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脖子发黑(肥胖脖子发黑是糖尿病吗)

文章目录:

脖子黑洗不干净?小心黑棘皮病

12岁的小琳(化名)身高157厘米,体重竟达到了78.5公斤。近来,小琳的妈妈发现她脖子后面有一层黑黑的“泥”,怎么也洗不干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她患上了因肥胖导致的“黑棘皮病”。

医生提醒,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黑棘皮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罪魁祸首”正是肥胖。什么是“黑棘皮病”?和肥胖又有何关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专家为您解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张迅恺

脖子发黑洗不净

竟是肥胖引起这种病

今年12岁的小琳(化名)酷爱吃零食,体重也逐渐超标,身高157厘米的她体重竟达到了78.5公斤,小肚腩都长出来了。

最近,妈妈发现小琳的脖子后面、胳膊肘关节处总是黑黑的。起初妈妈以为是她洗澡没洗干净,但细看才发现,小琳脖子上这层黑黑的“泥”根本洗不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妈妈感到纳闷,带小琳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医生检查发现,小琳颈部、腋窝下等部位存在明显色素沉积,怀疑可能是“黑棘皮病”。

随后,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曾青山为小琳做了胰岛素水平检测。检测发现,小琳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达到41.2mU/L(正常为3.7~12.8mU/L),餐后两小时胰岛素水平更是超过300mU/L(正常为8.9~38.3mU/L),均高于正常值很多,确认她患上的是胰岛素抵抗引发的黑棘皮病,而肥胖正是“罪魁祸首”。

“黑棘皮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听到这个陌生的词,小琳的妈妈一头雾水。

曾青山介绍说,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过度角化、增厚、色素过度沉着以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少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的皮肤变黑暗沉、摸起来粗糙,外观有如天鹅绒般增厚等症状。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肿瘤等因素有关。另外,黑棘皮病好发于肥胖者中。当体重增加或腰围过大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也就会增加胰岛素的抵抗性,身体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浓度与稳定度。而当体内产生过多的胰岛素,可刺激皮肤增生,皮肤容易变厚且易角化,尤其对黑色素细胞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粗黑。一般这种病的严重程度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科学饮食 运动

症状逐渐缓解

明确了病因之后,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的专家为小琳进行了营养干预,制订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减重方案,帮助小琳减轻体重,减少体脂含量,以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炎症反应状态。

定制减重方案后,专家团队每天都上线严格追踪小琳的生活情况,督促她科学饮食、坚持运动。

经过三个多月的严格体重管理,检查结果出来了,她的胰岛素抵抗逐渐变好,虽然胰岛素水平仍有点高,但已接近正常值了,黑棘皮病的症状也有所缓解——小琳的颈上明显变白了,脸也白了,体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肚腩明显变小了,体重也从78.5公斤减到了62.4公斤。

青少年肥胖患者

更应重视

引起黑棘皮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肥胖、药物及某些基因相关性疾病等。虽然黑棘皮的病因很多,但青少年肥胖占了较大的比重。

曾青山强调,对青少年肥胖患者来说,黑棘皮病不仅仅是皮肤病变、影响外貌而已,更是体内严重代谢紊乱的标志。黑棘皮病可以作为判断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临床指标,还与肥胖患儿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曾青山提醒,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如发现孩子有颈部、腋下等处变黑的异常情况,请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也无需太紧张。一般来说,肥胖合并的黑棘皮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体重,改善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状态,在营养医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科学饮食和运动减重,身体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来源: 广州日报

白胖孩子脖子黑,妈妈以为没洗干净,医生:少吃减重,否则要得病

文|菁妈

01

40后50后经历过饥荒年代,吃不饱穿不暖。70后80后虽然能吃饱穿暖了,但是吃不好穿不好,吃的就是米饭青菜,肉一般过年过节才有的吃。00后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甚至吃到不愿意吃。#头条开新年#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时候是隔代抚养,比如说是由那些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爷爷奶奶抚养,在爷爷奶奶根深蒂固的思想里面,孩子胖一点才更有福气,所以总是想给孩子多吃一点。殊不知,现在的孩子已经过胖了。

有数据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这个数据还是蛮可怕的。

02

小区有个邻居女孩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每天都做好吃的给孩子吃,再加上孩子皮肤本身比较白,所以白白胖胖的,从小大家都特别的喜欢她,叫她妞妞。

妞妞因为长得比较胖,到了9岁多10岁的时候更是胃口大开,一下子体重飙到了120斤,肚子都变得圆鼓鼓的

妞妞的妈妈在外地上班,一个月回来一两次,有一次妈妈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孩子的脖子似乎黑黑的,赶紧拿着毛巾给孩子擦了一下,但是又擦不干净,妈妈还以为是长年累月孩子自己没有洗脖子,奶奶没有帮她把脖子洗干净,但是却发现怎么搓也搓不干净。

在网上一查说这可能是一种病,赶紧火急火燎地带着孩子去医院,医生检查之后就告诉妈妈,这确实是一种疾病叫黑棘皮病,这是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色素沉着和天鹅绒样的皮肤增厚,皮肤皱褶的部位比如颈部、腋下和腹股沟,这些地方都会比较黑一些。

