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更容易让人营养不良 原因看这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肥胖,都认为肯定是吃得太好,“营养过剩”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肥胖更容易让人营养不良!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明明是吃好、睡好白白胖胖,怎么还会营养不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胖人为何会营养不良
肥胖一般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从而导致脂肪在体内蓄积起来,是有损于身体健康的一种超体重状态。大家经常会认为,只有瘦人才会出现营养不良。因为瘦人摄入的热量比较少,摄入的营养素容易不够丰富。
其实,在现代医学中,营养不良是指营养不均衡,包含了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前者可能会导致过于瘦弱,后者则可能会导致过于肥胖。
胖人在饮食上,多偏爱一些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而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吸收过少,使得体内某些营养物质过多,而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过少,这样就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出现营养不良。
所以,胖人会经常因为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叫做“隐性饥饿”。
而且,肥胖也是一些常见代谢性疾病的源头,常常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等,也会由于肥胖,出现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贫血等症状,这些原因也可能会导致胖人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肥胖会增加哪些疾病风险
①肾病
胖人会增加患上肥胖相关肾病的风险。如果肾脏负担太重的时候,肾脏的结构就可能会被破坏。就会有很多的蛋白质随着尿液被漏出,这个时候病人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进而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可导致相关的贫血等情况。
②低蛋白血症
主要的是要看胖人有没有肥胖相关的疾病,一旦出现了肥胖相关的疾病,就会出现很多营养素的失衡。包括可能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或出现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③三高
肥胖者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几率比普通人高得多,其中,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管壁硬化狭窄,引起心梗、脑梗。
④呼吸暂停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晚上的呼吸靠自主频率来控制,不需要醒着才能呼吸,但对肥胖人群来说,脂肪堆积在喉头,会堵塞气道,易发生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暂停可持续3~4分钟,一旦大脑严重缺氧,随时有生命危险。
⑤脂肪肝
肝脏是身体的中心代谢器官。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最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肝内脂肪的堆积与体重成正比,超重者更容易在肝脏堆积脂肪,患脂肪肝的风险更高。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可能会出现肝癌。
⑥女性疾病
还有一些女性,会因肥胖出现月经不规律,或者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生育等问题。
⑦癌症
中年人体脂率越高,患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以及淋巴瘤的风险就越大。肥胖会诱发多种病症,使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更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不科学减肥
会加重营养不良
1. 极低热量节食减肥
减肥确实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但有些人减肥一日三餐不正常吃,有时吃些零食,或者吃些饼干、蛋糕,扛扛饿;有时还会暴饮暴食。
有些营养素,像维生素 D 、铁、维生素 B1 、膳食纤维,正常吃一日三餐,保证能量足够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依然摄入不够。如果是忽然开始极低热量饮食减肥,还总吃些没有营养食物,怎么可能不营养不良呢!
2. 极端的饮食减肥法
只吃水果、或喝果汁减肥。长期采用这些减肥法,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而且果汁和水果中的糖类含量高,只会让你更胖。
3. 加大运动量,营养没跟上
常常被忽视的一点是,运动量越大,身体需要的营养素补充应该越多。而为了快速减肥,有些人不仅节食,减少营养,还拼命运动,加大消耗。这种减肥方式,确实能够快速瘦下来,但往往容易反弹,甚至比以前更胖。
如女性节食加运动疯狂减肥,会导致闭经。这是身体极度缺乏营养而点亮的警示灯!其实,充足的营养,是身体正常代谢的基础。如果营养不良,就像原料不够、加速剂不够,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就容易更加肥胖。
如何合理减重
1. 健康饮食
可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计算出相应的热量,建议大家营养要均衡,各种营养素都要有所摄入,关键是要控制热量,可多吃营养素密度很高的食物。
如燕麦、红豆等杂粮;牛奶、瘦肉、鱼虾、鸡蛋、豆腐等这些热量居中的食物,营养素含量很高;各种深色的蔬菜、水果、菌菇等,本身热量比较低,但是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却非常高。
少吃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比如饼干、蛋糕、薯片、油条、糖果、含糖饮料、烹饪油,适当减少细粮主食。
2. 适量运动
一般建议中等强度的运动,一周至少5次,每次达到30分钟以上。这种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即使对于健康的人群,也是维持良好体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服用膳食补充剂
必要时可遵从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服用膳食补充剂,但需要注意补充剂量合理。
在减重的过程当中,关键是持之以恒。任何迅速减重,可能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如果要服用膳食补充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 吉林12320
全民健身聚焦肥胖防控 青少年肥胖屡成舆论关注焦点
来源:工人日报
全民健身聚焦肥胖防控
本报记者 李元浩
近日,陕西西安一名12岁男孩超重30斤且患上脂肪肝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这名男孩平时喜欢吃肉类、甜食和油炸食品,体重比同年龄段儿童标准体重超标15公斤,医生建议马上进行干预治疗,否则将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青少年甚至是幼儿肥胖问题,近年来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的最新数据显示,肥胖问题已广泛存在于我国各个年龄段人群——成人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这是我国全国性调查报告中肥胖比例首次超过50%;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0.4%的6岁以下儿童也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
