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非肥胖(产后肥胖难减吗)

文章目录:

产后肥胖?别急!产后减重慢慢来

产后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产后肥胖的危害是容易患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等。

糖尿病

临床统计发现,产后肥胖女性中出现糖尿病的人数为非糖尿病人数的4倍,这一比率随和肥胖程度成正比。这主要是由于肥胖细胞过多,胰岛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一般为正常时的5-10倍),血液中的糖分变为能量。致使胰岛长期负荷过重,功能衰退时,血液中的糖分增加,无法被充分利。

高血压

肥产后肥胖高血压患者人数可达20%-50%,并伴随着肥胖程度的提高,这一比率将成倍增加。

高脂血症

产后肥胖者的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消耗减少,血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堆积,血脂容量上升。

心脏病

当产后脂肪和体重上升时,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提高。这就要求心脏负荷运转,增强收缩,输送大量的血液,以满足血液运送到组织器官的需要。因此,心脏的负担增大,心脏功能受影响,加大发生心脏病的几率。

产后肥胖怎么减肥最快

一、跳舞

产后跳舞是消除腹部赘肉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身体的扭动,腹部松垮的赘肉可以在不断的运动中快速地消耗,而且舞蹈的强度不会非常剧烈,但是却可以让腹部的肌肉在不断的运动锻炼中慢慢地变得更加紧实。除此之外,在运动中让身体内的代谢功能发生作用,从而让减肥瘦身的功效更加明显。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重拾苗条身材就指日可待了。

二、瑜伽运动

瑜伽也是运动强大不大但效果极佳的产后减肥方式之一。产后的妈妈可以通过塑身瑜伽,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让身体的消化功能正常进行,达到良好的整体瘦身效果。长期坚持下去,还会让身材更加凹凸有致。

三、 跨马步

跨马步即最简单的蹲坐方式。跨马步的运动可以轻松地紧实臀部的肌肉线条,从而甩掉臀部多余的赘肉,让臀部的变得更加紧实挺翘。除此之外,对于锻炼腿部的肌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产后肥胖减肥注意事项

1.月子期间不宜减肥

女性在生产后,身体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需要充分恢复,同时在月子期间还要频繁母乳喂养和辛苦育儿,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因此无论如何在坐月子期间都不要以任何形式试图减肥恢复体型,那样会严重地伤害到身体。不过也要注意,在月子期间亦不能享用太多高油脂和高糖分的高热量滋补品,那也会给日后的减肥加重负担。

2.不要节食减肥

怀孕时候,妈妈们都会吃很多食物进补。在生育后,一些妈妈就会想着通过节食的方式来快速减肥。然而,产妇的身体还未恢复到孕前的程度,还应保证营养的供给。节食会给妈妈们本身虚弱的身体带来伤害。

3.不要过早运动

在产后的2个月内,身体都比较虚弱,不适宜做运动。当分娩满2个月且身体得到恢复后,妈妈们可以从强度低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做一些运动了。在产后6个月,可以加大运动的强度。

4.不要吃得太“补”

经过生育,妈妈们耗尽“元气”,家里人就会用各种美食来给妈妈进补,犒劳妈妈们。但是,吃多了,会让妈妈们胖上加胖。因此,妈妈们在产后进补还得认清食物热量,选择低热量的食物。

5.不要不把肥胖当回事

很多人认为产后发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会不把肥胖放在心上。如果你是这样放纵自己身材的话,你就没有动力减肥,好身材离你就会更远一步了。

6.腹带不能过紧

腹部肥胖是产后发胖的突出问题。产妇在产后早期可以使用腹带。因为,产后产妇的肚皮较为松弛,每当活动量大时,体内游离的脏器牵拉会使人感到非常难受,但应切记腹带不能过紧。

7.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美容瘦身最轻松方法。然而,新生儿的出生会打扰妈妈的作息。为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分担照顾新生儿,不要把所有事情自己揽上身。

5项产后恢复,你做到了吗?

每一个宝妈生完宝宝后,都想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产后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含着身体、心理、形体等各个方面。那么产后恢复这几项指标,你达标了吗?

吕玲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第1项:坚持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亲最好为婴儿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坚持哺乳到两岁。人类母乳最大的特点是其成分与子代的发育同步变化,能提供孩子同期生长发育的营养素需求。

哺乳不仅可以强化母婴的情感联系,规律有效的哺乳还可避免产妇因乳汁淤积造成的乳房胀痛,减少乳腺炎的发生。不仅如此,哺乳还能大大降低产妇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宝宝吸吮的刺激可抑制排卵,延缓月经复潮,推迟再受孕的时间。

母乳喂养对子宫复旧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乳头和乳晕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受到刺激时将冲动传到垂体后叶,使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从而加强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帮助子宫复旧,加速恶露排出,从而减少产褥感染的危险。

此外,母乳喂养可预防宝妈产后肥胖。因为母乳喂养可促进乳汁分泌,加强母体新陈代谢,将体内多余的营养成分输送出来。

第2项:生殖系统复旧

  1. 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非孕期的过程,为子宫复旧,一般需要6~8周。主要表现为子宫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产后一周宫颈内口关闭,胎盘附着面修复需6周;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子宫底均有下降;产后一周,子宫似妊娠12周大,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及;产后10天,子宫下降至真骨盆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子宫;产后16周,子宫恢复正常。