而妈妈赶紧把孩子的T恤衫撩开一看,果然腋下也是黑漆漆的。医生又问孩子:你洗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屁股旁边比较黑,女孩点点头,妈妈都吓了一大跳,她以为只是脖子这些地方黑。

医生还告诉妈妈这种黑棘皮病其实也是一种疾病的前兆,这种黑棘皮病提示的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这些孩子继续发展下去就容易血糖增高糖尿病。

医生告诉妈妈,其实他之前接诊过好几个孩子,皮肤一直黑黑的,家长以为是洗不干净也没有留意,毕竟孩子能吃能睡,其他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胖一点点,家长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奶奶更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胖是有福气健康的表现,一直到孩子吃得越来越多,而且还总是受口渴要喝水,家长这才引起警惕,以为是孩子的肾脏出了问题,结果去医院一检查,孩子是糖尿病。

河南郑州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主任郑宏就提到:放暑假到现在门诊上来就诊肥胖的孩子已经超过1000个。

很多孩子肥胖,是因为家长在养育过程中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孩子吃得越多越好

很多奶奶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觉得,吃得多才能健康,吃得多还才能更聪明。

事实上,孩子吃多了不仅不会健康,反而容易肥胖糖尿病等等问题出现。

第二个错误:孩子多吃饭更好

很多老人家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就希望孩子多吃米饭,觉得米饭是比较有营养的。

事实上,米饭其实也是一种含糖的食物,如果孩子体重已经超标,就要慢慢地减少孩子米饭的摄入量,多给孩子吃蔬菜,多给孩子吃一些粗粮,这些粗粮里面的膳食纤维才能够控制孩子的体重,控制孩子的血糖。

第三个错误:孩子零食随便吃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零食都是高糖,高热量,高盐的零食,这些零食对于孩子身体的破坏是非常大的,容易导致孩子肥胖。

所以孩子从小都要注意少吃零食,少吃甜食,少喝碳酸,要喝白开水,水果也不要榨成果汁,而是直接吃水果,而且水果建议每天控制在半斤,吃肉的时候吃瘦肉,不要吃肥肉,做菜的时候尽可能是清蒸,或者说是炒,要少油少盐。

当孩子体重超标的时候,更是要严格的控制饮食,多运动,别等孩子脖子变黑,甚至血糖变高才后悔。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白胖是阳虚,黄胖是痰湿,黑胖是血瘀,一个中成药,和肥胖说再见

以中医的角度看,虽然同为肥胖,但每个人的胖,原因各不相同,就比如,白胖和阳虚有关,黄胖和痰湿有关,黑胖则和血瘀有关,所以,要想把全身的肥肉减下来,一定要对症用药。

一、阳虚和白胖

阳不足,则寒气盛,寒气一多,自身的“脾阳”最先就会受到损伤,它是帮助我们消化的主力军。它一受损,该吸收的不能吸收,该排泄的不能排泄,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就会都变成废物垃圾堆积在体内,慢慢的身体就会越来越胖。

白胖的主要症状:白白胖胖的,皮肤发白,并且胖的比较匀称;平时比较怕冷,手脚冰凉;腰以上怕热,腰以下的部分其实是凉的;精神差,容易疲乏;小便清长,夜尿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

中成药推荐:桂附地黄丸,具有补肾温阳,提升体内阳气的作用。

二、痰湿和黄胖

一般是因为痰湿困脾,导致脾功能受损,脾的消化功能变差所造成的。

白胖的主要症状:体型肥胖,面色发黄;头上、脸上经常出油;平时总觉得四肢困重;头脑昏沉不清醒,一天到晚犯困,想睡觉;有时还气短,乏力,胸闷心慌;男性伴有阴囊潮湿,女性多有白带瘙痒异味等情况;舌苔厚腻,发黄。

中成药推荐:香砂六君丸,具有健脾祛湿,理气化痰的作用。

三、血瘀和黑胖

当瘀血堵在血管里,会让血液流动变慢,黏稠度增加,从而让血管变硬,血脂变高,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黑胖的主要症状:大肚子,身体比较肥胖,但摸起来比较硬;脸色发黑,尤其在脖子周围,黑的更明显;皮肤干燥粗糙;身体其他地方常莫名的出现淤青或者疼痛;记忆力差,容易失眠。

中成药推荐:血府逐瘀丸,可以清除体内瘀血,降脂减肥。

来看一则门诊医案:

患者女性,158cm的身高,却有150多斤,肥胖好几年了,面部、头发爱出油,身体沉重疲乏,不想动,嗜睡,胸闷气短,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平时消化不好,总是腹胀,有时候还嗳气,我看她的舌苔又厚又黄。

辨证她为脾虚痰湿气滞型肥胖,治疗原则要健脾祛湿、化痰理气。

拟方:香砂六君丸加减化裁。

组成: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炙甘草、薏仁、山药等。

患者服用了一个月,全身都轻松舒适不少,出油的情况大大改善,体重掉了13斤,胸闷气短好多了。原方续服,患者坚持了快四个月,期间饮食清淡并且增加了运动,最后整整掉了50斤,不适症状都消失了,患者和刚开始来减肥时简直判若两人。

中医提示:个人体质不同,肥胖证型也不一样,减肥前建议先找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