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肥胖?一招教你自测
(视频为AI数字人播报)
你是否肥胖?
简单一招教你自测!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来了
国家提醒你要减肥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关注自己是否超重,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开始。BMI怎么算?
体重÷身高的平方就可以得出BMI数值,如果这个数值处于18.5—24,那就在正常范围内,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如果大于24,就要注意,这是超重了。如果大于等于28,就可以诊断肥胖了。
随着BMI的升高,个体患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你的BMI是多少? 偏瘦:小于18.5 正常:18.5—24 超重:24—27.9 肥胖:大于等于28 提交
为什么个人的体重,国家也要“管”呢?事实上,人的体重水平跟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动动小手,计算BMI,对自己体重心里有“数”,管住嘴、迈开腿,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情,跟“超重”说byebye!
AI视频/文案:南方 记者 杨立轩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别让\u0026#34;隐形肥胖\u0026#34;偷走健康!这3类人最易中招,自测方法快收藏
【热点聚焦】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体脂超标率高达34.8%,其中近半数属于"体重正常但体脂超标"的隐形肥胖人群。这种藏在标准体重下的健康杀手,正在悄然威胁2.1亿中国人的健康。
**一、隐形肥胖的三大高危群体**
1. **办公室久坐族**:每天久坐超8小时者,内脏脂肪堆积风险增加127%(《柳叶刀》数据)
2. **素食主义者**:过度依赖精制碳水,缺乏优质蛋白,导致肌肉流失脂肪堆积
3. **产后宝妈**:激素变化 运动不足,形成顽固性内脏脂肪
**二、自测隐形肥胖的3个信号**
- **量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即为警报
- **捏皮褶**:腹部皮肤皱褶厚度超过2.5cm需警惕
- **看代谢**:餐后易犯困、运动耐力下降是典型征兆
**三、科学破解三步法**
1. **精准营养搭配**:每天摄入蛋白质=体重(kg)×1.2g,增加膳食纤维
2. **功能性运动处方**:每周3次"开合跳 平板支撑"组合,燃脂效率提升40%
3. **代谢修复技巧**:每天8小时进食法,睡前3小时断食激活脂肪酶
【专家提醒】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指出:"隐形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6倍,定期监测体成分比称体重更重要。"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季度进行专业体脂检测。
**结语**
健康中国行动已将体脂率纳入国民体质监测指标。转发提醒家人,大家一起关注健康!
如何定义肥胖?肥胖自测指南
最近新闻一直在讲肥胖,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范围内肥胖人数正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但是国家为什么会关注肥胖?又如何定义肥胖呢?
提到肥胖一般都会说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指数,但是什么是BMI指数,如何计算自测呢?
一、BMI计算公式
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米)
示例:
若体重为65公斤,身高为1.7米,则:
BMI=65÷ 1.7÷ 1.7≈22.5
二、BMI结果解读
三、我们需关注意什么呢
体重过轻:可能伴随骨质疏松,需加强营养和抗阻力训练。
超重/肥胖:增加关节压力(如膝关节、腰椎),需减重并配合低强度运动(游泳、快走)。
健康建议
超重者:控制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增加膳食纤维。
体重过轻者:补充优质蛋白(鱼、蛋、豆类)和钙质(牛奶、绿叶菜)。
所有人:定期监测BMI,结合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评估内脏脂肪风险。
通过定期测试BMI,可以及时了解体重变化,帮助预防慢性病和关节问题。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如肌肉量、年龄)综合判断,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