如果子宫复旧不佳,子宫收缩不良,恶露增多持续时间长,应警惕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切口裂开、子宫感染等问题。产后10天发生的阴道大量流血常由胎盘胎膜残留引起,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所致的阴道出血多在术后2~3周发生,恶露淋漓不尽,疼痛,合并感染时有恶臭味,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骨盆恢复。怀胎十月,妊娠期女性分泌催产素使骨盆关节、韧带松弛,易于分娩,加上宝宝的重量使得骨盆变宽、变形、髋关节移位。可利用骨盆修复带等物理方法矫正骨盆,帮助骨盆恢复。

3.盆底肌修复。盆底肌像一个“网兜”,将女性的膀胱、尿道、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所以盆底肌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这张网变松了,女性身上很多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对产妇来说,不论哪种分娩方式,都会使盆底肌变得松弛,顺产会更加明显一些,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盆底肌松弛引起阴道松弛,严重的不仅影响夫妻生活、造成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还容易造成各种妇科疾病,严重者会引发子宫等器官脱落,因此,产后盆底肌修复至关重要。

第3项:防止产后盆腔炎

产后盆腔炎是指产后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的多种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造成产后盆腔炎的原因有:产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 分娩时会阴侧切或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等操作,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产后宫颈口松弛,细菌容易上行感染;产后子宫内有残留物,如胎盘、胎膜残留等,造成持续阴道出血增加感染机会;顺产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胎膜早破、肥胖等因素;产后急于瘦身,使用束腹带,造成盆腔血液循环不通畅,饮食过少,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剖宫产、产妇肥胖、贫血、产前营养缺乏、产后过早恢复性生活等。

经验性临床治疗盆腔炎多采用抗生素、活血化瘀的中药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用药不良反应及盆腔炎不能根除等因素,不但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也让患者饱受疾病煎熬。分娩后要注意日常护理,饮食要加强营养,适度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免妇科病影响身体健康。

第4项:产后心理修复

在经历了难熬的生产过程后,雌激素下降、体力消耗、角色转换,等等,造成宝妈常会因一点小事就感到委屈,甚至伤心落泪,这些症状大多会在产后一周内发生,并能自行恢复,但也有不少宝妈会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女性产后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通常在 13%~19%。有研究指出,来自家庭、社会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可以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从而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产妇摆脱孤独感、无助感,家庭成员应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但如果发现产妇抑郁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第5项:产后体重管理

如何减轻产后体重,恢复和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是困扰很多宝妈的难题。虽然孕期增重不可避免,一般来说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之间的正常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的合理值为11~16公斤(包括胎儿、羊水、乳房、子宫等),这些增加的重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相较于产前,产后一个月所增加的体重,才是产妇净增长的体重。产后体重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减掉这些多余的脂肪。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后体重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饮食。产后饮食依然要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原则。既要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又要避免营养过剩。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位产妇的代谢情况不同,因此在专业营养师评估和指导下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二是适当运动。有研究表明,饮食与运动结合的产后体重管理,要比单纯饮食控制的效果更好。产后躺在床上“坐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妇一般在顺产后2~3天就可以开始适当进行产褥期保健运动了,待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运动类型、频率和强度。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应根据自身状况和恢复情况,缓慢增加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

三是保持良好心态。不良情绪会使产妇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新陈代谢,造成肥胖。此外,产后瘦身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坚持才是“硬”道理,坚持才能胜利。

世卫组织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肥胖

让很多家长都头痛的儿童肥胖问题,或许是出在了孩子出生后的喂养问题上。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从未接受母乳喂养或接受母乳喂养时间较短的孩子肥胖的风险更高。据了解,这个结论是世卫组织分析了21个欧洲国家1370万儿童的健康数据得来的。

埃默里大学教授也觉得应该着重提出儿童肥胖这个问题,坚定支持母乳喂养,觉得这对孩子是个保护。对于6-11岁的儿童来说很有必要,可以有效预防超重和肥胖。

此外分析中还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支持,表示对新生儿给予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可使孩子超重几率降低13%。并且表示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就不会肥胖。专家因此建议将母乳喂养时间延至两年甚至更久。

对于这项结论,虽然众多网友理解,却纷纷表示一直给孩子母乳喂养不太现实,不是工作不允许就是身体没条件。也有网友觉得妈妈们尽力而为就好,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它是最常见也是最适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不仅对宝宝,对妈妈也有很多好处。

对宝宝来说,母乳喂养除了上文提到的可以预防儿童肥胖外,其实还有以下这些好处:

1、降低宝宝患病和死亡的概率,因为母乳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抗体,帮助婴儿抵御感染和疾病。此外,母乳喂养的宝宝发育也不会比配方奶宝宝差,甚至拥有更健康的体重。

2、提高宝宝的智力,研究发现,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有更高的智力。并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宝宝智力提高就越明显。

3、预防宝宝过敏和哮喘,宝宝在头6个月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过敏和哮喘,而且长大后也有持续的保护作用,即使孩子有些家庭过敏和哮喘史。

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对自己也有以下好处:

1、降低妈妈产后出血的几率,从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妈妈产后贫血的几率也随之降低。

2、帮助妈妈迅速恢复到孕前体重,和单纯配方奶喂养的妈妈相比,纯母乳喂养的妈妈消耗地更多更快,可以更轻松地减轻体重。

3、推迟再次怀孕的时间,有时间恢复身体。因为哺乳期是不会有月经,也就避免了女性再次怀孕,从而有更多时间可以好好恢复身体。

4、从长远来看,也可以降低妈妈患上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5、有研究表明,也可以降低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母乳喂养对于妈妈和宝宝的亲子关系也大有好处,会让宝宝更依赖妈妈,双方建立起依恋关系。

尽管母乳喂养是妈妈的个人选择,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身体条件有关。但社会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视,却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们都需要给妈妈和宝宝提供更好的哺乳环境,让宝宝安心让妈妈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