢紊乱。
· Ⅲ级肥胖(重度肥胖):BMI ≥ 40
o 又称“病态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除了BMI,腰围和腰臀比也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对于亚洲人群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已经属于腹型肥胖(俗称“苹果型身材”),这类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显著。
肥胖的危害是体型变大,还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长期肥胖的人群中,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 内分泌系统
肥胖人群易患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3. 呼吸系统
重度肥胖者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觉时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心肺功能。
4. 消化系统
肥胖会增加脂肪肝、胆结石、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风险。长期脂肪肝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5. 肿瘤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1. 管住嘴:健康饮食是第一步
饮食调整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 减少热量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品,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
·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 合理分餐:一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油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克。
2. 迈开腿:坚持运动是关键
运动对于减肥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防止肌肉流失。
3. 医学干预: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Ⅰ级以上的肥胖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考虑医学干预,包括:
· 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这些药物能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肥胖者,胃肠减容手术(如胃旁路术)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
4. 心理支持:健康管理需长期坚持
肥胖的成因复杂,与饮食和运动有关,还可能受到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影响。建立合理的健康观念,避免情绪化饮食,是长期控制体重的关键。
肥胖的预防: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防控肥胖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
· 培养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和血脂等指标。
· 关注儿童肥胖:儿童时期的肥胖往往会延续到成年,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未来趋势:肥胖治疗的新希望
近年来,肥胖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利用肠道菌群调节来控制体重的研究正逐渐兴起;新型抗肥胖药物正在研发中,可能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AI技术也被应用于个性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精准记录饮食、运动和体重变化。
肥胖是一个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健康问题,但它需要每个人的重视和坚持。不论你目前属于哪个等级,都不必灰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辈子的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最后,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吧:从今天开始,每天多运动10分钟,少吃一口高热量食品,向健康迈出一小步,你的身体会感谢你!
如果你对自己的体重状况不确定,不妨用BMI公式计算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个等级?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结果,一起交流健康生活的心得吧!
信息来源: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
2. 《柳叶刀》关于肥胖与健康的研究报告
3. 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