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是中心性肥胖吗(腹型肥胖和肥胖是一个概念吗)

文章目录:

减肥大作战,可能要打三场“战役”!

人们常说,“心宽体胖”,而实际生活中,真正快乐的胖子很少。肥胖让他们的社会接纳度降低,肥胖引发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为此,我们特请内外科专家一起和您说说肥胖如何治疗。

随着超重的人越来越多,减肥疗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由内分泌专家牵头组成了多学科团队以“一日门诊”的形式向前来就医的朋友们提供帮助。该团队包括内分泌、营养、运动、外科及针灸专家,采取多学科专家“理论授课 营养餐体验 一对一个体化制定减肥方案”的方式,对超重的朋友进行指导和干预。

健康生活方式是减肥的开始

对于减肥的人,首先要明确肥胖的界定。临床上常用BMI(体重指数)来衡量,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厘米)的平方数,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超过32为重度肥胖,因此超过24就要重视了。此外,还可以用腰围来衡量,如果男性的腰围≥90厘米,女性的腰围≥85厘米,为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高死亡率。

减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医生用“三台阶”方式帮患者减轻体重,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降低5~10公斤,或者降低5%~10%的体重。“三台阶”方式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手段,就是饮食控制 运动调整。采用低热卡/轻低热卡甚至极低热卡的饮食,保持全天的热量摄入小于消耗,以消耗自己多余的脂肪,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降低体重。

我们观察到,肥胖者确实吃得太多而且自己不觉得。似乎身体向他们发出了错误的讯号,明明已经摄入了足够的热量,但他们依然觉得没有吃饱,或者很快就饿了。在减肥门诊,营养师会告诉患者减肥餐配备的原则,还会提供以400千卡为一“份”的标准餐供参考。目前,提供的标准餐热量千卡分为800/1200/1400/1600四档,想减肥的人计算自己推荐摄入的热量之后,可以实地吃一次,体验减肥期间的食量。

用药与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如果饮食控制不理想,或属于重度肥胖、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需要尽快降低体重,医生会建议患者用药治疗,这是“三台阶”的第二步。如果第二台阶的手段还达不到理想的状况,此时可能需要更高“台阶”的手段,即外科手术。当然,“三台阶”的手段一定要以饮食和运动控制为前提,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更高“台阶”的手段,甚至多种手段并用,以达到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标。

药物只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辅助手段。严格来讲,我国目前经过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减肥药只有一种——奥利司他。它是一种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食物中30%的脂肪吸收,但依然有70%的脂肪会被消化系统吸收。而且该药物不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吸收,如果摄入超过消耗量,这些营养素经过代谢也会以脂肪形式存在体内。

此外,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需要控制血糖的肥胖者来讲,医生在用药上要避免使用可以增重的药物,如磺脲类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而要使用一些既降糖又减重的药物,这类可选的药物主要为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

在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选择上,要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治疗,以便在减重的目标下,保持肌肉量而减去脂肪。在减肥门诊,运动师会根据每个人的体重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既可以在适宜的场所开展,还可以避免运动伤害。比如对于无法在室外长期坚持训练的人来讲,运动师会制定一些室内训练的方案;对于膝关节有运动损伤的人,康复师会制定避免膝关节伤害的方案。

减重的人在达到医生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后,保持体重和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只是新生活的开始,对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要坚持,形成新的习惯后一直保持。

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 袁振芳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

科普【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1.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的平方。目前临床用BMI来评价:BMI<18.5者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2.用腰围(WC)来判断。一般中心性脂肪/腹型肥胖,通常使用腰围(WC)来评估,也被发现与几种癌症类型的风险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但根据针对中国人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来源: 广东12320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