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切口液化(人胖手术后液化伤口长不好怎么办?)

文章目录: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怎么办?如何预防?

脂肪液化的防与护

案例回顾

代某,女,65岁,身高152cm,体重75kg,体重指数30.3,肥胖体型。患者因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以“腰椎管狭窄”收入院,既往体健,生命体征平稳,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后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固定术”,手术顺利。

术后伤口敷料无渗出,给予患者抗炎、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第三天发现患者伤口敷料有黄色渗液,随即通知主管医师,打开敷料见伤口处脂肪层较厚,伤口愈合不良,考虑为术后脂肪液化,积极协助主管医生伤口换药处理,每日红外线照射,交代患者保持伤口部位清洁,指导患者侧卧、俯卧交替,减少仰卧位压迫切口的时间;三天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干燥无渗液,顺利出院。

知识链接

1.什么是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指切口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体油脂,积留于切口内。

以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液化、渗出为特点,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由于腰背部脂肪堆积,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处易发生脂肪液化。

2.临床表现

(1)多发生在术后一周以内,大部分患者述除切口处有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粒。

(3)切口无红肿、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粒,连续3天培养,无细菌生长。

3.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有研究发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围术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手术时间长、高频电刀的频繁使用、切口保护欠佳、缝合方法和缝合技术不佳、患者低蛋白、贫血、膳食结构单一、术前软组织损伤等。

(1)肥胖

肥胖患者术后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皮下脂肪肥厚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

(2)高频电刀的使用

高频电刀工作状态时的温度远超组织耐受温度,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不同程度碳化、变性、坏死,而且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也因热凝固栓塞,导致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减少,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形成渗液。

电刀也会对切口切缘造成热性损伤,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风险。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受损,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高血糖易引起组织水肿,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管病变引起血液供应障碍有关。

(4)手术切口保护欠妥

手术切口暴露时间相对较长、术中机械牵拉组织力量过大、牵拉时间过长或钳夹机体组织等机械刺激等均会引起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脂肪组织液化。

同时,术中消毒药物渗入切口,切口脂肪组织因化学性刺激而液化。这些都是手术过程中对切口保护不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5)缝合方法和缝合技术

缝合方法和缝合技术也会影响切口的愈合,是切口脂肪液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6)其他因素:高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4.怎样预防脂肪液化?

预防脂肪液化,防患于未然,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注意。

术前预防

(1)术前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切口,选择脂肪较薄、皮肤皱褶较少的部位。肥胖患者施行微创手术最佳。

(2)入院后及时准确地进行健康评估,对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综合治疗,使患者机体处于最佳状态,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术中处理

(1)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高频电刀。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

(2)手术时避免挫伤脂肪。

(3)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

(4)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缝合时注意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对合好脂肪层,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5)可用湿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牵拉对切口的损伤。

术后处理

(1)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

(2)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3)消毒伤口时避免消毒液渗入切口,以免化学刺激脂肪组织,引起切口液化。

(4)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高钙、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伤口愈合。

如何护理脂肪液化的患者?

1.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发生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要正确面对,消极悲观的心理因素不利于切口愈合。

2.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有渗液时及时给予患者伤口换药处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3.体位护理:指导患者侧卧、俯卧交替,减少仰卧位压迫切口的时间。

4.给予红外线治疗,提高伤口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加速切口愈合的时间。

5.定期检测、记录患者体温,关注患者血常规、血沉等化验结果。纠正其水电解质失衡,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2500ml。

6.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及时纠正其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定期复测相关指标。

7.肥胖的管理: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指导其减肥,对于围术期患者,指导其低脂饮食,多食用高钙、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8.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术期血糖管理,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及时与其主管医生沟通,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确保围术期血糖达标。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王爱君,李杨,陈茜茜.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什么是脂肪液化?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我们需要怎样预防它呢!

临床上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众所周知,脂肪液化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那么骨科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策略!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1、肥胖:肥胖患者术后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2、高频电刀的使用:高频电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优良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受损,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

4、手术切口保护欠妥

5、缝合技术和缝合方法

6、其他因素:高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怎么样预防脂肪液化?

