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寿命!警惕腹型肥胖比单纯性肥胖更危险
肥胖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道,中国平均肥胖率达到12%左右,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如果问最容易发胖的地方是哪里,相信90%的人都会回答“肚子”,甚至有些人四肢纤细,却大腹便便,还特别难减~
而你可知,腹部脂肪堆积不只让你发胖,还可能给健康带来“暴击”——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大肚子型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1、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这项研究由英国拉夫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小组联合完成,他们分析了9652名40~69岁参试者的健康数据,包括:体重指数、腰臀比、身体总脂肪量,以及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测得的大脑灰质体积等。
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腹部脂肪增多,大脑灰质会减少(脑灰质是含有神经细胞的脑组织),脑容量就会变小。
而脑容量更小,或者说是脑部萎缩,和记忆衰退以及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联。
小贴士:
①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BMI≥24属于过重,>28属于肥胖。
②腰臀比(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男性>0.9,女性>0.8就是超标了。
2、腹型肥胖,比单纯性肥胖更危险
腹部肥胖也被称为“内脏脂肪”,人体腹部空间有限,又充满着各种组织器官,当腹部脂肪越来越多时,不仅会挤压脏腑,还可能嵌入各组织器官中,影响其功能。因此,它们比皮下脂肪的健康风险更高。除了会伤脑,还会带来以下伤害:
1、造成脂肪肝
脂肪沉积在肝脏会慢慢演化成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解毒功能,进一步增加肝纤维化、肝癌等风险,还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2、诱发糖尿病、高血压
腹型肥胖可导致人体脂联素含量降低,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数据表明:腹型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为正常人的10.3倍、是肥胖人群的2.8倍;
另外,腹型肥胖者血浆中的瘦素水平较高,会对肾交感神经活性和动脉血压造成刺激,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3、导致肾脏病变
大量脂肪包裹肾脏时,会导致肾脏循环不畅。而脂肪细胞分泌的特殊细胞因子,会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造成肾组织纤维化等病变。
4、提高心血管危机
腹型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类人腹部脂肪细胞会分泌大量促炎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增加癌症风险
《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1厘米,患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3%,尤其是肠癌,腰围每增加8厘米,患肠癌的风险就会提升15%!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超重目前被认为是排在吸烟之后的第二大癌症诱因,主要涉及肠癌、胃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13种癌症。
因此,若是有腰围超标、腰臀比超标、体重超标的人,该减肥了!
3、管理超标的腰腹
“管住嘴,迈开腿”,是最基本的“减肥良药”。而运动,不仅能帮助消耗热量,还能增加身体的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建议每天进行30-4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并配合下面这几步,提高腹部燃脂的效果:
1、V字对抗,锻炼腹部核心肌群
坐在瑜伽垫上,双腿略微抬高,身体稍微后仰,双手平举并快速进行上下摆动,每天做600次(可以分多组完成),有助于腹部燃脂增肌。
2、适当多吃膳食纤维
食物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对于减脂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一方面,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的时间,减少热量摄入;另一方面,其可以吸收肠内脂肪,形成一种复合物质,让脂肪不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起到减少脂肪摄入的作用。(川观新闻)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41岁男子,每天坚持夜跑3公里,1年后,身上的变化别人羡慕不来
为了改变亚健康状态,很多人开始跑步,没什么准备工作,穿上一双运动鞋就出发了。跑步就是这样,你随时可以开始,找个平坦的地方就能痛痛快快地跑一场,而且还能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不过,很多人刚开始跑步可是心不甘情不愿,无数次想放弃,好在最后坚持了,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案例分享
杭州陆先生今年41岁,五年前自己创立了一家公司,初创期人手不足,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经常出门跑业务、应酬,长期大鱼大肉让他的身体频频亮红灯。
前年体检显示血压和血糖偏高,医生叮嘱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但是他没有听,去年体检又发现中度脂肪肝,血脂也偏高,拿在手里的体检单突然变得沉重,如果健康都不在了,自己这么拼命又是为了什么呢?陆先生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要做些改变了。
考虑到晚上时间比较充裕,他选择了夜跑,朋友喊他去吃宵夜都不去,每天绕着公园人工湖跑几圈,顺便欣赏风景。
不过运动并没有现象中顺利,跑了没有三分钟肚子就岔气了,跑到20分钟的时候两条腿就像灌了铅,即便速度很慢了,他依然感觉出气大于进气,胸口撕裂得疼。
于是陆先生改变战略,他决定先快走,然后再慢跑,最后一小段再快跑冲刺,并且前一个星期每天只跑1公里,然后慢慢增加到3公里。同时他还佩戴了一个检测心率和血压的手环,防止心率过高,及时停止。
半年后,陆先生到医院复查,他的血压和血糖都降了下来,体重瘦了20斤,让医生感到惊讶。又过了半年,陆先生再次检查,医生告诉他肝脏已经变软,脂肪肝不见了。此时,陆先生的体重相较于半年前,又瘦了20斤。
坚持夜跑一年,他得到了什么?
