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肥胖人群(佛山肥胖人群有多少)

文章目录:

佛山人又“胀”了?!是时候关心一下你的体重了!

4月是全国第36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

佛山人的体重健康吗?我们可以怎样保持健康体重?4月16日,佛山市卫健局、市疾控中心以及医院的健康专家一起参加《早晨 从946出发》节目,介绍佛山最新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调查数据,以及给市民保持健康体重一些实用指引。

图: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爱卫科科长王兵、市职业病防治所副所长郭垚、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四级主任科员古嘉诚、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主管医师严成文、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肝脂肪减重门诊主任医师吴李贤、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何小颖参加《早晨 从946出发》节目。

佛山每2个成年人有1个超重或肥胖

今年“爱卫月”首次提出了“健康体重”的理念,市卫生健康局爱卫科科长王兵解释,“其实只要体重(比如BMI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患各类疾病的几率都会低很多,因此只要保持健康体重,对健康的危害就越低。”

早在2019年,佛山市疾控中心就围绕体重身高指数,即BMI,向本地2万名居民开展抽样调查;2023年也向1万名居民开展了新一轮的调查,初步统计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24≤BMI<28)为31.5%,肥胖率(BMI≥28)为13.0%,全市超重肥胖率为44.5%。根据标准,18.5-23.9为正常水平,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这表明佛山15岁及以上居民中,差不多2位居民中就有1位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率均高于2019年水平(2019年超重率27.3%,肥胖率8.2%)。

分年龄段来看,45-59岁年龄组的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占比超过5成,为53.8%(其中,超重率38.5%,肥胖率15.3%)。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四级主任科员古嘉诚分析,这个主要是45-59岁年龄段的人群相比年轻人运动量要少所致;而60岁以上退休人群运动量又有所增加,同时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所以这个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相比退休前人群要低。

图:BMI(体重÷身高的平方)。BMI在18.5-23.9属健康体重,小于18.5属低体重,大于24属超重,大于28属肥胖,大于35属手术减重指征。

初步分析发现,相比2019年,从2023年的调查数据看出,佛山人除了超重肥胖率升高,居民的人均谷物类(米、面、包子)、肉蛋类(包括海鲜)摄入量也出现明显升高,而运动量变化不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吃得比以前更多了,所以超重肥胖比例也随之升高。”古嘉诚解释。

吃外卖、喝奶茶、熬夜...都会加重形成脂肪肝

佛山每3个人可能就有1个患脂肪肝!

市一医院感染科肝脂肪减重门诊主任医师吴李贤介绍,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成年人中有超过50%超重或肥胖。其中,脂肪肝患病率也遂年增加,目前达到25%-30%,“在佛山,大概每3个人中就有1人患脂肪肝,全市约有300万人,数量也不少。”

形成脂肪肝,首要原因就是喝酒多!其次是吃外卖、喝饮料奶茶多,以及熬夜、久坐不动、吃夜宵、应酬多等,“现代人很多追求快捷便利的饮食方式,比如经常点外卖、奶茶,当中就有很多加工合成品,而且多数是多糖、多盐所致。”吴李贤解释。

目前70%以上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与超重肥胖直接相关!吴李贤说,如果市民一直维持不健康的饮食和健康方式,导致超重或肥胖,就有可能进一步形成脂肪肝、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性疾病、心理疾病等有密切相关。

减重是健康的关键,也是养肝的关键!吴李贤介绍,目前专业减重技术主要采用N 1理念来管理,N就是营养、运动、行为干预、药物、手术等减重方法。1代表掌握维持体重的技能,这是体重不反弹的关键。

其中,营养减重最有效,比如低碳生酮、低碳、5 轻断食、高蛋白饮食、限能量等。运动是维持体重的基础,运动分有氧运动及阻抗运动,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跑步、游泳、骑单车、椭圆机等,有氧运动可以燃烧脂肪,改善代谢性疾病;还有阻抗运动(力量训练):肌肉含量增加了,基础代谢率提高了,胰岛素抵抗改善了,代谢性疾病也可以缓解。同时,行为干预是关键(戒酒、不喝饮料奶茶等)。药物治疗是辅助,比如通过药物注册,增加葡萄糖依赖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低饥饿感;对于肥胖经非药物减重失败者,可以在减重专科医生的评估下使用。“对于超重的健康人群,建议还是通过饮食、运动、行为矫正来达到控制体重,如效果欠佳,可以寻求医院减重专科帮忙。”吴李贤说。

儿童肥胖可能有早熟风险

佛山儿童的体重情况又是怎样呢?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何小颖介绍,根据2023年市妇幼的门诊接诊数据显示,就诊的13万多名未成年人中,存在超重或肥胖情况的约有1.5%,即2000人左右。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得高,即使胖一点也无所谓,其实孩子过早肥胖存在早熟风险。”何小颖表示,接诊期间会给每个孩子派发一份BMI生长曲线表,可以提前发现一些孩子的早熟风险,(早熟可能会导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反而长不高,女孩子可能会出现“早经”等异常),因此从小孩6月龄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意识。

