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特工接生(胖胖的特工 欧美电影)

文章目录:

“中国首胖”:450斤被告病危,8个月暴瘦200斤,娶娇妻生儿育女

[赞]2007年,重庆市大足县的梁用以450斤的体重成了上海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第一胖”。

这份荣誉对梁用来说是一种“枷锁”,因为体重的原因,梁用不但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平时走路都非常困难。

终于有一天他突然倒在了家里,幸亏家人及时把他送进了医院。

当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梁用的家人彻底被惊醒了。

为了能够活下去,梁用下定决心要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没想到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但成功瘦了200斤,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梁用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被“肥胖”压垮的童年

1979年,重庆大足县宝顶镇的老梁家添了个“大胖小子”。

孩子出生时足足10斤重,接生的医生啧啧称奇,老梁笑得合不拢嘴,给儿子取名“梁用”,盼着他能靠这副身板顶起家门。

谁曾想,这份福气却成了梁用一生的枷锁。

用3岁那年体重已达到80斤,胳膊上的肉叠成层层褶皱,活像米其林轮胎的吉祥物。

村里人起初还夸他“壮实”,可当他长到14岁体重飙至360斤时,嘲笑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肥猪”“肉球”……这些外号成了他学生时代的全部记忆。

体育课上,他缩在角落啃馒头,听着操场上的嬉闹声。

放学路上,顽童们朝他扔石子,他只能踉跄着逃回家。

初中毕业后,他彻底把自己关进房间,门外的世界太锋利,而食物是唯一柔软的安慰。

400斤的“怪物”

成年后的梁用体重突破400斤,身高却定格在155厘米

他像一颗臃肿的球,连系鞋带都要靠父母帮忙。

镇上人把他当“奇观”,商家请他拍广告、跑演出,可赚来的钱全变成了更厚的脂肪。

深夜,梁用常常被窒息感惊醒,双腿因过度承重疼到无法入睡。

父亲也曾带他四处求医,可医生们摇头叹息:“没病,纯属吃出来的。”

为此,梁用也不止一次说要减肥,但是每次看到食物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大快朵颐起来。

直到2002年,一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梁用,也让他有了减肥的决心。

眼看着到了娶媳妇的年纪,梁用的家人也非常着急,姑姑就为他介绍了一位同乡姑娘唐晓燕。

第一次视频通话时,梁用紧张得手心冒汗,可屏幕那头的女孩笑得温柔:“你说话真有趣。”他们从诗词聊到家常,从日出聊到深夜。

为了赴约见面,梁用咬牙坚持减肥,短短数月他就减掉了160斤,达到这个体重对梁用来说差点要了他半条命。

但为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再苦也都值得。

好在见面后,唐晓燕并没有嫌弃梁用又矮又胖的身材,两个人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2004年,他穿着特制西装迎娶唐晓燕,镇上人议论纷纷:“这姑娘图啥?”

而答案只有唐晓燕自己知道,虽然梁用长得胖,但他却是一个非常心细又会关心人的优质男。

两个人结婚后,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但这个生命的到来差点要了梁用的命,这到底是为何呢?

再次出现“幸福肥”

自从梁用和唐晓燕结婚后,他每一天都被甜蜜的幸福感包围,也正是因为太幸福了,梁用也开始松懈了。

特别是妻子怀孕后,梁用的父母总会想着法给唐晓燕做各种美食。

而唐晓燕吃不完的饭,都被梁用包揽了,妻子怀孕期间,梁用的体重反弹至450斤。

对于自己再次出现的幸福肥,梁用并没放在心上,而且他已经有老婆孩子了,还注意那么多干嘛。

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突然有一天,梁用只觉得两眼发黑,随后就直接倒在了地上。

幸亏父母和妻子都在身边,他们连忙叫来救护车把梁用送进了医院。

在抢救室里,医生直言:“再胖下去,活不过三年。”

唐晓燕挺着孕肚日夜守候,给他擦身、喂饭,甚至帮他如厕。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梁用,再想起白天医生说的话,唐晓燕再也绷不住了,她哭着对梁用说:“孩子不能没有爸爸,我不能没有你。”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醒了浑噩的梁用。

梁用再次拿出恋爱时的勇气和毅力,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再次做出了减肥的决定。

但梁用这样的体重,仅靠节食和运动是很难减掉的,于是,他再次来到医院,希望通过手术干预配合自己减重。

在广州的医院,专家们为他切除了水肿的脂肪层。

手术台上,梁用恍惚听见仪器“嘀嗒”声,仿佛生命倒计时。

术后第八个月,当他站上秤盘看到数字骤降200斤时,竟像个孩子般又哭又笑。

减掉的不仅是体重,更是压了他三十年的自卑与绝望。

此后,梁用在尽量控制饮食的同时,也坚持做运动,虽然体重稍有增加,但他已经在努力控制了。

像不像正在减肥的你?