血压、血糖指标下降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研究显示,运动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可行的降压方法,坚持下去能获得益处,但是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时不应该放弃药物治疗。
陆先生之前血压是140/90,现在已经降到120/80,之前的空腹血糖是6.5,现在是4.5,可以说血压和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
身材更加匀称
陆先生之前170多斤,腰腹和臀部的赘肉比较多,现在瘦到136斤,腹部赘肉明显减少,体脂率也有所降低,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精神,穿衣服也有气质,摆脱中年油腻男的称号。
肥胖者多病,尤其是腹部肥胖,对健康威胁更大,因为腹腔内脂肪太多,器官被脂肪包裹,很容易出现脂肪肝、胰腺炎,还会增加癌症风险。《英国癌症杂志》研究显示,腰围增加和癌症风险呈正相关,《神经病学》也有研究表示,腹型肥胖的人认知水平更低。
除了体重和健康指标的变化,陆先生还发现跑步是很好的解压方式,运动让自己更快乐、更有自信了。
不过,夜跑虽好,对三类人来说却不适合
第一类:心脏病患者,不适合在入睡前进行太多运动,而且夜晚气温有所下降,周围人比较少,若发生意外可能无法及时呼救。
第二类:视力不好的人,夜晚光线昏暗,高度近视、弱视的人尽量不要夜跑,避免意外摔倒。
第三类:老年人夜跑不太安全,应谨慎对待。
夜跑有利有弊,要注意光线和人身安全,可穿着荧光背心,提高自己的辨识度。
夜跑时间太晚,会影响睡眠和身体发育吗?
超过6点都可以算是晚上,但是具体几点跑步还是有区别的。综合安全、疲惫感、吃饭时间等多个角度,建议在7.30-9.30之间进行,10点之前结束。
夜跑如果太累太剧烈,结束后会十分疲惫,肌肉很酸,心跳很快,这种状态下无法睡眠,等到身体慢慢平复下来,可能已经快到11点,那就睡得太迟了,容易造成第二天睡眠不足、精神倦怠。
另外,有的人运动过度,睡觉时还会抽筋、关节疼,甚至大脑过于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健康的初衷。
没事跑一跑,异常跑步姿势需重视
身体左右乱晃打摆子
跑步时重心在左右腿来回交换,就像汽车上的摆件,脚后跟还经常疼,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和受力不均、鞋子挤脚、运动时间过长有关,要注意治疗和调整。
两腿发软无力像面条
跑步没有力量,耐力和体力很快就耗光,膝盖还容易水肿,可能是滑膜炎,主要和不科学锻炼、跑步姿势错误、短时间内运动量加大有关,感觉双腿无力时多休息,减少活动。
膝盖过度弯曲,一伸直就疼
跑步时大腿揪着疼,就像有针扎,一伸直就疼,只能弯着腿弓着背慢慢跑,多半是髂胫束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大腿上一根筋拉伤了,影响肢体屈伸,所以才会有紧绷感、针刺痛,不宜继续运动,尽快治疗。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果你觉得夜跑好,那就寻找夜跑,如果你早晨能起得来,也可以晨跑,运动时间不需要太过讲究,关键是注重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度。
参考资料:
[1]影响寿命!警惕腹型肥胖比单纯性肥胖更危险·北青网.2022-07-05
[2]注意跑步姿势 谨防四种疾病·厦门晚报.2022-05-06
[3]Fun Run——夜跑 ,当你夜跑时,也要注意健康与安全·家庭医生报.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