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策!国家出手!事关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提出哪些内容?儿童青少年减重应该怎么吃?一起了解↓↓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最新政策来了!
超重、肥胖影响中小学生健康,亟需加强干预。《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三级预防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导则》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截图。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促进健康饮食,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
●详细提示科学干预方法,鼓励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
●保证身体活动,促进运动日常化,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
●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
国家出手教娃减肥!
适合中国孩子的减肥食谱
吃多少?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
应依据儿童青少年的
生长发育特点和平衡膳食原则
尽可能使食物选择多样化
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和色彩搭配
怎么吃?
1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居民饮食
以米面、畜禽肉及奶类(牧区)为主
烹饪方式以炖菜为主
肥厚实在、味重色浓
东北地区儿童青少年
要控制油、盐、 糖的摄入
↓滑动查看东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食谱↓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2
西北地区
西北居民喜面食
主食以小麦、玉米等为主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
瓜果丰富,绿叶蔬菜相对较少
西北地区儿童青少年
要保证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
少用烧烤等烹调方式
↓滑动查看西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食谱↓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3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居民日常主食以米、面为主
蔬菜种类多样,水果丰富
喜欢吃腌制的肉类
烹调多用蒸、煨等方式
汤品繁多,普遍嗜辣
易伴随高油、高盐摄入
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
要控制油、盐的摄入
↓滑动查看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食谱↓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4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居民主要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肉类以禽畜肉为主,口味重
大多喜辣、麻、酸
虽然西南地区儿童青少年
肥胖在我国处于低流行水平
但近年来逐年增加
更强调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
↓滑动查看西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食谱↓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5
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居民以大米为主食
新鲜蔬菜品种多,喜食水产品
整体饮食偏清淡
口味以清、鲜、嫩、爽为主
其中,粤、港、澳居民
有喝早茶、吃宵夜及喝汤的习惯
汤料常采用食药物质
东南地区儿童青少年
肥胖率在我国相对较低
儿童青少年要少吃宵夜和甜点
↓滑动查看东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食谱↓
综合《新闻直播间》、国家疾控局、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儿童肥胖不可轻视
儿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那么,超重、肥胖究竟有哪些危害?怎样帮助孩子管理体重?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骨骼肌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理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经济负担。
儿童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儿童肥胖是许多家长忧心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干预,降低其发生率。
餐食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在肥胖儿童减重过程中,控制食物总量,选择小份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有利于减轻饥饿感。
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要教导孩子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肥胖儿童进餐时建议先吃高纤维低热量的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控制动物性食物、油炸食品、甜食和饮料摄入。
积极参加运动,保持身心健康。科学运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总时长应达到3小时,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应坚持每天运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保证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单杠、双杠、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肥胖儿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家长和学校应该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肥胖儿童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
儿童肥胖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对于疾病导致的肥胖,家长和教师应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的体重增加,应及时就诊。(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孙奇)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儿童肥胖不可轻视
来源:人民日报
儿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那么,超重、肥胖究竟有哪些危害?怎样帮助孩子管理体重?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骨骼肌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理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经济负担。
儿童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儿童肥胖是许多家长忧心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干预,降低其发生率。
餐食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在肥胖儿童减重过程中,控制食物总量,选择小份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有利于减轻饥饿感。
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要教导孩子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肥胖儿童进餐时建议先吃高纤维低热量的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控制动物性食物、油炸食品、甜食和饮料摄入。
积极参加运动,保持身心健康。科学运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总时长应达到3小时,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应坚持每天运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保证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单杠、双杠、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肥胖儿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家长和学校应该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肥胖儿童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
儿童肥胖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对于疾病导致的肥胖,家长和教师应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的体重增加,应及时就诊。
(作者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