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丨一家三口组团减肥,减重手术为患者带来“新生”
“如果早点做减重手术,能少走很多弯路,也不会让孩子的青春被肥胖困扰。”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门诊复查的李女士感慨,减重手术真的让孩子们找到了重塑健康的捷径。
患者在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门诊复查。医院供图
减重手术带来新生
李女士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面对学习、成长压力,体重迅速增加。19岁时,李女士女儿的体重已经严重超标,随之而来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困扰,月经周期逐渐紊乱,其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低落,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李女士曾带女儿前往多个科室就诊,尝试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方法,但效果都不明显。女儿的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因为情绪问题进一步加重了暴饮暴食的习惯。直至李女士了解到减重手术,她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决女儿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生为李女士的女儿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建议她通过减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手术半年后,李女士的女儿成功减重80斤,体重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随着体重的下降,其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了。
看到女儿减重手术的变化后,李女士找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让他为自己和儿子进行减重手术,一年后,儿子减重100斤,李女士自己也减掉了55斤,女儿累计减了80斤,一家三口总共减重235斤,相关代谢综合征得到了显著改善。
“过去为了减肥,全家人都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减重手术不仅帮助我们成功减重,还改善了我们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李女士表示,手术后变化最大的是女儿,体重减下来月经正常了,情绪变好了,整个人变得自信了。
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牵头撰写、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指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机制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以达到限制摄食量和/或减少营养吸收,从而减轻体重。
张鹏指出,减重手术不仅能帮助患者减重,还能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手术通过减少胃容量或改变肠道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食欲,减少热量摄入,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从目前最新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建议的阶梯治疗方案来看,对于BMI≧32.5kg/㎡的患者,肥胖合并相关代谢疾病较多的患者,优先考虑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症。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主题为“系统改革肥胖防治,塑造健康生活环境”,强调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挑战,更是社会生活健康系统性变革的议题。张鹏认为,李女士一家的案例表明,减重不仅改善了一家三口的健康状态,更让儿子和女儿摆脱肥胖,减少社会歧视,增强了社会融入。
张鹏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经常将肥胖的发生归结于个体的懒惰、不自律等因素。但深层分析会发现,肥胖的发生不仅是个体因素,更有多重的社会因素,例如工作环境、食品卫生、肥胖防控观念等。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作为“减重国家队”,将积极牵头制定行业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推动权威减重科普、参与社会公益行、肥胖防控等工作,推动系统改革肥胖防治。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体重108公斤!13岁“小胖墩”患“四高” 警惕肥胖带来的隐患!
来源:【华声在线】
体重108公斤!13岁“小胖墩”患“四高”
警惕肥胖带来的隐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华声在线8月8日讯 10岁身高153厘米体重81.5公斤,13岁身高170厘米体重108公斤、17岁身高173厘米体重近150公斤……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房的钢床,被这些重量级孩子压弯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高”已不是成人的专利,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如何避免孩子肥胖?8月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案例:少年兄弟因肥胖患“四高”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接连收治了好几例“四高”患儿。
长沙13岁的李小柯(化名)身高170厘米,体重达到了108公斤,双侧腋下和颈部可见明显的黑色色素沉着。李爸爸表示:“原本只是因为孩子要上初中了,来做个健康体检,没想到医生会让他住院。”原来,医生检查发现李小柯出现了明显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有高脂血症,尿酸指标轻微超标,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最高时达到了160/110毫米汞柱,血糖最高达到了20,被诊断为糖尿病。
发现小儿子的问题后,李爸爸把17岁体重近150公斤的大儿子带到医院检查,也查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黑棘皮病,还有轻度的高尿酸血症。医生建议做肝活检,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但由于其油脂太厚,B超无法探清楚具体位置,只能等他减肥后再做相关检查。
危害:肥胖影响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日前正式公布了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类慢性疾病的《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呼吁通过科学饮食与规律运动来有效防控这些日益普遍的慢性病。然而,“四高”已经不是成人的专利了,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肥胖是造成儿童患上“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生理发育和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通常表现为难长高,男孩性发育不良、女孩性早熟,大多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成人病”。
专家分析,引起学龄期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是饮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其次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课余时间都花在网络或游戏上,体育运动量明显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少肥胖的孩子,父母也有肥胖的情况。
警示:肥胖导致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
随着肥胖症全球化流行,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全球儿童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23%—77%。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表示,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一般来说,脂肪肝很少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常因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确诊。此类患儿多数合并肥胖症或有近期体重腰围增长过快史,可合并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