在国家卫健委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孔灵芝表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做好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三人行,必有一胖”
8月30日正值工作日,但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家减肥健身工作室时,这里依然有不少来参加“减肥课程”的学员。据在运动减肥领域从业超过10年的减肥教练韩军臣介绍,“随着近年来肥胖人群的倍数增长,国内减肥市场需求旺盛。减肥训练在全国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国内成规模的减肥训练营大概在300家左右。”
有商业评论分析,减肥产业将成为国内大健康市场的下一个发展热点。减肥之所以逐渐成为一项产业,与近年来国内不断增长的肥胖人群密切相关。
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已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占据了全球23亿超重或肥胖人口的25%以上。
我国肥胖人口数量惊人,固然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有关系,但如此高比例的肥胖人群,依然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文健介绍,统计数据里的“肥胖”与我们日常认知里的“肥胖”,从科学内涵上看也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判断一个人的体型是否正常,需要用身体质量系数(BMI)去衡量。”
具体而言,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BMI等于或大于 25时为超重,等于或大于 30时为肥胖。
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成年人BMI指数就一直在稳步增长。2004年至2018年,我国男性的肥胖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女性。
体育干预有效破解减肥难
针对我国肥胖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膳食结构变化,运动量极度匮乏,以及社会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等,是超重肥胖率持续上扬的主要原因。“肥胖管理目标已从传统的单纯减重,逐步拓展到整体健康状况的调理改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想破解困扰很多人群的肥胖难题,“管住嘴迈开腿”依然是相关专家的普遍共识。
“饮食习惯的调整是改变肥胖现状的核心部分,此外就是通过体力活动的干预来增加热量消耗。而体力活动的最好方式就是健身锻炼。”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文健表示。
在8月初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中,对如何解决健康问题尤其是肥胖问题进行了规划。《计划》明确提出要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对群体性肥胖等问题进行体育干预。
据悉,目前中国已将实施肥胖等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聚焦当前国民面临的主要营养和慢性病问题。
防控肥胖要从娃娃抓起
在全社会对于肥胖问题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未成年人的超重肥胖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防控肥胖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目前农村地区的超标比例已超过城市。”
据介绍,国家卫健委已定期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实时掌握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变化,重点强调要做好超重肥胖预防工作。其中,开展充足体育运动是重要举措之一。此外,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也联合制定下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明确提出,要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实施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重点治理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
例如北京此前出台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与全民健身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要求学校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幼儿园幼儿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中疾控专家:超重肥胖属营养不良 应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
来源: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会上指出,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超重肥胖三种形式。其中,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挑战巨大,但只要努力,还在机遇期。”赵文华称。
赵文华表示,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
“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使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和人们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也十分重要。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赵文华说。
赵文华表示,一是需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要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康步道的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且向公众开放。
二是加大健康体重知识的宣教,继续大力推进“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健康体重专项行动。我们要教会居民选择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盘,掌握在工作、学习、出行、家务、锻炼等方面达到充足身体活动的方法。鼓励居民经常测体重,知晓体重才会管理体重。
三是要加强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服务,着力推进以吃动平衡为核心的健康体重管理适宜技术,加强对超重肥胖个体化的指导,通过合理营养和充足身体活动,把健康体重贯穿在全生命周期。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赵文华强调。(崔元苑、实习生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