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胖没胖?定期测一测,马上就知道!
儿童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判断孩子是不是肥胖吗?
当然有,您接着往下看~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
01
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6岁及以上儿童可以通过计算自己的BMI值,跟下表进行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超重或肥胖。比如,一个8岁的男孩,身高140cm,体重40kg,他的BMI就是20.4,超过了8岁男孩的BMI界值19.7,那么他就被界定为肥胖。
来源:《学龄儿童超重与肥胖筛查》
02
体格生长监测
7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应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生长监测,测量孩子的身长、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利用“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WS/T 423-2022)或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平均值及范围,来判断孩子是否处于肥胖或超重。
来源:《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2022)》
03
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分别以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第75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作为儿童青少年正常腰围高值和高腰围界值点,当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中心性肥胖。
来源:《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
04
体成分分析
体成分分析是指通过专业设备测量体内脂肪含量、体脂率、体重等指标,更全面、精准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儿童体成分的具体标准,但通过观察体脂率的前后变化,也可以了解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变化,有助于制订个性化的体重管理计划。
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
保持什么样的监测频率比较好呢?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家长速查!7-18岁孩子超重肥胖标准公布,你家娃达标了吗?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慢性病风险。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为家长提供了权威参考!
**一、什么是BMI?如何计算?**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²(m²)。例如,孩子体重50公斤、身高1.5米,BMI=50/(1.5×1.5)≈22.2。
**二、不同年龄、性别孩子的超重肥胖标准**
根据最新标准,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BMI界值如下(部分关键数据):
- **7岁**:男孩BMI≥17.0为超重,≥18.7为肥胖;女孩BMI≥16.8为超重,≥18.5为肥胖。
- **10岁**:男孩BMI≥19.2为超重,≥21.9为肥胖;女孩BMI≥19.5为超重,≥21.5为肥胖。
- **15岁**:男孩BMI≥22.9为超重,≥26.6为肥胖;女孩BMI≥23.2为超重,≥26.6为肥胖。
- **18岁**:男女BMI≥24.0为超重,≥28.0为肥胖(与成人标准一致)。
**三、家长如何应对?**
1. **定期测量**:每学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并对照标准。
2. **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食品,增加蔬果和优质蛋白。
3. **运动干预**:每天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
4. **心理支持**:避免因体重问题打击孩子自信心,科学减重更关键。
**权威数据来源**: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
**结语**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家共同守护!快对照表格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远离肥胖困扰!
---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的BMI达标了吗?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吧!
2岁-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标准出来了!这些知识家长请收藏
根据《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国儿童2009--2019年超重率仍呈上升趋势,整体超重和肥胖人群基数继续扩大。而41%-80%的儿童肥胖可持续至成年,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肥胖呢?
指南建议
年龄≥2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诊断,BMI=体重(kg)/身高2(m2),2--5岁儿童可参考“中国0--18岁儿童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制定的中国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临界值点;6--18岁儿童可参考“学龄儿童超重与肥胖筛查”中6--18岁学龄儿童筛查超重与肥胖的性别年龄别BMI参考界值点;在18岁时男女的BMI均以24kg/m2和28kg/m2为超重肥胖界值点,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儿童肥胖除了环境、自身饮食和身体活动有关外,还和遗传因素有关,如越来越多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被识别,绝大多数肥胖为多基因背景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但单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极重度肥胖则比较罕见。
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越严重,遗传因素导致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对5岁以前就肥胖,有遗传性肥胖综合征临床特征或有极端肥胖家族史的患儿进行遗传检查以排除肥胖相关遗传性疾病。
对儿童单纯性肥胖,也应进行并发症风险评估。
常见的肥胖并发症:
1)内分泌系统:可能出现糖代谢异常、性发育异常、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2)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3)呼吸系统: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等;
4)消化系统: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囊疾病等;
5)神经系统:如特发性颅内高压、偏头痛、多神经病等;
6)皮肤:如黑棘皮病等;
7)心理:可能会有自卑、抑郁或焦虑情绪等;
8)肌肉骨骼:可能会出现下肢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孩子多重算肥胖呢?可以参考下面表格:
1)对6~17 岁儿童基于身高别体重、年龄别 BMI 标准差法进行超重与肥胖判定:
2)对 2~5 岁儿童基于身高别体重、年龄别 BMI 标准差法进行超重与肥胖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