何小颖进一步解释,孩子在6-24月龄会进入“食物转换期”,俗称“辅食”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以后执行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食物转换期”,建议孩子要完成3个转换任务:第一个是食物性状的转换,从进食液体食物,逐渐转换成进食固体食物,从喝奶转换成吃饭;第二个是达到食物多样性,从单一食物,逐渐转换成多种食物输入,就是从只喝奶,到摄入谷类、蔬果、肉蛋等多种食物;第三个是进食方式的转换,从被动进食逐渐转换成自主进食,就是从被喂奶,到自己用碗筷进食。而对于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的孩子,即3-16岁的孩子,就需要采用个体化的指导方式来调整。有需要的家长也通过医院保健门诊详细了解。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韵诗,主持人大田。

肥胖就是“吃得多动得少”?错!内分泌科专家:很多疾病也会引起肥胖

近日,随着减重版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全国各地的医院开出处方,在内分泌科不少患者开始咨询药物减重与生活方式控制的有效性。实际上,肥胖不仅与生活方式有关,还与不少疾病有关,内分泌专家指出,当疾病引起肥胖,就需要对因治疗了。

肥胖人群可寻求专科人士的帮助

近1/3的人群超重,减重并不容易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2024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全球已经有42%的成人(约22亿)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而且肥胖人群还在持续增加。根据《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何为超重,什么又是肥胖症?佛山和祐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兴平指出,临床上对肥胖症常用两个诊断标准,一个体质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正常体重为18.5 kg/m² ≤ BMI<24kg/m²,当24kg/m²≤BMI<28kg/m²为超重;BMI≥ 28kg/m² 为肥胖。

可是,减肥并不容易,且还常常面临反弹的风险。研究显示,依靠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减重的幅度平均7%。有内分泌专家指出,很多肥胖人群很难减重,比如有肥胖基因、BMI超过40,用常规办法效果一般,饮食控制也只是杯水车薪。

肥胖症符合条件时可用药减重

肥胖也会因激素分泌异常所致,需对因治疗

“吃得多动得少”,这是肥胖症的罪魁祸首,其实并非如此。11月19日,沈兴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肥胖是一种疾病,是由遗传易感性、不健康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致胖因子和不良早期生活及其他并存的潜在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沈兴平表示,这和不自律、不爱运动、爱好美食、管不住嘴等没有画等号。

27岁的陈婷(化名)在公关公司上班,几乎每天都加班,时不时还要出差,工作强度很大,这使得她压力倍增,因此常常会用吃喝减压,1.6米体重的她体重达到了72kg,BMI为28.12,进入了肥胖症的行列。她自己没有时间去运动,又不太想节食,于是在了解到佛山和祐医院有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后,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咨询医生是否可以用药物来减重。

“单纯靠控制饮食自己真的做不到。”很多肥胖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才导致的肥胖。实际上,并不全是如此。沈兴平指出,很多肥胖还与激素分泌异常或其他疾病有关,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肥胖,仅仅是运动或饮食还不足够,还需要对因治疗才能取得好的减重效果。所以在陈婷就诊时,医生详细询问和查看其检查结果,“是否有甲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血糖、血压、血脂等是否正常。”

据悉,当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佛山和祐医院开出首个处方。专家也提醒大众,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因为错误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每逢佳节“胖三斤”?三水名中医为积食消滞支招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美食佳肴应有尽有,然而过度饮食却令不少市民出现积滞、消化不良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赵敏表示,市民可以尝试煲一些消积解滞的汤水,配合适量的运动,达到滋养脾胃的效果。

春节期间,阖家团圆宴席不断,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摄入过量,加之熬夜守岁、缺乏运动,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湿浊积聚。记者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看到,因为肠胃问题前来求诊的市民不在少数。市民李女士说,春节过后总觉得腹涨饱滞,胃动力不足,有时还伴有呕吐的症状,所以前来求诊,希望通过中医调理。

不少市民因春节期间过度饮食导致肠胃不适,到医院求诊。

“春节过后饮食过度出现积滞的情况十分常见,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胀、腹部胀满,嗳气反酸、食欲不振,严重的还会恶心、呕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赵敏表示,长期积滞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例如代谢减缓,引发肥胖,血脂升高、血糖波动,降低胃肠功能,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等问题。为此,大家出现类似的症状时,可以通过中医辨证,对饮食进行调理。而广东人喜欢煲汤,可以采用谷芽、麦芽、山楂、鸡胗煲汤(孕妇不采用山楂)。也可以用独脚金加猪横脷煲汤,同样可以起到消积解滞的功效。有部分人喜欢吃雪糕等生冷食品,往往会损伤脾胃,这种情况可以在煲汤时加入云苓、淮山,也可以饮用生姜水、紫苏水,有和胃健脾的作用。

除中药膳调理外,赵敏还建议市民节后践行“渐进式健康复位”。饮食清淡渐进,以小米粥、萝卜汤等易消化食物过渡,减少辛辣刺激;每日快走30分钟或练习八段锦,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进行辅助,常按足三里、中脘穴,增强脾胃运化能力;而规律作息也十分重要,大家尽可能早睡早起,午间小憩,避免过度耗神。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浩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