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减重,打鼾缓
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因素:
- 摄入热量超过自身消耗,过多食用油脂成分或糖类食物。
-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改善,过多摄入高热量食品。
2. 遗传因素:
- 父母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较高。
3. 职业与环境因素:
- 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炊事员等长期坐办公室或工作规律化的人容易肥胖。
- 生活环境中的便捷餐饮、快餐文化等也促进了肥胖的发生。
4. 年龄与性别因素:
- 30~39岁开始发胖的人最多,可能与活动减少、生活趋于安定有关。
- 女性在中年以后肥胖人数增加,而男性则相对稳定。
5. 基础代谢率:
- 基础代谢率低的人容易发胖。
6. 内分泌因素:
- 内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肥胖。
7. 心理因素:
- 如强烈食欲、习惯性摄食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
8. 饮酒因素:
- 饮酒过量或习惯性饮酒可能导致热量过剩,引起肥胖。
减重方法
针对肥胖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减重方法:
1. 减少能量摄入:
- 总体原则为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以降低体重。
- 减少足食(如米饭、馒头等)的摄入,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
- 适当增加蔬菜、优质蛋白的摄入。
2. 运动:
- 配合运动可以极大增加减重的成功率。
- 建议每天慢跑30~40分钟或游泳30~40分钟,需要每天坚持,一般1~2月后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3. 药物辅助治疗:
- 适用于体重指数很高、减肥运动后关节损伤、饮食控制困难的人群。
- 脂肪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达到一定的减重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打鼾缓解方法
打鼾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肥:
- 肥胖可能导致咽部变窄,影响呼吸,需通过饮食配合运动科学减肥。
2. 改变睡姿:
- 仰卧可能影响气流,建议改为侧卧以缓解打鼾。
3. 药物治疗:
- 对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导致的打鼾,可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药物治疗。
4. 手术治疗:
- 若因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导致的打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减重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打鼾的缓解也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采取任何减重或打鼾缓解方法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多学科专家谈肥胖:为什么会胖?什么情况要吃药、做手术?
近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喊话减肥”,让体重管理引发广泛关注。若个人体重管不好,甚至因肥胖患上慢性病,则需要专业医生和医疗机构干预。那么,肥胖治疗怎么治?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如何选择?
肥胖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涉及多种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门诊3月12日对澎湃新闻记者作了系统介绍。该门诊由华东医院普外科主任顾岩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鹿斌主任医师、营养科主任吴江主任医师、消化内科贾明磊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共同坐诊。
为什么会肥胖?
为什么会肥胖?影响肥胖的因素较多,简单来说,是长期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加上遗传、环境、疾病、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所以肥胖是“病”,因为肥胖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关节疾病、癌症、心理健康问题等,形成复杂的健康危机网络。
目前定义肥胖常用的指标是BMI,即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据国家卫健委体重指导原则(2024),中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 18.5≤BMI
诊断肥胖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史和查体结果,如激素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精神病(如暴食症)、医源性肥胖(如药物治疗)和遗传疾病(如阿黑皮素原缺乏症)等,筛查是否为继发性肥胖。同时,评估体重相关的合并症情况,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对于后续患者的转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肥胖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式方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全程治疗的基石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运动、心理指导等方式,是肥胖全程治疗的基石,适用于所有超重及肥胖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肥胖及其合并症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更是促使药物或手术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必要前提。
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排解压力,改善情绪状态)、获得社会支持(积极与家人、朋友分享减肥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运动有助于维持体重和心脏代谢健康。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定义为最大心率的50%~70%)与内脏脂肪减少和适度的体重减轻(平均减重2~3 kg)有关。抗阻训练(肌肉强化)有助于减肥过程中保持瘦/无脂肪质量。肥胖症患者每周应采取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的剧烈体力活动,以及每周2~3次抗阻训练。鼓励不要久坐。
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近年来,减重药物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不断问世,为减重管理提供了支持。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①超重(BMI在24~27.9)且伴有至少一种肥胖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②肥胖症(BMI≥28)患者:如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③特殊情况患者:如肥胖程度较轻(如BMI24~27.9)且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可在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如3个月减重
需要注意的是,减重药物的选择,服用的剂量及疗程,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制定,切不可盲目用药。
减重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
减重手术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降低营养吸收,调节激素分泌,达到减轻体重、改善/缓解肥胖相关疾病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减重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
基于《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进行减重手术:
①BMI≥32.5,强烈推荐减重代谢手术。
②27.5≤BMI
③25≤BM
需要注意的是,减肥是长期“事业”,关注随访很重要。减重手术的适应证需结合BMI、腰围、合并症情况及年龄、身体营养状况、手术耐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治疗是有效且持久的选择。但需牢记,减重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术后需长期随访和管理。
同时,肥胖症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包括但不限于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代谢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多学科诊疗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不同地区怎么吃?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昨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 健康减肥该怎么吃?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这些食物优先选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食物要少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每天具体吃多少?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如下表),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可根据身高(cm)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
■ 科学减肥,这4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浙江发布