如今的梁用,在宝顶镇开了家“朝中茶馆”。

清晨,梁用拎着茶壶穿梭在木桌间,听老人们唠嗑,给孩子们抓把瓜子。

妻子在柜台后记账,两个瘦高的儿子趴在门口写作业,幸运的是,他们的儿子遗传了母亲的清秀,半点看不出父亲当年的影子。

但从照片中来看,梁用好像又吃胖了不少,看来他又馋嘴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有多少人天天喊着减肥,却还是“越减越肥”。

不管怎么样,还是劝诫梁用要为自己的健康着想,毕竟全身的赘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参考资料:

308斤胖妈生娃,4个医生接生!医生:全是脂肪都无法下针

【308斤胖妈生娃,4个医生接生!医生:全是脂肪都无法下针】每一位母亲与孩子,都是生死之交。前两天,妇儿医院产科、麻醉手术室、围产儿科、MICU、NICU等多科联合,成功为一名怀孕28周体重308斤的产妇朱女士进行了剖宫产。昨日,即将出院的朱女士和家人非常感激医护人员的心血和付出,回想起自己生产时的惊心动魄,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308斤胖妈生娃,4个医生接生!医生:全是脂肪都无法下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封控区转出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成功诞下12.7斤胖小子

怀孕41周,广州海珠封控区一高龄产妇下腹坠胀超8小时,高血压、高龄、心衰,已是重度子痫前期。情况危急,胎儿难产风险极高,必须尽快终止妊娠,否则极可能出现心衰加重、子痫抽搐、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危急时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按照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就医工作预案,多学科合作为她接生。11月3日,40岁的孕妇麦女士(化名)历经艰险,终于在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这是省二医成为海珠区封、管控区居民就医定点医院后,产科隔离病区出生的又一个新生儿。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封、管控区孕产妇医疗保障工作,省二医启动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隔离病区,迅速腾出13间隔离病床,对疫情防控期间母婴安全从组织保障、应急预案、就医流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

重度子痫前期

封控区一产妇下腹坠胀8小时

家住康乐西的麦女士今年40岁,体重超200斤。身处广州海珠中风险地区的她,怀孕41周,已过预产期却还未发动,产检B超提示胎儿巨大,估计超过10斤。高龄、高血压、肥胖的她可能面临难产的风险。于是,麦女士被送往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待产,等待分娩。

11月1日,麦女士起床发现下腹有坠胀感。刚开始,她以为是刚起床没适应,就没在意。休息片刻后,坠胀感一直没有消失,这时她第一反应是“要生了”。然而,坠胀感一直持续了8个小时,但宝宝就是没有要出来的打算。

根据病情需要和疫情防控要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紧急联系省二医,并通过救护车,立刻送往省二医产科。接到转院信息,省二医立即启动《疫情期间孕产妇就医应急预案》,孕妇进入医院后,从指定通道,由专人接到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

接到产妇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马云燕立即完善相关检查,麦女士血压还在升高,并伴有心衰症状,综合考虑为重度子痫前期。B超提示,估计胎儿体重约6kg。

“胎儿巨大,又是重度子痫前期,不宜继续待产,难产风险极高,要赶紧剖宫产终止妊娠。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出现子痫抽搐、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严重不良母胎结局。”马云燕主治医师告诉记者。

母子平安

多学科合作助她诞下12.7斤新生儿

明确症状,马云燕主治医师将病情严重性及手术必要性告诉了麦女士。然而,麦女士拒绝了,坚持要顺产。情况危急,马云燕主治医师立刻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朱宁湖和主管隔离病区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周敬珍报告了麦女士的情况。

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和周敬珍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立刻找到麦女士及其丈夫,再次说明剖宫产的必要性。可是,麦女士还是拒绝了。反复沟通无效,省二医产科将相关情况向医院及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希望能让麦女士尽快接受医生建议。

“患者本身高龄,且已超过预产期,倘若坚持阴道试产,胎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甚至死产等风险都极高。”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说。

收到省二医产科上报情况后,海珠区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医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立马与麦女士及家属进行沟通。从麦女士丈夫处了解,其家庭情况困难,选择剖宫产的话,恐怕难以承受手术费用。

了解麦女士的难处后,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表示:“当务之急是保母婴平安,费用方面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再沟通解决。”

经过各方的积极沟通,麦女士及家属最终同意剖宫产,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立刻着手准备手术方案。考虑到麦女士的情况,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召集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综合各专科意见,计划11月4日在全麻下为其行剖宫产手术。

11月3日上午,麦女士再次出现下腹痛,考虑临产。

“不能再等,联系麻醉科后开通绿色通道。”朱宁湖主任、主任医师表示。随后,省二医产科紧急组建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孙宝峥主治医师主刀,姚小凤及易颂平主治医师协助。通过紧急绿色通道送往麻醉科手术室,在二级防护下行全麻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由于母亲和胎儿的过大体重,经过1小时的手术,麦女士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啼哭的瞬间,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母子平安,婴儿重12.7斤,后交由省二医新生儿科照护。

如今,麦女士和儿子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已康复出院。

生命接力

封、管控区42名宝宝在这里诞生

自广州海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省二医立刻启用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隔离病区,全力保障封、管控区孕产妇医疗救治工作,对疫情期间母婴安全从组织保障、应急预案、就医流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

记者了解到,省二医产科常态化设置隔离产房1间,隔离待产室1间,隔离病房3间,隔离手术室1间,必要时启用备用隔离病区,保障涉疫孕产妇就医需求。本次广州海珠疫情防控期间,省二医产科隔离病房已扩增至13间。同时,在5号楼预留负压病房,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

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24小时提供孕产妇保障服务,由一支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构成的精锐队伍主管、负责,护理人员4小时一班。除了病区的医疗、护理服务,他们还和社区医生紧密联系,保障产检,抽血、超声一条龙服务。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周燕表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门开辟的管控区产检服务真是非常及时,管控区内很多孕妇正处于早孕期,及时进行B超等产检非常有必要,有一例宫外孕的孕妇就是通过专项检查通道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共接诊118人次,其中产检70人次、住院48人次,分娩42人,目前在院13人。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朱健 李红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