有50%患儿在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30%—50%的患儿有黑棘皮病,他们的生活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下降。脂肪肝虽是良性病变,但如果听之任之,不采取有效措施,也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目前认为,脂肪肝是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服务
家有“小胖墩”如何应对
针对肥胖儿童的脂肪肝,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支招:第一要控制孩子的饮食,严格控制糖类和热卡高的食物、水果等;第二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日60至90分钟,每周5日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减重。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柳娜 张警盈 黄艳 曾星怡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科普|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也有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晶昀 AI创意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年”成为热议话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强调,将通过三年行动推进全民体重管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风险。
这一政策关乎国民整体健康,于女性而言,肥胖对于生殖系统更有深远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超重和肥胖定义为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定量评估人体情况,成人BMI介于25-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人群特点将成人BMI≥24定义为超重,BMI≥28定义为肥胖。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别达到34.3%和16.4%,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关系到每个女性当妈妈的权利。举个例子,28岁的小美结婚3年怀不上宝宝。检查发现,身高160cm的她体重85公斤,血糖血脂偏高,月经非常不规律,3到6个月才来1次。医生告诉她:“减掉30斤,好孕自然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小美成功减重后自然怀孕。这样的真实案例经常在医院上演。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明确证实肥胖可以导致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其对生育的影响不仅限于生理结构,更涉及分子层面的复杂调控,通过多重机制干扰女性的生殖系统,影响生殖能力。
月经异常和异常子宫出血
研究提示,肥胖可以导致性发育提前甚至性早熟。多数BMI较高的女孩的月经初潮时间早于同年龄BMI较低的女孩,这是因为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在青春期启动中发挥扳机作用,肥胖女孩的体内脂肪较多,分泌的瘦素水平较高,因此月经初潮时间也较早。
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过量分泌瘦素和雌激素,同时抑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引发高雄激素血症。肥胖女性合并糖代谢、脂代谢的障碍,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瘦素抵抗和高瘦素血症等,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正常功能,影响卵泡发育,造成排卵障碍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稀发或者闭经。
而在围绝经期,肥胖对于女性月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无排卵性的异常子宫出血。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孕和流产
研究显示,BMI≥28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2.7倍。肥胖女性的卵子质量下降,其卵泡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升高,线粒体功能受损,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与受精能力,造成不孕。动物实验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卵母细胞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加。同时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可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胚胎着床率,并且肥胖女性高胰岛素血症会影响胎盘血供,诱发血栓形成,因此,胚胎发育异常,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会增加。
肥胖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催化剂”。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痤疮及不孕等,肥胖女性的PCOS发病率较正常体重女性高3-5倍,而大约75%的PCOS患者合并肥胖。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激素分泌失衡,加重临床症状。
自然怀孕的肥胖女性流产的风险会增加。在反复流产的女性中,与肥胖的相关性更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治疗时,肥胖会影响盆腔超声检查和取卵的安全性。同时,促排卵药物需求量更大,但反应不良的周期取消率更高,获卵数可能会减少,胚胎发育潜能偏差,临床妊娠率降低。资料显示,即使IVF治疗成功妊娠后,流产风险也较正常体重女性增加1.5倍。
子宫内膜病变
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丰富,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细胞过度增生,另外肥胖还与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肥胖或体重增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并且肥胖程度越重,发生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风险也越高。与正常体重女性(BMI35)者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飙升至4.7倍。在子宫内膜癌人群中,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特异性死亡率增加2倍有关。
对于女性孕期的影响
肥胖女性在妊娠期面临多重健康威胁,形成“母体-胎儿”双向风险链。肥胖女性怀孕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并且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高血糖环境同时增加巨大儿、肩难产及新生儿低血糖风险。
因为肥胖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肥胖女性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2-3倍,且这一风险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增加。
肥胖女性产前抑郁和早产的风险同样增加,肥胖孕妇剖宫产率增加50%,术后感染、血栓形成风险升高。总之,BMI越高,产科风险越大。
肥胖女性的子代远期健康亦受波及,如儿童期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神经发育障碍。母亲肥胖可能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子代代谢功能。研究发现,肥胖女性子代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成年后肥胖风险增加40%。母亲妊娠前BMI对子代成年后体重、腰围和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妊娠期体重增长的影响。母亲妊娠前肥胖的子代认知和行为异常的风险偏高,交叉运动和阅读能力均显著受到母亲妊娠前BMI的影响。
肥胖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危害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贯穿女性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提出,不仅是对慢性病防控的顶层设计,更是对女性生育力保护的重要政策支持。值得欣慰的是,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具有可逆性。通过科学减重,如合理膳食、规律运动、代谢性疾病干预等,可显著改善内分泌环境,逐步恢复生殖健康。正如案例中的小美,减重后成功妊娠的经历印证了“体重管理是性价比最高的生育力保护方案”。
余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