对付脂肪液化,防患于未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注意。

1、术前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切口,选择脂肪较薄、皮肤皱褶较少的部位。肥胖患者施行微创手术最佳。

2、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使用电刀时,将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以免擦伤,避免过度牵拉。仔细止血,少钳夹和结扎组织,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准而小。

3、关闭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注射液或稀碘伏水冲洗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缝合时注意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对合好脂肪层,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4、术后要加强患者血糖、血压的监控,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术后第二天及时换药,注意观察切口,做适当挤压将渗液寄出,避免脂肪液化。

5、负压吸引球皮下埋管引流。腱鞘缝合后冲洗脂肪层,脂肪层不予缝合,对,没错,一针不缝,再厚也不缝一针,从切口下端稍下一点打洞穿入引流管(引流管要再剪几个孔),丝线固定后,4-0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挤扁吸引球形成负压,72小时拔管。

常见注意事项:

1、吸引管剪孔不要太靠近接头处,要不然管子稍微往外一点就会漏气负压不能形成。

2、孔不能剪的太大拔管的时候会断的。

3、皮下缝合一定注意不要缝到管子!

4、止血要彻底

5、及时拔管,管子毕竟是个异物,且本身占有一定空间组织不能对合,拔管过迟也会适得其反,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建议

  1. 术区常规碘酊消毒2次,待干燥后酒精仔细脱碘;
  2. 术中电刀幅度控制在30-40W之间;
  3. 使用冲洗枪,分层多次冲洗;
  4. 手术切口尽可能不小;
  5. 术后每日换药一次严密观察;
  6. 敞开敷料,红外线照射,3/日;

必要时可挤压伤口,检查有无脂肪液化

  1. 努力提高缝合技术;
  2. 能置管就不放引流片;
  3. 及时更换敷料。

@头条辟谣

@南方健康 @今日头条 #健康大V创造营# #谣零零计划#

#骨科康复与组织愈合#

术后伤口流水、流油——伤口脂肪液化惹的祸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里,于铮作为责任护士,注意到张娭毑术后伤口的敷料有渗湿的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

张娭毑68岁,身高150厘米,体重80千克,卵巢癌术后第6天,医生查看发现伤口无红肿的迹象,伤口中裂开5厘米左右,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溢出,甚至还出现了游离的脂肪滴,挤压伤口时更加明显。

张娭毑紧张地抓住医生的手,焦虑地问道:“我的伤口一点都不疼,但为什么会流水还裂开了这么大,怎么还有油?是伤口感染了吗?还需要再次开刀缝合吗?”她一再强调:“我不想再做手术了,不要再做手术了!”医生轻轻拍着张娭毑的肩膀,安抚道:“张娭毑,别担心,您的伤口是脂肪液化引起的,我们这里有专门处理伤口的专科护士团队,您放心,我们会妥善处理好的!”

焦迎春护士长是专门负责处理疑难伤口的伤口专科护士,她检查时发现张娭毑有一长5厘米、宽1.5厘米、深2.5厘米的伤口,且皮下有一长3厘米,深4厘米的窦道,伤口内大量的淡黄色液体无臭味,伤口基底呈大于75%白色组织。

她用柔和的语气与张娭毑聊天,一边温柔地用盐水清洗伤口,一边小心地去除伤口上的坏死组织。这让张娭毑渐渐地放松下来,紧张和不安感也慢慢消散。就这样,第一次换药顺利地完成了。护士长安慰着张娭毑:“您的伤口问题护士发现的早,今天给伤口清洗和使用敷料自溶清创,您配合得很好!伤口处理得非常顺利。再处理三四次,应该就可以拉拢对合,不用缝针了。”

“哎呀,吓死我了!我真是对再次进手术室缝针感到害怕。但是你换药的时候,我简直没有感觉到一点疼痛!”护士长的语言和态度温柔体贴,让张娭毑感到宽慰和依赖。

那什么是伤口脂肪液化了?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三科伤口专科护士焦迎春介绍: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被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体油脂,积留于切口内,伴有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属于无菌性液化坏死,不属于切口感染。造成脂肪液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高龄、高血压、贫血、咳嗽、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高频电刀的使用,手术切口保护欠佳和缝合方法及缝合技术的影响都是影响脂肪液化的原因。

焦迎春着重强调脂肪液化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增加营养的摄入,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术中做好切口保护工作;术后伤口正确使用腹带等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脂肪液化的发生。另外,术后伤口发生脂肪液化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患者们也不要太紧张,因为为解决患者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妇瘤三科设立了由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护协作团队。该团队以多学科医护协同管理、个性化护理和综合管理为特点,采用湿性愈合理念,运用新型敷料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进行个性化治疗,促进患者伤口快速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焦虑和疼痛,并降低感染风险。(湖南省肿瘤医院妇三科 于铮 焦迎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